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草料分摊表

队里是根据什么标准给牲口留足粮食的?题主问生产队时怎样定牲口的口粮,也不会亏着替人干重话的牲畜。没想着给牲口称粮去喂,队里也没买上切草机。再一个累活就是起牲口粪,并且晚上还得在牲口棚里值夜班,生产队时是不让随便宰杀牲口的。...

草料分摊表,队里是根据什么标准给牲口留足粮食的?

昨天因事断更一天,一个邀答题又讨论价值低,提不起兴致。今天题目正合胃口,因为又涉及到了农业的问题,我是一个老农民,对所有涉及农业的问题都感兴趣。题主问生产队时怎样定牲口的口粮,牲口吃的叫饲料,不叫口粮,当然了你非得叫他口粮,也为尚不可,毕竟牲口和人一样,也是活物,并且还为人类服务,替人干活。生产队时,由于生产工具落后,化肥农资不足,水利设施不全,亩产量极低,粮食总呈现不足的现象,可是宁愿人少吃,也不会亏着替人干重话的牲畜。

别处不清楚,我们生产队,地处鲁中平原和丘陵交接地带,向南是丘陵,向北是平原。秋后打下粮食,交了公粮,人七劳三分了口粮,再留足种子,余下的就全堆在仓库里做词料。所以没有计划乜一说,通俗说不限量,除个别年份,比如三年生活困难时期。我是一九六六年秋,从学校回家务农的,那一年困难早已经过去了。在我的印象里,没想着给牲口称粮去喂,也没论斤留,为何说堆在仓库里呢,因为队里没有粮食屯,瓮也不多,麻袋也少,没办法堆在仓库的地上,好在一般仓库面积都大。

我父亲患有哮喘病,重活干不了,所以生产队里安排他当饲养员,一干就是二十余年,因此喂牲口,我还略微懂点,因为断不了替父代劳。最麻烦的是铡草,一般是谷秸和玉米秸,最好铡的当然是地瓜蔓。草必须铡细,牲口才爱吃,粗了剩下一些,就有点浪费了。铡时一个在下面坐着续,一个在上边站着铡,两人要协调好,否则手指头便没了主,一切一鼓轮,象切罗卜干一样。有切草机是后来的事,只到分田单干,队里也没买上切草机。

再一个累活就是起牲口粪,起了还得推出来。至于拌草饮牛那都是轻快活,早些时都是牵到湾旁饮湾水,后来到井上挑水饮。粮食要打成粗面子,拌料时先加草再加上瓢子水撒上料,用木棍来回搅拌均匀即可。粮在早的时侯是上碾压,后来有了机磨才省劲了。唯独去领饲料时,保管员很松,过称都是象征性地走过场,约摸一下算完,有时干脆不过称,任你用麻袋装。

喂时也不称,一次一头牛大约一至两瓢子,约二、三斤的样子,驴少点,大牲口早些年还没有,七十年代才有了辆马车,多了两匹骡子,精料自然加倍喂。饲养员是弱劳力,工分比整劳力每天少一至二分,虽然一早一晚也挺辛苦,但终究打不了一级劳力里去。并且晚上还得在牲口棚里值夜班,我就没少和牲口做伴,牲口粪比人粪差一臭,常了基本没什么味。

现在回想起当饲养员,也挺有意思的,和牲口打交道,比和人打交道,轻松多了,不用防这防那,也不用学三十六计,只要认真对待牲口,不克扣他的精料,他便和你很亲,给他拌草时,他会用舌头㖭你手,好像懂事一般。都说畜牲畜性,以我看人有时还不如畜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大文豪鲁迅先生的至理名言,印证了人不如牲畜这一现象。比如最近的什么唐大人事件,哪里还有一点点人性。

生产队时是不让随便宰杀牲口的,只有病死和意外死亡的牲口才允许吃肉,有的不忍心吃犁地一生的牲口,还就地掩埋的为多。记得有一年,队里的一头老草驴,因为机械的兴起,不大干活了,胖得腚和泥泞得一样,不忍心杀了吃肉,再说也不让随便杀,队长要我去五十里外的集市卖,我下半夜两点起床走,如此这般,赶了两个集,最后以五十元的价格卖掉了,并且还意外得到了队长的表扬。说我胆子大,不怕辛苦云云。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买者,支了钱,换了笼头,牵着走时,有一人问他:“你买个老草驴做啥?”那人也不答话,只用右手变掌,朝前一切,做了个割头的动作,那一掌好象切在了我的脖子上,心都瓦凉瓦凉的了。但是没办法,队长的命令就是圣旨,不能抗违,再说五十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我砸锅卖铁也凑不齐。尽管放到今天,只能割一斤驴肉,甚至连只耳朵也卖不着。

如今我年过古稀,在家安度晚年,有事就是接接孙女上学,没事就找棋友下下棋,和牲口打交道的曰子,早已成了记忆,好像离得多么的遥远 ,但是时不时便会想起,那些为人类任劳任怨耕作的老黄牛。

农村养1000只鹅需要多少成本?

农村养1000只鹅需要多少成本和能带来多少利润?这个问题最主要是看当时的市场行情来给出答案的,养鹅的成本和利润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第一,你得确定养什么鹅,鹅有分好多种,有马冈鹅,清远杂交鹅混合苗,清远正宗乌鬃鹅,狮头鹅,朗德鹅即白鹅等。南方多以养马冈鹅,清远杂交鹅混合苗为主,也有部分地区养狮头鹅。

第二,养1000鹅,需要找场地,建水棚或旱棚,还要有活动的场所和水源。

第三,养1000鹅,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初学养鹅者不能随意就养1000鹅,不然,会出现劳民伤财,更不要说利润了。

第四,养鹅讲季节性,每个季度的养法都不同,掌握了大群鹅即养1000以上鹅的经验和技术,才能在每一个季节都能养鹅,才能讲利润。

分清以上四点后,现在,我们开始讲养1000鹅的成本吧,首先,一个平方的棚能养8个鹅,无论是水棚还是旱棚,所以建棚最少要建130平方的棚,还要拉好水电,还要有棚外运动场,运动场越大越好,运动场还要填沙头,防烂肚毛。还有期他住所,放谷料仓库等。我们当这基础设备建设作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用作分摊分本。所以这成本先不计入养1000鹅的成本里。

养鹅又分养棚鹅仔,地销鹅,地通鹅,棚通鹅来销售,棚鹅仔45~50天,地销鹅65~70天,地通棚通鹅90天以上。南方多以养马冈鹅为主,以1000马冈鹅苗为卖地销鹅例,假设当时进鹅苗价是10元,1000鹅苗成本就是10000元。鹅苗要打三针疫苗,这是最基本的,疫苗分第二天,第六天,第二十天各一针,三针疫苗费用是三块钱左右,那1000鹅疫苗费用就是3000元。到算料成本了,养鹅头一个月每只鹅的吃料成本是10元,30天后成本逐渐增大,30天后鹅的大部分风险期已过,一般养1000鹅剩下900左右。这是好高的成数了!30天后到65天或70天,吃料的成本是每只40元左右。所以得出900鹅的食料费用36000元.那么,1000地销鹅的成本费用就是:10000+3000+10000+36000=59000元。以平均8.3斤一只算,按当时地销鹅价格8.5元每斤,每只鹅可卖70.55元。假若剩下的900只鹅全上车,那就得63495元。63495元减去59000元,得出利润4495元!如果每斤9元,那就有8000元左右利润,一切以市场价决定利润。

老绍乡村视野

学校要求家长自费给学生宿舍装空调?

我是老嘉,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空调变成夏冬季节最畅销的电气化产品了。

都说在卧室装空调,毕竟这是私人或场所,开关随意😊 在一些公共场所如车站,医院有免费空调(相对)。学校也算是公共场所吧,很多设施齐全的大校、名校都自备空调。

学校自备空调,那么学生入住,只需出空调使用和维护费就可以了,这是大多数学校的做法。

而对于一些老旧校区或是新建而设施不齐全的学校,有要求学生自费安装空调,听起来确实比较诧异。

来学校的做法是毕业离校后,空调不能拆走,这就有些霸王条款了。

这里@嘉人视界 说下自己的经历吧,20几年前在另一个城市读中等技校,那学校也正是在改建扩建中。

那次正值寒假,学校印发了一张有半块门页大的征集贴,说是学校扩建操场,每位学生出资100块钱😳❓

没办法,几乎所有同学都出了。毕业的,谁也没有谁提这钱的去处了。

听起来听标题所示很雷同啊😄,但这些小电气设备可以退钱或是退还折旧费,总不能学校搞建设,让学生来购买电器产品吧❌

如此,集资买空调、共同出电费可以,但毕业后这共同购买的东西要有个说法:简单地说,退钱或是折价卖给学校,还是要退钱💰😄❗️

老铁们,没你说呢😅?

东阿阿胶新广告上说每一张驴皮都做了DNA检测?

东阿阿胶直销求变 换帅能否突破僵局?

邵振勇并没有将东阿阿胶直销这盘棋下活,东阿阿胶选择聘请在外资直企拥有数年销售经理经验的孙璞掌舵直销,以求突破僵局。

2016年5月,业界盛传原康宝莱重庆分公司经理孙璞担任东阿阿胶直销板块执行总裁。经《知识经济》记者查实,孙璞其实一直是康宝莱北京分公司销售经理,只是因为康宝莱公司的轮换制度,于2014年外派到重庆任职一年。

东阿阿胶的直销业务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刻换帅?

传统提价陷瓶颈

4月20日,东阿阿胶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东阿阿胶实现营收14.83亿元,同比增长3.56%,这是东阿阿胶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首次下降至个位数,且小于5%。

2015年一季度财报、半年财报、第三季度财报及全年财报,东阿阿胶营收增速分别为51.29%、47.53%、41.04%和35.94%;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16%、24.26%、18.54%和19.00%。

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东阿阿胶营收增速不及预期,主要归因于2015年第四季度公司再次宣布对重点产品提价,产品提价后导致部分客户流失,影响当期收入。

阿胶作为保健品一直被视为中华传统养生的重要代表,随着消费者对进补保健日益重视,阿胶的需求量也逐年提升,随着需求的提升,阿胶价格则飞速飙升。而东阿阿胶作为阿胶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其产品在过去10年间,先后16次上调价格。

从2005年至今,东阿阿胶终端零售价已从100多元/kg涨至4000元/kg左右。有分析师统计,2010年,东阿阿胶的阿胶块出厂价为432元/kg左右,而现在价格为2914元/kg,6年间涨了5.74倍。

东阿阿胶最近一次提价是在2015年11月17日,东阿阿胶集团称,“经研究决定,自公告之日起,公司重点产品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桃花姬阿胶糕出厂价上调15%,零售价亦做相应调整。”

此次东阿阿胶调价后,阿胶块出厂价将从2534元/kg提高到2914元/kg。若零售价同步调整,则终端零售价从3998元/kg提高到4598元/kg。阿胶块继2014年9月提价以来,时隔1年2个月后再次提价,提价节奏超出市场预期。

从东阿阿胶的财报数据中不难发现,市场对东阿阿胶频繁提价的抵触效应越来越明显,单纯依靠提价策略已经不能成为振兴业绩的出路。

而另一边,东阿阿胶自2015年5月获牌以来,其直销品牌道荷直销一年来的表现一直乏善可陈,业务发展更是远低于预期评估。在此情形下,东阿阿胶选择更换职业经理人,以求打破直销困境。

低迷的道荷直销

东阿阿胶道荷直销业务在2015年9月正式启动,聘请康美时代业务总监邵振勇担任东阿阿胶直销总监。邵振勇是康美直销板块的元老,但是康美直销是现任康美时代总经理朱庆华去了后才真正开始起步。据传,邵振勇对朱庆华的加盟颇有微词。2014年5月,就在康美时代启动大会之后,邵振勇等人就相继离开了康美。加盟东阿阿胶之后,邵振勇启动运营“道荷乐活引领网”,发展“电子商务+直销”全渠道直销模式。

直销团队在邵振勇的带领下经过近10个月的经营,凭借东阿阿胶的品牌效应,道荷直销团队获得初步发展,但是离东阿阿胶的期待还是相差太远。

道荷直销继承东阿阿胶旗下保健产品,目前直销产品只有三款,分别是阿胶养颜软胶囊、阿胶元浆、桃花姬阿胶核桃糕,单价分别为365元、665元、438元。主要功效为增强免疫力、美容,其原料成分均含有东阿阿胶。据一位湖北荆州的经销商彭女士介绍,如想加盟道荷直销,须报单价值15880元的道荷产品 ,成为金卡会员,连续两个月业绩在28000元以上,才可成为道荷经销商。

“阿胶元浆卖得不太好,原来也卖过,半年卖不了一盒,后来就不进了。”一位东阿阿胶经销商告诉《知识经济》记者,“人们主要想买的还是正宗阿胶,其他派生产品,只能串个门、挡个事。”

当记者问及为何直销产品没有东阿阿胶时,彭女士解释道:“目前道荷的直销市场还处于开拓阶段,重点在于壮大直销队伍,直销产品定价不高,而东阿阿胶的价格太高,消费面窄,所以目前直销产品没有东阿阿胶,但是后续会推出东阿阿胶。”

直销虽“美”,但东阿阿胶的直销道路却走得比较艰难。东阿阿胶的直销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直销业务开展缓慢,发展低于预期。

据悉,东阿阿胶道荷团队并未像其他直销企业那样大力发展直销网络。《知识经济》记者从其内部一位销售人员了解到的情况是,东阿阿胶的直销团队绝大部分来自于传统模式的销售团队,经销商对开拓直销市场热情远不及销售产品。其次,直销市场仅限于山东省,山东省内直销环境竞争恶劣,道荷直销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市场反响低于预期。

实际上,直销板块对于年产值54.5亿元的东阿阿胶来说现在还只是一块试验田,在东阿阿胶官网上发布的2016年业绩看点根本没有提及直销板块。显然,道荷直销的定位应该是不给传统主营业务添乱的情况下挖掘自身的市场潜力。

2015年,东阿阿胶的阿胶、复方阿胶浆、桃花姬阿胶糕等产品占总销售收入的8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桃花姬阿胶糕”并不是被纳入直销范畴的“桃花姬阿胶核桃糕”。更有意思的是,桃花姬阿胶核桃糕早已是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但因为还没获得保健品批号的桃花姬阿胶糕在市场上的先入为主,桃花姬阿胶核桃糕就一直没有在传统市场推出,后来就顺水推舟被用在了直销渠道,可惜仍然没有激发出像桃花姬阿胶糕这样的市场活力。

而实际上,这两款产品的基本概念是非常一致的。因此道荷直销板块并非没有潜力产品,而是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市场激活手段。

很明显,邵振勇并没有将道荷直销这盘棋下活,所以东阿阿胶才会聘请在外资巨头康宝莱拥有数年销售经理经验的孙璞掌舵直销,以求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带领道荷直销快速发展。

孙璞,2012年从安利内蒙古分公司跳槽到康宝莱,任北京分公司销售经理,2014年外派担任重庆分公司销售经理一年,之后调回北京继续担任原职,并于2016年3、4月份离职,之后就传出他加盟东阿阿胶的消息。

有知情人士对《知识经济》记者表示,孙璞妻子本身就是一名猎头顾问,可能他们早就和东阿阿胶谈成,2016年 3月份康宝莱公司发放年终奖后,孙璞就选择离开公司。

东阿阿胶的直销板块当下处于比较关键的发展时期,孙璞加盟东阿阿胶,希望其在康宝莱的过往经验能助力其在东阿阿胶突破僵局,推动东阿阿胶的直销迈向新的台阶。 而孙璞对采访他的记者表示,自己虽然加盟了东阿阿胶,但并未担任执行总裁一职,“属于国有企业的东阿阿胶行事低调谨慎,直销板块当下也处于比较关键的时期,还请大家再多给我们一些时间和空间。”

文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记者 张士横

工商资本投资推动农业发展情况怎么写?

谢邀,这个问题要写的稍微清楚点,篇幅也不会太短。

目前资本进入农业实体基地大抵是有以下几种形式和现状的。

一、没有农业相关从业经验,跨界投资实体基地的建设的。

从生产种植到产出销售一条龙,还有把休闲观光,饮食娱乐融入到一起的。这种方式目前的上升比例最大,我看过很多类似这样的基地以及正在建设或者正在规划建设的基地,但是往往这种基地经营状况不好,很多非常不好,几千万的投资进去,年销售收入才几百万,最差的基本是零回报,还在不停的投入。设施农业的维护成本非常高,很多基地,其实从投资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面临失败了。

二、以往在农业流通领域有优势的企业开始向上游延伸而产生的投入和合作基地模式。

这种模式其实比较清晰和简单,就是本身企业就从事农业行业多年,但是在基地上没有重资产投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下游寻找合作基地,合作的方式基本有以下几种。

寻找已相对成熟的基地,在品种、技术、销售环节进行合作,基地对外以企业合作基地挂牌。

流转小部分土地建立示范基地,在流转土地周边形成带动示范效应,发展周边农民跟随种(养)植,以订单收购的或定价收购的方式和当地农户合作,以小带大,对外宣称公司旗下基地占地规模很大。(乳业企业大抵如此)

资金入股方式,在合作社、农场、当地政府中寻找合作机会,以共同出资或双方已有资源折价方式成立合作企业,对外宣称公司拥有多大基地规模,多大种(养)殖规模。

其他一些纯粹靠忽悠的各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中,有真真正正做农业的,利用资产杠杆效应和发挥自身优势领域的长处带动产业发展,下了大辛苦,用了长时间,实实在在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带来实际益处的。近年来作为城市消费者最了解的成功案例就是褚时健的“储橙”。行业内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这里就不赘述了。

也有忽悠的,瞎忽悠,乱忽悠,往大里忽悠,能多大就多大,为了吸入资金,为了套取项目,为了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我身边听说和见过的就不少。

例子一:有一个朋友说,他的一个朋友在下面的镇有一个养驴的基地,驴的存栏最少三万头,言之凿凿。这就是明显的不懂还帮人鼓吹了。一个行政镇养三万头驴,人上一万就人山人海了,三万头驴在镇里养,那得是多少头驴摩肩擦踵的壮观场景啊。

例子二:我曾经在一个国贫县搞过合作基地,基地旁边有一个养牛场,号称当地最大的养牛基地,存栏1000头以上,其实里面满共的活牛我看也超不过10头。有项目资金申请验收的时候怎么办呢?很简单,号召十里八乡的养牛户牵着自己家的牛过来,草料免费吃,赶牛的100元现金。

例子三:实地考察种植基地,冬棚100栋,拱棚300栋,好大的规模,其实都不是企业自己的,产权都是当地老百姓的。

工商资本选择该形式进入农业的动机、缘由是什么?

动机和缘由本质上很清晰,肯定是为了挣钱。

现阶段出现的农业投资热其实是政策热,未来预期热。

农业产业政策各方面的利好就不用探讨了,正是因为这些利好,近年来才出现了资本向农业转移的一个明显趋势。政府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我所见所闻,还是失败的多一些。比如在一些高耗能产业集中的地区,政府号召企业绿色转型,企业主其实也明白,转型是必要的,尤其是能跟着国家利好产业转型,应该是不错的。但是,隔行如隔山,这绝对是一个至理名言。农业看上去简单,实际非常非常复杂,不然三农问题就不会困扰这么多年了。很多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投资基地硬件建设上是绝对不手软的,经常是1000亩自建基地起步,动辄几千万就砸进去了,等建好了,开始种(养)殖了,各种短板就开始显现了,基地的产出经常连日常的开支都不够,很快就成了无底洞。

也有的企业在流转土地之初就没有把做农业当做方向和目标,在绿色转型期间,政府是要有政绩的,资本是要求回报的,很多企业在流转土地的时候就是冲着土地未来增值的方向去的。所以往往是项目规划期热火朝天,签约仪式红红火火,一旦实质开始,基本就没有下文了。流转土地上种树,种粮,反正别荒了就行。政府招商引资成功了,企业低价拿地也成功了。至于以后,又要看政策了。其实,在现阶段,这种方式反而风险很小。企业对外宣传自己有多大的农业基地规模,在资产账面上也有体现。种粮机械化了,种树的未来预期也不差,最不济暂时几年没回报,但是也没什么投入。这就是未来预期的一种表现。

小资本现在也在源源不绝的进入农业基地领域,开始的缘由基本都是自己喜欢,并且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人脉资源提供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土地资源信息。租用或流转个百八十亩的土地,按照自己理想中的庄园规划和设计,往往带有理想主义情结。有钱干这个的,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没钱借钱干的,九死一生。

问题大体回答了一些方面,每个问题其实还能延伸出很多话题,就不多说了,回头一看,又码了不少字。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