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摊设置项目,excel根据合并的单元格求其他项目的费用分摊?
Q2=LOOKUP(9E+307,$N$2:N2)
下拉,建立辅助列
O2=Q2/SUMIF(Q:Q,Q2,L:L)*L2
下拉公式
格式设置为整数
关于模具分摊的问题?
第一个你要明白这个项目一年是多少产品,如果一年20万的量,那么你就要分摊2年
第二个250万分摊到40万件(是套吗?如果是40万套的话,你好要了解每个件项目中的单车用量)你的算法是对的。
但是你要明白的是,这个项目的量产以后交货每个月的预测,不知道产品,分摊很被动的。
分摊金额怎么输入?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需要填写的相关信息。
1、点击【首页】-【赡养老人】。
2、确认纳税人基本信息无误后点击【下一步】。
3、选择扣除年度以及被赡养人信息点击【下一步】。
4、选择是否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分配比例为全部由本人扣除;
非独生子女,需录入共同赡养人(非必填)、本年度月扣除金额并选择分摊方式(赡养人平均分摊、赡养人约定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选择分摊方式确定之后,填写上分摊金额即可,但无论时哪种方式,都会提示分摊金额步能超过1000元,即填写的金额再1000元之内才有效。
5、选择申报方式,【提交】即可。
合并报表的项目有哪些?
1、做调整分录
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即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调整购买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
借:存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告诉什么项目在购买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就调整哪些项目,差额倒挤到资本公积)
然后调整递延所得税和资本公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本公积(差额倒挤)
调整相关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上述调整的管理费用金额×所得税率)
2、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先将子公司实现净利润按照上述调整分录影响的损益调整为以母公司视角的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上述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金额×母公司持股比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子公司其他权益变动中母公司享有的份额)
3、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消
借:股本/实收资本(子公司年末数)
资本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发生数+上述调整分录中的借贷方代数和)
盈余公积(子公司年初数+本年提取数)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年初数+调整后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数-分配现金股利数)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期初数+本期发生数)
商誉(倒挤,也可以用合并成本减掉购买日享有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来验算)
贷:长期股权投资(经过上述调整后的最终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
少数股东权益(借方除商誉外的所有金额×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4、将母子公司利润分配过程抵消
借: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未分配利润——年初(子公司未分配利润期初数)
贷:提取盈余公积(本年提取数)
向所有者(或股东)分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总额)
未分配利润——年末(倒挤,可以和步骤三的演算是否一致)
5、抵消本期内部交易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1)针对内部购销存货:
借:营业收入(全部存货交易金额,不含增值税)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未对外销售部分中包含内部销售毛利)
即对内部销售利润形成的存货成本计提的跌价准备。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上述抵消分录中存货的贷方金额×所得税率)
借:少数股东权益(上述抵消分录中涉及的损益金额×(1-所得税率)×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贷:少数股东损益
连续抵消时,只需将商誉利润表项目换为“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
(2)针对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
A.内部销售方为存货,购入方确认为固定资产
A、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内部销售企业的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内部购进企业多计的原价】
同时逆流交易情况下,在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扣除所得税影响)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分摊金额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的抵销分录如下: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少数股东损益
B、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同时逆流交易情况下,在固定资产折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扣除所得税影响)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分摊金额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的抵销分录如下:
借:少数股东损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
C、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B.内部销售方为固定资产,购入方也确认为固定资产
①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
借:营业外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利得】
贷:固定资产—原价【内部购进企业多计的原价】
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第二年:
①将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包含的该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上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消,以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③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④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差额】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所得税费用【差额】
C. 固定资产清理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提前清理;期满清理;超期清理。
无论是哪种情况,清理当期的抵销处理都相同。清理期末,账面已经不存在内部固定资产,而其包含的未实现利润已经转入营业外收支(固定资产处置损益),因此,抵销分录比照使用期间,用营业外收支替代固定资产(含累计折旧)项目即可。处置收益用营业外收入,处置损失用营业外支出,无需考虑方向,处置损益的金额也没有任何影响。
①抵销内部固定资产原价中的未实现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
②抵销以前期间多计提的折旧费用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③抵销本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
借:营业外收入
贷:管理费用
注:假如该固定资产清理为净损失,则上述分录中的“营业外收入”科目应换成“营业外支出”科目。
(3)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消:比照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的处理方法。
(4)内部债权债务的抵消
A.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消
第一年
内部应收账款抵消时
借:应付账款【含税金额】
贷:应收账款
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消时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内部计提坏账准备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抵消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二年
内部应收账款抵消时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抵消时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或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或借):资产减值损失
内部计提坏账准备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时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或贷):所得税费用
贷:(或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B.内部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借:应付债券(发行方账面价值)
投资收益(差额,倒挤,若是贷方差额则贷记财务费用)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方账面价值)
同时,还应抵销附带的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借:应付利息
贷:应收利息
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应收利息与应付利息;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都是相关项目直接抵消,即借记债务(负债),贷记债权(资产)。注意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抵消项目是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
如何分摊社保?
如何分摊社保,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给你区别下:
1、总体分摊原则:社保指的是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个险种,如果一定要归纳进去,还包括住房公积金,大病医疗等等,目前国家对企业这块是要求必须要要为企业员工缴纳保险的,但是公积金没有强制性原则,而且规定了企业和个人缴纳的比例和原则,有的企业可能基数和自己的薪水不一致,也是存在的,比如有的事业单位,工资虽然低,但是实际他们的社保也就是五险和住房公积金缴纳的说,所以实际上他们是退休后是可以拿到很高的退休金的。而有些企业无论高管和员工都按照最低基数缴纳,那就算你退休前工资很高,那么你退休后的工资也就那么一点点。
2、个人与公司如何分摊。一般情况下个人承担个人部门,公司承担公司应缴纳的一部分,比如河南新乡为例:
2019-2020年郑州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职工按上年度平均工资作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低于2018年度河南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60%(即2745元)的,按2745元/月确认基数;高于2018年度河南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00%(即13725元)的,按13725元/月确认基数。
职工工资总额包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津贴和补贴。
2019-2020年郑州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比例
养老保险:公司缴16%,个人缴8%;
失业保险:公司缴0.7%,个人缴0.3%;
工伤保险:公司缴根据行业,个人不缴;
生育保险:公司缴1%,个人不缴;
医疗保险:公司缴8%,个人缴2%。
自2019年5月1日起,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
自2019年5月1日起,将原定执行至2019年4月30日的失业保险总费率1%的政策延长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
自2019年5月1日起,将原定执行至2019年4月30日的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长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截止2018年底,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在18至23个月的统筹地区继续执行费率下调20%的政策,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在24个月以上的统筹地区继续执行费率下调50%的政策;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低于18个月后,停止下调。
综合起来,以上就是如何缴纳和分摊社保的回答,当然各地政策和缴费基数不一致,所以具体还要参照当地的社保缴纳政策,欢迎采纳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