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架分摊几年,这种无人便利店会面临哪些问题?
继共享充电宝之后,无人便利店成了2017年另一个小风口。
除了小天昨天介绍的《阿里无人超市落地搭建,不掏手机,PK亚马逊,马云吹的牛逼又成真一个》。这些天,上海的街头出现了国内第一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大约十几平米左右的面积。与其它便利店不同的是,它24小时营业,而且店内是没有收银员的,你可以自主购物 。
(位于杨浦区欧尚超市长阳路店的停车场附近)
因为店内没有收银员,所以门都是锁着的状态。如果想要进去购物就得先用APP扫码,如果是第一次使用,就需要在手机上先注册。
当扫码开门你走进店内以后,门就会自动锁上,这样的设计可能是担心购物时的安全性。
进店后会发现,虽然便利店面积不大,但东西却很全。你可以随心所欲的买,不用烦身后总有服务员跟着你。
像一些应急用品都放在货架最显眼的地方,比如雨伞,花露水和蚊香,还有女生尴尬时要用的卫生巾等。
其它的零食和饮品也一应俱全,更划算的是因为省去了服务员的人工成本,价格相较于普通便利店优惠了至少20%-30%。
比如同一款薯片,一般便利店售价7块钱,这里只要5块钱;同一款果汁别家7.6元/瓶,这里只要5.6元/瓶。
然后就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结账流程,其实也很简单,每个产品上会贴有一个专属标签。
在入口处的无人收银台上,有商品识别区来识别这是什么商品,屏幕上会显示出所购买商品的名称并计算出总价。
再用支付宝微信付款就行,既高效又方便(屏幕上的一竖排白色区域就是支付方式的二维码)。
不过一次结账最多5件商品,如果超过了就得分批付款了。
在完成支付之后,店内的语音提示会再次响起,告诉你可以出去了(系统会自动开门)。
可能会有人认为,既然没有任何人监督,那是不是就可以不付钱了直接拿东西出门呢?
答案是不可以的。因为从一开始你进门后门自动关上,只有结算之后才会打开,而且门口设置了防盗系统,携带未付款的商品出门就会发出警报声 。
如果万一用户强行将商品带出店外而不付钱,公司专门负责监控的团队也会通过人脸识别和实名制来进行追踪。
如果你遇到任何问题,收银台上方还有一个呼叫按钮可以与工作人员联系。
也许看到这里,你还有疑问,比如如果没有购物会不会被关在里面出不去?别担心,在入口墙壁上贴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是专门供开门使用的(前提是你没有携带店内商品)。
对国内消费者来说,这个24小时无人便利店也极大的方便了深夜汪的生活。
当然也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
对于VC,他们不仅把目光持续投向线下,还认真研究起了零售行业在提升效率上的可能性。
便利店作为一门传统、微利、高度依赖规模效应和运营效率的生意,是否一定会走向无人化?它的挣钱能力又是否能承载VC对于投资回报的预期?从“消费者视角”如何看待新零售和消费升级?
对此,36氪专访了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他在智能硬件、云计算、企业服务和消费升级等领域有深入研究,投资代表项目有摩拜单车、Face++、凹凸租车、七牛云、石头科技、Insta360等。
此前对于共享充电宝,熊猫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不看好”的态度。这个早早下注摩拜的机构将适合共享的品类归结于四个特征——持有成本高、使用成本低;大众需求频次高;标准化需求为主、个性化需求为辅;资源匹配效率高。“共享充电宝只符合‘标准化’一个点,其它三个都不符合。”毛圣博说。
在全面考察过市面上的无人便利店项目后,熊猫同样持谨慎态度。
*以下为专访内容:
Q:熊猫为什么不看好无人便利店?
毛圣博:我说的不看好都是站在VC的角度。VC投资有它自己的模式限制,偏好市场规模大的项目,并且要求短时间内做到很大的量。但便利店即使是无人化,可能也较难快速爆发。先看传统便利店,全家是2004年进的中国,2014年开了1530家店,才打平,说明这个生意很需要规模。其次你会发现,人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所有这些便利店的商品大多是日常标品,没有太大差异,只能在盒饭上、咖啡上,服务上去做差异。
Q:这些部分还是需要人。
毛圣博:对。有些服务目前仍然依靠人力,比如我上次去找创可贴,找了半天没找到就需要问店员,这个对用户来说很重要。另外,便利店被偷一些小东西是很常见的,这是在有人和有摄像头的情况下,而无人时可能会更糟糕。
Q:可是零售行业确实在抱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
毛圣博:其他零售行业我们先不分析,你去看7-Eleven的年报,它是全世界最大的便利店,它的人工成本占整个营收的1.8%(未将门店店员成本计入),租金3点几,加起来不到5个点。人工在成本里可能高一些,但总体不算大。把人砍掉,需要人工服务的项目做不了,但是那些项目又是它的利润构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是不划算的。店面的保洁、及时补货和货品摆放的调整也需要人。
另外一方面,小便利店承担了一部分仓储的功能。来补货的时候,也有一个规模效应,物流成本更低。各方面的摊销算在一起,就是需要一个规模。现在来看,全家开了1530家店,十年才打平,我相信VC投资的这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又不是一个完全虚拟的生意,这些项目都没有革命性地改变它的成本结构。
Q:可是它比传统的开发商铺,可以更快速地铺开,实现规模化。
毛圣博:无人便利店你放在街边肯定是不可能了,可能放园区、放小区,封闭的环境,有一个门禁,但你依然要去跟物业谈,这个BD成本是很高的,快不了。还一点,如果你租金拿低了,别人肯定会扯皮,比如这个园区已经有家便利店,他一定会去要求,要么我租金降得跟它一样,要么你把它赶走。到最后租金肯定趋同了,本质上没有差异。一个可以类比的就是自动贩卖机,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小型的无人便利店。但你去研究下友宝也同样会发现不铺到30000台可能都很难打平。
Q:所以熊猫把线下设备,无人便利店都看下来,是没有投的?
毛圣博:我们觉得便利店暂时不应该投。VC本来就是一个追逐快速长大的,爆发的行业。如果PE收,一次收几百家便利店,迅速把规模做大了,然后再去改良,提升一些效率是可以的。它也不需要赚很多倍,一把投10个亿,赚百分之三十也有三个亿,VC就投那么一点点钱,不爆发是没有意义的。
Q:这个领域受到关注可能跟好标的缺乏有关,和“新零售”火起来也有关。但零售行业确实是在发生变革,这一点您怎么看?
毛圣博:我们看新零售更多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所谓新零售其实就是面向一个新消费人群的机会。新人群和老人群不一样了,他们的观念、行为、主张在变化,从而带来了一些机会,就像茶饮对传统奶茶的升级。但是VC的机会不多,因为这里面最大的一波机会是新品牌,而做品牌需要很长时间。
Q:意思是消费品牌总体是不太好投的?熊猫在这一块有布局吗?
毛圣博:品牌里有一类是稍微快的,就是时尚品牌。时尚是非常追求快的行业,要潮,要新。但也会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生命周期短,死的也很快。所以有一种或许是适合VC投的,就是时尚渠道品牌,类似一种集合店的形态。它首先是个有名气的渠道,其次旗下要控几个品牌,这些品牌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卖,也可以批发给其它渠道。
Q:具体是什么样的渠道,线下店吗?
毛圣博:必定需要线下,因为初期未必能做出爆款,不能寄希望于纯线上。但更关键的是有一个强渠道,并且控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是做贸易的渠道商了,毛利低,也没有办法掌控你的用户。
Q:市面上这种项目多吗?
毛圣博:还不多,但是有先例可循。比如雷朋眼镜的母公司陆逊梯卡(Luxottica,今年初与法国品牌Essilor强强合并),它旗下有30多个墨镜品牌,雷朋是销量最好的,占比超过30%。亮视点(Lenscrafters)是它的渠道,基本卖自己的品牌,但雷朋也可以在京东卖,在宝岛卖。这样时尚类项目我们有投一家。
Q:总体来说出手很谨慎?
毛圣博:我们还在探路,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VC的机会。对VC而言,更深地去理解这个新人群是很有价值的。就像之前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里面提到一句话我特别认同:“消费的终极意义在于如何度过更加充实的人生”。这个充实就包括,不光有功能性,还要美观,还要能贴标签,买戴森的吹风机、吸尘器是一个标签,健身发照片也是一个标签,现在的年轻人消费,就是不停地给自己贴标签。
Q:您之前投过一些小米生态链公司,它们跟今年很火的严选模式,似乎也都有相通之处。
毛圣博:打的都是消费升级的人群,确切地说,是想升级但又没足够的钱一步升级到位的人群。 Coach/MK三千一个钱包,网易严选上它代工厂产的,三百,用着感觉也挺好。本来很多南方人不用空气净化器,blueair太贵了,小米的几百块,可以买一个,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提高了。本质上它们都缩短了大众人群升级的时间。
但这种模式需要小米、网易、淘宝这样的大品牌或者平台背书,它不怎么需要VC,创业公司本身单枪匹马地想要做这件事也挺难的。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干掉了实体门店和商场?
电商巨头虽然最近势头很猛,加上互联网金融和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开始了迅速的扩张,看起来气势汹汹,静下心来想想似乎有点事要发生。京东开始布局实体店,苏宁已经提前下线了,阿里被罚了,美团亏损严重……
第一实体店没有被干掉。好好看看你身边的商场,商店,有几家关门了呢?随着流量的逐渐饱和,干掉实体店的可能性只会更小。而且京东开始了实体店的大规模铺开抢占市场份额,最近京东超市开的越来越多,而且都是在居民区相对集中的地方。看看你们小区周围有没有?第二社区超市不会被替代。社区超市的功能就是为我们提供生活必需品。而且是能够随时拿到货的这种。试想你在做饭,突然没有酱油了,你怎么办?肯定是到超市买一瓶回来继续炒菜。总不能网上下单等着快递吧!超市的属性就是我们最近的一个货仓,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随时可以过去取用的。这个属性不变,那超市必然取代不了。除非快递的时间可以比你去买个酱油的速度还快!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这个局面:
一、互联网流量是有限的。一旦流量见顶就会有所反弹,事情的发展都是伴随着波峰波谷的震荡前行的,不是线性的。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原本的优势效应会不断地减小,负面影响会慢慢浮现。最近频出的电商质量问题,辛巴事件,某多多货物质量问题等等,都在逐步的弱化电商的地位。
二、政策刺激,传统经济复苏。电商本事就是销售模式的改变,不管是p2p还是o2o,都是在模式创新,并没有对生产力发展带来太大的促进,慢慢开始制约生产力发展了,从社会角度来考虑,不管是什么形式只要是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都会被打入冷宫。
三、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随着供给侧改革的调整,现在又开始了需求侧的调整。市场的重心开始想需求侧倾斜。以前都是我只能在你卖的东西里面选我中意的,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生产商要去生产消费者喜欢的东西。有一点不合心意的,肯定卖不出去。
四、传统经济依然是财政收入的中坚力量。全都被电商干了,就业岗位能提供多少,税收能贡献多少,这是很尖锐的问题,岗位少了会造成失业率偏高而导致不必要的动荡。更直接的问题就是税收电商能贡献多少?
综上,电商的优势正在逐步的失去,传统经济全面复苏,垄断行为在我们这是不被允许的,阿里违背原则已经收到制裁。这只是一个开始,电商行业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互联网电商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最直接获利的就是社会大众,最直观的就是东西便宜了。
你合租过吗?
我曾经和一位女孩儿合租过,但却发生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让我至今难忘。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公司安排的宿舍是8人间,这对喜欢安静的我来说,非常不习惯,尤其是早上,8个人共用一个洗手间,洗脸刷牙都得排队,一个不慎,还要面临上班迟到的风险,于是我就萌生了外出租房子的想法。那时候我的工资很低,每个月只有900左右,除去日常开销,基本所剩无几,想单独租一套房子简直是异想天开,综合考量后,我决定和别人合租。我第一目标就是部门的同事,毕竟相互熟悉,相处起来没那么困难,但是部门只有20来个人,要么已经外租了,要么就是无意向外租,找了很久也没有碰到合适的人选,这让我懊恼不已。无奈,我只好把目光转移到了网上。经过层层筛选,我终于选定了一个目标,就在公司附近,是一对情侣,我们很快约定了周日看房。房子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面积不大,但装修得却很温馨,他们住在主卧,次卧一直空着,想找个人一起分担房租压力。两个人性格开朗,看起来很好相处的样子,于是我们就一拍即合,房租每个月300,水电费物业费全包。当晚我就搬了进来,我的行李很少,除了被褥之外,只有一个行李箱,终于过上了安静的生活,我的心里特别开心。那个男生上夜班,每到晚上就只有我和他女朋友独处,他们在家随意惯了,那个女生经常穿着一件睡衣在屋里到处溜达,睡衣是那种特别性感的,而且她身材又非常的好,尤其喜欢找我聊天,这让我很尴尬,生怕哪天控制不住,做出越线行为。有一天晚上,她去参加朋友的生日宴会,我很早就睡了,睡得正香时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了,我拿起手机一看,原来是那个女生打来的,“你来小区门口接我,我喝醉了,回不去了”!我赶紧穿上衣服直奔小区门口而去,到了以后看见她正躺在一棵树下,衣服上吐得到处都是,手机也滑落到了地上,背包里的东西掉的到处都是,里面竟然还有一只TT。我匆忙把东西收拾一下,塞进她的包里,扶着她往回走,可是她已经喝得烂醉如泥,根本走不成路,无奈,我只好背着她往回走。好不容易到了家,发现她卧室的门上了锁,我问她钥匙在哪,她指了指背包,可是我翻遍了她的背包也没有找到钥匙,却意外的发现了很多私人用品,让我这个单身汉大开眼界。没办法,总不能把她扔在沙发上吧?我扶着她向我的卧室走去,刚走了两步,她又抱着我吐了起来,全都吐到了我的后背上,一股刺鼻的味道掺杂着她身上的香水味,特别难闻。她身上的衣服已经脏得面目全非,我脱掉了她的外套,只保留了贴身内衣,扶她躺下后,我去打了盆水,给她擦了擦脸,她嘴里一直在说个不停,虽然我听不懂,但我知道,那肯定是她们聚会时玩的游戏。我脱掉被她吐脏的衣服,去洗了个热水澡,大脑也清醒了过来,再无一点困意。我回到卧室,她还在喃喃自语,嘴里一直喊着一个男生的名字,这个名字,并不是她男朋友的。侍她喝下,她的嘴里还在喊着那个名字名字,我心里很好奇,这个男人究竟是谁?我拿了件毛毯,准备在沙发上应付一晚,刚躺下,又听到她吐了,我赶紧走过去一看,发现她直接吐在了贴身内衣上,我拿毛巾给她擦了擦,胸前的柔软让我心神荡漾,那种感觉是我从来没有体会过的。小心翼翼地擦拭完了,但那种弥留的味道却久久不散,我问她,你哪里还有衣服?我给你拿过来你换换。她醉眼迷离地说,换衣服多麻烦,直接脱了就行,我睡觉从来不穿衣服的。然后在我目瞪口呆的一刹那,她解开了前面的扣子,等我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那洁白的玉体就这样闯入了我的视线。我赶紧拉过来被子给她盖上,却被她一脚踢开了,她抱住我的胳膊就贴了上来,肌肤相触的瞬间,我的心头猛地一颤,我从来没有近距离接触过一个女生,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妙。正在我神游之际,耳边又响起了她念叨一晚上的名字,我问她这个人是谁,她说是她的初恋,抛弃她和别的女人好上了。我这句话算是彻底触动了她的伤心处,她紧紧地抱着我的胳膊,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撕心裂肺,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好,就这么任由她抱着。过了很久,她终于睡了过去,但依旧紧紧地抱着我的胳膊,我拉过被子盖到了她的身上,然后趴在床边也睡着了。睡得迷迷糊糊之际,我突然听到开门声,抬头一看,原来是她男朋友下班回来了,我赶紧把手从她怀里抽了出来,却不小心把被子给掀开了,这一幕刚好被她男朋友看到,我尴尬的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他冲了进来,看见躺在我床上春光乍泄的女朋友怒火中烧,二话不说,一拳向我脸上打了过来,这一下正好打在我的鼻子上,瞬间血如泉涌,我捂着鼻子痛苦的蹲在了地上。恰在此时,他女朋友被惊醒了,她看了一下眼前的状况,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赶紧上前拉住了她男朋友,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描述了一遍,至于喊另外一个男生名字的那段,被习惯性的略过了。他打开卧室的门,随手拿了一件衣服给女朋友穿上,没想到卧室的钥匙竟然放在这件衣服的口袋里,他本来还将信将疑的,这下彻底相信了,赶紧扶起我一个劲的道歉。经历了这件事情,我们都觉得很尴尬,好在他女朋友比较明事理,说这件乌龙是因为她引起的,她要做几个菜请我一起吃个饭。饭桌上我们彻底放开了,本来就是误会,解释清楚就好了,我们都不是喜欢斤斤计较的人,那一顿饭是我们第一次在一起吃,吃的特别愉快!从此以后,我们三个的关系就变得特别好了,那件事情也被我们抛诸脑后,至于她的初恋,她再也没和我提过,那晚发生的事情,也成了我们两个的秘密。这是我第一次和别人合租,没想到竟然发生了如此尴尬的事情,害的我白白挨了一拳,至今难以忘记。超市购买货架怎么做分录?
建议记入“低值易耗品”,选择合适的摊销方法进行摊销。 以选择“五五摊销法”为例:
1.购入时: 借:销售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50% 借:低值易耗品—货架50% 贷:银行存款100%
2.报废时: 借:销售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低值易耗品—货架
亲戚的小超市一天营业额2700元?
与视线平行的商品利润高一般来说,销量最佳的物品摆放位置依次为与顾客视线平行处、齐腰处和齐膝处。其中,前者是便利店货物摆放的最佳位置,可增加七成销量。所以,便利店应该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之间,方便大家看到后随手就能拿取。
最想卖的东西放右边便利店的购物通道一般是足够宽、笔直平坦、少拐角的,这是为了尽可能延长消费者在便利店的“滞留”时间,避免他们从捷径通往收银台和出口。便利店还可利用人们习惯用右手的习惯,将最想推销的、利润较高的商品,放在主购物通道或展柜的右侧,顾客经过时,会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购买欲。价格“拆东墙补西墙”便利店里有一整套复杂的价格策略,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让顾客形成这家便利店比较便宜的印象,并且不自觉地以为所有东西都便宜。然后,便利店再将别的物品定较高的价,把损失弥补回来。像可口可乐这样价格透明的品牌产品,价格一般很低,甚至比对手都便宜,但像不知名品牌的毛巾、衣服、鞋、杯子等,价格就可以订得较高。利用灯光以“色”诱人在一些小便利店中,肉类专柜的上方安装有粉红色灯,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薄利多销品“守住”入口一般来说,挨近便利店入口的地方,放的大多是薄利多销、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进门,比如书本、拖鞋、毛巾等,而烟酒等贵重商品一般放在便利店中间偏后区域。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来说,逛便利店时,人们总认为前面的货物一般,里面还有更好的,所以往往越到最后买得越多。大包装比小包装更贵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这也成了便利店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所以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都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结账是最后一道购物关暴露在面前的诱惑越多,顾客就越经受不起这些考验。调查发现,被“困”在长长结账队伍中的人,购买货架上糖果、饮料的几率高百分之二十五。收银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型零食,而排队付钱时往往是人最没有耐心的时候,这会让顾客很难扛过这最后一道购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