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销和分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算和摊销如何理解?
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回答,首先说说无形资产的摊销,任何资产都有个寿命期,无形资产也不例外,以专利权为例,在成功申请到专利权时法律也同时规定好了最长的保护期限,当然到期还可以续期,这是另一个话题,暂且不予考虑。
假如法律规定保护期限是15年,但企业估计使用10年就不再用了(在实际中可能更短,比如手机外观设计专利,可能一两年就过时了),那专利权一般在企业估计的10年期限内平均摊销,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为无形资产的摊销原理为:什么时段受益,就什么时段分摊成本。
再来看看无形资产减值的计算,什么时候无形资产会减值?以手机外观设计专利权为例,寿命一般较短,这个东西值不值钱,全仰赖消费者喜不喜欢,你企业最初估计能用3年,那专利权的成本就按着3年平均分摊。结果使用了一年之后,发现市面上出现了另一款手机更受欢迎,你企业生产的手机销量骤降了,这就说明你这款手机外观设计专利权出现减值了,因为没人愿意买了,这时候你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关键在于怎么确定减值多少?该怎么计算?
我们假设专利权成本为30万元,原来按3年平均摊销,每年摊销10万元,用了一年后,净值变成20万元(30-10)。现在要计提减值,就得计算这项无形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是多少(也就是这东西还值多少钱),有两个途径去估算这个可变现净值,一个途径是假设现在把它卖了,别人愿意出多少钱买你这个专利(假设别人最多愿意出5万元);另一个是你继续使用,你还能卖多少这项专利生产的手机,还能收回多少钱(假设是6万元)?那么减值金额=20-6=14万元,这两个途径估算的金额哪个高你就以哪个为基准计算减值金额,毕竟你肯定选钱多的途径处置你的专利嘛。
所以,无论是无形资产减值的计算还是摊销,其实是蛮主观的一个工作,里面需要人为的估计。
行政单位基本建设账务如何处理?
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大部分属财政性资金,一般应对其进行单独核算,业务相对单纯,但如不理清思路,也容易出现账务处理混乱现象。通用的建设帐务处理一般如下做法一、收到财政等基建拨款时(“基建拨款”科目应根据核算需要设置“以前年度拨款、本年预算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本年自筹资金拨款、本年其他拨款”等明细科目) 借:银行存款 。贷: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等明细科目
二、用拨款购买设备时 借:设备投资 。贷:银行存款
三、向施工企业预付工程款时 借:预付工程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 。贷:银行存款
四、向施工企业预付备料款或自行购买材料时 借:预付备料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预付备料款时) 贷:银行存款
五、向施工企业结算支付工程款时 借: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贷:应付工程款 预付工程款 银行存款
六、发生除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和设备投资以外的并能单独形成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种其他投资时(如购置房屋和办公家具等) 借:其他投资 贷:银行存款
七、发生江河清障、城市绿化、项目报废等特殊支出时 借:待核销基建支出 贷:银行存款 发生的待核销基建支出,应在下年初报经批准后冲销有关资金来源 借: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等 贷:待核销基建支出
八、发生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和监理费等待摊投资时 借:待摊投资—明细项目 贷:银行存款 待摊投资有直接分摊和间接分摊,间接分摊一般采用概算比例法和实际比例法两种。应在竣工验收和办理结算手续后,结转交付使用资产的实际成本,一并结转应分摊的待摊投资 借:交付使用资产 贷: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待摊投资
九、建设项目自用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时 借:待摊投资 贷:固定资产
十、资金来源方的各种本年拨款项目,在年度决算批复后,下年初建立新账时,即转入“以前年度拨款”项目 借:基建拨款—本年预算拨款等明细科目 贷: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
十一、交付使用资产项目的年末数,在年度财务决算批复后,第二年年初与相应的资金来源对冲 借: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 贷:交付使用资产 同时,在单位经费账上记录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产品成本的分配法的优缺点?
优势分析 计划成本法在大中型制造行业一直被广泛使用,即使在信息化环境下,还是很多企业对材料的主要核算方法。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归集和分配实现品种繁多的材料从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的核算,有利于企业对存货的管理,简化会计工作。在信息化环 境下,单纯从核算的难易繁简上看,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差别不再明显,但对于大中型企业尤其在制造业,材料种类繁多、出入库频繁,使用计划成本核算优 势明显。在实践中我们往往还按材料性质不同分类归集,因为同种类材料其价格走势基本是一致的,而不同种类材料价格的波动幅度差异较大,分类计算可以对同种 类材料产生的材差在同种类材料的发出金额中分摊,使材料成本更接近实际成本,达到按实际成本简化核算的效果。 (二)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计划成本法只要给材料制定合理的计划价格就可以满足材料收发和核算的需要,而实际成本法要基于库房使用库存管理软件后,用计算机做大量的核算工作下才能进行,对库存管理的要求很高。 具体做法是:材料入库时按发票实际结算价格录入,出库时按移动加权平均法系统自动给材料算出库价格。要做好实际价格法的核算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材料物资种类繁多,进出货频繁,使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即便是借助现在的计算机管理,依然是很麻烦的。库房在材料录入上工作量增大,人工操作难免出错率 也提高,依然会影响价格数据质量。其次部分材料无法实现按实际价格入库,如:月末没有发票结算的入库材料,还有半成品和自制件生产和入库,在月中成本未计 算出来前,入库是没有成本的,相应的领用半成品和自制件的发出成本怎么计算。另外,项目费用计划和部门计划在没有计划价时用什么价格,会不会出现差异较大 而产生的控制过严或指标过松现象? (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已不再是难事,但计划成本法的优势不仅仅是简化了核算,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等 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都被计算机轻而易举地替代,但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拟订物资采购计划、 业务程序控制等仍将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应用信息,进行真正的变革与创新。 实践证明:核算使用信息化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 需求的信息。市场经济中要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取胜需要控制好各项成本费用。在设计成本定型后,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的控制就是从管理上要效益了, 使用计划价格法可以考核并控制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及各项费用在公司的预算范围内。因此制定计划价格的做法符合我国目前预算管理的要求,而且即便是采用实际 成本法,仍有必要进行材料成本差异的事后分析,既然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都能对材料的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相比之下,实际成本法就不如计划成本法 直观,计划成本法更能发挥对材料成本的分析与实时控制管理功能。 劣势分析 企业在采用计划价进行会计处理时,大多数对差异的分摊是通过计算分类综合差异率在存货发出与存货结存间分配,但并不是每种存货的真实差异。按照综合差 异率调整后的存货成本即使分类核算差异也掩盖了存货的真实成本。成本核算的不准确给产品成本和毛利分析带来难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准确性受影响 一是受暂估材料影响:本月材料的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 的计划成本)X 100%。从理论上来讲,构成公式分母的“本月收人材料的计划成本”不包括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因为公式分子中没有暂估材料对应的材料成本差异,如 果不剔除公式分母中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就会造成公式分子与分母口径不一致,违背了会计上的“配比原则”。 二是受存货中长期积压物资的影响:积压物资金额较大时作为分母的主要组成部分会稀释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利用此差异率核算的话,不能准确反映本月出库 材料的实际成本。尤其在本月入库材料的实际价格波动较大,随之与计划价格偏差较大时,积压物资对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月产品成本就会反映出明 显失真。 (二)计划价格使用综合差异率调整为实际价格,容易造成产品成本与实际偏差较大,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的实际盈利水平,给产品成本分析带来误差。不同材料 差异大小不同,在具体分到不同产品时又用统一的综合差异率分摊,从总体上看通过综合差异率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但从不同产品的成本构成看没有准确核 算出分产品的实际成本。在信息化环境下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后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 (三)计划价格制定的原则是要尽可能接近实际价格,但实际工作中合理制定计划价格还存在很多困难。企业或是采用最近一次采购价进行调整,或是采用最近 一段时间的平均采购单价进行调整,但在价格波动频繁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无法预期的因素很多,该调整并不能被证明是最合理的价格。 (四)市场价格波动较快,为尽可能接近实际价格会频繁调整计划价,这样的话采用计划价法进行核算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 其一,计划价调整需要调整存货结存金额,当调整面比较大时,统计调整影响额的工作量也相当大。 其二,在调整计划价后还必须注意对调价前暂估材料冲销时与重新入库时必须使用旧计划价格,否则原材料科目和应付帐款一暂估科目金额会出现误差。 这主要是由于上年末原材料价格已统一调整为新计划价格,这里已经包括暂估过的材料调整为新计划价,相当于上年末暂估验收单新旧计划价对应的差异已全部释放出来。上年末暂估验收单此后报账时仍全部使用旧计划价,验收单上的旧计划价不必更改。 但实际操作中如不注意使用新计划价,会影响核算的准确性。
为什么要结转累计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假如一个企业主营业主连续5年每年亏损1000万元,可由于购买了投资性房产在5年里增加了1亿,分别是1000万、2000万、1000万、3000万和3000万。可是,在没有进行公允价值记账之时,只要投资性房产不出售,其收益就不存在,那么企业每年的最终净利润都是-1000万,只有第5年末才出现9000万的盈利。可如果采用了公允记账,那么企业的净利润就是0,1000万,0、2000万和2000万,五年里获得了5000万的收益,这样对于投资人心里也有底。
可如果在第五年末进行了房产销售,那么没有采用公允价值记账的企业就直接为:
借方:银行存款(或应收款)10000万,
贷方:其他业务收入10000万。
而采用公允价值的记账企业就要进行冲销,因为在记账中已经把整个收入分摊到各年收益中。
借方:银行存款10000万,
贷方:其他业务收入10000万;
借方:其他业务成本10000万,
贷方:投资性房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10000万。
等于通过这种公允价值的变动来实现从虚拟账户收益变成了实际的收益。
在财务记账中有一种成本分摊叫做待摊费用,也就是一次性购买后在后面进行分期摊派;同样,在预期的收益中,也有一个叫做公允价值的方式,就是通过每年末对其投资性房产或投资性股票等靠出售来产生投资收益的产品进行评估,并以评估价值的变动进行公允记账,超值为正,低值为负,并计入到本年末的盈余中,让投资人真正了解到资本运作的实际情况。但在销售了投资性房产后必须把此前的做进去的盈亏进行剔除,这也就是进行结转公允累计的变动值。
如何调账?
基本方法:
(一)红字冲销法
(二)补充登记法
(三)结合账务调整法
调账方法归纳:
(一)当年的账
账错了,哪儿错调哪儿。
账未错,会计处理与税收政策规定不同,只调表计税,不调账。
(二)跨年的账
非损益类账户账错了,哪儿错调哪儿。
损益类账户账错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进行调整。
上年非损益类账错了,但该账户在本年已变为损益类账户,直接调整本年损益类账户。
错账既涉及上年损益类账户又涉及非损益类账户,应计算分摊率在各账户之间按比例进行调整。
账未错,只是漏作了调增所得额处理,作补税的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