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放屁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些公众场合或是封闭的空间,比如电梯、会议室,一旦感觉到屁意,都会选择憋一憋。神奇的是,往往一阵腹胀甚至闷痛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屁好像消失了……
屁真的消失了?不会是憋着放大招吧,有啥危害?俗话说“有屁不放,憋坏五脏”,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憋屁并不是一件值得推荐的事。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度扒一扒关于放屁的那些屁事儿吧。
放屁是通过胃肠蠕动将肠腔内的“废气”驱逐“出境”的生理活动,是人类的正常生理现象。
那么,胃肠中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呢?其来源大致有三:一是吃饭、说话时吞进胃内的空气,这是主要来源,约占70%;二是从血液弥散到肠腔内的气体;三是有些食物含有不易消化的产气基质(如脂肪、糖分、氨基酸等),被肠道细菌分解而产生的气体。
腹中之气既有来源,必有其出路。气体排出的途径,要么向上由口中冲出成为呃逆(打嗝),要么向下由肛门排出而称之为屁。打嗝时呼出的气,因大多数是吞咽进来的空气,在胃内未经细菌发酵,故无臭味。由肛门排出的气,因在肠腔内经过充分的发酵,所以时常带臭味。
平均算来,一个屁大约由59%的氮、21%的氢、9%的二氧化碳、7%的甲烷以及3%的氧气组成——所有这些气体都是无味的。但其中还有不足1%是由微量的其他化学物组成——比如硫化氢和粪臭素等,这些化学物会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刺激性气味,一亿份空气中只要有一份此类气体,人们就能闻出。
冷知识
粪臭素,具有粪便的动物臭。浓时,令人作呕。但是!稀释后具有茉莉花香,极度稀释后有成熟的水果的香味!应用时稀释,取其鲜韵花香,是配制茉莉花型的重要原料。
正常来说,一个人每天放屁大约14次,体积约为500ml左右。你可能会说“我每天可没放过那么多屁!”确实如此,但那些憋着没放出来的屁,就自己默默消失了吗?
当然不可能。
憋着不放的屁,过一段时间,就会从肠壁吸收进入血液,随着血液跑到肝脏过滤一下,然后混进肺部的其他气体中,最后到嘴里,随着呼吸被呼出去。
对健康人来说,一般不太可能因为憋屁而造成严重的健康后果。但最好还是不要经常憋,屁大的事儿也是事:
可能会导致腹部胀气、疼痛,有时甚至有烧心等消化道症状;
憋的过程中血压和心率上升,可能对虚弱的老人家心脏功能造成压力;
有种很罕见的情况:肠梗阻患者发病时,肠道由于阻塞会像气球般膨胀起来。这时候如果憋屁,可能会让肠道中的某个位置支撑不住而发生破裂,这就悲剧了。
在医学上,“屁”常常是被视为衡量胃肠功能好坏的信号。你看胃肠外科医生和术后病人每次见面第一句就是:今天放屁了没有?如果病人已放屁,则意味着手术时被翻弄的肠子通畅,功能已基本恢复。可见屁的变化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放屁(量或次数)过多
有时屁过多,与吃了过多的淀粉类食物有关,如红薯、土豆等。多吃面食的人放屁也多,这类食物使肠菌产气过多,导致放屁增多。还有就是,当胃肠蠕动过慢或便秘时,微生物分解肠道内残存食物的作用增强,导致机体产气增多;当炎症发生时导致肠道内菌群构成失调,产气微生物如产气梭状杆菌等数量增多或过于活跃,也会引起肠道内胀气或者是排屁多等情况;此外,肝胆及胰腺疾病也会造成排气过多。
放屁很臭
如果放屁很臭,有股臭鸡蛋味,有可能是由于进食过多蛋白质类食物,使肠道发生了食物滞留,滞留的蛋白质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后,产生了胺类,胺就具有这种恶臭味。若屁奇臭难闻,伴有一股鱼腥味,则要警惕可能是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等炎症,应该尽快就医。此外,恶性肿瘤晚期,因癌肿组织糜烂,蛋白质腐败,由于细菌的作用,放出的屁也会很臭。
无屁比多屁、臭屁更危险
新生儿不放屁,要检查是否为无肛症或肛门发育不全。成年人如果三天没有排气、排便,就要及时就诊查看了,以防肠道发生异常堵塞,有痔疮、肠梗阻或肿瘤的可能性。
想要减少排气,避免尴尬?
以下几点很重要
1.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食物咀嚼地越细、越慢,可以与唾液充分融合,空气就自然而然地被排出了。另外,吃东西时会厌软骨会遮住气管,如果边吃边说,容易吞入大量空气,或者被食物噎住。
2.避免暴饮暴食。营养过剩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产生大量臭气,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吃得太多时。
3.少吃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蛋糕、碳酸饮料、洋葱、卷心菜、花椰菜、萝卜等。
关于饮食与放屁的知识,欢迎点击>>>放屁尴尬?这些食物也许能让你少放屁!
4.适当吃点益生菌,平衡肠道内的菌群数量,选择含有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制剂、酸奶等,对人体通常也会有明显改善。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饭后散步、轻轻按摩等促进大肠蠕动的方法,也可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