金额分摊协议,一次性支付的一年期的费用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列示项目,其一次性支付的一年期费用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一般是在“其他流动资产”列示。
原会计准则的“待摊费用”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摊销期在一年(含一年)以内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次购买的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一次性支付一年期费用,在会计处理时,按照如下规则进行会计处理:即新准则中有明确规定的,应按其规定执行;没有明确规定会计处理的,应按照重要性原则进行分别处理。
也就是说,对于金额较小,且对当期经营结果影响不大的一次性一年期费用,可以在费用发生时一次性计入损益;对于金额较大,且对当期经营结果影响较大的一次性一年期费用,为确保成本费用的均衡,可以先计入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在每个受益期内分摊计入成本或损益。
如,企业预付的财产保险费,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等一次性支付的、收益期一年的成本费用,当预付费用金额较小,且对当期经营利润影响不大时,则可以将预付款项一次性计入成本或损益类科目,即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而如果预付金额较大,对企业当期经营利润影响较大时,则可以将预付款项挂在“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并在受益期内进行分摊,即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预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
而摊销期在一年(含一年)以内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没有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摊销方式处理。
例如,企业1月份向保险公司支付了财产保险费300万元,承保的这部分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根据企业费用分配原则,这部分费用应该分别由管理部门承担24万元,销售费用承担36万元,生产部门承担240万元,则会计处理为:
1、企业向保险公司支付300万元财产保险费时,
借:预付账款-------财产保险费3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300万元
2、按月分摊财产保险费时,
借:管理费用------财产保险费 24万元/12=2万元
销售费用------财产保险费 36万元/12=3万元
制造费用------财产保险费 240万元/12=20万元
贷:预付账款-------财产保险费 25万元
其财产保险费预付账款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可以列示在“其他流动资产”。
总之,按照会计准则,其一次性支付的一年期费用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根据费用发生金额的大小,或是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或是分期均衡计入当期损益。而费用发生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一般在“其他流动资产”列示。
我是智融聊管理,如果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持续关注更多财经话题。
2020年8月28日
部队说要签三期是航母兵?
古道铠甲,军旅二十余载,如今已转身离开。对于过往和现在,有些许的感知与收获,和你共同分享!想了解军营、职场的有关话题,请关注本人头条号。
题主的问题:儿子今年当兵七年,部队说要签三期是航母兵,怎么样?
我的回答: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人父母者,从孩童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一直操心不已:
大到高考志愿、工作方向、人生伴侣,小到衣食住行,无不殚精竭虑、费心劳神。
对于正在服役的士兵而言,当即将服役满对应级别的服役期限时,是继续服役还是退出现役役?自然也在为人父母者需要操心的范畴内。
一、“当兵不当八年兵”不是诳语,从职业规划角度,最佳的选择是继续服役谚语,往往是某类群体基于其实际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当兵不当八年兵”亦同样如此。
这是从现役士兵长远职业规划的角度分析及现实经验得出的结论。
1. 如果服现役八年退役,年龄很尴尬。不管是参军入伍时是18岁的高中生还是21、22岁的高校毕业生,如果服役8年退役,其年龄在28岁左右,正好处于职业生涯中的黄金阶段器。
一般情况下处于这个阶段(20-30岁,黄金十年)的职场人会允许有较大的容错率,在这个时期内要有效完成技能、人脉、资源的历练和提升,方可有益于后期的职业发展。
但这个阶段的退役士兵却处于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期,尴尬是必然的。
2. 职场歧视的不仅仅只有年龄,还包括学历、学位和经验中年危机,其实就是年龄危机,任何一个行业的人士都概莫能外。
究其原因,是因为人到中年,弱化的不仅仅是生理、心理机能,还有日益承重的家庭责任。
不敢拼、不能拼、拼不起是每一个职场中年人心中永远的痛。
谁想让亲人过低配的生活?
谁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谁又想毫无尊严的活着?
但生活永远是现实的,社会会比你想象得更为残酷,因为在职场生涯的拦路虎不仅仅包括年龄,还包括学历、文凭和经验。
如果缺乏这些要素,你连和别人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如果服役8年退役,还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资格要求,只有自主就业,而对于其中的大多数退役士兵而言,学历、学位、经验、年龄都是一览无余的硬伤。
二、继续服役只是暂时的稳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未来需要做好两手准备根据士兵分级服役年限的相关规定,八年之后再服役,就是上士四年,如果在这个阶段之后退役,既满足政府安排工作的年限资格,又可以自主就业,比如退役后选择报考军队文职的工勤技能岗。
另外随着未来《退役军人保障法》的颁布实施,退役士兵满足一定年限要求,还可逐月领取退役金。
也就是说,从政策上来看,国家是鼓励有能力、符合条件的优秀士兵长期服役的。
但要注意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切都是基于现有政策的保证,但政策是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的进行调整。
为了增强自己在不可预知未来的竞争力:
一方面要力争成为一名精武强技的优秀士兵,在部队选取高级士官继续长期服役;
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兴趣需求,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不要和时代脱钩。
三、舰艇兵,看到的是浪漫和潇洒,看不到的是艰辛和付出航母兵,也是舰艇兵。
蓝天、碧海、晚霞,军舰、水兵、海鸥。
在外人看来,是不是很浪漫和潇洒?
但外面光鲜的背后,是远航时的疲惫、晕船时的呕吐和失联时的焦躁。
大型水面舰艇出海执行任务,出海时间长、距离远,出于保密性质和实际情况,舰员会有较长一段时间内会处于失联状态,和亲人不能说、不敢说、不可说。
而且,军舰出海不管是执行任务还是训练,其工作量都不是普通商船、货船、游轮所能比拟的。
海上长时间3×3且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值班,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真正体会个中滋味。
但,这一切都军人自己的选择,适不适合、如何抉择都是自己要走的路!
人生是马拉松,父母是无法陪孩子跑到终点的,也不可能掌控孩子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父亲是弓,母亲是弦,孩子是箭,即便拉得再满,瞄得再准,如果不放手,孩子永远也无法到达人生的靶心。
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吧!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关注古道铠甲,一起聊聊职场那些事!
加装电梯维修费怎么分摊?
关于老旧6层楼的多层楼房 加装电梯的事情,我过去回答过,再回答一次。
主要原因是各个楼层的意见很难统一,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当然很难推进。
在买房的时候,我们假设以1楼为衡量线,假设1楼的房价是100万,按照市场普遍规律。
1楼 100万
2楼 110万 不潮湿 白天不必拉窗帘
3楼 120万 不必装防盗窗 喝的是地下管道水
4楼 115万 喝楼顶水箱水,爬楼有点累
5楼 100万 爬楼很累
6楼 90万 爬楼那是相当累,楼顶防水做不好,顶部容易漏水 保温层做不好的话,天热更热 天冷更冷
所以一般来说,大家宁愿多出个20-30万买3楼4楼,1楼也比较好卖,买家多数是老年人,只是为了年纪大了,不爬楼梯。
旧小区最难卖的是6楼,虽然便宜,但是还没人买。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天爬楼梯实在太累。
现在一装电梯,原来的价格体系全部反转。
6楼就比较好卖了,景色好,视野开阔,又没有爬楼梯的苦。空气清新,没有蚊子。有些加顶的小区还送个小阁楼,实在很爽。
1楼的居民想,你们半夜三更等电梯,叽里呱啦聊天,影响我睡觉,烦死了。装的电梯我一辈子都不会坐一次,虽然我不出安装费,维护费可是平摊在物业费里的,本来我一个月物业费是300元,现在是500元,凭什么我多付200元去维护一台我永远不会坐的电梯。
2楼的居民想,我虽然出不多安装费,我每天才走几步楼梯啊,就当锻炼身体。不装我也无所谓,爬爬楼梯,腿还没觉得酸,家就到了。对我家没意义,安装费和后期的维护费可是真金白银拿出去的。
3楼的居民想,老子刚刚多出了30万买了个楼层好的3楼。加装电梯,那我的30万不是做冤大头了吗,早知道,老子不如买个6楼,又便宜景色又好。还要我出安装费和维护费,想都不用想,绝对不允许装。
4楼的居民想,装就装呗,最好我不出钱。我虽然能的到点不用爬楼的好处,但是房价下降了好几万。反正大家都同意,我也没意见。大家都不同意,我照样没意见,装不装无所谓。
5楼的居民想,当然要装,我又不是顶楼,没漏水和隔热的毛病,装了电梯,我上下楼方便了,这样整栋楼我这房子卖的最贵。哪天想卖掉了,可以多卖30万,除掉初装费,我还能多赚20万。
6楼的居民想,绝对要装的,装好后,我就是妥妥的景观房,不加个20万卖,对不起全国人民啊。没有蚊子,不必装防盗窗,就算洗澡也不必啦窗帘。别叽叽歪歪还价,少一分老子都不卖。
那么为什么电梯房反而没矛盾呢,因为在开盘大家买房子的时候,电梯就有的,各个楼层的价钱都是公平的,顶部楼层贵,底部楼层便宜。我的工作就是物业,所以我最清楚。我工作的楼盘,顶部楼层的房子要比1楼贵80万。大家量力而行购买楼层,非常公平。
老旧楼房加装电梯,和电梯房拆除电梯是一样的,都属于改变原有的价格体系。
如果我们物业敢拆除电梯,住30楼的居民,房子卖给鬼去啊,你们爬30楼试试。更何况当初人家可是多花了80万购房款的啊。绝对会出人命的,高层居民,人人带把刀,找我们物业拼命了。
我们小区1楼许多住的都是老年人,通过聊天得知,他们许多许多人,就是把原来住的高层卖掉,买了1楼。老了,爬不动楼梯了,所以卖掉置换到1楼。大家心态很平和。
另外说过奇葩的事情,1个中年妇女找我们物业,希望把她楼层周围的树全部锯掉,不要绿化。因为她住1楼,树挡住她家采光了。
我说,阿姨,你当初应该买楼层稍微高点的,这样采光好,蚊子也少。
她说,我当然知道,不过1楼便宜80万了。我说,你既然要便宜,就得忍受1楼的缺点。我既然买了1元1斤的苹果,当然是又小又青,你要又红又大又甜的苹果,你买10元1斤的去。不过阿姨,我们物业为你们业主服务的,如果你能拿到整个小区1500家业主的签名,全部同意锯树,我保证在1天之内,把小区所有的绿化全部铲掉。她高高兴兴的回家准备纸,然后一家家敲门,让居民签字。
后续她再也没有找过我们物业,事情进行到那一步我并不清楚。不过小区里传播开了一个消息,某栋楼1楼有个女的是精神病,大家注意点,带孩子的家长路上碰到,绕着她走。
干了12年物业,碰到过许多奇葩的事情,有机会和大家分享,呵呵。
公司账面上的未分配利润越来越多?
从会计的角度解释,利润就是从收入中扣除成本、费用、分红等等各项必要的或者选择性的支出后还剩下的部分。这部分利润会从某一期间的利润表转到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累计,从而形成未分配利润,是权益的组成部分。
以上是单纯从会计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未分配利润的内涵,想要知道处理这一现象的思路,个人认为首先要明确以下两点。
1、未分配利润的本质是什么刚刚有提到未分配利润是资产负债表上的权益科目,权益是什么?是属于股东的利益,说白了账上未分配利润越来越多就是公司在持续的赚钱,股东的钱袋子越来约满,从表面来看至少不是一件坏事。
2、未分利润的虚实需要进一步考证股东的钱袋子是充气的还是确实装满了财富,这个就需要结合其他会计科目来看。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应收账款。一般企业卖东西给客户,客户很少当场给钱,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后付款。但是企业在把东西卖出去后就会认为已经有了收入,进而产生利润。但是钱是否真的会到银行账户还要看回款情况。所以就算未分配利润越来越多,也未必是实实在在赚到钱。
在明确一以上两点后,基本上就可以明确出未分配利润的两个作用。首先是真金白银,其次是风险准备金。
一、真金白银如何利用?分配!如果未分配利润已经过多,分配掉就是最好的选择。根据分配对象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1、分配给正在进行的项目分配给企业正在急需资金的项目,这种主要是公司为了扩大在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
2、分配给员工主要是以年终奖、节日津贴、购买补充保险、赠送股权等等,作为员工福利来激励和留住对企业有长期贡献的人才。
3、分别配给股东这里不单单指的是企业创始人,还有很多在创业期间的机构和自然投资人,有可能是为了执行合同中的条款,比如企业达到一定盈利水平就需要付给对方报酬等;也有可能是为了维护关系,有助于以后投融资的发展。
一、风险准备金如何处理?留存!既然是做为风险准备金,主要就是为了防范未来利润不能做实而发生的风险,因此绝大部分要留在账上。
1、对基础权益进行保护如果把股权权益看作一个球,那未分配利润就是这个球的外罩。如果未来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作为坏账核销,对应的利润也会因为发生费用而被冲抵。在多年累积规模很大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调动以往积累的未分配利润进行补充,这就可以保护股东的原始出资——股本、股本溢价等等不受损害。
2、适当进行对外分配对于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公司,很多项目都需要融资,外部筹钱成本高,最好还是用自己的钱;还有就是对外部股东和员工有个交代,账上利润这么多,却一点分红都没有,难免让人觉得有点铁公鸡的味道,正所谓一分也是爱。
以上就是对于账上未分配利润过多的一些处理办法。当然根据每家企业的不同,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总的思路就是先弄清楚这些累计的利润未来可能存在的状态,根据不同的情形和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来做合理规化。
郭德纲和于谦怎么分钱?
郭德纲的钱不用跟于谦分,而是跟自己家族分。
于谦在德云社领的是工资,以及商演出场费,其他就是综艺影视片酬,当然这块钱微乎其微,毕竟德云社在影视领域已经放弃治疗了,综艺实际上也挣不了什么钱,德云斗笑社付费用户少得可怜,估计回本都够呛。
于谦在德云社目前的职位是董事长,当然估计就是没有管理权限,只是一个高管虚衔而已。
以德云社400人的企业规模,算得上是一家中型企业,而且盈利也比较好,那么高管的岗位公司也应该在平均线,估计于谦的董事长月薪应该在10K~15K左右。这个数字不算高,但于谦并不承担管理职责,只是一个虚衔而已,属于对他社内地位的肯定,而且这种工资对于谦的收入来说,也是毛毛雨罢了。
而商演出场费,按照郭德纲跟于谦自己的说法,两人是五五开。
这个说法其实要展开来分析,所谓的五五开应该是郭德纲跟于谦从演出商那里得到的酬劳是一样的,按照高鹤彩在博客上说的德云社商演报酬,演完后所有演员去栾云平那里领钱,助演一般是6000元一场,郭德纲于谦这种咖位,大概十倍以上吧,所谓两人五五开,也就是从栾云平那里领到的钱是等额的(当然他们多半不在栾云平那里领)。他们两并不是过去老艺人那种逗哏捧哏对半分钱,而是比较狭义的个人出场费而已。
但郭德纲是德云社老板,整场商演德云社有相当一部分提成,而这部分提成实际上也是郭德纲的收入。
基本上于谦在德云社的主要收入就是这两块,前面也说了影视综艺德云社基本指望不上,而于谦比较大头的影视综艺都是自己接的外活儿,像《战狼》《老师好》等,都不用跟德云社分成的,毕竟他也是半自由身,也有自己的产业。
总而言之,郭德纲在钱方面一点没有亏待于谦,所以于谦才会这么多年不离不弃跟着他。另外郭德纲也不需要于谦跟他一起招猫递狗,到处得罪人,于谦没有站队上的压力,钱也拿得满意,另外自己的产业也经营的很好,不用被德云社捆绑死,所以就更加不离不弃了。
另外郭德纲每年会送于谦价格不菲的生日礼物,像去年送的名马价值就上百万,之前也送过不少古玩字画名贵鸟笼什么的,于谦回送郭德纲的也是些烧钱玩意儿,最有名的好像是一把梅兰芳真迹的扇子,没有几十百八万也拿不下来。反正这二位喜欢的东西都特别烧钱,所以一来一往的也是相当大一笔开销。
郭德纲于谦这种亲密的合作关系,也是逐渐磨合的一个过程。之前有一种传闻,于谦刚加入的时候,郭德纲是拿他跟徐德亮李菁一样对待,给几百块出场费打发了事,大头还是自己揣着。但于谦也不明着说不满意,就找郭德纲借钱,借了也不还,郭德纲不借就请病假撂挑子,久而久之郭德纲知道于谦不好糊弄,再加上他跟自己合作远胜张文顺,于是不停给于谦加码,直到于谦不挑眼为止。
两人到底有没有这么一段历史不好说,即使有这也不是什么人设崩塌的大事,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利益往来,只有外人才会幻想于谦仰慕郭德纲,郭德纲跟于谦心有灵犀,两人一碰面就跟蜜罐似的。要形成今天这种利益共同体的格局,两人必然有过摩擦,也有过妥协跟退让,慢慢摸索直到彼此都满意为止。
于谦跟郭德纲的价值观世界观未必一致,但在金钱上两人肯定是没分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