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摊债务,大家有没有发现一对一的效果特别好?
你好,我是教育领域创作者春泥945,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提出的辅导孩子一对一效果较好,关于辅导孩子我是这么认为的:
一、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一对一辅导效果肯定要好于大班上课。因为一对一的辅导是针对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时间来安排的,只要这个老师认真负责,专业分析孩子的问题所在,效果自然要明显的多。大班上课,老师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孩子,只能根据大部分孩子的特点来上这节课,那么孩子自然是有的吃得饱,有的还饿着。
二、而我关于孩子课外辅导的建议是这样的
首先要确定孩子是否需要辅导。并不是所有的科目成绩差了就要辅导,有些科目比如数学,你可以搞清楚自己哪个知识点不会,专门坐这种类型的题目,不会的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是最便捷有效的办法。这也是最节省时间的办法,如果找老师辅导那就有点小题大做了。对于想学的同学来说,如果薄弱方面较多,可以请老师一对一辅导,这样有利于快速找准方向,提高成绩。
再拿英语为例吧:一个孩子100分的试卷考了70分以下,我觉得暂时还是不需要辅导的。因为这个孩子肯定是单词和词组都记不住,更不能熟练运用了。即使你找老师来辅导,老师也没有本事把单词灌进脑子里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老师带着背单词会比自己背要好点,但是你得掏钱吧,这个自己可以完成的任务花钱来做是不是也太浪费了?而且,孩子如果自己不愿意的话,你请多少老师来都无济于事。最好还是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他自己先慢慢建立对学习的兴趣,解决基础问题。如果英语成绩在70分以上90分以下的这个区间,孩子愿意学的话,补课的作用就比较明显了。老师可以通过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得以进步。对于90分以上的孩子,一对一辅导就有点不值得了,花时间提高空间不大,你可以专项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训练,然后请教老师。你还可以加大阅读量,来拓展你的知识面。
其次,要找合适的老师。这个老师一定要是有相关的考试经验和教学经验,一个没经历过中考或者高考的老师是不能准确把握和分析孩子的问题所在的。你可以通过询问、调查、跟着听课、看孩子的进步情况等方式来观察,不能将孩子的时间浪费在没有这方面能力的老师身上,金钱咱就不提了,毕竟那是可以再挣回来的,而时间是不可以回头的。
再次,一定要关注安全。不论在哪上课,是在机构还是在家,一对一都要尽量避免男教师给女生单独上课,最少你也要保证你能监控到。这不是不相信老师,大部分人是不会的,这是对家长的温馨提示,毕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如何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1.充足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能能恢复当天消耗的体力,还能为第二天提供充沛的精力。睡眠在人的生活中占据想当重要的地位,在一天的24小时中,睡眠占至少1/3的时间,睡眠是不能应付。只有身体、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才能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2.做一个不懒床、积极的人。早上不懒床,说起床就起床。一日之计在于晨,起床是一天的开始。懒床的习惯最能无意中培养人的“惰性”。同样,痛快的、毫不犹豫的起床也会培养我们积极、果断。每天可以调两个闹铃,相差时间5分钟左右(间隔不要太长)。第一个闹铃提醒自己该起床了,让身体在这段时间舒缓(不是懒床是舒缓);第二个闹铃立马起床。
3. 认可自己的形象。起床后,洗漱认真、干净利索。认真整理自己的形象,对着镜子看直到自己满意。对镜子中的自己说“你是最棒的!!!”、“真棒”或者“真帅”“漂亮”(认可自己的话),直到满意.
4. 制定贴切实际的工作计划。每日为自己指定一个工作计划。做一个工作列表,把每日需要做的具体工作按照轻重缓急排列。另外相似的工作最好排在一起,便于思维。先处理紧急的工作,再处理重要的工作,最后处理简单、缓慢的工作。指定工作计划每日的工作才有方向,才不走冤枉路。马装车好不如方向对,没有方向,瞎忙活,再努力也是枉然。
5. 工作时集中精力。工作时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避免分心,要学会善于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且是做好这件事。工作切忌不能三心二意,那样只会捡了芝麻掉了西瓜,甚至哪件事都做不好,让别人否定你的能力。
6. 善于拒绝影响工作的各种邀请、帮忙。当我们正在全心工作的时候总是会来“不速之客”。比如,有人拿着一份资料过来找你“我有事出去一趟,你帮我印20份资料,经理急着用!谢谢啊!”;周日休息时间,你正在为周一必须到位,但还有完成的资料忙着,这时候你朋友找你“别瞎忙了,好不容易星期天,走!放松一下!!!陪我逛街去!”……你是答应呢还是拒绝呢?答应了:对,你是赢得“老好人”的名声,但你个人的工作计划很可能就成了笑话,完不成计划的后果你也要承担后果!那拒绝呢?你是不是会“不好意思”?那么我们样去拒绝影响我们计划的行为呢?参考《我们以为自己是在讨好别人,其实我们是在放弃自我------学会说“不”》
7. 简化工作。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不是本事,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才是能耐。当工作象山一样堆在你面前,不要硬头皮干,那样根本做不好。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工作简化,当面前的大山被你简化成一个个小山丘,是不是就豁然开朗?做起来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系统的学习买基金?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市面上关于如何选择基金的文章非常多,真正有帮助的不多。
数据方向收集整理了基金十年以来的相关数据,并结合基金的一些基础知识,写下此文,希望能够对想买基金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也对还在股市中挣扎的朋友多提供一个选项。
基金是什么?
基金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从会计角度来看,基金指的是有指定用途的资金。一般基金只能投资于证券、企业、或其他指定项目中。
对于投资人来说,购买基金就是用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以获取保值并赢取利益。过程中会发生一些费用,这些费用由投资人承担,用来支付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销售机构和注册登记机构等提供的服务。
封闭式基金有明确的存续期限,只能在发起设立时购买,并只能在到期后赎回,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以内。本文重点研究开放式基金。
买基金能不能赚钱?
投资开放式基金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利:
1.净值增长
由于开放式基金所投资的股票或债券升值或获取红利、股息、利息等,导致基金单位净值的增长。而基金单位净值上涨以后,投资者卖出基金单位数时所得到的净值差价,也就是投资的毛利。再把毛利扣掉买基金时的申购费和赎回费用,就是真正的投资收益。
对近十年来所有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的情况进行统计:
1)2011年是基金表现最差的一年,全部804只基金,净值增长108只或13.43%,平均涨幅为-16.29%;
2)2019年是基金表现最好的一年,全部7599只基金,净值增长7389只或97.24%,平均涨幅为21.2%;
3)如果在2010年初就买入基金,并一直持有到2019年底,十年可以获得64.47%的投资收益,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5.1%;
这样的收益水平基本能够覆盖通货膨胀,对比较低的利息收入或者亏损的股民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2.分红收益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基金契约的规定,基金会定期进行收益分配。投资者获得的分红也是获利的组成部分。
基金的分类
目前,市场中的开放式基金将近8000只,同期的A股也只有3800只,选基金似乎比选股票更加困难。其实不然,选择基金要容易得多。选择基金之前,必须要弄清楚基金的分类,才能对号入座。
根据基金投资对象可划分为五类:
1.货币型基金
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一般在一年以内的),比如一些国债,银行定期存单,企业债等等。
2.债券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基金资产80%以上投资于债券,也可以有一小部分资金参与新股申购、投资于股票市场、或投资于可转债,具体又可以分为:
1)纯债基金:只投资债券,不参与新股申购,也不投资股票;
2)一级债基:主要投资债券,但可参与新股申购;
3)二级债基:主要投资债券,但可少量投资股票;
4)可转债基:主要投资可转债;
3.混合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指同时投资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等工具,没有明确的投资方向的基金。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在不同资产之间进行分散投资的工具。
1)平衡混合型基金:股票、债券比例比较平均,大致在40%~60%左右;
2)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配置比例50%~70%,债券配置比例20%~40%;
3)偏债混合型基金:股票配置比例20%~40%,债券配置比例50%~70%。
4.股票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各类公司的股票,其股票仓位不低于80%。股票型基金又可以分为:
1)普通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不低于80%即可;
2)增强指数型基金:大部分资产复制指数的同时,小部分资产进行主动投资;
3)被动指数型基金:以特定指数为标的,指数包含什么股票,就买什么股票;
4) QDII基金: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5.商品型基金
商品型基金,通过商品交易顾问(CTA)进行期货和期权投资交易。
各类基金的净值增长水平
对十年来各类基金净值增长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大分类中,表现最好的是混合型基金,累计净值增长99.45%,年化收益7.15%;
2.大分类中,表现最差的是股票型基金,累计净值增长32.44%,年化收益2.85%;
3.细化分类中,表现最好的前三名分别是:偏股混合基金,累计净值增长101.97%,年化收益7.28;普通股票型基金,累计净值增长97.14%,年化收益7.02%;平衡混合型基金,累计净值增长84.12%,年化收益6.29%。
看到这份数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竟然比不过货币型基金。细看才发现问题所在,四个细分类中,普通股票型基金还是不错的,被其他三个细分类拖了后腿。上证指数近十年都没怎么涨,两项指数型基金的自然难有好的收益。
本来认为混合型基金有些不伦不类,各路大V也没有对其有详细评论,通过对十年数据的透视分析,发现混合基金同样能够获取不错的收益。其实,这样的结果与A股的走势密切相关,上证指数近十年都在3000点上下波动,这为混合型基金的发挥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间,当市场波段上涨时多持股,享受波动带来的利润,市场波段下跌时多持债,有效避免回撤风险,如此反复,利润自然可观。
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我们知晓了基金的分类方法,也知晓了各类基金的收益情况,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1.货币型基金
货币型基金本金很安全,连续十年都获得了正收益,年化在3.36%左右,而且没有利息税,随时可以赎回,一般可在申请赎回的第二天资金到帐。
具有“准储蓄”的特征,非常适合追求低风险、高流动性、稳定收益的单位和个人。
2.债券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本金比较安全,连续十年都获得了正收益,年化在4.97%左右,通常作为抵御通货膨胀的工具。债基的收益高于货基,但流动性没有货基好。根据合同,有的可以随时赎回,有的必须在固定期限内赎回,有的在封闭期内无法赎回,即使是随时赎回,如果持有时间未满一定期限,手续费会比较高,赎回不是很划算。
适合有闲置资金,不愿过多冒险,谋求当期稳定收益的投资者。
3.混合型基金
投资者如果判断接下来的股市行情为上下波动行情,则可以买入混合型基金。
4.股票型基金
净值增长跟股市走势息息相关,十年中遇到行情差的年份回撤比较大,如2011年和2018年,遇到行情好的年份涨幅也惊人,如2015年和2019年。股民朋友经常感叹满仓踏空、赚指数不赚钱,这种时候不妨把资金交给股基来打理。
适合追求高收益,并且愿意承担相应风险的人。
5.商品型基金
是普通投资者参与大宗商品市场投资最便捷的投资方式。
各种基金可以单独持有,也可以组合持有。
例如有一大资金,不追求超额回报,只想保值增值,此时可以买入“货基+债基”的组合,用大部分的资金买入债基对抗通货膨胀,用小部分资金买入货基保证手中的流动性;
再例如一普通家庭有笔闲置资金,期望保值增值基础上搏取一定的超额收益,此时可以买入“货基+债基+混基”或者“货基+债基+股基”这样的组合,把钱分成三份分别买入即可;
深度挖掘股票型基金
买一只股基,承担了极大的风险,最后只能获得7%左右的年化收益。数据方向有些不甘心,决定继续对股基进行挖掘。
1.普通股票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投资对象是股票,选择范围大、流动性好、变现容易。但同时又设置了80%的持仓下限,且不允许择时操作,使得基金在面对调整行情或熊市行情时,不能通过减仓清仓来控制风险,只能把高波动的股票换成低波动的股票来降低回撤。基金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最终能够获取什么样的收益,完全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水平高低。
找出高水平的基金经理,我们不追求在某一年投资收益大幅领先的基金经理,而选择能够持续、稳定排序靠前的基金经理,首先找出十年来收益排序前20%的基金,再看看哪些经理出镜率最高。
2010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只有5只,5*0.2=1,提取排名第一位的基金;到了2019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已有351只,351*0.2=70,提取排名前70的基金;十年一共提取221只基金。
经统计:郭睿、周应波、萧楠、陈一峰、邱杰、陈建军,六位基金经理带着他们旗下的产品,多次进入了历年的榜单。
把排名前两位的基金经理和他们入榜的基金产品展开,发现:
1) 在股基回撤的2018年,这些明星产品回撤幅度更小;
2) 在股基上涨的年度,这些明星产品涨得更多;
3) 周应波经理的“中欧时代先锋股票A”连续四年入榜,回撤更小,涨幅可观;
2.被动指数型基金
巴菲特老先生说:“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的方法,就是购买管理费用很低的指数基金。”
被动指数型基金简直就是作弊基金,以特定指数为标的,指数包含什么股票,就买什么股票,收益情况和基金经理的水平关系不大。指数定期会把不好的股票调整出去,把好的股票调整进来,指数型基金也会跟着一起调整,从而保证投资的股票始终优秀。
上证指数十年都没有涨什么,一些宽指基金表现不好,拖累了指数基金的整体收益。但在局部的一些行业指数基金,表现令人惊喜。
找出2019年被动指数型基金净值增长前20名,无一例外涨幅全超过了60%。粗看之下还以为来到了牛市,细看才发现,主要集中在白酒、食品、消费、信息技术、电子等行业,起码可以说明,大势不那么好的情况下,选对了行业也可以获取超额收益。
如果投资者非常了解某个行业,并对这个行业将来一段时间特别看好,则可以提前布局买入此行业的被动指数型基金,等行业的发展被市场认可时就可以获取收益。
另外,A股不可能永远停留在3000点,机构投资者以及外资的持仓比例不断提高,散户持仓比例不断下降,资金越来越集中于优质核心资产,指数行情厚积薄发值得期待,投资者不妨提前了解一下游戏规则,亦可以小仓位体验一把。
2010年时开放基金只有626只,2019年初已经达到了7599只,十年时间增长了12倍,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相信用不了多久,很多储户和股民也都会转入基民的大军中。
数据方向坚信,未来的“基”会,一定属于有准备的投资者。
刚开始应如何做?
没有任何基础,要学习财务实操,刚开始我认为应该先买一本《会计基础知识》,或在网上多看财务方面的资料,也可以在网校报名学习,通过自学或着参加培训班学习,一定要理解借贷的含义,再弄清会计原理: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记住我编的顺口溜:
熟记顺口溜,再从会计科目入手,背熟科目核算内容, 弄清记账规则和记账流程,学习基础知识。不理解也要背下来,然后逐一琢磨,直至理解 ,参照有关分录,尽量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多看会计书,多问,多思考,了解会计分录中的业务内容和流程。 注意会计科目分类: 资产、成本、费用类的借方表增加,贷方表减少。 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类的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报表方面和试算平衡方面注意平衡算式: “资产=负债+净资产”。
举个例子: 职工王某因公出差借款2000元,这笔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 其他应收款~王某 2000
贷: 现金 2000
其他应收款和现金都是资产,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一借一贷正好相等。
我的侄子就是零基础,他学的专业是计算机软件,又给他安排在医院收费处上班,那必须有会计证,在2013年的时候,先考了一个会计从业证,后来经过自学第二年又取得了会计初级证书。
还有我的同事,她是英语专业毕业,因为会计这个行业就业门槛比较低,所以她在收费处收费,然后利用业余时间从初级会计考到中级会计师了。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只要你肯学,零基础也可以做财务,先从出纳做起,慢慢的接触账务,看会计怎么做账,处处用心皆学问,世上只怕有心人。
和日本姑娘结婚之后的生活是什么体验?
历史上日本女性的确以对丈夫千依百顺温柔贤惠闻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推行义务教育时就曾明确指出男生和女生在学习目的上是不同的:男孩子上学是为了富国强兵、服务大众;女孩子上学是为了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从而让男性能在没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参与社会活动。明治政府为贯彻这种理念就把茶道、花道、手工以及各种家务活都列入到女生的学习课程中,所以那时的日本女性都是科班出身的家庭主妇。
然而如果你对日本女性的角色定位认知如果还停留在这种在家相夫教子的全职家庭主妇印象可就out了。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由岩仓具视、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中江兆民等人率领的使节团访问欧美各国。与使团随行的还有日本派往欧美各国的留学生(这其中就有五名女团员)。五名女团员中最年轻的津田梅子学成归国后创办了女子义塾大学。这是日本第一所为女性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学校。身处时代转折关口的津田梅子是一个具有双面性的历史人物。
津田梅子将全副心力都奉献于女子高等教育,然而她对当时社会上逐渐开始兴趣的女权运动却持反对态度:尽管她认为女性应当享有和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然而她认为女性受教育重在提升个人修养。她并不认为女性应当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参与社会活动。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津田梅子心中依然是根深蒂固。不过当时另外一些女性解放运动人士则比她走得更远。明治政府曾要求昔日的武士们把传统的发髻改成西式的发型。
谁知社会上一些活跃的女性们站出来要求:既然男人能改换发型,那么女人自然也能改换。当时一些日本女性成立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要求成员一律留短发,从而以清新爽洁不紧绷的形象示人。明治政府得知此事后立即对此予以取缔,之后又颁布了禁止女性剪发的法令。政府对女性的歧视引发了一些女权运动人士的抗议:这一时期日本全国范围内陆续诞生了一些呼吁男女平等的团体组织。这一时期日本最著名的女权运动人士是岸田俊子。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学习西方列强,以致于连自己的发型服饰都进行了变更,然而却唯独在一夫一妻制这个问题上并没立即效仿。岸田俊子就到处发表演讲要求废除男性可以纳妾的传统婚姻制度,后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都聚集到了岸田俊子。这些人家务也不干了,孩子也不带了,整天跑去听岸田的演讲。那时的岸田成为了一大群家庭主妇的偶像,也成为了当时的日本男性最痛恨的人。在岸田等人的争取下日本最终还是确立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19世纪80年代的日本女性已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她们可以自由出入一些夜店等公共场所,也可以和绅士们搭讪、喝酒,甚至还有一些女性开始进入政府担任一些职务。不过这种现象只存在于一些开风气之先的上流社会女性身上。直到二战前日本绝大多数女性依然过着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生活。日本女性直到战后的1945年12月17日才破天荒地获得了和男性同等的选举权。从此日本女性可以与日本男性平等地参与到国家政治事务中。
二战后日本女性不仅在政治地位上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在经济地位上也逐渐有了显著的提高:战前日本绝大多数女性都是在家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战后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开始和男性一样从事各种工作。到了1973年仍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日本已婚女性是专职主妇,然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据已减少到19%。日本社会的主流观念也由过去那种认为女性就该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思维向包容女性独立意识转变:1973年35%的日本人认为女性在婚后应当专注于家庭,到了2008年这一数据减少到了12%。
1973年42%的日本人认为女性在成家后就该辞职照顾家庭。包括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山口百惠也在婚后完全放弃了个人事业。当然这并不能证明她就过得不幸福,因为这毕竟是她自己的选择。不过当时的日本社会对女性在成家后继续在外抛头露面这种行为的接受程度的确是偏低的。然而如今女性在成家后就该辞职早已不是日本社会的主流意识。在1973年只有20%是日本人认为女性在成家后还能兼顾事业和家庭,然而到了2008年一半左右的日本人都认为女性在成家后是能兼顾事业和家庭的。
1973年只有50%的日本人认为丈夫应当分担家务,然而2008年有86%的日本人认为丈夫应当分担家务。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女性的择偶标准仍是“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身长。高学历是为了保证自己的配偶有高深的资历;高收入是为了确保婚后的物质生活有保障;高身长是希望自己的配偶在身高上看着更顺眼。这三条标准中高身长是身材颜值方面的要求,而高学历和高收入实际上都是要求配偶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安心在家相夫教子。
所谓日本女性的温柔实际上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下形成的:长期以来日本男性的地位高于女性。在家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缺乏独立生活的经济基础,所以那时的日本女性更多只是男性的附属物。那时的日本女性在婚后就一门心思忙着照顾家庭:对丈夫言听计从千依百顺。即使丈夫有做得不对的地方通常也都会迁就了事。不过这种现象如今正逐渐成为历史。目前日本女性的择偶标准已由“三高”悄然转变为“三强”:做家务能力强、生存能力强、体质健康强壮。
日本女性在择偶观上对房、车之类的物质化的东西要求相对不是太高。请注意是相对不太高,但这不代表她们不要求经济物质条件。事实上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男性女性在择偶时都是有一定经济条件要求的,只不过日本女性在择偶时对经济物质条件这块没太多的硬性要求,只要觉得还过得去就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也不存在天价彩礼的问题。在现实中也确实有不少日本夫妻是租房住的。相比之下日本女性对男性做家务的能力、生存能力、身体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会更多。
以前日本女性无论在婆家做多少家务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有了独立自主意识后家务就成了需要夫妻分摊的事。如今专职家庭主妇早已不再是日本女性所追求的目标了。有了自主独立意识的日本女性甚至已开始反过来要求丈夫应当如何如何。日本女性对丈夫在社会上交际应酬的能力比较看重——这被她们视为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的一部分:如果丈夫在外面交际应酬活动多会让妻子觉得有面子。
一些日本男性甚至因此不敢在下班后直接回家。在中国如果丈夫回家晚了可能会被妻子清算盘问干啥去了;在日本如果丈夫回家早了会被妻子埋怨:“你这么早回来会让我没面子的”。在日本人的意识中回家晚证明受公司器重,所以需要经常加班应酬;回家早则说明此人在公司无事可做。这种偏见导致一些日本男性下班后哪怕在外闲逛也要拖晚一些回家。所以真正了解日本男性的婚姻生活后也许并不会觉得他们真有想象中那么幸福。日本女性和中国女性一样对丈夫是有所要求的。
当然如今的日本也依然还有一些专职家庭主妇。尽管这种现象在日本已越来越罕见,不过在有些地区也的确依然客观存在。那么这些家庭主妇是不是不会要求丈夫这这那那的呢?我们需要注意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这些家庭主妇所谓的“温柔贤惠”是建立在不工作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家庭主妇的确会任劳任怨承担一切家务,也不会对丈夫在外的交际应酬有太多要求,然而这一切的先决条件是她们不会帮丈夫分担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这一前提下她们只需要料理好家务即可。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太太只需要在丈夫下班之后嘘寒问暖就可以了。这种家庭的女人在婚后唯一的任务就是把丈夫、孩子照顾好,剩下的也就是做做家务、化妆逛街之类的。在这种家庭中男人的生活压力其实是比较大的,因为他必须用一个人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即使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丈夫也是不敢轻易得罪妻子的:这种家庭的男性通常都是不会做家务的,所以一旦离开老婆可能连饱饭都吃不上。这种家庭的男士如果和妻子吵架了,那么可就不知道第二天妻子会给自己准备什么食物了。
在日本甚至出现了一个专属名词——复仇便当(恶妻便当)。所谓复仇便当就是妻子在吵架后为报复丈夫而恶意制作的包含愤怒和怨恨的便当。由此可见所谓日本女性的温柔更多只是我们长期囿于传统观念而形成的定势思维。事物永远都是发展变化的:日本这个国家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日本女性的思维观念也是在悄然变化的。事实上日本女性和中国女性一样都有温柔的和不温柔的。盲目认定某个国家的女性都是温柔娴淑的贤妻良母只是一种固定思维下贴标签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