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月琴怎么画简单漂亮(月琴绘画作品)

中国拨奏弦鸣乐器,用于独奏、合奏及歌舞、戏曲、说唱表演的伴奏.音色清脆柔和,月琴的乐器介绍月琴起源于阮。阮是当时乐工参照琴、筝、筑、卧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都能见到阮咸演奏的图像。月琴的地位说明琴颈较短”演奏时左手按弦。...

什么是月琴,是怎么样的?

月琴,中国拨奏弦鸣乐器,由阮演变而来的弹拨乐器.流传于汉、彝、布依、哈尼等民族中,用于独奏、合奏及歌舞、戏曲、说唱表演的伴奏. 音色清脆柔和,适合抒情性的说唱,可以烘托故事的气氛。亦是少数民族劳动之余、夜晚自娱、讴歌心声的乐器。云南少数民族叫做“弦子”,是成年男子必备之物。月琴结构和阮近似,不同处是在琴身中胶有音梁和支有音柱、琴颈短小。

月琴

月琴的基本介绍

月琴,汉族弹拨 乐器 ,起源于汉代。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月琴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月琴的乐器介绍

月琴起源于阮。早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前87年),我国汉族已经创造发明了阮,

但当时这种以“弹”和“挑”为主要演奏手法的乐器,都笼统地称为 琵琶 。据东汉傅玄《琵琶赋》序所载,阮是当时乐工参照琴、筝、筑、卧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是:“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叙也;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弦。”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可知,当时的阮长三尺五寸。汉时称秦琵琶,它通过“丝绸之路”向西域传播,在甘肃麦积山石窟 浮雕 和敦煌北魏 壁画 上,均能见到它的造型。东晋(公元317年—420年)“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这种乐器。在 三国 (吴)青釉瓷仓陶塑上有其图像,在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刻画和江苏丹阳南齐墓砖刻画中,都能见到阮咸演奏的图像。唐武则天时(684年—701年)称其为阮咸。《旧唐书·音乐志》:“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所弹如此类,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月琴是由阮演变而来的。北宋陈旸《乐书》(卷一四一)载:“月琴,形圆项

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当时月琴的形制与阮相近,后来逐渐变化。到了清代,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琴杆缩短为琴颈,演变为现代的式样。

月琴的地位说明

琴颈较短,音箱为木制圆形,也有八角形的,在面背板中间横置两道音梁,音梁中间有两个音柱支立。四根弦,通常是五度定弦,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持拨子弹奏。

常用于戏曲、曲艺和歌舞伴奏,也用于合奏,是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与京胡、京 二胡 配合,是唱腔的主要三件头伴奏乐器。音域约两个八度。

音量较小,音色清脆柔和,适合抒情性的说唱,可以烘托 故事 的气氛。亦是少数民族劳动之余、夜晚自娱、讴歌心声的乐器。云南少数民族叫做“弦子”,是成年男子必备之物。云南月琴种类很多,以“镇南月琴”最著名。“镇南月琴”制作精细, 历史 悠久,音色清脆。镇南就是现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华县。“镇南月琴”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品位音阶与琵琶大致相同,一般为四弦,也有两弦的。琴身多楸木板做成,也有用闪片板(薄松木材)的,讲究的还有用楠木做的。琴头大都雕成一个龙头饰以龙须。琴的正面板上雕龙刻凤,有的还在琴面正中镶上一面小圆镜。小伙子们抱琴弹奏时,龙须上下点动,圆镜闪闪发光,龙飞凤舞,活灵活现。

月琴既是兄弟民族叠脚跳歌时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又是小伙子抒发自己情思的特殊工具。由于它音色清脆悦耳,节奏鲜明,轻轻弹动,有如丝丝细雨;急促拨弄,犹如万马奔腾。小伙子们常常用优美的琴声,引来自己心爱的人。在恬静的月夜里,姑娘们踏着琴声,走到山寨边的树林里,跟自己情人相会,互相倾诉爱情。彝家人称道:“响篾是姑娘的心声,弦子是小伙子的伙伴。”

月琴的演奏说明

月琴的定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民族音乐定弦CFCF;另一种是戏曲音乐,定弦为首调定弦#C、#G,主要弹京剧音乐,无论什么音都是作为(3)来弹。月琴的演奏技巧很丰富,但通常右手为弹、拨、撮、长轮、扫弦等方法,左手为推、拉、揉、移指等方法。

月琴右手演奏的基础是:弹、拨、撮、轮称为“基本功”。其方法为右手食指与拇指紧握弹片,手腕与小手臂形成45度,利用手腕的力量弹到佛手的上前方琴弦,反复弹拨,弹拨力度均匀,切记不要弹强、拨弱。待右手基本熟练后,配合左手。左手的方法是用拇指把住琴颈,其余四指分别用指尖弹在品上,记住要用指尖稍前的部位。手指抬起时不能过高、太高,影响速度。另外,还有推、拉、移指等方法。初学者可以从音阶练习开始训练,从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由慢到快,反复练习,要求达到旋律流畅,音符均匀,每个音符均带有颗粒状。

音阶练习熟练后,可以进行移指练习,爬音练习,这是演奏乐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另外,演奏乐曲时要把握乐曲中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变化来进行处理,弹与拨的力度与幅度如用法不准确就会破坏作品的涵义。例如:月琴独奏曲《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前奏引子部分。这就不能用简单的弹、拨手法来处理,而是要用长轮,并且控制音量,因这首乐曲此时的引子部分是表现淮海大战前夕的宁静。

月琴右手方法之一的扫弦,也是演奏乐曲中常用的方法。例如:《百万雄师过大江》引子部分结束后突然弹出强烈的和声,此时演奏方法为扫弦,乐曲表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强大攻势已开始,要注意扫弦不是可以乱用的,一定要和乐曲内容相吻合。

“撮”分为正撮,反撮。正撮为弹拨三次,反撮弹拨四次,例如舞剧《红色娘子军》中一段音乐。这一段音乐的演奏,右手腕要果断,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弹出的乐曲没有冲击力,也谈不上音色颗粒状。

反撮的方法用得就普遍了。例如:现代京剧《杜鹃山》中柯湘的一段唱“乱云飞”,唱到心情沉重的时候就用反撮。正、反撮在京剧音乐伴奏中经常使用。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正、反撮,左、右手一定放松,随着乐曲的变化会碰到高难度的跳把位,如按品的位置太紧,是会影响音色与速度的。

月琴是什么样的?

图片;ct=201326592lm=-1cl=2word=%D4%C2%C7%D9t=3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月琴二十余件,使用红木、花梨木、榆木、色木、黄杨木、柴木、松木、桐木等木料制作,全长42.5厘米~112厘米不等。共鸣箱大部分为扁圆形,也有六角形、八角形和梅花形的,另外还有一些奇异的形状,如鹅卵形、弯月形、铃形和 吉它形等等,面径17.5厘米~38.5厘米。琴头式样多为龙头形或如意形,也有云形、方形琴头的。上设弦轴一至四个。琴颈分别设有8品~17品。山口、音品和缚弦,分别用竹、木或骨制。 张有琴弦一至四条,多采用丝弦,个别也有使用牛筋弦的。其中有一件共鸣箱可与弯月媲美的月琴,美其名曰“回头望月”。使用花梨木制成,琴身全长58厘米,琴箱蒙以桐木面板,面径33.4厘米,琴首雕刻龙头,竹品,丝弦,一弦九品。这件奇异的月琴,原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所藏。1958年,程先生将其一生所珍藏的古今各民族乐器186件,全部无偿捐献国家,其中仅月琴就有十件之多。在该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展 厅中,陈列着一件用红木制作的月琴,全长66厘米,共鸣箱呈扁圆形,琴框四周嵌有黄杨木雕花六组,两面蒙以桐木面、背板,面径38.5厘米,琴首为镶黄杨木雕刻龙头,上置四个红木弦轴,外表刻有麻花形纹饰,琴颈嵌有骨品,山口和缚弦均为黄杨木制,张以丝弦,四弦九品。此琴选料考究,工艺细致,在琴框四周和弦轴顶端均嵌以螺钿片装饰,当为现代精品。1959年此琴制成后,我国轻工业部轻工业局即将其赠予该所展出。这里还珍藏着一件彝族月琴手自制的“南华月琴”。柴木制,琴身全长65.5厘米,共鸣箱扁圆形,蒙以桐木面板,面径34厘米。云形琴首,上置四轸,竹制音品,木制缚弦, 张有丝弦,四弦八品。面板上刻有汉字楷书“高山添秀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十四字, 并有“1957端阳”落款。此琴制作质朴,线条粗犷,刻字清秀,未髹漆饰。是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学家赵宽仁先生1959年赴云南调查采风时,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带回的,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演奏月琴时,将琴斜抱于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食指或执拨片弹拨琴弦发音。拨片用竹片、牛角片或骨片制成。月琴常以五度或四度关系定弦,四弦月琴即可两弦定同音,又可每弦各定一音。一般定弦如下:二弦月琴定弦为:d1、a1;e1、a1;g1、d2。 三弦月琴定弦为:g、d1、g1;g、c1、g1。四弦月琴定弦为:d1、d1、a1、a1;a、d1、g1、c2。长杆月琴定弦为:g、c1、g1、c2。在四川凉山,三弦月琴定弦有两种,用拨子弹奏的月琴定弦为:e1、a1、e2;用手指弹奏的月琴定弦为:d1、a1、d2。在云南墨江,彝族聂苏支系的月琴定弦为:f1、f1、c2、c2。在广西隆林,苗族月琴定弦为:d1、a1、a1。月琴的音色悦耳、动听,高音清脆、中音明亮、低音丰满。用拨片弹奏的月琴,右手奏法以弹、挑、滚为主,有时也用撮、扫滚等,并有独特效果的“刮品”技巧。左手则有按、颤、滑、吟等技法。用手指弹奏的月琴,还吸收了柳琴、琵琶等弹弦乐器的技巧。四川凉山的月琴,由原来两弦一个八度发展为三弦三个八度音域后,演奏上既保持了本民族的风格特点,又突破了旧的传统,还吸取三弦和琵 琶的技法,弹、拨、挑、扫并用,还不时加上双弦、和弦和持续音等种种变化,扩大和丰富了表现力。弹奏舞曲时,还常用手指敲击面板,以增强热烈气氛。�

月琴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和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它是京剧、评剧、豫剧、楚剧、锡剧、桂剧和台湾歌仔戏等戏剧的伴奏乐器。在京剧文场中,月琴和京胡、京二胡合称三大件。豫剧使用大八角无品月琴伴奏,它和二弦、三弦合称三大件。月琴也用于说唱音乐四川清音伴奏,这种曲艺形式是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深为四川人民喜闻乐见,以前,艺人多在茶馆坐唱或在街头即地做场演唱,用琵琶或月琴伴奏,故有“唱琵琶”或“ 唱月琴”之说;20世纪50年代后,四川清音不断丰富提高,伴奏乐器还增添了胡琴、碗琴、檀板和竹鼓等。在彝族地区,月琴是民间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它还为50年代诞生的彝剧伴奏。在广西隆林,苗族常用月琴演奏器乐合奏曲或独奏曲。在素有“音乐之乡”誉称的湖南通道,侗族常用月琴与芦笙等乐器一起合奏。在云南大理,月琴是仅次于白族龙 头三弦的弦鸣乐器,还用于白剧伴奏。�

月琴在彝族、哈尼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于男女青年的社交和恋爱生活中。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喜庆的“跳歌”、“跳坡”等活动中,它更是不可缺少的、用于传情达意的乐器。弹琴者一人或数人边弹边跳,众人则随后围圈踏节而舞。

月琴乐曲丰富多彩,各民族、各地区又有所不同。彝族较著名的传统独奏曲有:《刮地风》 、《野马过河》、《一对鹅》、《六背腔》、《甘洛调》、《数西调》、《雷波调》、《威宁调》、《大理调》、《草皮调》和《嘎木调》等。哈尼族月琴曲有《过山调》等。

怎样才能弹好京剧月琴

胡希芳 京剧月琴与民族月琴在弹奏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京剧月琴不是独奏乐器,它主要是为京剧唱腔而伴奏的。其弹奏时主要是以一根弦为主,有时也借用二、三弦。弹奏京剧月琴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勤奋和悟性也非常重要,二者缺一不可。1978年我到北京戏曲学校(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从事月琴伴奏和教学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了,在多年的月琴教学过程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学方法。现将自己的一些体会例举出来,与京剧月琴专业演奏者及爱好者们进行研习与讨论。一、正确的弹奏姿势与手形初学者在学习月琴时,首先应注意演奏的姿势与手形。演奏姿势与手形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弹奏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演奏的发挥与效果。弹琴时的弹奏姿势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弹琴如同运动员训练一样,全身肌肉需要放松,身体不要过于呆板、僵硬。其次,弹奏时左手大拇指应轻轻地放在琴颈上,小臂、手腕、手掌、手指都要特别地松弛,大拇指与手掌紧握琴颈、不够松弛也会影响了演奏。二、基本功的练习基本功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论我们从事哪一行业,基础都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好比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地基打得越深越瓷实,房子才能立得住,立得稳。月琴弹奏也是一样,若没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在以后的弹奏过程中都会受到困难与阻碍。京剧月琴基本功的练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右手搓、点、轮的练习;二、曲牌、练习曲以及双手配合的练习。在月琴弹奏中,右手的练习非常重要,百分之七十的功夫都在右手上。所以必须要重视右手的基本功,要从搓、点开始练习,由慢到快,先开后收非常重要(“开”就是右手放开练习,“收”即指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收“范儿”练习)。通常有些月琴弹奏者右手打不开,“范儿”很小,直接影响了月琴的弹奏力度,这样弹“轮”也往往过于偏密。有些地方教学,开“范儿”的时候就是右手“开小范儿”,这样练习以后就很难再把右手打开了。也有少数月琴爱好者不重视基本功的练习,没练几天右手“点”的练习就开始弹唱段了。到最后,弹奏唱段的数量着实不少,但弹奏的质量则大打折扣。有些弹奏者虽学习了很多年,但没有明显进步,而且还存在着许多毛病。这就映证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开“范”容易改“范”难。京剧月琴在弹奏中左手没有揉弦、滑弦、打弦、抹弦等技巧,但要注意的是按弦的准确性,保留指的合理运用,避免折指现象的出现,加强双手配合的练习等。三、基本唱段的练习初学者练习基本功主要是学习曲牌、练习曲,练习唱段主要是以老生、花脸、老旦的【二黄原板】、【西皮原板】为主。为什么选择【原板】唱段呢?因为它的节奏属于不快不慢的中速节奏,易于初学者掌握。选择老生、花脸、老旦唱段的原因则是因为它们在弹奏上颗粒性较强,力度较强,右手较能放开。在教学中我们也是经常要求学生首先要把所学唱段的唱词背下来,接着会打节拍、会哼唱,最后达到能背弹自己所学的唱段。同样也是先学习老生、花脸、老旦的基本板式的唱段,后再学习旦角的各种板式的弹奏方法。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曾有低年级的学生首先学习弹奏了《二进宫》的唱段。由于《二进宫》的唱段较多,学生不易掌握,再进一步要求背弹的话对学生来说会造成一定的抵触情绪,很容易让他们失掉学习的兴趣。再者这是一出唱功戏,文乐没有深厚的基本功很难掌握的了,并且学生学琴时必须要求脱谱,能够顺利背弹下来实属不易,若再进一步要求劲头、味道…...对学生来说压力着实不小。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教学中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基本条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兴趣则是更重要的。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中,我选定了学生容易掌握的剧目,如《黄金台》、《姚期》、《借东风》等。学生易于掌握,自然就产生了兴趣。总之,我们应按照个人的自身条件来安排基本唱段的练习,现阶段(“基本唱段”阶段),弹奏唱段仍是辅助学生练习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四、弹奏技巧在京剧月琴伴奏中,如何弹好“轮”是至关重要的。“轮”的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有疏、密、强、弱之分。有人问月琴的味儿在哪,实际就在右手上。在唱腔伴奏中,“轮”的弹奏要稀一些,这样听起来会很松弛,颗粒性也很强。“密轮”则会让人有一种急促之感,就像闹钟上了发条一样响个不停。也有很多月琴演奏员在弹奏唱腔过程中弹得过于“细”,连一个装饰音都不肯放过。在整个弹奏中看起来非常整齐到位,实际上他(她)的弹奏则是破坏了唱腔的律动和旋律。我认为京剧好比国画中的写意手法,有些地方是轻描淡写,有些地方是一带而过,有些地方直接就是心领神会不需要点明的。那么京剧月琴也是一样,我们也要用写意的手法来伴奏唱腔,哪些地方需要强调,哪些地方需要省略全在我们的弹奏中。如果用工笔的手法(细致)来伴奏京剧,那么从根本上就误解了京剧的特点——大写意!京剧月琴“轮”的弹奏主要还是以疏(稀)为好,但不是说“密轮”就是错误的,还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在京剧音乐中我们就要借鉴民族月琴“密轮”的弹奏方法,其右手的“轮”较密,就像工笔画一样细腻而美。通常京剧月琴弹奏时右手较放开,弹奏的力度较大,突出颗粒性。民族月琴弹奏时右手的“范”较小,弹奏力度较京剧月琴的弹奏力度弱,突出一个玲珑小巧和美的特点。如果把京剧月琴的“稀轮”用在京剧音乐上就会显得相当笨拙了,还会给人一种不美的感觉。若把“密轮”用在京剧唱腔伴奏上则就像闹钟一样,会显得过于紧张、急促,这种弹法不适用于京剧的唱腔伴奏当中。写文章要有标点符号,我们弹琴也应该像写文章一样要有标点。如同说话一样,不能连续反复地总说一句话,不然这个人说话就有问题了。我们弹琴所用的“点”也是一样的。譬如:xxxxxx | xxxxxx | xxxxxx | xxxxxx ||有人在弹唱段中反复使用一个点,就会使人感觉很闹,缺少变化,不成句子,而且“点”安排的也不合理。反复地使用一个点不仅不会给唱腔旋律带来美感,反而破坏了谱子的结构。过去的老先生们就一直强调,如有两个或三个同样的“点”放在一起就叫“琴车”。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地把“点”放在唱腔上,使之不流畅,产生不美之感。历来的京剧月琴大师xxx弹得都是颗粒性非常强的,他们的弹奏也代表了京剧月琴突出的特点。京剧月琴的改革是可行的,但不要把它好的东西丢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我们应遵循的根本宗旨,许多东西应该给予保留。弹奏技巧的流畅也取决于照谱弹还是背弹。照谱弹的时候,注意力多集中于曲谱上,只顾看琴谱而顾不上场上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这样就不能够与鼓师和琴师一道进入剧情和人物。背弹则不一样,背弹的前提是曲谱已经熟烂于心,此时所弹的已非是谱子了,而弹的是“点”、是感情、是剧情,甚至是人物。看曲谱也不是不能弹感情、弹人物,只是还在谱子与“点”的条条框框中,不能把自己解放出来。为什么从开始就要求初学者弹一段背一段呢?就是要他们摆脱谱子的束缚,把唱腔和“点”记在心里。再有,曲谱不是万能的,尤其是戏曲的一些东西。给唱腔记谱无非是帮助演员和乐队在排练与演出时有个参照,但真正到了台上随时会有不同情况的发生,谱子是死的,人是活的,若不管不顾只照曲谱生搬硬套,那么很可能会造成演出事故。一位好的京剧月琴演奏员,不仅要掌握各个流派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还要了解和熟悉不同琴师的演奏特点和技巧,同时还要对剧情和人物有较深的理解,要经常与琴师切磋交流琴艺,对每一出戏的唱段、剧情和人物有共同的认识和理解。五、月琴与京胡的合作关系优秀的京剧月琴师,在同京胡合作中只有跟、随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和京胡“撞”着走(碰心气)。在伴奏中,月琴与京胡有所不同,京胡是文乐中的领奏乐器,而月琴则是以衬托京胡,与京胡“裹”着走的伴奏乐器。不管是排戏、演出还是爱好者们平日里的票房活动,月琴都不应从头到尾地傻弹,更不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不管不顾”……作为月琴伴奏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位置,在弹奏中要绝对地服从琴师(京胡)。若不管不顾,琴师拉琴师的,我弹我的,不仅影响了演出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失掉了京剧“一棵菜”的精神。好月琴要做到眼不离胡琴,并且随时注意场上演员或乐队可能发生的变化。演员出错了,要裹着胡琴来弥补演员的失误。除了裹着胡琴走,月琴还应弥补胡琴的不足。在了解琴师的前提下,胡琴哪里弱,月琴哪里就要加强。由此可见月琴和京胡的配合可以说是一种学问。综上所述,要想成为出色的京剧月琴演奏员应该具备以下几点:一、要有较扎实的基本功;二、所弹奏的剧目唱段应会唱、会背弹;三、要了解琴师的演奏风格和演奏特点;四、对弹奏的剧目、剧情、人物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五、要掌握各种流派的演唱风格和弹奏技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