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锋行笔要求笔尖和笔肚运行的轨迹必须
中锋行笔要求笔尖和笔肚运行的轨迹必须在一条线上。
中锋即指中锋用笔,指笔锋始终保持在行笔轨迹的中间运行笔杆竖直下向。用中锋写出的线条饱满有力,有三维立体感。古人曰:“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即指的中锋运笔。
中锋行笔时用墨不能太枯,更不要一笔写到底,应根据需要随时“舔笔”使其保持“锥形”。故书法上对于中锋运笔效果有两种:一曰:“折钗股”;二曰:“屋漏痕”。两种特殊效果的线条都给人以美感,但其韵味截然不同,一个“秀媚”,一个“苍劲”。前者行笔较快,后者行笔较慢,当然,书写中有意的快或慢却不能达到目的。这还与书家功力深浅有关。
强调用毛笔中锋行笔原因:
1、有利于对书写工具的熟悉和驾驭。中锋握笔的时候,笔头是软的,你的手需要不断调整用笔从前或左推,如藏锋。后或右拖行运笔的力道,从而掌握写出粗写细,以及快慢自如的线条。
2、有利于不论写多大的字都有较宽裕的活动范围,能更好的把握整体字形。写榜书时,就需要很宽泛的活动空间,中锋用笔可以养成很好的书写空间贯性。若写大楷、中楷、小楷也皆能左右逢源,无论字体大小结构把握,还是一副创作的间架,行气都能有非常好的锻炼效果。
3、中锋用笔是书法入门的基本功。练习书法的时候,你若能灵活运用中锋,则藏锋、逆锋、侧锋、露锋等等各种笔法,笔势就顺势而解,学起书法来就进步很快,提高效率。
毛笔字怎么练才能写好呢?
毛笔字的八个基本口诀如下:
1、坐姿
坐在桌前姿要正,抬头挺胸气要和;
两臂放于桌面上,两腿自然要分开。
2、执笔
三指执笔要夹紧,余指靠紧毛笔管;
推拉自如便书写,腕部力量是关键。
3、书写
人正心正笔才正,笔正写字就会正;
心平气和字也和,有张有驰会运笔。
4、笔画
笔画书写要平直,遇到转折有力量;
中锋用笔是关键,提按顿挫有法度。
5、字形
汉字平正有美感,字形结构是关键;
拆分组合有规律,合理搭配须有法。
毛笔字练习技巧
1、中锋横和中锋竖的练习。关键是毛笔过程要保持平稳,笔尖要保持在笔画的中尖,线条要饱满有力,体会“锥画沙”的感觉。开始时先以一种速度和一种长度进行练习,先不要练太长的,等基本找到感觉后再慢慢尝试练习不同的速度和长度,不管多长和速度多快,都要保持中锋和笔的平稳,不可偏锋。
2、横的提按和竖的提按的练习。这个要比上一个横竖的线条练习要难很多,关键是加入了尖入和尖出。但一样要找到“锥画沙”的感觉,保持笔尖在中间运行,最大的不同是起笔和收笔不是圆的而是尖的,这要通过空中的动作来实现。
2、圆圈的练习。一样要保持笔尖在笔画的中间行笔,圆圈的训练目的是练习转笔,转弯的地方要学会用手指和手腕进行配合把笔锋旋转过来。
在毛笔字中 如何随时调整为中锋用笔???
笔锋调节,这是书法训练的一个基本功。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一是提,在提笔的过程纠正笔锋,颜真卿的楷书就是这种写法。二是转,在书写的过程中轻轻转动笔杆,使其由侧锋变成中锋,这个要难一点。据说刘墉就是用这种方法,有时甚至把笔都转掉了,呵呵。当然,这种调锋技巧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去体会、练习,要做到熟能生巧。
笔锋怎么练
毛笔书法:首先行笔时将笔的笔尖在出锋的时候向上迅速上提,但不要太快。
钢笔书法:首先要放慢写字的速度在写出锋的笔画,如撇,捺,勾,折时尽量将笔写到,将笔里的墨水一直行运到每个笔画的尽头。其次注重笔画的饱满,后续可以将速度加快,但不要潦草。最后注重笔画之间的牵连,增加一些牵丝的笔画。
笔锋与笔毫是一个整体,两个概念。一支优质毛笔必须具备笔毫、笔锋两个要素。一般优质的笔,既有优等的毫,更有优质的锋(颖),如等外毛、劣质毛、废品毛,同样可以制作毛笔,从外观看很像一支毛笔,实际有毫而无锋。
笔锋在毛笔头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书写过程中用中锋、侧锋、露锋折转自如,按笔提笔不倒锋,不散锋等,都是通过笔锋才能完成的。
将笔头用手捻开笔尖前部锋颖区,捏平后在阳光或灯光下映看,有一截较为透明晶莹的部分,就是笔锋,也叫锋颖,简称锋。毛笔质量的档次并不是以笔毫长短而论,锋颖的长短才是关键。
笔毫:笔,即毛笔;毫,指毫毛,毛发,也专指毛笔的笔头部分。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书法的确可以在某些时候给人传达一种奇异的力量,书法——这个看似只是“写写字”的技能,只是为了让学习者拥有工整的字迹这个问题困扰很多人。以下分享快速书法练成技巧。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1
好好临帖
临摹是学书法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快速路,若想登顶书法这座高峰,临摹就是必经之路,是无法绕开的,因此,学书法就一定要好好临帖。
临帖当然也有很多的技巧,这里嘉强就分享几个。
一是要用脑临帖,心、眼、手三者要高度密切配合,而不是只用手在机械地抄帖,那样是没有效果的。
二是要学会自主思考和分析字法,可以用一些辅助的工具,比较九宫格或田字格,这样可以快速帮助自己理解字的造型。
三是临摹的碑帖必须符合自己所处的阶段,具体临习什么碑帖,要根据自己的状况来定,切勿热衷于跟风,别人学什么自己也学什么,最好自己先选几本自己喜欢的碑帖,然后再与老师商量确定最终临习什么碑帖。
四是要单字突破,临帖勿图数量,每天用心吃透几个字,比如临一大堆字更管用。临摹是比较、是记忆、是思索,表面看是在写别人的东西,实质上是在训练自己的形象感受能力,是在用好的东西替换自己差的东西。
提升眼界
学音乐要提升听力,学书法则要提升眼界,眼界不高,书法高不到哪里去。嘉强分享几个提升眼界的技巧。
一是要多读帖,看得多才能懂得多。看的时候要侧重几个方面,比如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字的外形是方是圆是长是扁,笔画的外延线是曲是直等等。
二是要理解书法的节奏感,书法虽然不能像音乐那么具体地表达节奏,但我们要从线条中感受毛笔在书写过程中的各种动作,比如快慢、轻重、提按等等。
三是要多做对比,对比是提升眼力最好的方法,因为你没有比较就无法进行区别,多进行一些风格接近的书风的比较,比如二王一路的书风,把这些书风的作品都拿出来摆在一起看,不断地看,直到看出一些东西来才罢休,这样不断强化,你的眼界自然就会得到快速的提升。
不断实践
音乐、舞蹈、书法这些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你不强化训练,不坚持实践,不坚持思考,就没有进步的可能。
老师能告诉你的,只是方法,所以嘉强常说,你不实践,即使听了再多的书法技巧课,看了再多的书法视频,你都不可能学好书法。
书法需要手感,手感是要长期不断练习而来的,所以书法家为什么会有“日课”的习惯,就是因为要保持手感,也如舞蹈要保持肌体的灵活性一样,你不坚持练习,就不能强化肌肉记忆,手感就会变差。
具体如何进行实践,嘉强在前面的文章有分享过“四定法”,大家可以翻看前面的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2
用笔要稳
第一招是通过篆书练习中锋用笔。
练字之前首先要练手,就是手能把毛笔控制好了,然后才能开始练字,很多人是搞反了,所以练了很久手还是抖,无法随心所欲地稳住毛笔。
训练稳定用笔的最好方法就是练篆书,因为篆书线条比较长,又可以训练结构的对称性,线条要求立体饱满,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学书不学篆,永远门外汉,书圣的一句话,透露了篆书的秘密
练用笔重点是训练中锋用笔,因为中锋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而篆书就是要求笔笔中锋,从而可以强化中锋用笔的基础,或者可以说,中锋用笔才是书法的基本功。
结体要准
第二招是练习结体。
书法中细节方面的技法除了用笔就是结字了,所以学好中锋控笔后就要训练结体能力。
训练结体要做到准,形不准其它的免谈,但这个准不单是工整的意思,初学阶段可以以工整为主,这个可以通过嘉强上面说的篆书来训练。
准的另一个意思是要在险绝中求平正,就如孙过庭所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这个嘉强推荐从大篆、草隶或米芾的行书里进行训练,效果是非常好的。
用工要狠
第三招就是要对自己狠心一些
多在书法上下工夫,书法理论是需要的,但实践更是重要,知道方法后,剩下的就是狠练了。
具体怎么狠?嘉强前面有总结了四定法,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就是要定时、定帖、定量、定点。
定时就是你时间首先要保证,你不安排时间来练字,再好的秘诀都没用。定帖就是不要朝三暮四,要狠下心来吃透一本。定量就是每天的练习量要保证,嘉强建议至少每天写100字以上。定点就是最好有一个固定的练字的地方,这样就容易开始,否则你想写字时再铺毛毡洗毛笔,有时就会因惰性而一拖再拖。
后记
以上三招,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招数,所谓大道至简,练好书法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当然你要耐得住寂寞,肯花时间多读理论书籍,或有空多看看嘉强的文章,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大量地练习,书法想不进步都很难。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3
三步教你快速学会书法入门的技巧!
一,要自学书法。
建议先买几本理论书,认真地读一读。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算是理论指导实践吧。第一本是启功先生的《启功给你讲书法》。
启功先生这本书的最大优点,就是他不弄玄虚,讲得非常实在、简洁和清晰。很多人讲书法,都会把书法塑造成深不可测,但启功先生却揭除了书法神秘的外衣,并把书法看作是人人可学的`身边的艺术甚至技术。比如,他提出的“师笔不师刀”的择帖主张,指出了学书法最好能买墨迹本;他提出的“透过刀锋看笔锋”的学碑方法,为我们临摹借鉴碑刻提供了思路.......;
启功先生此书语言轻松幽默,娓娓道来,是一本非常难得的书法入门教材。说实话,笔者由此书中受益良多,有时候在书法创作中遇到难题,回过头来看书的时候,却发现这个问题启功先生早就讲过了,只是自己当时太粗心没有留意罢了。
第二本书是周汝昌先生的《永字八法》。在这本书中,笔者以为,最重要的一个章节当属《论遒媚》。周先生指出,“遒不是僵硬,也不是狂乱、冲动;是骏爽峻利,紧洁生起,不松不垮,不塌不倒,不败不懈,不蔫不悴。
媚不是妖冶,也不是搔冲动;是骏爽峻利,紧洁生起,不松不垮,不塌不倒,不败不懈,不蔫不悴。媚不是妖冶,也不是搔这对于后学者把握晋代书法正脉的审美风格,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调整方法事半功倍三点建议:
1、 首先是自信,书家是人不是神,不管多大书家也有客观上不算好的字,可以不写!字帖要为我服务,取我所需,不喜欢的字不写,不会写好。自己临帖自己说了算!尊重古人和学我所需是辩证的。
2、 其次是 抓住一个字不放,不到乱真不罢休!特别注意细节认真对照,到咋写咋像,离开帖还像的程度时就变成你自己的了!你的字当中就有一个褚遂良了,再写第二个、第三个-,写过乱真的50个逼真褚遂良的字,保你有长足的进步,可以说就能基本掌握了!
3、 注意写在方格子里要“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墙壁”!虽然小学生的法则,对于你尤为重要!
三:如果你完全没有写毛笔字的基础,那么这个环节特别特别特别重要。
横线和竖线,第一个练习我们来写(或许前期你可以称作为画)最最基础的横线、竖线。先不要去考虑入笔、收笔,怎么顺手怎么来;我们要关注的就是线的粗细和直不直。可以说,线是书法中最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了。首先要练的是粗横——0.3cm宽度已经很粗了,基本不会出现在3cm以内大小的字里,但我们仍然要练,就是要对毛笔“压下去”有一个掌握。
继而,我们去练习0.2cm、0.1cm的线。0.1-0.15cm宽度的线在1.8cm的字里面才是常态~在练习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线的长度和间隔。在初期练习的时候,最好就给自己规定一个长度,我这里规定的是5cm,远长于我们小楷里面横的长度,这相当于提高了拉线的难度。间隔尽量做到均匀。
在我们接触小楷初期,拉线的练习很重要,它决定着我们在真正进入笔法练习后,能不能写出高质量的笔画。因此我建议,大家把拉线的练习,作为初学小楷前3个月都要做的练习。这也是治手残很好的办法哦~
分析结构:汉字的基本结构其实无非是独体字、合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三面包围结构、包围结构),简单了解一下即可,其实每种结构背后都会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特点,练字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分类、归纳。
这里暂不多说。学会分析字形,这是你临帖、写书法的一个方法论。首先,你要有一份纸质字帖,因为我们要拿起笔在字帖上圈圈画画帮助你看好字形。
先上两张图,这是我画线分析过的字,大家感受一下:
我分析字形过程基本如下:A 找中线、重心,因为这是一个字最基本的部分。B 观察是否有突出的一笔,或者特别特别重要的一笔(比如特别长的一笔横,突出的斜钩等)。
C 找横竖的对齐关系。这个就好像那些带辅助线的格子,主要是为了定位,分辨长短的关系和笔画间的对齐。我把这些辅助的线叫做“经纬”。D 看空白,关注收放的对比。E 观察笔画在字形中的特点(主要是粗细)。
既然是方法论,自然也就不够具体。如果真的想少走弯路、快一点进步的话,还是强烈建议找个老师来学习。老师的作用在引导、在纠错,这要比自己摸索真的快很多。你可以把书法说成过程艺术,但不可否认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书写结果。
不看过程,只去研究最后落在纸上的笔画,有时候真的很难揣摩出其运笔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讲书法的传承有序。只有在师父教、徒弟学的过程中,亲眼看到笔是如何被驾驭的,才能将正确的笔法流传下来。
怎么样才能笔走中锋
元代书家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中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用笔乃书法之本,这个亘古不变的根本,便是中锋行笔,然吾学书年余,终不得其解,经征询他人及查阅资料,恍有顿悟,于是作一简论,以慰同道。
一、中锋用笔前提
1、正确执笔:
唐太宗论执笔法:“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要求执笔要正,所谓“正”是说:动笔前笔杆于三维空间内与四方垂直,利于运动时笔锋向各方出发。运笔后为保证“万毫齐力”的用墨效果,笔杆反向倾斜于走笔的方向,但笔杆和笔锋指向构成的纵向平面仍垂直纸面。即笔杆在纵向垂直于纸面的平面内方向倾斜,越出此面为病。
2、立锋走笔:
立锋走笔是让“笔锋时刻站立着行走”。就是利用快速、短促、有力的提、按、使、转等笔法,以及笔锋的自然属性:弹性,达到每一次转换笔势和走向时,都把笔锋调整到没有任何方向,保持笔锋的相对中正,为下一步的中锋运笔创造条件。
3、恰当用笔
根据不同书体确定用笔的程度和分寸,即书写时使用几分豪。将毛笔“笔锋至笔肚”间距离平均划分为三等份,一等份为一分豪,二等份为二分毫,三等份为三分毫。通常:瘦金体用一分豪,欧、柳用二分毫,颜体用三分毫。做到书写时下笔与用力的恰当。
二、中锋用笔方法
清末书家杨守敬在论及中锋用笔时,提出“八面出锋”,是谓中锋的妙语,道破了神秘笔法的玄机。中锋用笔的方法便是“锋出八面”:根据不同笔画的不同走向,使用不同毛笔的锋面。
如何能做到锋出八面?此乃“中锋用笔”的关键。
1、锋面划分
将笔锋的平面走向,粗略分为八个方向,即八面。书写时采用的不同的面,而非单一采用某一、两面。
2、中锋用笔
书法任何笔画皆从“点起”或叫“点出”,从侧锋落下形成的“点”转化为行笔的中锋是讲述的重点。
方法一:捻管转锋(纸张平面范畴内运笔)。
调峰时保持笔尖位置不变,通过手指转动笔杆调整笔锋走向。“横、提”逆时针转动笔杆,“竖、撇”顺时针转动笔杆,促使笔肚与行笔走向同。“捺”画不用转动。此过程走笔使用的锋面,与起笔点画使用的锋面相同。此法优点是:转换方便,容易掌握。缺点是:由于不停转动笔杆,影响笔力和速速,笔法也显单一。
以长横画为例。起笔用A面向右下做顿,用C面切出斜边做点,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逆时针捻动笔杆,使A面转向右边,用A面中锋行笔。
其它笔画书写方法理同(略)。
简单的说,就是切笔后侧锋带笔,然后转动笔杆走向想去的方向。简称:点,带,转。
方法二:提笔折锋(纸张空间范畴内运笔)。
落笔成点后将笔锋原地略提,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迅速“顿笔折锋”向走笔的方向。“横”折向正右,“竖”折向正下,“撇”折向左下,“捺”折向右下。从而达到采用不同的锋面中锋走笔。此法优点是:用笔有力,转换迅速。缺点是:提笔的程度难以把握,容易出现类似横画笔头出尖或落肚的现象。
以长横画为例。起笔用A面向右下做顿,用C面切出斜边做点,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于点画原处(不离开点画)略提笔,再迅速顿笔折笔向右(H面),用H面,向右中锋行笔。
其它笔画书写方法理同(略)。
简单的说,就是提笔后使笔锋没有任何方向,然后再顿笔折向想去的方向。
方法三:腕转调锋(纸张平面范畴内运笔)。
利用腕部的灵活转动,保持笔尖位置不变,不用提笔原地将笔锋向外(笔杆倒向怀部)或者向内(笔杆倒向反之)推送,让笔肚回到笔画中间,笔锋自然变化成中锋走向。“横、提”笔锋向外(或上)推送,“竖、撇、捺”笔锋向内(或下)推送,从而达到采用不同的锋面中锋走笔。此法优点是:行笔干净有力,转换迅速。缺点是:行笔开始部分容易形成侧锋用笔。
以横画为例。起笔用A面向右下做顿,用C面切出斜边做点,保持笔尖位置不变,然后自点画原处向外(右上)推送笔锋,让笔肚回到笔画中间,促使笔锋自然向右(H面),用H面,向右中锋行笔。
其它笔画书写方法理同(略)。
简单的说,就是保持锋尖位置不变,略提后按着笔围着锋尖画圆,利用手腕运动转向想去的方向。
本人向书家推荐后两种中锋用笔方法。
方法四:衄挫调峰法(纸张平面范畴内运笔)。
衄有笔锋上下、左右来回揉动、转动的意思,挫有笔锋突然逆势而行或笔锋向上或向左轻轻一挤为行笔快速转向做准备。即运笔的过程中,横画用指关节灵活地使笔锋不断上下微微提按揉动,竖画让腕左右来回微微提按扭动或提按转趯。
方法五:翻笔调锋法(纸张平面范畴内运笔)。
即让笔锋从一面直接翻向走笔的相反的另一面。
三、笔法书理总论
啰嗦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本人也不会,所以众位客官只能是理解理论多加练习。总之,笔法的“王道”是中锋用笔,侧锋辅之,用笔的方法是锋出八面,调锋的手段是学习的关键(内行称功夫)。
外行说道,误人子弟,勿怪为盼。
中锋行笔有两大困难要克服。
一、克服行笔侧偃。
笔锋受压太重的时候行笔,笔肚接触纸面且被笔杆拖着走,是很难使点画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因此,中锋行笔要避免侧偃。书学两大派别,都对此有共识。
但是,是否必须让笔尖聚拢于笔画中央来行笔,两派的要求不一样。帖学,董其昌:“发笔处便要提的起笔,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之语。”意思是尽量提起笔,让笔尖在笔画中央行走。碑学,包世臣:“盖笔向左迤后稍偃,是笔尖着纸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铺纸上亦。”很明显和帖学不一样。——两派行笔有所不同,书写的效果也不一样,帖学的中锋行笔效果多为“清挺遒劲”,碑学的中锋行笔效果多为“苍茫浑厚”。——但是,两派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不让笔锋侧偃又能力透纸背。
二、克服使转时的偏侧。
为什么在转折的时候会出现偏侧,写几个字就知道了,不知道的也懒的说了,又不是视频解说......
怎么克服这个困难?主要的办法有四:
1、分笔法。
也就是一笔分成两笔写的意思。比如横折竖,写完横,断笔,再写竖。六朝碑版楷书大多如此,唐楷偶为之。于右任许多字的转折之笔都是分笔写的,有时候连勾都是。
2、提按法。
此法用一句话解释:就是分笔法的快写,只是分的不明显。这个方法需要弹性稍好的笔,写起来很轻快。写行楷、行书(特别是唐以前的行书)中用的最多。王羲之的字就是这个方法。
3、顿挫法。
顿,很好理解。挫的意思,古人是这样说滴:“挫者,顿后以笔略提,使笔锋转动,离于顿处......”离于顿处的意思不是断笔,后面的“......”是我省略了一大堆文字,其意思无非是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转也好,直也罢,啄也行!比如柳公权的字以及米字都是这个方法,唐楷以后也基本都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