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膝盖和捶腿一样吗
不一样,捶膝盖可以使膝盖受到轻微的震动,舒缓肌肉紧张,以及缓解膝盖疼痛,而捶腿则可以帮助放松腿部肌肉,减轻疲劳感。
坐着的时候经常拍打哪些穴位,可以给腿部塑性呢?
人久坐不运动,血液循环不畅,经络受阻,会引起下肢水肿。中医指出,刮痧和穴位按摩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和水肿。以下4个穴位可以帮助“排水”腿部。每天花几分钟按摩或用刮板刮一刮,告别肥大萝卜腿!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踝骨最高点以上3寸(将手平放,水平约4指宽)。血海穴:大腿内侧,从膝盖内侧的上角开始,上面约三指宽的肌肉,痛的地方是血海穴(坐在椅子上,伸直腿,按住膝盖内侧有一个凹陷,在凹陷上方凸起的肌肉顶部。阳陵泉穴:位于膝外侧,是胫腓骨隆起处,两骨中间下移的凹陷处。因此,按摩理气血的脾经。其中以按摩为主的“雪海穴”和“三阴交穴”。
人体有两条与血液密切相关的经络:肝经藏血,脾经主血。因此,脾经上有一个穴位叫雪海穴,似气血海。雪海穴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养血、瘦腿之功效。还有一点,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阴经”的交汇处。所以,三阴交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治疗妇科问题。对于女性水肿、内分泌失调等疾病,可以按摩三阴交或雪海穴。阳陵泉穴属足少阳胆经,此经之气入之,属脏腑合穴,五行属土。具有舒筋活络、清热除湿的作用。扶土穴主要用于治疗腰痛、膝冷、下肢神经痛、膝关节炎、脚气。具有散寒除湿、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的功效,因此经常拍打伏兔穴可改善腿部疼痛、避免抽筋、修饰大腿线条。
根据中医经络阴阳原理,三阴交穴和雪海穴属于阴经和体内腧穴。按摩方向建议往下走;而阳陵泉和伏兔穴则属于阳经和外穴。按摩方向可以向上。可以增强效果。建议:可以按压穴位,直到感觉酸痛肿胀,再配合刮痧按摩。按摩每个穴位5分钟,每天两次,有助于减轻腿部水肿。
敲胆经就是每天打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每 4 次点击计数一次。每天左右大腿各打50次,即左右两侧各打200次。因为大腿肌肉和脂肪比较粗,所以需要用力,以每秒两拍左右的节奏敲击,才能有效刺激穴位。坐在床上伸直双腿,或将双脚放在小凳子上,用拳头捶打大腿两侧。从大腿外侧根部(站起来时臀部有窝的地方)一直到膝盖,50组(从pp边到膝盖敲一整块算一组) )。如果你不耐烦,你可以多敲一些,但要坚持。
专家讲解敲胆经瘦腿法怎么样
为了拥有一双美腿,瘦腿的方法是越来越多了。敲胆经瘦腿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敲胆经瘦腿法怎么样呢?关于这个问题,下面就请我们的专家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敲胆经瘦腿法怎么样的相关内容。 敲胆经瘦腿法怎么样?以下就是敲胆经瘦腿法怎么样的介绍: 坐在床上伸直双腿,或者把脚放在一个小凳子上,用拳头去捶大腿两侧。从大腿外侧根部(站起来屁股有个窝的地方)开始一直敲到膝盖,敲50组(从pp 侧面到膝盖处,敲一整条下来算一组)就差不多了,如果你心急,可以多敲一些,但是贵在坚持。可以一天敲一次,也可以两次,反正有空就敲一下。 敲胆经瘦腿法目的:这个运动,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这个运动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 敲胆经瘦腿法适合人群 典型的梨形,肉全堆在大腿、膝盖MM;贪吃,喜欢吃甜食但是超级懒运动,跑一百米都喘气的MM;上身瘦下身胖,运动减肥怕胸变小MM;总之就是大腿脂肪和水分比较多的人。 敲胆经瘦腿法不适合人群:肝火过旺、爱长痘痘的人 效果:驱除人体内的寒气,是促进胆汁分泌排毒,补充血气的,缓解大腿的水肿或者是静脉曲张。坚持十天半个月,大腿就能瘦2-3CM,同时臀部也会见瘦。 敲胆经瘦腿法怎么样?相信大家看了以上讲解的内容以后,对敲胆经瘦腿法怎么样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以上讲解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或打进电话进行了解。专家会为您详细的解答。
捶腿的好处
看到有人拿着竹棒敲打大腿区域的胆经,说是可以让胆经通畅来瘦身、甩肥肉是真的吗?其实胆经阻塞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大腿外侧堆积「太多毒素」所导致,而这些毒素的形成主要是大腿外侧受寒时,身体为了防止失温,而进行一些化学的程序,改变了体液中的某些物质,以释放部分的热能,用来抵消寒气进入身体所失去的热量。因此当这些被改变的物质,无法自然排出体外时,就会堆积在经络里形成物质形态的寒气,当寒气在经络里面愈积愈多之后,就会使整个经络的流通愈来愈差,并且还会造成经络的阻塞。
现代女性烦恼的大腿内、外侧较胖,或是萝卜腿等困扰,不妨可以先试试看透过敲胆经,来帮助胆功能的代谢加快。因为敲胆经的动作,主要在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和造血系统,如此一来自然可以使得大腿外侧堆积的毒素或是多余水分排出来,这样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就会减少,也会明显感觉裤管变宽,就连脸部的气色,也会跟着变好了。
大腿的胆经的位置,其实就在「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这一段的穴位,大腿外侧只有胆经无其他经络,因此可以放心的敲,而且只要有敲到,就能帮助刺激穴位。至于小腿的胆经则是从膝盖下的阳陵泉到脚踝的悬钟穴,因为这一段的穴道太多,又与胃经太相近而不易分别,所以不建议自己敲打。
敲打胆经的目的在于使整个胆经区域发热,因此,若感觉愈来愈通畅且发热,代表堵塞的经络已经疏通了。常乐导师建议,每个人应视自己的情况来调整敲打的次数。
正确「敲」胆经
⇒首先一脚踩在高处,最好踩成90度,敲打效果会比较好。然后将大腿外侧平均等分成4个点,也就是敲「环跳穴」及「膝阳关」这两点,以及这两者之间再加2个点、4个点之间等距离即可。
⇒每次敲打时,就由环跳穴敲到膝阳关穴。值得注意的是这4点不是刚好位在大腿外侧上,而是在大腿外侧偏下方(立正站好时,手掌贴住的地方,再往后约半个手掌的宽度);所以,敲打时要以大腿外侧中线偏下方的部分为敲打点。
⇒请用力的敲打(但也别用力过头),每敲打4下算1回,每天敲左右大腿至少各50回,也就是左右腿各敲约200下;先敲完右腿50回,再换敲左腿50回。因为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所以,穴位较深建议用4指关节尖来敲打效果比较好。
⇒敲完后记得喝杯温开水,帮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的中医疗法
一位中年男子走进葛凤麟的诊室,坐在他身边身旁神秘耳语起来。原来,这是一位初中男孩的父亲,听朋友说:大老葛这里可以治遗尿症,特地为孩子来咨询的。说起捏筋拍打,人们感性地认识总是把它和伤筋动骨联系起来,原来这个祖传疗法还能治“尿炕”。葛凤鳞调侃而又郑重地说:“谁如果得了‘尿炕’就来试试,我保证只用7天的时间就给他治好。”
一位花甲之年的女患者在丈夫的扶持下,一瘸一拐地挪进诊室,葛凤麟起身将患者扶到诊床上安顿好。患者的丈夫从包里拿出好大一摞X光片,对葛凤麟说:“您给看看吧,我们跑了好几家大医院了,什么招都用过了。”葛凤麟一边安慰家属一边认真查看患者的伤脚,继而运用手法使患者腿足部肌肉放松。然后从诊桌抽屉中取出一把银光闪闪小钢捶,摆正患者脚跟找准位置,“咣、咣”两下之后,便让患者自己起身,穿鞋下地。
见患者和家属的眼里充满了疑惑,葛凤麟鼓励患者:“您放心地踩地吧,绝对没事!”患者丈夫帮她穿好了鞋,患者半信半疑地落脚在地,站起身来,果然不疼了。在葛凤麟的鼓励下,患者用力跺地3下,说:“神了!”当葛凤麟为患者开出缴费单时,患者丈夫悄悄地问他:“您是不是写错了,怎么才20元呀?”葛凤麟回答:“没错,20元,人民币。”
伤筋动骨,接下的台词就是——“一百天”,这是中医长久以来传下来的经验之谈。可是“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某种程度打破了这个成规。
5月上旬的一天,小李来到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骨伤科。他本来16日要举办婚礼,可就在3号,打篮球把脚扭伤了。拍了张片子一看是“左踝关节囊损伤”。医生要他卧床休息两个半月,他一听就急了。经过葛凤麟几天的治疗,小李已经能架着拐走了。葛凤麟向他保证:“16号不用架拐,你可以站着参加婚礼。”果不其然,5月16日,小李已经能正常行走,挽着新娘的手走入了幸福的殿堂。
有一段为新加坡国家领导人治病的故事,让葛凤麟颇为自豪。李光耀先生患有20多年肩周炎的老毛病,看过很多名医,总不见效,很是苦恼。后来我国领导人委派葛氏父子为其治疗,收效很好。随后葛氏父子就受到邀请,到新加坡同济医药学院教学,在这之前,新加坡中医正骨的医师很少。“现在很多那儿的正骨医师都是我的学生,这能让我们的中医为世界更多国家的人解除痛苦,我觉得很有意义。”葛凤麟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收更多徒弟,为更多的患者治好伤病。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一、按法
按法是用力向下按压的一种方法。可用指、手掌、肘、足跟在病人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下按压。可由轻而重,可一按一松,也可按紧一处约一分钟,然后突然放松。需重按时可用双手重叠按压。按的用力度可浅达皮肤、皮下组织,重达肌肉,深按可达关节、骨骼、内脏。按法的练习较易,但需要稳、准、有耐力。此法根据不同部位,可选用指按、掌按、肘按、足跟按,分述如下:
1.指按
指按一般都用在穴位上,可一手按,也可双手相对按,按在穴位上,使有酸胀反应为合适。背部穴位用掌按,头上太阳穴常用双手按。也有用拇指按住大血管,如股动脉,按紧一会儿,然后放松,反复数次。
2.掌按
掌按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掌按腹部用单手操作,按时要随呼吸起伏。掌按背部用双手重叠按,按脊柱两侧肌肉,自上而下逐渐移动,反复数遍。又可用双手掌按头部,两掌心相对用力,由轻渐重,由重渐轻至结束。
3.肘按
肘按用于软组织较丰满或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关节屈曲时鹰嘴尖端按压,如按环跳穴。按压力度也以有酸胀反应为度。
3.肘按肘按用于软组织较丰满或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关节屈曲时鹰嘴尖端按压,如按环跳穴。按压力度也以有酸胀反应为度。
二、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个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做回旋性摩动的一种手法。
施用时以指或掌在皮肤表面做回旋性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到皮肤下。摩法的频率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一般慢则30~60次/分,快则100~200次/分。可用单手,也可用双手操作。常用于推拿治疗的开始,或疼痛剧烈的部位,或强烈手法以后。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分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1.指摩
用拇指的指腹平伏在身体某部位或穴位上做回旋摩动,单手或双手均可。双手摩时,二指的动作要协调,着力要一致。在背部操作时,拇指平伏接触皮肤,其余四指放松,拇指灵活而协调地回摩,自中心向四周慢慢扩展,周而复始,频率可在60~100次/分。穴位双指摩时,拇指平伏紧触穴位,其余四指不接触皮肤,自然展开微屈,用腕力带动拇指做回旋摩动,频率在100~200次/分,但移动幅度极小。另有四指摩膻中穴,拇指自然屈曲,其余四指并拢,指腹着力于膻中穴上,做回旋摩动,频率在120次/分左右。
2.掌摩
用全掌平伏在身体某个部位的皮肤上做摩动。着力要均匀,一般用单手操作,频率为30~60次/分。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腹、背、腰、臀部。如腹部掌摩,要沿顺时针方向摩动,并自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展,周而复始。
3.掌根摩
用掌根的大小鱼际处用力,在身体某一部位摩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操作时掌根触及皮肤,各指微屈翘起,用腕力使掌根摆动,边摩边进。由于此法用力稍大,且频率较快,达100~200次/分,故皮肤产热感较明显,病人会有舒适轻松之感。此法常用于头、背、腰、臀部。
三、推法
推法是用指或掌在身体某部或经络上做前后、上下、左右推动的手法,也可用指在穴位或某一固定点吸定而推。推的深度随用力大小而异,既可浮于皮,又可深及筋骨、脏腑。推法用力须由轻而重,依病人而定。推法的频率一般在50~150次/分,由慢而快。操作时根据不同部位可用拇指平推、拇指尖推、拇指侧推、四指推、掌推五种方式。
1.拇指平推
用拇指指腹接触皮肤,做定向推动,向前向下时拇指着力,回收时拇指指间关节微屈、指背接触皮肤而带回。其他各指不用力,只帮助固定方向。频率为60~120次/分,由慢而快。拇指平推适用范围广泛,头、背、四肢皆可应用,一般多用于头、背、肩部。
用双手拇指同时在穴位上向左右推开的称分推法,如分推印堂穴、大椎穴。分推着力深达筋骨,称分筋法,多用于腰背肌肉部位,分筋方向与肌肉走向垂直。
2.拇指指尖推
用拇指指尖在穴位上或在某一固定点上推动。推时指尖移动范围极小,如吸附在固定点上,腕部屈曲下垂,拇指的指间关节灵活屈曲摆动,运用腕力和指力,使推力渐渐深入。推的强度一般较大,有酸、胀、微痛的感觉,称“得气”感。频率为100~150次/分,由慢而快,频率快时指尖稍带旋转。可单手或双手操作。此法多施用于穴位和疼痛点。
3.拇指侧推
用拇指外侧的部位接触皮肤做长推或点推,操作要领可参照拇指平推法和拇指指尖推法。
4.四指推法
此法用单手操作。用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的指腹接触皮肤,掌指、指间关节伸开并微屈,腕部伸屈,灵活摆动,运用腕力和指力。拇指起固定方向的作用,主要运用于颈、肩、头、四肢等部位。
5.掌推
用手掌在身体上推动,将手掌平伏在皮肤上推动。多用于胸腹部,在腹部推时需随呼吸起伏,当病人呼气开始,即向上推动,吸气时放松,反复进行。另有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紧贴肢体,着力推动,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然后收回原处,反复推动。掌推常用于肢体肿胀,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
四、拿法
拿法是用手指提拿肌肉的一种手法,可结合穴位提拿,亦可提拿某一肌腹。一般拿方向与肌腹垂直。方法是拿起组织后,持续片刻再松手复原。此法强度较大,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为度。如提拿后疼痛感不消,则说明用力过大。一个部位一般拿1~3次即可。根据不同的部位可用三指拿、抖动拿、弹筋等几种操作方法。
1.三指拿
用拇指和食、中指提拿,适用于较小的部位,如拿肩井,拿委中、颈项等。
2.五指拿
用五个手指提拿,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的部位,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等。单双手均可,或双手一松一拿交替进行。
3.抖动拿
用双手五指提拿,多用于腹部或肌腹较松弛的部位。用手指拿起肌腹后,做前后抖动3~5次或8~9次后松开。
4.弹筋
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沿肌肉垂直方向提拿起肌腹或肌腹与肌腱交接处,并向外尽量牵开后,再让肌腱在指间滑脱归位(如拉弓射箭一样)。在肌腹滑脱过程中,可发出“咔嗒”声响。此种手法较重,刺激强度很大,病人会有重度酸胀感,但弹后感觉松快。
弹后也可用柔和手法,帮助缓解酸胀反应。每次进行1~2次即可。此法多用于慢性病痛的肌肉部位,如股内收肌、股二头肌、股三头肌、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等部位。
五、捺法
捺法是用拇指指面捺紧一处,重重下压,然后用腕部左右摆动,使指劲逐渐深入。这种手法动作不需快,频率为100次/分左右,但必须深透而有实力使捺到深部组织,以有酸胀感觉为度。捺法较难,必须刻苦锻炼,使动在腕,劲在指,紧捺不放松,同时又能随心移动。
在捺时还要体察病变的重点部位,找到要害反复捺。经过锻炼,使有耐力,才能达到治疗要求。捺法常用于软组织深部的损伤和慢性炎症的治疗。例如肌肉筋膜炎等,用捺法治疗就有较好疗效。
六、缠法
缠法是用拇指尖在穴位上做螺旋性动作,如旋螺丝钉一样,越旋越深,使穴位上有较强的酸张反应为度。缠法必须由轻而重,逐渐深入,而且根据病人的体质和各个穴位的敏感程度而定。一个穴位上缠约一分钟。然后由重而轻,由深而浅。缠法的动力在腕,锻炼时使腕做旋转样活动,要熟练而有耐力。此法主要用于穴位推拿,例如胃肠功能紊乱的疾患,可在背部两侧的穴位上做缠法推拿。
七、法
法是用手背在身体上滚动,手呈半握拳状,四指略微伸开,先以手的小指掌指关节处贴紧患处,然后用力下压并向前滚到手背,使手背用力于推拿处,如此一滚一回,反复滚动。
法频率在100次/分左右。法要做到用力均匀,滚动的手吸附推拿部位,不能有跳动或擦动,以免造成病人有不舒服感觉,或损伤术者的手背皮肤,但滚动时又必须能随心上下左右移动,使滚动到较宽广的部位。所以法需先在砂袋上练习,练到非常成熟,并有腕劲和耐力方可用于治疗。法可单手操作,也可左右手交替进行,也可用双手同时滚动。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如背、腰、臀、腿等处。现时,也有使用木制的滚轴的,或用电动的滚动推拿床或推拿椅做推拿,可以代替人工推拿,虽然可节省术者体力,但疗效远不如手法滚动得好。
八、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挤捏软组织,用拇指和其他各指相对捏住肌肉或肌腱,上下各指相互转动,边捏边向前推进。
操作时要用柔劲,使感到温柔舒适为好,不宜捏得疼痛难忍。捏法的频率可慢可快,60~150次/分。捏时也要腕部转动助劲。该法可用拇、食二指相对捏,适用于两骨之间较窄的部位;又可用拇、食和其他各指相对捏,适用于肌肉丰厚、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肩部和大小腿。
九、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指面或掌面揉动的方法。揉法不同于摩法,揉时手与皮肤之间不移动,手贴紧皮肤,把皮下和更深的组织旋转揉动,所以,揉法可深达皮下组织和肌肉。此法比较温和而有揉劲,动作频率较缓慢,50~60次/分。一般单手操作,必要时可两手重叠加大压力揉动,根据不同部位选用指揉或掌揉。指揉一般用拇指指面,适用在较小的部位或穴位上,常在强刺激手法后用揉法缓解酸胀等反应。部位较大处也可用食、中指或食、中、无名指一起揉动。掌揉是用整个掌或掌的根部或大鱼际进行揉动,一般用在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肩、背、腰、臀等处,揉力要由小到大,越揉范围越大,用力越深。
十、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搓动肢体的一种手法。一般用两手的手掌相对用力搓动,强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结束时再由快转慢,其力度可达肌肉、骨骼。用力小时可觉肌肉松展,用力大时,可产生明显的酸胀反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用力大小。行搓法时运用手掌和臂力,左右二手将患处挟住,边搓边上下来回移动。也可搓下肢,需病人仰卧抬起患肢后搓动。搓法一般用手掌,如需要较强力度时,可用手掌的尺侧相对用力搓动,可有明显的酸胀感觉。用搓法使肌肉松软后就可结束。
十一、掐法
掐法是用手指尖或指的侧面,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深在、持续的掐压的手法,又称指针法,就是以指代针,所以常用在穴位上。如用拇指尖掐压合谷穴。也可用中指伸直,拇食指挟持中指,使中指保持正直,可强有力地掐压穴位。也可用中指屈曲,以中指的指间关节处掐压穴位。掐压穴位力度宜大,使穴位上有强烈的酸胀反应为好。掐法刺激较强,所以掐时要渐渐施劲,指力慢慢掐入,切不可突然用力,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用力因人而异。每个穴位掐到有酸胀反应后,再持续施劲约30s,随后用摩、揉等手法使局部酸胀反应缓解。
另有一种掐法,用一手或两手拇指的侧面,对肿胀的软组织掐压,边掐边向前推进。
此法用力要巧,但又要深在。操作时可见肿胀局部受指端掐压、推挤而下陷。如此重复进行,使肿胀部位掐成一道密集的指切压痕而使肿胀消散。
十二、振法
振法是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部或穴位上做震颤样动作。操作时主要是利用手和前臂的肌肉收缩,并持续用劲发力,形成震动力,达到手指或掌而作用于推拿部位。术者要施以频率很快的震动,又要有较长久的耐力,所以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熟。振法如用拇指或中指作用于穴位上,可增强或维持穴位的刺激。也可用手掌作用于腰背、大腿等处,可缓解肌肉胃肠痉挛,但振时手掌必须随呼吸起伏。做振法,术者很费力,现在可用电振器代替人工发力。电振器一般配有各式不同的触头,适合不同的推拿部位。电振与人工振的作用近似,可选用。
十三、擦法
擦法是用指或掌在皮肤上来回快速擦动的手法。其用力表浅,只作用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频率较快,150~200次/分;皮肤有较大反应,一般擦到皮肤发红为度。行擦法时,不能用力过猛,防止擦伤皮肤,可用指擦,即食、中、无名三指擦动,适用于手足等较小的部位;也可用掌擦,即用掌的尺侧擦动,适用于背部。擦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新陈代谢。进行背部擦动,有缓解疼痛、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
十四、弹点法
弹点法是用手指做急速的弹点动作。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力在拇、中指处滑落,使食指指背着力弹击患处。点时用中指指尖,拇指支持中指做点叩动作。弹的强度由轻而重,适用于关节周围表浅的部位。点的强度较重,适用于穴位上。如需着力较重时,可用五指点叩。
十五、拍打法
拍打法是用指或掌拍打身体的一种手法。作用轻时,用指面、指背或空心掌拍打;如需作用强时,可用拳或掌侧捶击。拍打主要动在腕,使腕轻巧而有弹性,并有腕劲。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交替拍打。拍打适用于胸、背、腰、大小腿和关节处。用指面拍打,操作时各指张开,指关节略微屈曲,用指面拍打患处。又可用手指拍打,操作时各指略微分开并微屈,用食、中、无名、小拇指背着力拍打。又可用空心掌拍打,操作时各指并拢,拇指伸直,掌心形成空凹,拍打患处。又可用拳拍打,操作时双手虚握拳,使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二节的背面排齐,用此部位着力捶击患处。此法需用巧劲,捶时要有弹力,可快一阵慢一阵,上下移动捶击。又可用拳侧拍打,操作时双手虚握拳,各手指间略微分开,用小指侧捶击(图9-28)。又可各指伸直时,用小指侧捶拍。现在有用各种拍击器拍打的方法,拍击器有用海绵做的,也有木制的,等等。专业用的拍打器是用布制成圆柱筒状,中充以棉花或中草药,用此推送拍打。以上各种拍法均有一定疗效,可根据病情选用。
十六、刮拨法
刮拨法是用拇指端的侧面在身体某一部位深深紧压并做刮动或拨动的手法。刮动时指力要透过皮肤而深达组织有粘连部位或慢性疼痛点,进行刮拨。刮拨的方向需随情况而定。
此法强度较大,病人有明显酸胀反应,要注意嘱其忍耐一点,与术者配合。用力强度还需适可而止,并注意勿损伤皮肤。拨动时用力较轻,一般拇指深掐于肌肉或肌腱的缝隙中进行拨动。一个部位拨5~10次即可。刮拨法多用在关节周围、背部筋膜、韧带或肌肉、肌腱等组织,有松解粘连,促进慢性炎症吸收,缓解疼痛等作用。
十七、抖动法
抖动法是把肢体抖动起来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操作时术者握住患肢末端,像抖绳子一样抖动病人肢体。抖时要注意该部肢体可动的角度和范围,用柔劲抖动,使被抖动的肢体像波浪起伏。可上下抖动,也可横向抖动。如抖手指:术者握住手指指端,轮流抖动每个手指,每指抖3~5次。又如抖手腕:术者一手紧握其前臂远端,另手捏住食、中、无名指,相对方向拉紧,然后做抖动,约抖10次。又如抖上肢:术者一手握住肩部,另手握紧腕部,双手反方向拉紧后做抖动。用同样方法可抖动下肢或抖动腰部。抖法主要有牵松肌肉挛缩,活动关节等作用。
十八、摇动法
摇动法是摇动关节的一种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做此手法必须熟悉各种关节的可动范围。凡双轴或三轴活动的关节都可做摇动手法。操作时把病人体位安置恰当,并尽量使其躯体肌肉放松。摇动动作要缓慢而稳妥,幅度由小到大,直至达到最大可能的幅度。摇动次数需随病情而定。摇动方向可按顺时针方向,也可按逆时针方向。摇法主要使僵硬或强直的关节逐渐松解,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所以操作时,术者须检查关节活动的可能性,测量关节活动度,经多次治疗逐渐增加摇动的范围,不可急于求成,以病人感到轻微酸痛为好。摇法有摇指、摇肘、摇肩、摇踝、摇髋、摇腰等。
十九、松动法
松动法是松动关节和软组织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术者必须熟悉全身关节和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等组织的解剖及其活动关系。可对颈、腰、手、肩等各部位做松动法。如松颈时,病人取坐位,肌肉放松后,将其头向一侧转动一点,并向一侧侧屈,然后轻轻一扳,有颈部松动一下的感觉即可。同样可做另一侧的松动。松颈也可仰卧位下进行。又如松腰时令病人取坐位,向前弯腰,并转向一侧,然后轻轻一扳,有腰部松一下的感觉即可。手指松动方法较易,把需要松动的手指先牵拉一下,然后将其屈曲,有“咔嗒”一声的松动感觉即可。
其他关节部位的松动方法相似,可参考上法。松动法适用于关节强硬的病症和椎间盘病变。
二十、伸屈法
伸屈法是对脊柱和关节部位做伸屈活动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伸法操作前,必须仔细检查病人肢体关节活动幅度,然后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徐徐加大其可伸展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地弹动。伸展到最大可能的幅度后保持1~2min,然后放松,休息片刻再重复一次。做伸法切忌突然发力,也不能用蛮劲。操作时需使着力点有效地达到受限关节。此法常用在肩、肘、髋等关节。屈法的操作要领同伸法一样,常用在髋、膝、踝等部位。
二十一、引神法
引神法是对脊柱和关节部位用巧劲进行突然牵神的手法,为特殊的被动活动手法。此法发力的作用可使关节和周围组织超过平常活动幅度运动。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轻巧发力,不可用蛮劲,幅度要大而恰如其分。此法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悟得其巧。
1.引神上肢
病人坐位,术者靠患侧相对而立。术者双手捏住患侧的五指,掌心对病人的脸。提起患肢,做旋转上肢的活动,转数遍后,当患肢肌肉已经很放松时,将患肢由下而上突然用力提神一下,可重复操作2~3次。
2.引神下肢
病人仰卧,术者弓步立于患侧,前臂托住患侧小腿,另手扶膝部,先将患肢屈曲,使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然后发力,用巧劲将患肢向外上方牵拉。可重复数次,每次牵拉,可逐渐增加患肢离床面的高度。
3.引神腰
引神腰的方法要根据病情而定,主要是使腰向后引神,也可根据病情需要,使腰向前屈曲引神。
(1)腰向后引神:有数种方法。如扳腰法,病人健侧卧,术者一手抵住病人腰部,另手握住患肢踝部,将患肢后神牵拉,双手协调地一牵一抵,当感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双手突然用较大力牵抵一下,使病人腰部有过伸的动作。此法只需做一次。又如压腰法,病人俯卧,术者一侧前臂紧按腰部,另侧前臂抬托病人双大腿膝部,一臂向下压时,另臂用力向上抬,如此双手协调地一压一抬,使腰部弹动性地活动数次,待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增大发力强度,使腰向后引抻一下,腰部应有较大的过伸动作。此法需要术者有较大的力量才能成功,如术者力量不足,可二人协同操作。
(2)腰向前屈引抻:病人健侧卧,术者站于病人身后,一手抱托患肢,使屈髋屈膝,并使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用力推送,使脊柱向前屈曲,活动的幅度需一次比一次大,待觉其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发力,向前推送一次。此法如一人力量不足,可使病人仰卧,二人协同操作。
另有一法,病人健侧卧,术者站于病人身后,一手抱托患侧下肢,另手推住患侧肩后,抱托的手使患肢向腹部,推肩后的手用力向前推动,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转的动作,待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加力,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动感。
引伸法主要对脊柱的椎间盘组织病变或关节位置不正有较好的作用。如针对合适的病情,施用得法,可有明显疗效。
二十二、踩踏法
踩踏法是一种古法,用脚在身体某部或穴位上推拿的方法。操作时用全足、足弓、足跟三处,有踩踏、踩搓、踩研三种。病人一般取俯卧或卧仰位,术者手攀屋顶上面的横杠,然后单脚或双脚踩在病人身上的经穴进行治疗。
1.踩踏
病人俯卧,在胸和大腿处垫枕,使其腰部凌空,术者单脚踩于病人骶部,踩踏时弹动性地一起一伏,使腰部像挑扁担样弹动起伏,如此踩10~50次,力量须由轻而重。此法对某些腰部病变和椎间盘病变有疗效。
2.踩搓
病人俯卧,术者一手攀住上面横杠,一脚踩于病人背、腰、大小腿处,用足弓着力做横向搓动,每处可搓数十次。此法对肌肉、筋膜的病变有效。
3.踩研
病人仰卧,术者手攀横杠,用一脚的足跟踩于下腹或穴位上,做旋转研磨样动作。踩研的力量由浅入深。此法可治腹部的某些慢性病。
二十三、其他推拿手法
其他推拿手法尚有很多,如捻法、扯法、抹法等。捻法是用拇、食二指相对捏住皮肤捻动,用于小儿背部和腹部皮肤,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症;扯法是用拇、食二指拿住皮肤,向一侧拉开,然后突然放脱,可有“嗒嗒”声,一处可扯十余次,扯到皮肤发红为度,可治疗中暑、消化不良等症;抹法是用拇指的指面按住一处皮肤或穴位上,按紧后向两侧分开,反复数次,常用在抹前额,治头痛、视力疲劳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