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盖率与森林密度怎样计算?
森林覆盖率 = 森林面积 / 总土地面积 * 100%
森林密度 = 森林覆盖面积 / 总森林面积 * 100% = 树木数量 / 对应的林地面积。
林地面积是指沿江生长乔木、灌木、竹林、滨海乔木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居民点绿地和公路林地面积和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岸面积。
拓展资料
1、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林区包括冠层密度大于0.2的乔木林地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和覆盖面积。 村庄、道路、水和房子周围的树木。 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森林覆盖率。 例如,我国森林覆盖率是指国土面积内乔木林、竹林、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农田林网和村旁、房屋旁、水旁、道路旁树木的总覆盖面积的百分比。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森林的区域分布很不平衡。
2、每个国家的天然森林覆盖率不同,因为天然植被本身是多样的。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等国家都有自己以森林为主的天然植被,所以即使有一定的森林砍伐,它们的森林覆盖率也可能高于那些没有太多砍伐森林的国家,但本国的自然植被并不以森林为主。看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是没有意义的。这取决于森林覆盖率的变化。但是,即使森林覆盖率发生变化,也只能说明一定的问题,因为它不能体现森林质量的变化。如果森林覆盖率变化不大,但森林质量下降,仍说明存在一定的破坏。
3、此外,森林覆盖率相同,但森林总面积不同。同样的森林破坏能力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也不同。如果森林总面积很大,森林覆盖率的减少并不明显。此外,森林破坏本身并不是砍伐的原因,而是多种破坏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一个国家采伐较多但其他破坏因素较少,森林覆盖率的减少可能不会比采伐较少但其他破坏因素较多的国家严重。
栽植密度如何计算?
单位面积上栽植的株数。栽植密度受园址的气候、地势、土壤、树种、品种、砧木、树形、管理水平、经营方式,以及预期达到的产量、质量指标等所制约。随着果树栽植技术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世界果树栽植密度,具有由低向高发展的趋势。适当提高栽植密度,实行集约化经营,是当代果树栽培的一个特点。
确定栽植密度,要依据既能较充分地利用土地和光能资源,又能保持果树较长时期的经济结果寿命和保证果实品质。司根据以下具体条件综合考虑:①果树特性。树种、品种以及砧穗组合,对生长结果都有明显影响,其中只要有一项改变,生长势和树冠大小,就会明显变化。不同树种中,柿、核桃树冠高大,桃、李则树体矮小。不同品种中,如苹果的国光树冠较大,而甜黄魁、早金冠则较小;巨峰葡萄生长旺,宜用棚架,玫瑰香葡萄生长势偏弱,宜用立架。不同类型生长也有差异,乔化型品种的树冠大,短枝型品种的树冠小。因此果树的特性,是考虑栽植密度的首要条件。开始结果晚的品种,树冠偏大,结果早而丰产的品种,树冠较小。砧木对树冠大小有很大影响,中国中部丘陵地区金冠苹果嫁接在八棱海棠砧木上,植株可高达5米多,嫁接在半矮化砧M4、M7上,高3米左右,嫁接在矮化砧M9上为2.3米。同样嫁接在M7砧木上的不同苹果品种,如国光树高2.9米,红星2.6米,赤阳仅1.9米。②生态条件。在土层深厚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暖,生长期长的地区,果树生长旺盛,树冠偏大;在土壤瘠薄、干旱多风、生长期短的地区,树冠偏小。平原和山麓地带,条件比较优越,容易形成大冠;随高度上升,坡度变陡,果树生长条件逐渐变差,树冠相对变小,这些都影响栽植密度。③栽培管理。传统的乔化稀植栽培,以单株为一个结果单位,密度一般都低,如中国20世纪50年代发展的苹果园,每公顷仅栽150株左右。以植株群体为结果单位的矮化密植栽培,例如单行篱壁式,在荷兰、美国,每公顷可达1600~2500株。其他方面,如树形、修剪方法、机械化程度等,在确定密度时,都是应加考虑的因素。
栽植密度在果园规划时,同一果园的栽植密度,应力求一致。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高密栽植的试验,其中变化性密植,具有生产意义(见栽植方式),但生产上推广的,仍以中等密度为主。主要树种的栽植密度参照下表。
根据果树实生苗童期与结果后某些性状的相关性进行预先测定的方法。果树从播种到开花结果前所经历的童期较长,植株营养面积较大,而且果树的基因型都是杂合的,杂种后代有广泛的分离,常出现多样性类型,一般杂种群体中优选率很低。如果在早期阶段能根据某些特征、特性,预测结果后某些果实经济性状、丰产性、抗性及其它特性,可以预先淘汰无希望的不良类型,选拔有希望的类型,能够减少杂种实生苗栽植数量,节省人力、物力和土地。而且,由于选留实生苗的减少,能够深入研究,从而能加速育种过程,提高育种效能。
早期鉴定的理论基础
果树杂种实生苗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和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通过生长发育,在一定的时期表现出特有的性状和特性。因此,早期鉴定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性状表现的遗传规律性,以及个体发育过程中,早期和后期某些性状间的相关性。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早期鉴定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①基因的连锁关系。亲本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同等位基因间有连锁遗传关系,由连锁基因控制的性状,有较高频率同时表现于同一杂种个体,因此,能由某一性状预测另一性状出现的可能,如桃早熟性基因与秋季叶片呈现红色性状有连锁关系等;可利用为早期鉴定。②基因的系统效应。基因控制某器官的某一性状,同时也控制另一器官的同名性状。例如,桃树控制胡萝卜素的基因,能影响叶片颜色和果肉颜色,因此在童期表现黄绿叶色者,能预测其结果期果肉为黄色;③基因的多效性。一个位点的基因,能影响到几种性状而表现出相关。例如桃叶片上无腺体的品种,其叶有明显的可湿力,能影响到叶表面的微域环境,因此易染白粉病,即叶腺体的有无与白粉病抗性有关,可以藉此进行早期鉴定。
从发育生理学角度看,早期鉴定可以根据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特点,来预测未来某些性状的相关表现。例如,种子胚芽的大小和原基细胞的多少、与成长后的植株大小有关。苗期子叶大而厚、下胚轴粗短、芽大、叶大而厚等都能预示未来优良栽培性状表现。苹果叶片与果实的大小之间,叶形与果形之间也表现出相关。叶片栅状组织厚度是光合效能高的标志,与丰产性有关。染色体的多倍化会表现于细胞容积增加、气孔增大、气孔数减少,细胞间隙缩小和导管数减少等,都能影响到物质代谢、生理机能和形态特征,在果树个体发育的早期和后期都表现出同样的情况,此外还可以根据某些生理生化特性,在早期预测未来的一些相关性状。例如,核果类种胚的干物质含量与种子的出苗率呈正相关,柑橘叶片内干物质含量高低与其耐寒性强弱有关等。
进行早期鉴定的依据
为了取得更好的早期鉴定效果,需要从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多方面来进行。对某特定育种性状,尤其是象丰产性这样的综合性状,如果在早期鉴定时所依据的性状、特性越多,相关性越显著,则早期鉴定的可靠性越大,其效果也越明显。形态特征的早期鉴定,通常主要根据叶片和芽的大小、形状等;组织结构的早期鉴定,主要根据叶的气孔、表皮组织、栅状组织,以及导管和筛管等的数量和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的早期鉴定,主要根据干物质含量、细胞液浓度、渗透压、呼吸率以及糖、酸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等。这些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对结果树的某些个别性状,包括单一性状或综合性状都可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早期鉴定在实际应用时常常是针对育种目标来进行。例如对栽培性和丰产性进行早期鉴定根据的性状是:种子大而充实饱满,发芽势强;幼苗子叶大而厚,叶大而色深,枝条粗壮,节间较短,树体健壮。1976年维赛(Visser)报道,洋梨和苹果干径越粗,其平均产量越高。叶的栅状组织厚度,以及叶肉细胞在叶内部与空隙的接触面,对叶的表面比值,都与光合作用的强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丰产性等早期鉴定的依据。对以童期长短表示出早实性的早期鉴定,常根据叶、芽、针枝等童稚性状所综合表现的童稚度与童期的相关来预测童期的长短。在同一杂交组合内的杂种,通常干径越粗,童期越短,开花结果也较早。
果实形状和大小的早期鉴定
根据叶片大小与果实大小,叶片宽度与果实形状,叶形指数与果形指数,以及叶柄短与果形大之间存在的相关。果实品质的早期鉴定,主要是根据某些器官或组织中的生化成分进行预测,如苹果叶汁与果汁的pH值之间呈相关,叶片糖酸比高与果实甜味浓也呈正相关。葡萄实生苗卷须的甜度与果粒甜度相一致。抗病性的早期鉴定有赖于童期与成年期对某种病害抗性的一致性。例如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某些抗病性与组织结构有关,如角质层厚度、叶面蜡质层厚度、气孔形状与大小等都是机械抗病性的形态特征,有些能阻碍寄生物侵入到植物组织内部,有些能抑制侵染原在体内扩展、柑橘抗溃疡病能力与气孔的结构有关,狭口气孔比广口气孔抗病性强。此外油胞分布多而密,组织木栓化快,也是重要的抗病特征。植物组织中某些成分常是抵抗微生物的有效物质。通常含酸量高者抗病性强。中国板栗的单宁对栗疫病病菌有毒杀作用。实生树树皮中单宁含量高低与抗病性强弱呈正相关。此外果树的某些特性,如酶的活性、原生质渗透压和细胞液酸度等都与抗病菌的扩展力有关。
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在早期鉴定时,有些性状可以直接根据早期的某些表现来预测。例如苹果抗黑星病,在幼苗期接种鉴定,表现抗性的,将来成长后也具有抗性。这样可以比较直接而有效地鉴定,而有一些性状的鉴定常常要从许多方面来进行间接的早期鉴定,例如苹果的矮化砧育种中,为测定砧木的矮化性,可以测定根皮在侧根横切面中所占面积的百分率,即根皮率高者,其矮化性较强。叶片气孔密度与其矮化效应呈相关、矮化砧的气孔密度低于半矮化砧或半乔化砧。利用枝条电阻大小可以测定苹果砧木的矮化效应。电阻越小则矮化效应越大、杂种根和叶片组织的呼吸率与根皮率之间呈负相关。呼吸率低者根皮率高,其矮化效果也较好。此外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矮化砧的间接鉴定,即用放射性同位素33P或45Ca来测定果树砧木根部的吸收输导情况,当根部吸收养液时,其组织内该放射性物质强度越低,表明其用作砧木时的矮化效应越强。
通常根据育种目标中确定的内容,可以对单一性状进行早期鉴定。如某些生化成分与抗病性的相关,可以产生直接鉴定的效果。但多数情况下是根据相关性进行间接的鉴定,由于育种目标往往涉及的方面广,需要鉴定的是许多性状,因常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原则上是采用简单而直接有效的方法,有时要配合以多种方法,以取得最好的早期鉴定效果。早期鉴定方法要能够应用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方面性状的相关程度要高;另一方面,这种方法进行的平行样品分析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否则就会使结论不可靠和样品之间缺乏可比性。
根据一些相关性进行早期鉴定,虽然不能完全达到预先选择的目的,但无疑将能比较可靠的淘汰那些低劣的无希望的类型,缩小试材范围,从而进一步提供最后供直接选择鉴定的材料。
林业上更新造林地初值密度怎么算
林业上更新造林地初值密度,是按照国家《造林技术规程》标准确定的。一般根据立地条件采用的初植密度为:1X1.5,即6667株;1.5X1.5,即4444株;1X2,即5000株;1.5X3,即3333株。
防护林密度怎么算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森林密度=森林覆盖面积/森林总面积*100%=林木株数/相应的林地面积,林地面积是生长乔木、灌木、竹类、沿海沿江树木等林木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地面积,林地密度指的是每平方千米树木的数量,也就是用树木数量除以面积,单位是株/平方千米。
怎样计算树种种植密度 树种种植密度计算方法
1、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按合理的种植方式种植的植株数量,一般以每亩株数来表示。株行距abc,即株距a,双行间的窄行距b,宽行距c。1亩=666.7m^2,除以每株所占的面积。
2、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在获得群体充分发展的同时,保持单株的良好发育,协调处理好个体、群体与生长环境关系,使个体健壮,群体合理,以充分利用水分、养分和光能,最后获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