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分摊法,朴槿惠案终审结束?
朴槿惠的结局是注定的,事实上,在党争不断的韩国,她很有可能会把牢底坐穿为止!
朴槿惠VS卢武铉朴槿惠曾经写过一本自传,书名《绝望锻炼了我》。但是她有什么资格绝望?
1952年,朴槿惠出生时,她的父亲,韩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独裁总统朴正熙,已经做到了第二军炮兵司令,两年之后便被晋升为韩国陆军准将。朴槿惠的出身可以说好极了!
而同样担任过韩国总统的卢武铉,此时的他,基本上吃了上顿没下顿,要想填饱肚子,只有等每年的春节。
卢武铉祖籍浙江金华,他出生在韩国庆尚南道的一户贫农家庭,据他后来回忆,在22岁开始服兵役前,他没有吃饱过肚子。但是,贫穷可以摧残一个人的身体,却无法摧残一个人坚韧向上的意志!
1963年,卢武铉考入釜山商业高等学校,他白天在学校里上学,晚上就去兼职打零工,穷到每天三顿吃的都是泡面。即便这样,他也只能供自己把3年的职高读完,大学是无论如何读不起了。
没错,卢武铉是韩国历史上学历最低的总统。
20岁的卢武铉职高毕业后,又过2年,开始服义务兵役,也终于开始有饱饭吃了;20岁的朴槿惠呢,韩国所有的大学随她挑,只要她愿意,因为她爸爸朴正熙,在这一年已经做了11年的独裁总统,声势如日中天。
绝望到底锻炼了谁?明明是卢武铉,不是朴槿惠。
韩国党争时代1971年,卢武铉服完了兵役,出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参加律师考试。
事实上,他从职高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自学法律,无论是在他自建的茅草屋里,还是刻苦训练的军营中,亦或是在大清早朦胧的晨光下,深夜昏暗的月光中,他始终没有放弃。
1975年,在连续考了七次司法考试后,卢武铉的名字终于出现在了合格名单中。他不禁喜极而泣,多少年的梦想,终于成真。贫民的一生太艰难了,他要为韩国所有的穷人做主。
三年后,他在釜山的一间律师事务所,与刚刚跨入社会的文在寅并肩作战,他俩专门为普通民众提供辩护,用博学和正义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官司,并以很高的胜诉率在当地获得了极好的名声。
此时的文在寅,才不过25岁,跟着大哥卢武铉风里来雨里去,大家一起为百姓办事,为正义奔波,任劳任怨,不改初衷,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讽刺的是,卢武铉在为他坎坷的一生打拼的时候,朴槿惠躲在温室里,出版了一本书,取名《如果我生在平凡的家庭》。
卢武铉如果看到这本书,一定会苦笑两声,然后告诉朴槿惠,如果你生在平凡的家庭,你会吃了上顿没下顿,住的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茅草屋,哦,对了,一日三顿都是吃泡面,连续吃三年,你吃得消吗?
岁月如梭,24年后,暮年的卢武铉壮心不已,在2002年4月克服重重困难,决定参选韩国新一届总统,并成功当选。卢武铉这位平民总统,迎来了人生最巅峰,而文在寅始终陪伴在他左右,堪称他的左膀右臂,最佳搭档。
不过很快,两人就品尝到了党争的残酷。就任不到1年,反对党发起的弹劾被国会通过,卢武铉下野,停职接受调查。
屡战屡败的卢武铉绝对不会轻易服输,在2个月后的国会改选中,反对党大败,卢武铉官复原职。卢武铉不会被任何困难所打倒,因为他是卢武铉。
2008年2月,5年总统任期正式结束。卢武铉在任期内,推行阳光政策,为韩国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实事,在国内外赢得了非常好的声誉。然而,党争却无休无止,就像是诅咒。
2009年5月23日,卢武铉为证明自己的清廉,在这天的清晨选择了跳崖。幕后主使,是朴槿惠所在的大国家党,当然此时当权的还不是朴槿惠,而是小眼睛总统李明博。
文在寅强忍悲痛,这位大半生的挚友,以这样的方式永远离开了他。心中复仇的种子就此埋下,只等阳光雨露,到时候他会采取同样的手段,决不罢休!
而此时的朴槿惠,尚且在蛰伏之中,她的使命是重现父亲朴正熙的荣光,她要为父亲正名。
文在寅的绝杀2012年8月,这一年朴槿惠正好60岁,她等到了卷土重来的一天。她在国家党党内,以86.3%的超高支持率,拿到了候选人名额。4个月后,在与文在寅的竞争中,又以过半的票数,成功当选韩国新一任总统。
父女两人全都担任过韩国总统,无疑创造了韩国的历史,而第一位女总统,更是创造了整个东亚的奇迹。
然而文在寅失败了,失败就意味着暂时还不能复仇,他必须再等待,然后再参选一次。卢武铉当年考律师证连考了7次,自己再多参选一次又算得了什么?蛰伏,继续蛰伏5年。
命运总是对有耐心的人,格外亲睐。文在寅不需要再等5年,甚至4年都不用,朴槿惠“闺蜜干政门”曝光后,当年12月,弹劾顺利通过,朴槿惠提前下野。属于文在寅的时代到来了!
文在寅没有任何悬念的当选总统后,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李明博。卢武铉当初在李明博的授意调查下,含冤而死,此仇不报非君子。
卢武铉葬礼上的屈辱,今日便要全部讨回来!文在寅为李明博准备了多达207页的起诉书,而任期内一团糟的朴槿惠,才只有100页。
2020年2月,韩国首尔高等法院对李明博案二审宣判,判处李明博17年有期徒刑,罚款1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711万元),追缴约57.8亿韩元,并且取消保释资格。
这一年李明博已经79岁,文在寅:幸好你还活着。
文在寅在卢武铉的墓前,驻足良久,大仇终于得报,可惜故人已逝。
朴槿惠的结局“闺蜜门”后,朴槿惠被判处有期徒刑35年,这一年的朴槿惠,已然68岁高龄,刑满释放的那天,她大概率是等不到了。和李明博一样,她如果想要提前出狱,只有一个办法,等着国家党的下一位总统候选人黄教安来拯救。
文在寅上任以来,韩国经济持续低迷。支持率的快速下跌,对2年之后的新总统选举,文在寅一派会非常不利,而对黄教安却非常有利。这样朴槿惠被提前释放的曙光,似乎已经展现。
但是命运不会老是眷顾同一个人,朴槿惠出身那么好,一路上又是权贵帮助,顺风顺水做上了韩国第一位女总统。文在寅并不甘心。
2020年2月,新冠疫情在韩国爆发。文在寅一路沉着应对,铁腕抗疫,他的支持率从40%一路攀升,等到4月份抗疫取得阶段性大胜时,支持率已经来到了64.5%。4月,4年一次的韩国国会大选,文在寅所在的共同民主党大获全胜,总300席中拿下180席,创造了历史。
因为韩国采用一院制,这就意味着,无论在野党怎么折腾,文在寅在任上已经不可能被弹劾下台。而距离下一次总统选举只剩2年的时间,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以文在寅的人气,力保接班人成功当选,问题显然已经不大。
《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此刻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绝望,至于锻炼与否,卢武铉一定会反问她一句:你年轻时尝试过一日三顿全是吃泡面,且连续吃三年吗?
(本回答到此为止,原创长文不易,喜欢请点赞支持)
你怎么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1655-1685,满族)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意思是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化得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
那么一切停留在初次的感觉多么美妙,当时的无所挂碍,无所牵绊,一切又是那么自然。初见时的美好,结局的超乎想象,勾绘的人生,总有那么几许淡淡的遗憾和哀伤"。但愿情感不相怨,真心喜欢才相恋。错过了缘之空,只余留下一生的遗憾。
像刘备这样到处游走的集团?
刘备的前半生,和其他诸侯相比,算是比较惨的,基本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总是被别人赶来赶去,这就注定了刘备能收到的赋税比较少。那么像刘备这样到处游走的集团,他的军费从何而来呢?其实这里面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资助
除了出身豪族,比如袁绍这种大家族,能够有钱支撑他的起兵,其他的很多诸侯,其实人生的第一桶金都是靠别人资助的!别说赚钱了,古代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不屑于做生意的,所以说,除了家族继承就只能是受人资助。曹操和刘备起家,均是受到了富商的资助,要不然就算他俩再厉害,也拉不起一支人马,毕竟大家都需要吃饱肚子,要有兵器,有战马。
除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争霸天下的路上,还会有很多世家大族对他们进行风险投资,这其实也是一种资助。比如说当时刘备待在徐州,就是受到了当地富商糜竺的资助,这些富商大族当然不是平白无故给刘备钱,他们都是需要刘备回报的,要不然就是提供安全保护,要不然就是提供官位。可以说,双方也是各取所需吧。实际上,不论是刘备这种游走的集团,还是有固定地盘的诸侯,豪族富商的资助都是不少的。
二、诸侯供养
像刘备这种职业军队,游走在各大诸侯身边,刘备为这些诸侯们提供了武力支持,当然了作为回报,这些诸侯肯定是需要给刘备提供给养支持的。刘备前半生,辗转投靠了非常多诸侯,获得的报酬也并不少,像陶谦、曹操、袁绍、刘表这种大军阀,对刘备可谓是非常的好,不仅给钱给粮,甚至还会提供士兵!实话说,要是刘备没有雄心壮志,跟着这些诸侯完全是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三、战利品
刘备本身手下有一支强悍的军队,经常打仗,而每次打仗,肯定是免不了战利品的。你看当年曹操那么弱,为何能够突然发家?不就是因为打黄巾军,赢得了丰富的战利品吗?不仅得到了粮草钱粮,更是得到了数十万青壮!使得自己的实力跃升了好几个档次,这就是越打越强的典范啊。当然了,刘备并没有曹操那么好的运气,能拿下百万黄巾军,但是在当时混乱的东汉大地,刘备能得到的财物也并不少!
说到刘备的这个战利品,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明面上的战利品,一种则是暗地里的战利品。
明面上的战利品
这种战利品,大多数是堂堂正正从战场上打来的。刘备周边的敌人还是比较多的,打袁术、打吕布、打曹操,其实多多少少都能抢到一些战利品的。不过这种战利品说实话不会太多,为何?因为刘备当时的实力比较弱,这些大的诸侯不好打,刘备自己的物资倒是容易被这些大军阀给抢了。那从这些大军阀手中得不到好处,从哪里还可以得来战利品呢?
这就得说到当时纷乱的天下了,由于当时太乱,很多人都落草为寇占山为王,而这些人由于有刀有枪,都抢有不少的财物。刘备打不赢大诸侯,打这些山贼还是信手拈来的。实际上不仅刘备这么干,当时的那些大军阀都是这么干的,吕布和曹操都曾派手下去剿灭周边山贼,一方面为了获得好名声,另一方面则是抢战利品了!不要小看剿山贼,这可是快速致富的好方法,而且一打一个准!你想,山贼有刀有枪,要是他们身边都没啥物资钱财了,那老百姓身上就更是啥都没有了!
暗地里的战利品
上面说到的战利品,是可以打着响亮的旗号,光明正大干的。而下面说到的,则是暗地里的。当然了这种暗地里的战利品,不好见光,所以史书中并没有明文记载,只是本文合理推测的。其实这种暗地里的战利品,说白了,就是抢!不过这种抢,其实也是分目标的,普通老百姓其实钱财并不多,要不是实在吃不起饭了,一般成建制的军队是很少跟老百姓为难的,因为太穷了,而且综合刘备的好名声来看,他应该是没干过这种事的。
不过除了老百姓,还有其他人啊,比如说那些富商、豪族。懂事的富商豪族会主动给刘备献上财物,而那些不懂事的,刘备是肯定需要敲打一番的,要是实在还是不懂事,那就很可能出现山贼袭击富商,刘备再剿灭山贼的场景了。事实上,这些富商豪族比老百姓可有钱多了,而且这样操作效率极高!
在被逼急了的时候,除了这些富商,刘备自然也会拿那些诸侯们开刀的。比如袭击吕布、曹操的后勤物资,抢夺他们的战马兵器盔甲等。当初张飞不就是因为抢夺了吕布的战马,没有掩盖好身份,反而是被吕布给打上门来了吗?经过这一战,想必张飞他们再干类似的活,一定会做的更加隐秘,让别人查不出问题。最后只需要推到山贼身上,再剿灭山贼,一切都很和谐了。
结语
东汉末年,像刘备这样到处游走的集团,其实他们的军费来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只要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后面不被别人给灭掉,有军队在手,军费来得非常简单。富商资助、诸侯供给、各种明面上暗地里的战利品,数不胜数,基本上完全不用担心不够花的!
来都来了,点个赞再走呗!本文由超级七品小芝麻官原创,欢迎关注交流!历史上的朱瞻基给大明朝留下了怎样的隐患?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孙子。他在位十年,和他父亲朱高炽被称为“仁宣之治”。期间他恢复了社会经济,确立了明朝的一些政治制度,使明朝的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他执政期间,也存在一些弊端,也是明朝后期混乱的根源。
一、历史功绩
1、确立了内阁制和巡抚制
(1)内阁制的确立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之后,皇帝和六部之间的衔接出现真空。这时内阁就应运而生,随着内阁的发展,逐渐成为了明朝重要的决策机构。但是内阁制度一直都未完善,直到朱瞻基时期,确立了内阁——司礼监联合辅政的机制,这才完成了内阁制的建设。
这是一种由内阁对奏折做出处理意见,然后通过“票拟”的形式,上报皇帝批示的制度。这有点类似于今天我们上报文件,必须由主管人员写“同意”、“阅”等文字,然后主管签名的形式。不过皇帝将这项权力,授权给了司礼监太监,可以由司礼监太监代为批示。由于批示都是用朱砂笔书写,所以这种批示又被称为“批红”。
内阁制的确立,有助于明朝政权在废除丞相以后的正常运转。皇帝既害怕内阁权力过大,不想放权,又想抽身沉醉于玩乐,这就只有依靠身边的太监。所以,就明朝的状况来说,这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体制,对明朝的政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巡抚制的建立
明朝省一级的地方体制中,有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三个负责人,被称为“三司”。这就是将地方大权一分为三,也就是行政、司法、军事“三权分立”。这样就避免了一人独揽大权,割据一方的局面产生。
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三司能够独立解决的,甚至还有一些是波及几省的问题,比如流民、税收、军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朱瞻基先后派出人手,巡抚这些地区,总管“税粮”问题。这些人巡抚地区很广,多达数省,而且一巡就是很多年。他们具有直接上报的权力,可以越过三司,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而且他们的建议也多被皇帝采纳。这样他们的权力就高于三司,逐渐成为省一级最高长官。
随着巡抚地区的固定化,巡抚也逐渐演变成一种固定职位,巡抚制度就被确立。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有实用的制度改进。
2、加强了监察和司法制度
(1)监察方面
明朝的都察院是最高的监察机关,这些御史们掌握着司法检查大权,检查百官、督查各地案件。朱瞻基继位初期,都察院腐败不堪,徇私枉法,完全丧失监察机能。朱瞻基大力整治都察院,罢免了一大批贪赃舞弊之人,让都察院重现生机。
此外,朱瞻基还给与御史更多权利,让他们深入各个领域。从京城到地方的各项政务,都在御史的监督下实施和运转。他们向朱瞻基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一大批不称职的官员被撤职,更多的称职的官员得到重用。
御史是皇帝和地方沟通的桥梁,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同时,也为朝廷得到民间信息资源方面,提供可靠的来源。
(2)司法方面
明朝初期司法比较严厉,对犯罪的惩治也比较严重。朱瞻基是一个重视司法的人,他力求公正,很多有争议的案件他都亲自审理。他还实行减轻惩处的政策,对于一些量刑较重的案件,他都会做出从轻发落的决定。对于一些法律和道德发成冲突的案件,他都会倾向于道德一方。
朱瞻基还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规定,比如“不能越级上告”,“没判决前先将被告关押”等等。朱瞻基的这些决定,让明朝的司法趋于完善,避免“坏人钻空子,无辜者人遭罪”的事情发生。
朱瞻基还推行了“以罚代法”的制度,就是根据犯罪的不通罪行,可以通过缴纳一定量的钱粮来减轻惩罚。
通过朱瞻基的努力,明朝的司法制度得到了发展和改善。
3、恢复了经济
明朝初期对蒙元的斗争不断,永乐年间又征蒙古、战安南,这样不断的战争,使得明朝消耗过大。尤其是对农业的影响巨大,朱瞻基和他的父亲朱高炽都采用休养生息的策略,减少耗费巨大的国事,减少皇家开支,控制工程数量,以免劳民伤财。
同时,朱瞻基还大量减免各地税粮,让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二、弊端
1、宦官兴起
朱元璋建国之时,对宦官的管控很严格,明文规定不许宦官干政,违令者斩。朱棣在靖难期间,更多的依赖建文帝身边的宦官来刺探情报。这些为朱棣登基出过力的宦官们,也就得到重用。到了朱瞻基的时候,已经把明太祖的禁令当成摆设。他不但重用宦官,还成立司礼监,让太监代为批奏折。这样司礼监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一旦皇帝对太监的管束减轻,就会造成宦官专权的现象,这也是明朝后期宦官乱政的根源。
为了加强对地方和边疆重镇的管理,朱瞻基还在各地都设有镇守太监,就是替皇帝看管的意思。这些太监权力极大,民事、军事、监督、弹劾,都在他们的职权范围之内。
朱瞻基还往军队中派太监任中官,他们具有监督和调遣官兵的权力。这些太监干涉军政,为所欲为。
2、沉迷娱乐
朱瞻基有“蟋蟀天子”之称,他特别喜欢斗蟋蟀,还让各地送蟋蟀上京。地方官员为了讨好朱瞻基,重金收购蟋蟀,要是有威猛的,一只蟋蟀就价值好几十两金子。这样导致江南盛产蟋蟀的地方,多数人都以捕捉蟋蟀为业。
据野史记载,有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吏,捉到一只蟋蟀。这只蟋蟀很厉害,他的上司就打算用一匹骏马来跟他换。他的老婆听说以后,就感到很好奇,就想看看这只蟋蟀到底长什么样。结果不小心让蟋蟀从罐子里跳出来,被他家的鸡一口吃掉了。
他老婆吓坏了,这可是价值好几十两金子的东西,这让她给弄没了,结果一着急就上吊自杀了。这个小吏回家一看到自己老婆死了,自己也很伤心。他一想到老婆是为了一只小蟋蟀死的,就感到内疚,结果也自杀了。就因为一只蟋蟀,天下间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
朱瞻基沉迷玩乐,许多大臣就上书进谏,结果都遭到朱瞻基的惩罚。皇后胡氏对他这种行为也不满,就劝说他几句,结果朱瞻基直接将胡皇后废掉。
3、大兴佛教
明朝对佛教比较开放,一是朱元璋当过和尚,二是朱棣身边的道衍和尚,也就是军师姚广孝,所以明朝前期的执政者对佛教比较推崇。
朱瞻基继位以后,大封僧人,许多僧人都来到京城接受朝廷供养。英宗继位以后,1年之内就驱赶京城供养的和尚高达1100多人,这还不是全部数量,只是一少部分而已。
朱瞻基还在京城和地方大寺修建寺庙,朱瞻基在位十年间,仅在京城就修建了9所寺庙。地方修建的寺庙更是数不胜数。
三、影响
虽然朱瞻基做了一系列改革,让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同时他发展了经济,促成了“仁宣之治”才出现。但是,朱瞻基的一些作为也为后期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是为宦官专权埋下隐患。朱瞻基授权司礼监太监特权,为宦官滥用权力提供了便利。所以说明朝宦官之祸,始于宣宗。
其次是增加国家开支。朱瞻基大修寺庙,供养僧人,加上赏赐无数,耗费了大量国家的财力物力。让本来就不充裕的国库变得更加空虚,无形之中加剧了百姓的负担。
最后为后期皇帝懒政做了榜样。朱瞻基为了玩乐,不顾朝政。甚至打击进谏大臣,为后世皇帝开了先河。他大肆封赏捕捉蟋蟀的的人,大肆封赏僧人,破坏力官员的晋升机制。后世皇帝纷纷效仿,懒政、滥封现象严重。
最近一直在纠结去子女家独居还是到养老院养老?
本来我这个人是反对去敬老院的,我在前面回答了不少问答,也是明确反对老人去敬老院养老,但是看了这个老人有儿有女自己85岁的高龄,是去敬老院好还是去子女家好,我也具体帮助分析一下
选择在子女家条件好的家庭当中养老。从老人85岁的年龄看,他的子女不能少,最起码有个3个以上,那时不计划生育,结婚又早,现在大一点的孩子应该都退休了,如果有刚退休的子女,家庭条件又好且孝顺,就应当选择这样的子女家去养老,坚持到85岁自己一个人在外边,说明还是有很强的自理能力的,如果自己的子女刚退休,家庭各方面条件好,加上这位老人的退休金,其他子女奉献一些。在子女家养老就可以,大家放心,有病有亲人在身边管,也是老年的幸福,这是分析的一个方面。
去条件好一点的敬老院养老。如果他的子女们条件不好,或者工作繁忙,也许有的年龄大一点的子女,身体还不如这位老年人健壮,综合考虑就去敬老院养老。准备工作也是重要的。一是去敬老院的费用。这么大岁数了,应当去一个中等往上比较好的敬老院。而不应当去那种低档的条件差的敬老院,二是有一个子女们分摊老人去敬老院的费用问题,需要有人牵头办理。去敬老院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反复论证好,不能乱折腾来回换敬老院。如果老人自己的退休金可观,就要自己负担一大部分,即使老人自己的退休金不多,也要拿出一大部分来支出去敬老院的大部分费用。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与他的子女其中一个去敬老院共同养老。老人一定有很多子女,从老人85岁的年龄看,他的大孩子二孩子肯定已经退休,如果他们有也是一个人生活的,可以和爸爸一起选择一个敬老院养老。这样在敬老院当中,可以有父子两代人一起养老,最起码有自己的子女在身边照顾自己。这种可能性虽然小,但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