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夏季高温补贴申请(夏季高温补贴申请报告)

用人单位会在规定的时间发放高温补贴。高温补贴是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企业不能以发放清凉饮料等实际物品来冲抵高温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2016江苏省高温补贴发放标准:应当向劳动者发放...

本文目录

高温津贴领取流程?

用人单位会在规定的时间发放高温补贴。如果企业没有发放,劳动者也可以提交高温补贴申请书,向企业申请高温补贴。

高温津贴标准包括: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入职多久才可以拿高温费?

高温补贴是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按照国家规定向劳动者支付津贴。

只要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高温天气被安排工作的,无论是什么身份的职工,用人单位均应当发给高温补贴。

2021年南京市高温补贴?

一、南京高温补贴政策是什么?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江苏今年的高温费还没有调整意向,目前标准依旧执行2011年的规定,即每人每月200元。从6月起发放,连发4个月。江苏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夏季高温津贴。对于室内工作人员的高温津贴,江苏则将发放权下放给企业自主决定。

要提醒的是,高温津贴具有法律强制性,是一种对高温下劳动者的补偿,而清凉饮料是企业职工的一种福利待遇,企业不能以发放清凉饮料等实际物品来冲抵高温津贴。

此外,了解到,通知规定,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还要求企业在高温天气来临前,组织高温天气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及时调整岗位。

根据2012年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二、江苏省的高温津贴是什么标准?

2016江苏省 高温补贴发放标准 : 每人每月200元 , 发放时间为 6-9月,从6月起发放,连发4个月。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发放夏季高温津贴。对于室内工作人员的高温津贴,则将发放权下放给企业自主决定。高温费发放标准是每人每月200元,发放时间为4个月,即6月、7月、8月、9月。

自2011年起至今,江苏一直执行每人每月200元标准,支付时间为6-9月,企业可以按月发放,也可以一次性支付,但最迟在当年10月底必须发放到位。

自2013年5月1日起,江苏将高温津贴纳入新修订的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将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的行为确定为违法行为。高温津贴发放的条件只取决于工作环境是否为室外、工作环境温度多少,而跟“朝九晚五”还是上夜班等无关。只要符合条件,均可拿到高温津贴。

2013年5月1日,新修订的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施行后,江苏省“高温津贴”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软性福利,是属于工资范畴,如果符合发放条件,单位拒不发放就是违法克扣工资。

高温补贴标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标准,因为地狱的差异不同的地区的气候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地区必须要发放高温补贴,南京高温补贴标准是没人每月200元,从6月起发放,连发4个月的时间。

公务员高温补贴标准2021年?

今年我市企业职工夏季高温津贴标准依照省人力社保厅相关规定执行,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月300元;室内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

此前,市人力社保局转发了省人力社保厅关于2021年高温津贴标准通知。省人力社保厅明确,2021年高温津贴依然按照《关于调整企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社发〔2018〕65号)执行。企业职工夏季高温津贴标准为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月300元;室内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工作性质在室外与室内来回流动交替或主要作业时间在室外,以及高温炉前作业的,视同室外作业。

此外,根据规定,夏季高温津贴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企业不得因高温津贴增加而降低劳动者工资。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企业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企业在发放夏季高温津贴的同时,应继续做好工作现场清凉饮料的供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