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交叉分摊法步骤(交叉划分)

包括确定成本池、确定成本驱动因素、计算成本驱动因素比例、计算每个成本对象应分摊的成本以及检查结果的正确性。计算成本驱动因素比例根据各个成本对象对成本驱动因素的使用情况。...

交叉分摊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分配方法,适用于多个成本对象共同使用同一资源的情况。本文将介绍交叉分摊法的步骤,包括确定成本池、确定成本驱动因素、计算成本驱动因素比例、计算每个成本对象应分摊的成本以及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步骤一:确定成本池

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成本池,该成本池是由多个成本对象共同使用的资源所产生的成本总和。例如,某公司的办公室租金可以作为成本池,因为不同部门都需要使用办公室,而租金是所有部门共同分摊的。

步骤二:确定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成本池大小的因素,比如人数、时间、产量等。在确定成本驱动因素时,需要考虑其与成本池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各个成本对象对资源的使用程度。

步骤三:计算成本驱动因素比例

根据各个成本对象对成本驱动因素的使用情况,可以计算出每个成本对象在成本池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可以通过各个成本对象的实际使用量与成本驱动因素总量的比值来计算得出。

步骤四:计算每个成本对象应分摊的成本

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比例,可以计算出每个成本对象应该分摊的成本。具体计算方法为,将成本池的总成本乘以每个成本对象所占的比例即可得到每个成本对象应分摊的成本。

步骤五: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最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将各个成本对象应分摊的成本相加,看是否等于成本池的总成本来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交叉分摊法是一种有效的成本分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各个成本对象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在使用交叉分摊法时,需要依次完成确定成本池、确定成本驱动因素、计算成本驱动因素比例、计算每个成本对象应分摊的成本以及检查结果的正确性等步骤,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