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则“一家三口吃黑木耳中毒,7岁小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的新闻,让很多人触目惊心,记忆犹新。炎炎夏日,饮食如不注意,“食物中毒”便时有发生。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又该如何预防呢?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营养源研究所的专家。专家将“食物中毒”分为四类:化学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性中毒、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和不明原因中毒。针对几种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木耳中毒
原因分析
许多菌类干的时候,微生物没法生长,一旦泡水,温度较高时,不可避免地滋生多种微生物,甚至可能会增殖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致病菌。最可怕的是,这种毒素非常耐热。“泡过的木耳认真清洗过,又在沸水中焯烫过,毒素也没法完全去掉。”
预防措施
1.泡发前,一定要先把食材表面洗干净,然后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干净的水来泡。
2.夏季泡发食物时,一定要放在冰箱冷藏室里泡,冰箱降温可以延缓微生物的增殖速度,抑制致病菌的产毒效率。
3.泡发各种干货后,如果发现它们表面黏糊糊的,或者是有异味产生,一定要毫不可惜地丢掉。
4.不要一次泡发过多的干货。泡发后一定要尽快吃完,泡好之后在冰箱里储藏也不要超过24小时。
5. 如果泡发后24小时吃不完,建议分装在保鲜袋里,放冷冻室保存。取出之后再蒸一次或煮一次,保证杀菌。
■海鲜中毒
原因分析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如果处理不当,如未经过充分的清洗,或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或吃法不当,如生吃或半生不熟等,如水焯、盐渍、烧烤等均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1至18小时,最短为4至6小时,长者达32小时,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腹泻,每天5至10次。
预防措施
用餐时注意辨别食物的新鲜度:
第一,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或外熟内生的海产品。
第二,对海产品定要烧熟煮透,螃蟹要蒸30分钟,大虾要煮沸10分钟,才能保证该菌体被全部杀死。
第三,吃海产品要现吃现做,做熟后盛装在经过消毒的容器内。剩下的或存放时间过长的海产品,下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
第四,盛装过海产品的容器、用具、炊具及操作人员的手应经过彻底洗刷消毒后,才能接触熟食品。
■生豆浆中毒
豆浆加热时搅拌不匀,锅底部分变稠甚至烧糊,会影响加热;豆浆在沸腾前会起很多泡沫,让人误认为已经煮开停止加热;这些会导致豆浆加热不透,当中可能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引发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并可能伴有腹痛、头晕、乏力等中毒症状。
根本方法在于把豆浆彻底煮开后再饮用。对于豆浆有必要在沸腾连续10分钟后进食。
■其他食物中毒
四季豆:四季豆的外皮含有伤肠胃的“皂素”生物碱(尤其豆的两头及荚丝中特别多),只要彻底煮熟四季豆,毒性就能被破坏。
红薯:削开发黑的皮,如果皮底下这一块,呈现一片褐色,那就是黑斑红薯了。有毒物质是一种叫做长喙壳菌的细菌,吃多了会恶心呕吐,更严重的则会伤及肝脏甚至造成昏迷。
马铃薯:一旦发芽会产生龙葵碱的毒素,不吃生芽多、有黑绿色皮的马铃薯。轻度发芽的马铃薯在食用时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并充分削去芽眼周围的表皮,以免误食入毒素而中毒。(记者 孙乐琪)
■西瓜中毒
记者在京杭高铁列车上遇到了一位中年男士因吃了头一天冰好的西瓜,在车厢里突然腹痛难忍,满头是汗,好在随车有医生指导并提供了药物;另据媒体报道,最近湖南的张先生吃了隔夜西瓜后突然腹痛,辗转求医后被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经紧急手术切除发生坏死的长约70厘米的小肠,这才保住一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解释,西瓜放在室外几个小时细菌就会成百万地增加,进入冰箱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但也绝不是一劳永逸,一旦保鲜膜包裹不严,或者搁置时间过长,照样会产生大量的细菌。
预防提醒
专家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食用隔夜西瓜,现切现吃。一旦发现有变质,一定要舍弃。
此外,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不要吃冰镇西瓜,否则西瓜刺激胃肠道,可导致肠蠕动加快,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有果糖吸收障碍的人,也不适宜吃西瓜,否则果糖吸收不完全,导致果糖进入大肠,在细菌的作用下,可导致果糖分解产生气体,导致腹痛,腹胀。细菌分解产生的物质,还可导致渗透性腹泻。
针对有人在夏天就把西瓜当成了主食,食品营养学专家范志红表示,西瓜每次吃一片就停嘴比较好。她直言,人们很少会吃一块西瓜就停下,所以在很多家庭当中,夏天吃西瓜对血糖上升的“贡献”往往比想象中要大。(记者 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