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峰谷商贸,你都获得哪些感悟呢?
老子道德经很玄妙?这样理解道德经,将会无往而不利,至于说,有什么收获或感悟,每个人都不会相同。
对于《道德经》,为什么它显得如此玄妙?时间久远,文字的障碍,以及残缺不全,不知何为正统的版本,还有历朝历代,无数人的解读,让短短的五千字变得仿佛无穷无尽,玄之又玄。
观念一转,穿暖花开。
其实大可不必。不管是《道德经》还是《易经》,这些我们都认为非常玄妙高深的东西,究其根本,也无非就是一本书。然而,历史的滚滚长河,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经典。道德经也是如此,如果他真的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高深莫测,世上鲜有人能理解,运用。那样的话,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会逐渐的泯灭。
如同我们现在的病毒,如果说,病毒非常的恶劣,就像天花,鼠疫,霍乱这些,我们会采取很多应对的措施,最终将其杀灭甚至完全控制。然而对于一般性的感冒病毒,我们却可以容忍,于是它们也就可以活得更长久。这也是道德经里的智慧: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母。示弱,守柔,才能得以长久。
抛开是否高深不论,我们应该如何去阅读道德经?兼听则明,偏听则晦。需要博观约取,多方对照。当然可以去完全承继某一家的注解,真正的化为己用。也可以去通过比较博取众家之长,形成一己观念。
然而问题却在于,我们好为人师,喜欢去辩论。目的就是去说服别人,进而显得自己高深。于是,道德经就成了辩论的主题,因为它玄妙高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大家就可以自由发挥,互相攻诘。这反而走入了误区。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岂不知,虚其心,才能为盅为用,更多的吸纳知识。
我们读书,只为了修身养性,提高自己。而不是为了用一些自认为高深的东西去攻击别人,去显示自己的优越,这样反而就低俗了,对自己有害,对工作生活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从道德经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如果说道德经是一座宝矿的话,我们要做的只是去读,去挖掘,这或许也是每个人收获不同的原因。还是那句话,因为其大,所以我们很难一下子看到庐山真面目,只能看到一个侧面,这样子,就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角度不同。更应该互相学习,而非争论不休。
戒骄戒躁,耐心平和的态度去阅读,去领会。如果能有一点所得,并能将之运用到工作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足矣。即便没有所得,那怎么可能呢?就像我们每走出一步,就会接触到新的东西,一个道理,只要去读,就会有收获,就会不虚此行,满载而归。如果能养成兴趣,深入的学习,那样的话更加受益无穷。
然而,我们总是急功近利,就像阅读,贪心不足蛇吞象。想一口气吃个胖子,一下子博览群书,最好有机器人的芯片。甚至书都懒得读,要听人讲,这也是最近讲书流行的原因。然而,我们得到了什么?无非是别人吃剩下的骨头,嚼过的馒头。且不说他们理解的对错,能有多少营养?
所以读书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读书就是一种积累,一种修行。功夫用在当下,效果潜移默化。我们可能看不出,一月一年的功效,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五年十年的爆发。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只要去学去读,就会有收获。这就像源头活水,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所熟知的那一泓清潭,假以时日就会变成臭水沟。如果能实时的注入新水更新换代,就可以保证常年清澈,就可以养的鱼虾,引来凤凰,欣欣向荣。自己获利,然后也可以利他。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说读书,是无为,那么急功近利,就是有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养的梧桐在,凤凰自然来。
广而大之,不仅要读道德经,更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的功用,古人已经说的非常透彻。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读起来吧。
@瀚海寻珠 欢迎点击关注,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