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很黄,味道重,是肾出问题”
“喝水就尿多,是肾不好。”
“小便里面泡沫多,说明肾变坏了”
....
很多人听到这些说法开始不淡定了,肾脏作为人体的代谢器官,生成尿液,排出废物。而每一个人每天都要经历几次排尿,那尿液的哪些情况才是真的反应身体的健康问题呢?
人每天少不了吃喝拉撒,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关注自己的尿液,上完厕所转身就走了,其实尿液也是身体健康的“信号灯”。
这是因为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和水分经过消化吸收后,不需要的物质都必须经过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规律的新陈代谢,才能保持我们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
其次,尿液是由“排毒工厂”肾脏这一器官产生,一旦身体有异常,也能在尿液上体现出来。
那健康的尿液是怎么样的呢?一般而言,正常人的尿液状态是淡黄色,色素主要来自新陈代谢的产物尿黄素和少量的尿胆素、尿红质。
尿质清澈无异物,只有氨味无其他特殊异味,即使有气泡也很快消失。若是出现尿液颜色、气味或形态上变化,就要考虑是否是身体发出的某种信号。
尿液颜色也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饮水量、饮食的不同或者疾病而有所改变。
·喝水太少
尿液的颜色与饮水量有关,当饮用大量的水,尿液会稀释呈无色透明;当饮水不足甚至脱水时,尿液则会呈深黄色。
·滥用药物
过量的服用利福平、痢特灵、灭水滴灵、维生素B、三黄片等,都可能让尿液发黄。停药之后,会逐渐恢复。
·食物影响
摄入胡萝卜、木瓜、甜菜根等含有胡萝卜素的果蔬,就能导致小便发黄。如果饮水量过少或者是吃一些过咸的食物时,也会导致出现小便发黄的情况。
·泌尿疾病
若患有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也会影响尿液颜色。如果尿液长期发黄褐色,还伴有黄疸、疲倦、上腹部不舒服和疼痛,可能是胆红素尿或者尿胆原尿。
·疾病原因
肾炎、肾气不固肾虚可以引起尿黄。当肝或胆发生病变时,胆汁会从尿道排出,使尿液呈深黄色,发生恶臭味。此外泌尿器官化脓时,也会排出黄色混浊的脓尿。
有研究显示,人体饮水代谢过程最快是6—8分钟,一般不超过120分钟。大多数情况而言,水变成尿液需要30-45分钟。
而一个人正常情况下,每天排出的尿量约在1500毫升左右,如果尿量在400毫升到3000毫升之间,都没有太大的问题。排便频率每天大概会排8次左右的小便,白天7次,晚上一次是最佳比例。但具体还是要因人而言,
那有些人一喝完水就想上厕所,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大多数的尿频与肾无关。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
首先可能是膀胱过度活跃症,这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另外,某些人天生膀胱较小,所储存的尿液容量也比较小。
还可能与喝水和排尿习惯有关,比如在长时间不喝水的情况下,膀胱逐渐适应缺水的环境,如果突然有水分流入,则可能刺激膀胱,产生尿意。
除此之外,血糖水平较高的人,如果存在代谢障碍,也会影响排尿的频率。最后有一种属于神经性尿频,就是一遇到紧张、焦虑的情况,就会想上厕所。
所以一喝水就尿多,不一定就是肾脏有问题。
频繁上厕所不一定就是“肾”有问题,但若出现下面这些异常,就要警惕是否肾脏呼救的信号了。
1、持续性的无尿
临床上,能够引起尿量减少的疾病有不少,如肾脏功能下降、尿路堵塞等。24h尿量少于100ml则是无尿,持续性出现无尿,则可能是尿毒症。
2、泡沫尿
尿液偶尔呈泡沫状,情况多数是无害的。但如果尿液里的泡泡经久不散,则可能是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若持续时间较短,程度轻,属于生理性蛋白尿,不需要过于惊慌,调整饮食、规律休息,就会改善。
但若是情况持续未见好转,则要考虑可能是病理性蛋白尿,建议去医院进行相关排查。
3、血尿
尿液呈现洗肉水色,或红色尿,若是偶尔情况,可能与食用了红心火龙果等带有甜菜红素的蔬菜有关。但若是频频出现,则考虑是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炎、结核、肿瘤等,另外某些血液疾病或传染病也可能出现血尿。
4、 夜尿增多
健康人夜间排尿一般不会超过2次,排除失眠、临睡前大量饮水或进食利尿食物等因素,一段时候内夜间尿量明显增多,甚至多于白天的尿量,就要考虑可能是肾功能或者代谢方面的问题,注意到医院去检查。
想要保持尿液健康,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有了尿意就及时上厕所,不要憋尿。小便后也要注意卫生,女性小便后擦拭时应由前向后,男性则应经常更换内裤,保持干净卫生。
小便作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建议每个人上完厕所之后,可以关注一下尿液情况。如果有异常,趁早就医。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