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工时分摊,生产工时比例怎么分配计算费用?
我不是大神,只能根据工作经验谈一谈。
实际成本受各成本因素变动影响,成本结果也时常会是不稳定的,并且核算量太大,涉及多项目时,归集分配实在太头疼。
(题主要求分录,我都简写)
1、材料购入
借:材料
贷:应付暂估 (后续来票冲暂估)
2、领用材料,发放工资, 归集并分配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领用材料、发放直接人工工资)
贷:材料/应付职工薪酬
借:制造费用(折旧机物料消耗间接工资等等)
贷:累计折旧/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以上为归集,接下来分配,分配方法结合实际选定,材料占比重很大,就按材料成本比例分配,要么就是机器工时或者人工工时分配,这些数据需要制造工程提供理论数据(这些理论数据也是标准成本理论基础),注意有的工艺存在交互分配。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分配进来)
贷:制造费用
3、完工入库
借:半成品/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半成品领用参考材料领用,完工入库核算有的企业从简会有约当产量法,月末无在制品核算法。
4、销售
借:应收账款
贷:收入及税金
借:主营成本(有数据基础细分到料工费也行)
贷:产成品
这一点要考虑是产成品库存采用先进先出法出库,还是加权平均法出库,出库单价不一样,当期损益不一样。
接下来基于ERP说标准成本(手工的话很多差异生产当时不能及时收集):
首先要建立标准体系,BOM,节拍,根据预算确定产量(不可能预算产量超过理论最大产量,不然要加设备投资),机器工时,人工工时,折旧预算金额(根据资产投资金额及折旧方法预算)、其他制费预算金额(电费辅料各种制费支出包括出差都算,分类别预算好),可见标准成本的建立是在有一套预算数据基础上。
根据BOM确定标准用量,根据合同价格确定采购件标准成本,标准材料成本建立。
根据人工工资及制造费用总额,以及工时总额,标准人工费率和标准制费费率确定,标准人工成本,标准制造费用建立。
累加成本,制造件一层一层成本累加,父级标准成本形成。
现在,在标准成本作业下,我们开始生产了:
借:材料(标准的)
贷:应付暂估
实行年度定价的企业,订单价格应该等于标准成本,否则,按市场行情估计,会有以下差异:
借:采购价差(正差或负差,所有差异都有可能正或负,下同)
贷:应付暂估
来票,假如订单价格和开票价格有差异(一般相符,但难以避免小数位差)
借:应付暂估/发票差异/税金
贷:应付账款
采购价差可以考核为什么会超出标准采购价格,需要分析。
生产领用都按标准走,报产入库都按标准走:
1、材料领或半成品用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半成品
2.、报产入库
借:半成品/产成品(料工费)
贷:生产成本/人工和费用标准吸收
3、实际工费发生
借:各工费科目—实际发生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累计折旧等
4、加工差异
报产过程中可以修改标准用量,比如材料是用kg计量成本,例如钢材,我们知道钢材做成零件,面积大小固定,但厚薄不一定固定,厚度有公差存在,就会有重量差存在。
比如BOM是用A材,材料批次发现有问题,临时用B材替换,AB有价格差异或者重量差异,也会形成报产差异。
借:材料成本——加工差异
贷:原材料(重量差或AB材差)
有报废
借:材料成本——废品支出
贷:材料/半成品/产成品
假如有外委过程:该外委而没有外委,也会有差异。
假如设变,物料库存切换,没有关闭原生产工单,没有修改Bom,没有重新累加成本继续按原工单报产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差异(我也会犯这种错,都是泪,但可以解释)
这些差异都会反映为什么没有按设计的标准走,差异金额有多大,差异原因是否可以接受,跟员工KPI是否相关。这对预算执行会产生影响,差异原因分析如果大到有必要调整标准,则允许调整,一般情况下,标准一年不变。
所有的差异都会在月末转入损益。其中制费的差异转出如下
借:制费——转出(制费实发生际借方与制费吸收贷方之差)
借:损益科目(正差或负差)
实际上走到这一步,产销平衡的前提下,大家可以看到,标准成本已经还原到了实际成本,比实际成本更让人清晰的是标准成本下列出来了各种差异,对下一步生产执行提供了指导。假如产销不平衡,当月超支的债当月就还在损益表了,不会跟随销售的发生递延到销售月,对于流动性的管理层来说,更加公平,不存在前任的管理失误当任来买单,当任的问题遗留到下任的事,数据反馈及时行高于实际成本。
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设备分摊计算公式?
分配标准=单位耗材*本月产量分配率=共同耗材金额/分配标准。如果有多个品种,且还要核算在产品与产成品,一般先分摊到各个产品,第二步再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将发生的各种成本归集到制造费用,含材料、工资、折旧等。
第二步:分摊投产的各类产品,可以用材料消耗或人工工时分配。
生产线工时计算公式?
先要理清以下术语定义:
标准工时: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合格工作者,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以正常的速度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私事宽放、疲劳宽放、管理宽放、其他宽放等计算时通常先定义宽放率。(电子行业的宽放率一般为4%~15%不等)
标准工时的产生,通常的作法是IE人员用秒表,通过对接近上述标准条件的作业对象进行观测,所计算的结果而来;比较普遍常用的标准工时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工时 = 观测时间 X (1+宽放率)
例:观测某工位作业周期时间的平均值为10秒,当宽放率设定为10%时,则该工位的标准工时=10 X(1+10%)=11秒
产能的计算:
确定产能的计算公式前,首先应明确产能的单位,通常使用每小时(即3600秒)产能为单位,即:"Pcs/H"
产能公式: 产能(Pcs/H)=3600秒/工位标准时间(秒)
如上例,则该工位的产能为每小时327PCS: 公式 3600/11=327(Pcs/H)
以上为计算任一工位的标准工时与产能之计算公式与方法,若计算某一工段(如插件段、装配段等)的标准工时与产能,则首先要计算该工段的标准工时,再依瓶颈工位时间计算产能。
工段的标准工时常用有两种计算方法,由不同企业自行定义选择,公式如下:
(1 )标准工时=各工位标准工时相加的总和
(2 )标准工时=节拍时间*(该工段所有工位)人数
工段的产能计算公式:
(1 )产能(Pcs/H)=3600秒/节拍时间(秒)
怎样计算按工时分摊制造费用?
如果糸用同一种原材料的话,就用当个月伽总制造费用除于所生产所有产品的时间,跟住得出果个数在剩翻上你每一种产品用的间.
例如:当月制造费用8000元,生产了,A产品5000件工时100小时,B产品3000件,花去工时200,C产品2000件工时50小时,原材料是同一种.
那么你就按工时进行分配就比较合理了,单位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8000/(100+200+50)=22.8571,则A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100*22.8571=2285.71元,B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200*22.8571=4571.42元,C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50*22.8571=1142.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