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花呗如何分摊

每个月压力小2、银行突然给10万元的备付金?借款主要有两种还款方式,其实际的借贷利率是大不相同的:这是金融机构最常用的一种还款方式!每月都需要偿还一部分本金,其实际的借贷成本都并不低!我们不得不感谢移动支付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花呗如何分摊,三千元花呗分几期合适?

看你自己经济能力,肯定是分期期数越少越划算,花呗分3期手续费为2.5%、分6期为4.5%、分12期为8.8%,3期下来手续费是18.75,6期67.5,12期264,分摊到每个月分别是,6.,5、11.25、22,所以说,看你自己经济能力,不过花呗分期可以提前还款的,建议分12期,然后提前还款也可以,每个月压力小

银行突然给10万元的备付金?

这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关键是要看你是否需要!如果单纯只看借款的利息,那么肯定相当是不划算的,不过,很多情况下,为何这种备付金还有人会借,那是“逼不得已”罢了!

月息0.75%,看是年息只有9%,但实际利率可是要达到15.3%

一般来说,借款主要有两种还款方式,其实际的借贷利率是大不相同的:

一次性还本付息!我们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借款,一般都是采用这种方式,10万元,月息0.75%,那么实际利息也就9%。

分期还本付息,这是金融机构最常用的一种还款方式!无论是小额贷款、银行借贷,还是网贷,大部分都采用分期还款的方式。每月都需要偿还一部分本金,到最后一个月或许本金只剩下1万元未还,但利息却一直是按10万本金计算的。因此,名义利率9%,其实际利率却高达15.3%!

而银行所推出的10万元备付金,月息0.75%,但必须分期还款,就是采用类似的套路!表面看,借贷利率并不算高,但实际上,成本是非常之高的!

别忘了,银行存款利率差不多也就在4%左右罢了!而资金经过银行借贷之后,利差高达10%以上,可见,银行是多么赚钱的一个行业啊!

是否值得借钱,主动权在自己、而非银行

其实,据我所知,类似这种小额借贷,成本都不会太低的!比如,借呗,每天利息0.05%,年息也高达18.25%的!只不过借呗,可随借随还,比银行强制要求分期,要人性化很多!

如果确实需要,10万元资金,又找不到其他比较好的借贷途径,那么也可一试银行的备用金业务。但个人还是建议,非必要的情况下,这种“高息”借款还是少接触为妙!

总之,无论是信用卡分期、银行备付金,还是花呗分期、借呗,其实际的借贷成本都并不低!是否值得去借,最终的决定权在你,而不是银行啊!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再用花呗刷一千块还到借呗?

首先,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这反应当下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消费方式!

现如今,在这个移动支付普及到大街小巷的年代里,支付宝已经涉及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蚂蚁借呗、蚂蚁花呗、余额宝、蚂蚁金服等等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金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便了人们的消费。我们不得不感谢移动支付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同时在移动支付盛行的时代,透支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曾经,我们可能为了办理信用卡发愁,可如今,只要你有一个实名认证的支付宝,那么你就会对应有一个有额度的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虽然可能额度有限,但是始终我们有了可以透支的消费金额!所以,从第一次开通并用过一次蚂蚁花呗和借呗,那么这种透支的生活就开始了,只要你没有控制力,没有合理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安排,那么你可能就会陷入反复的深度透支当中。

这时有个不好的现象就发生了,很多人因为提前透支太多,或者工资不够、工资没有到账,那怎么办?有一部分人就会从借呗里透支一部分钱,还到花呗里边去,短时间是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是长时间后,你就需要同时还款花呗和借呗产生的利息,假如只是双倍利息,那么还好,要是长时间后,利滚利,请问你会受得了吗?

假如所有钱你都能按时还清,那么试问,在这个物价上涨的年代里,没有存款意味着什么?没有爱情,成不了家,看不起病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困扰着你,想想这样无穷无尽,没有翻身之日的日子,你还会贪图一时的安逸吗?

有正确合理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生活才能越过越好。学会精打细算,有节制的花销才能有所积累,才不会被生活打垮,所以与其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不如给自己规划一套合理的消费方式!

好像任何人都不认识你了?

第1天我向公司老板提出离职,第2天在菜市场碰到了公司老板,打招呼的时候老板连瞅我都没瞅我一眼。

当时我还天真的以为老板是不是没有看到我,我走到了老板的跟前,手舞足蹈的给他说一声老板好,然后把手都差点拍到了他的脸上。

可是没有想到老板只是冷哼一声,扭头就走了。

于是我不死心对着老板的衣袖说,老板我在给你打招呼呢,你刚才是不是没有看到我呀?

老板说了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

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为什么一些员工只要离开了自己的岗位,只要离开了自己的公司,好像周边所有的人都不认识自己了,是这样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背后的缘由是什么?

第1点,我的亲身经历。

在我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一家企业工作,那是我的第1份工作,我非常珍惜也非常看重。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公司老板带我实在是不敢恭维,老板见到我之后第1天就拍了我的肩膀说。

小伙子你是一个老实人,既然是一个老实人,就得办老实事,踏踏实实地在这家公司当中工作,公司肯定不会亏待你的。

得到了公司老板的保证,我在公司里面更加卖力的工作了。

每天早上9点上班,可是我早上8点就来到了公司,又是打扫卫生,又是端茶倒水,把这么多各样的卫生全都打扫完毕了,整个办公室焕然一新了。

我在自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稍微休息一下,马上就开始工作,那个时候的工作劲头简直就是没得说。

再加上我年轻,学本事学能耐,也学得比较快,各种各样的资源第一时间全部能够消化吸收,所以在公司里面成长应该是最快的。

随着我的成长越来越快,有一些其他的公司也对我伸出了橄榄枝。

一些公司甚至能够给我开出每个月8000块钱的工资,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

要注意,我在当时那一家企业当中,每个月的工资也不过5000块钱而已。

但是当时我想着不行,就算别人给我开出1万块钱工资,我也不能随便离开这家企业,毕竟公司老板对我有再造之恩。

可是眼瞅着别的公司给我开的工资越来越高了,有的公司甚至承诺去了之后就可以直接工作,压根没有实习期一个月给我13,000块钱。

当时我听了之后心都爬到了嗓子眼里面,然后我去找到了公司老板对老板说。

我现在每个月5000块钱工资的确是有点不太像话,人家别的公司每个月给我一万三千块钱的工资。

我也不是说拿这件事情要挟老板,只不过这件事情让我心里面的确有点不太平衡了,我也不太能够控制得住。

我来咱们这家公司里面已经工作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了,在这两年里兢兢业业为公司也做了不少的贡献,咱们公司是否可以适当的给我涨一点工资呢?

谁知这句话不说还好,这句话说了之后,公司老板的两只眼睛瞪得有铜铃那么大。

然后一拍桌子说你这是翅膀硬了想单飞对不对?好你现在就飞,你现在就飞出去,没有这家公司你什么都不是。

你不会真觉得公司把你培养成人才之后就没有留下备用人与选拔,告诉你咱们公司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你这是被别人挖墙脚了,跑到这里来威胁我。

好,那我就看看是我给你涨工资还是你跑到别的公司里面去。

眼瞅着公司老板说话都语无伦次了,我也意识到犯了错误了。

毕竟这件事情在职场当中好像怎么说都说不清楚,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我肯定是希望能够涨工资的。

但是从公司老板的角度出发,他未必这么想,所以我们两者之间有了矛盾,而且这个矛盾短期之内还无法调节。

再后来我在公司当中的地位越来越被架空,来到公司之后除了喝茶倒水,什么任务都不用去做,公司也挑选了两个备用人员。

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把我的技术全部学到位,解决其后再把我架空。

当时我就想如果我继续在这家公司当中工作,好像没有太大必要的。

因为这家公司要么开除要么我自己走,与其等着公司开除我,我还不如体面地离开这家公司。

毕竟以公司老板的脾气和抠门的特性来看怎么了,他开除我难度太大了,肯定到时候戴高帽,穿小鞋,各种各样的阴招使之不断。

虽然我对公司还有感恩之心,但是奈何公司不需要我了,虽然有那么一点点的可悲。

所以我给公司老板提交了辞职申请,公司老板也爽快地签字同意了。

可是没有想到在我离开公司的第2天,我之前的一些群组陆陆续续地把我踢出去了。

而之前一些生意上的伙伴或者同事也陆陆续续把我拉黑了,只有那么两三个人还保留着我的信息。

其中一个人属于我的好朋友了,他给我发消息说你是不是得罪老板了,只要你离开了公司,公司老板就一直说你坏话,现在还在办公室里面说你的各种坏话呢。

在不明白事情的发展或者来龙去脉的时候,和你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还是比较稳妥的。

可是直到我在菜市场上见到老板,并且主动给老板打招呼的时候,才发现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公司老板已经把我当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对待了。

当然我的情况的确是有点特殊。

毕竟我在这家公司当中以及从这家公司跳槽离职显得不是那么顺利,以至于和公司老板结下了梁子。

但是在之后的工作当中我也发现了问题。

好像只要我们一离开原来的岗位,那么自己在原来岗位当中积攒的人脉,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之前的朋友也都变成了陌生的路人了,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2点,职场当中的利益交换。

其实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在职场当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就是利益交换。

而这个利益交换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职场当中的员工也好还是关系也好,起到了一个平衡的作用。

简而言之,我之所以把你当朋友,是因为你对我能够有帮助。

而我之所以不把你当朋友,是因为你对我没有帮助,当我们明白这一条关系链之后,再接下来的事情怎么看怎么有道理。

所以我们单纯地从这个利益链条的角度分析,一旦我离开了这家企业,就意味着我不能够对这家企业当中的其他员工提供任何帮助。

既然我已经无法为他们提供帮助了,那么从这家企业的员工的角度出发,他们也没有必要或者不太能够和我去保持联系了。

因为保持这样的一种联系,对于双方之间都是一种损耗,而这一部分损耗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不可控。

第3点,怕引起误会。

这一点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比如一个员工突然之间离开了这家公司,离开了这个岗位。

公司当中的老板知道你为什么离开的,可是公司当中的员工同事他们都不知道你为什么离开。

对于公司员工来说这是否是一个挑战,他为什么离开这家企业,是不是和公司老板结下梁子了?

如果结下梁子之后,我还有必要和这位已经离开的同事保持联系吗?

没有必要,为什么,因为如果这个时候我和他保持联系,就意味着我和公司老板做斗争做对抗,那对于我来说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这倒也不能说在公司当中的员工小心眼或者太过于利己主义了。

只能说在这个位子上就要考虑这件事情,毕竟人家在这家公司里面还得吃这碗饭。

在不明白事情的发展或者来龙去脉的时候,和你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还是比较稳妥的。

第4点,距离产生。

这一点就没有太多的阴谋论了,只是一个单纯的距离。

大家要注意距离可不是只产生美,有的时候距离只是距离而已。

比如你的小学同学,你的初中同学现在还在联系吗?

肯定是不联系了,就算是联系,那也只是少数或者基本没有。

为什么没有联系了?是因为中间有什么猫腻,或者中间有什么利益冲突吗?

不仅仅是因为距离远了,关系疏远了,也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又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些员工在离职之后和之前的同事不怎么联系了。

无非就是一个距离问题,但是除了最简单的距离问题之外,上面提到的几点还是有必要考虑一下的。

只不过在职场当中最让人心痛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在得知自己离职之后刻意地和自己保持距离。

存款超过50万的人大概有多少?

在中国内地,50万根本不算是什么大钱,这点钱只相当于一线城市房价的1/12,但是真正能够在银行里面存到50万的人却很少。根据央行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时存款超过50万的人只有0.37%,全国99.63%的人存款是低于50万。2015年当时全国总人口13.75亿,0.37%差不多是508万,而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这个人数肯定是有所增长,但是应该在1000万左右。

那么,中国居民在银行里面平均到底存多少钱呢?截止2019年9月底,我国储户存款余额为70万亿人民币,如果按照13.95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为5.02万人民币存款。以三口之家计算,每个家庭存款额大概在15万元。即使是一个中国家庭平均银行存款达到15万元,那么离开50万存款的距离至少还要在目前平均数的基本上再乘以3.33倍,所以差距还是非常遥远的。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有50万存款的人这么少呢?第一,多数居民家庭的真实收入并不高,比如一般中小城市,一个月工资4000元,一个月省着花,还能剩下2000元,一年能存2.4万,则需要21年才能存够50万元,而且这21年里面还要有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出现。所以,尽管很多人认为,一千万都已经是小目标,但现实生活中,多数人连50万都存不到的。

第二,中国的房价实在太高了,多数人无力全款买房,只能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而银行按揭贷款基本上都要二三十年,每个月发的工资一大半就要还房贷,剩下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这辈子基本给银行和开发商打工,不敢生病、不敢创业、不敢辞职。那里还有钱存银行?除了房贷之外,还有车贷,除了车贷之外还有各种消费类贷款。总之,现在中国居民总体上是高杠杆,不欠债就不错了,存款超过50万只能是少数人的事情了。

第三,中国人的理财方式又发生了改变,很多人并不满足于把钱存银行,他们觉得利息实在太低了,于是大家都投资了线下线下理财产品、信托、股权投资、A股投资者、货币基金等,有了钱并不一定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面。不过,最近二年,激进的投资者也逐步理性起来,又逐步又把钱存入了银行。这既有现在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又有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呈下降趋势,更与银行推出了大额存单的创新。所以,现在存银行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尽管如此,拥有50万存款的人总量差不多在1000万。

那么存款超过50万的都是些什么人呢?第一类,拆迁户,特别是棚改货币化安置,使得城中村的拆迁户手里有了大量的现金。当然他们手里不仅只有50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都不稀奇的。他们拿了动迁款除了买房之外,就是把钱存入银行,准备大肆挥霍。这批人的银行存款肯定远超50万。

第二类,私营企业老板,一家企业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那么多人给老板打工,如果老板要是自己账面上连五十万存款都没有,可如何养活手底下那么多人。当然,有些老板喜欢囤积房产、投资股市、玩玩基金,但是每个月要发工资,要付材料款,还有很多销售费用,私企老板账上还是要有大量资金来周转的。

第三类,企业高管,平时月工资可能也只有一二万元钱,但是年底发奖金或者股权分红,那一次性拿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并不算多。有家民企的销售部门高管曾表示,他们是按销售额的百分比提成的,就是赚得多分得多,年底如果拿一百多万提成,那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第四类,在大城市的老年人群体,他们干了几十年的工作,在岗时候收入就不低。现在儿女都有出息了,自己平时开销也不大,晚年也积蓄了一大笔养老钱,这批老年人比较厌恶风险,喜欢把钱存在银行里面才安心。在中国老年人群体存钱比较积极,拥有50万以上的人比较多,年轻人偏重享受,基本上也存不下多少钱。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