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红糖姜枣茶怎么煎熬(红糖姜枣茶的做法)

将去核的枣和姜片放入砂锅,红枣冲洗干净备用,生姜洗净后无需去皮,土红糖放入碗中,然后生姜和红枣各自切片或者切丝,2、切好的生姜和红枣放入养生壶中,倒入土红糖,生姜红枣茶怎么熬生姜红枣茶的熬制方法如下:生姜红枣茶的做法材料:...

北阙歌词是什么意思,为何最后选择刘弗陵继位?

病重的汉武帝其实他有六个儿子可选当做继承人,可偏偏选择最年幼的刘弗陵,其实这也是汉武帝无奈的选择!

病重的汉武帝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因此帝国的继承人选择就变得刻不容缓了,而那时的汉武帝有6个儿子可以选择!分别是太子刘据、齐怀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以及后来成为汉昭帝的刘弗陵。刘据早早就被立为太子,汉武帝也是很满意这个儿子的,一直把他当做继承人培养,只是后来出来个“巫蛊之乱”,刘据被陷害自刎而死,这就选不了啦!刘闳是病死的,而且还死在汉武帝之前,这当然就不用选了!三儿子刘旦已经成年了,是适合的继承人,只是刘旦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毕竟前面的兄弟都死了,剩下他不就是老大了嘛,高兴的他急躁的暴露了自己的争位之心。刘旦对病重的汉武帝上书,请求父亲让自己带兵进皇宫充当护卫,在身边好好侍奉父亲!汉武帝大怒,进攻当护卫什么意思啊,不就是盼着他早死,你刘旦好继承皇位嘛,如此有野心的儿子怎能当太子。汉武帝削了刘旦三个县的封地,刘旦的封地一共才七个县。刘旦彻底失去了机会,谁叫他太急躁呢,没有一点城府怎么当皇帝呢!

刘胥是刘旦的同胞兄弟,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没事喜欢和野猪、熊等猛兽搏斗,如此莽夫,汉武帝很不喜欢这个儿子,自然不会选他了!刘髆是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所生,但是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后来叛逃匈奴了,汉武帝灭了李家全族,自然也不能选这个儿子当里承认了!最后只剩下最年幼的刘弗陵可选了,汉武帝无奈只能选刘弗陵了。如果能选年岁大的后代当皇帝当然好,毕竟年幼的不懂事会被人操控,可其他儿子不争气啊,剩下刘弗陵可选了!当然刘弗陵自幼聪明,汉武帝还是很喜欢的,觉得他会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汉武帝自己不就是7岁被立为太子嘛,相信刘弗陵也像汉武帝一样创立丰功伟绩的!当然汉武帝也是做了一番安排,先是杀掉了刘弗陵年轻的母亲钩弋夫人,避免太后垂帘听政的出现!然后给小儿子选了4位顾命大臣,分别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有文有武,也是忠心耿耿的大臣,相信这四个人辅助一定能让刘弗陵安安稳稳当皇帝。

苏武被匈奴放逐北海边?

很简单,信念。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春,武帝以苏武为中郎将,携带厚礼,祝贺匈奴单于且鞮侯继位。

出雁门,越雄关,别父老,辞长安,驱骏马,跨雕鞍,为国家,求平安,手持一根节杖,胸怀万里江山,终于,苏武来到匈奴王庭。

可没想到,大汉使团带着和平友好而来,却遭到了非常难堪的冷遇,且鞮侯对这帮尊贵的远客非常傲慢,苏武正在莫名其妙,这时,出事儿了。

这事儿就出在一个叫卫律的汉奸身上。

不过确切的说,卫律只能算半个汉奸,原来他本是居住在长水(今陕西户县东)的胡人,干的是汉臣,血统却是匈奴,说起来他也曾是汉使,后因好友兼恩人李延年(亦李夫人之兄)因罪被杀后,他害怕被连坐,于是就义无反顾的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非常宠信他,令他常在左右,与谋国事,并立为丁零王,遥领北海(即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丁零诸部落。

这样,继中行说、赵信之后,匈奴又有了个熟悉汉朝内情的谋主,汉武帝对此非常生气,恨不得杀了卫律全家泄愤,可惜卫律逃的很干净,全家都在匈奴,就是不给汉武帝机会。

汉武帝此生最讨厌叛徒,你战败不要紧,被俘也不要紧,关键不能投降,谁投降灭谁全家。

所以,苏武手下有个叫张胜的副使就动心思了,此次出使,窝囊兼丢人,怎么出这口气呢?于是暗自谋划发动政变,杀掉匈奴的智囊卫律,然后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国,这样即可免罪,又可立功领赏,何乐而不为呢?

这挨千刀的张胜,真是害死苏武了;他手下总共也就七十来人,竟想在匈奴王庭狼窝一般的地方玩儿政变,其结果可想而知:密谋泄露,政变失败;连带着整个汉使团都遭到了牵连。

且鞮侯大怒,正欲尽诛汉使者,有大臣建议不如借此迫降汉使,让汉天子丢人又丢面,岂不更妙?

张胜本就是个政治投机分子,被人一吓,当然很快就投降了。但苏武却宁死不降,他父亲苏建一次战败逃归,就声名尽毁,半辈子活在痛苦之中,苏武身为人子感同身受,岂能重蹈父亲覆辙!

于是他慷慨激昂的向汉使团另一名副使常惠说道:“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说完,竟拔刀自刺,前来劝降的卫律赶紧一把抱住苏武,拉救护车来抢救。苏武好不容易活了过来,看到常惠在病床前哇哇大哭像个娘们儿一样,不由大怒:丢人的东西,哭啥哭,这不叫匈奴人笑话咱嘛,别哭了,大义凛然些,咱们当英雄的机会到了!

且鞮侯听说苏武宁愿自杀也不肯投降,非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他认为苏武是个铁血真汉子、汉朝纯爷们儿,匈奴人就喜欢纯爷们儿,于是赶紧派人日夜照顾苏武,盼望他早日康复。

不久,苏武的身体渐渐痊愈,匈奴单于又派卫律前来劝降。卫律使出十八般武艺,又是利诱,又是威逼,可苏武就是不肯投降,反而把卫律骂了个狗血淋头,还说:“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汝此举徒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言下之意是,小样,有胆子就杀了我!看看你们最后怎么死!

苏武的话虽然霸气,但一点儿夸张的地方都没有,南越国当时因为不太听话已经被汉武帝灭了;大宛则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汉朝的附属国;而卫满朝鲜也被汉武帝吞并了,并将其国土分为乐浪、真番、临屯及玄菟四郡。

言尽于此,卫律不由心神震荡,颜面尽失,加之他黔驴技穷,只得灰头土脸向单于复命。单于闻听,在震惊之余,也愈加敬重苏武,也更加想要苏武当他的臣子了,这种感觉,就像男孩儿追女孩儿一样,越追不到,就越想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但单于追求的方法很残忍:我既不杀你,也不放你,我要你生不如死,最后求着要归顺我。

于是,苏武被单于关在了一个冰冷的地窖里,断水绝粮,逼他就范。

漠北的冬天,大雪纷飞,苏武又冷,又饿,又渴,无边的孤独与痛苦,噬魂蚀骨,简直让人发疯。常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要么就投降,要么就死定了,可是苏武不!

你们要我投降,我偏不投降!你们要我死,我偏不死!我就是要活给你们看,什么叫做可怕的生命力,什么叫做强汉的硬骨头。

冷了,苏武就在地窖里疯跑;饿了,苏武就吃裘衣上的皮毛;渴了,苏武就吃地上的积雪。靠着“茹毛饮雪”强撑好了几天,苏武竟然没有死,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意志够坚强,死神也要俯首称臣。

且鞮侯单于被震惊了,他看着这个身体虚弱但目光坚定苏武,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败。他,伟大的匈奴大单于,竟然被一个手无寸铁的汉朝使节的意志力给击败了,这怎么可能呢?

此时此刻,苏武手持汉节,傲然屹立于匈奴大帐中,横眉冷眼,铁骨铮铮,实在很难不让人想到身后有天神护佑,否则怎么可能活着坚持到今日。

但且鞮侯并不甘心失败,他歇斯底里的咆哮道:“你苏武若真有天神护体,便去北海无人之地放牧公羊,天神助汝公羊产乳,汝即可归汉!”

苏武冷笑一声,持节而出,半眼都不瞧且鞮侯一下。

十几年后,苏武的好友、同时也是汉朝降将李陵终于在北海找到了苏武。苏武告诉李陵,这十几年来,他一直都在北海挣扎求存,生活非常艰苦,单于给他的那些公羊早在几年前就被丁零一帮马贼抢光了,他忍饥挨饿,最后实在没东西吃,就在荒原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有时连野鼠都没的吃,他就只能去挖鼠洞里野鼠贮藏的草籽为食,这种连原始人恐怕都不堪忍受的日子(恐怕连动物都不堪忍受吧,动物也是要群居的。)从小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苏武竟然顽强的熬了过来,且日夜持汉节,从不离身,以表不辱使命。李陵实在不明白,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持着他?

而且,如此巨大的痛苦,苏武却说的如此云淡风轻,仿佛这些罪自己受的很开心、很荣耀。李陵听了,竟不免有些羡慕,怎么会有这种感觉,他自己也很奇怪。

聊到这里,两人短暂沉默,汉乐悠扬,马奶酒散发醉人飘香,外面大雪如席、北风呼啸,烧有火炉的毡包内却很暖和,让人实在不忍打破这对老友十余年后他乡重逢的温馨。

李陵低头沉思了一下,终于决定还是告诉苏武,自己在离京北征之前,苏武的母亲就已病逝了,他还亲自送葬到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

他与苏武最终都未能堂前尽孝,可谓同病相怜,李陵说着说着竟有些哽咽。唉,大汉以孝治国,却又让它多少臣民百姓不能尽孝啊。

苏武这是第一次听到家里的消息,他心中悲恸万分,却狠狠忍下了泪水,心想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后悔,这是自己必须承受的痛苦,淡定,淡定!

李陵接着告诉苏武,说后来他妻子知道丈夫南归无望,也已改嫁他人了,家中还有三个年幼的儿女,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她们孤苦无依,无人教养,也不知是死是活。还有,苏武的两个弟弟苏嘉与苏贤也都死了。苏嘉做奉车都尉,在驾驶御辇时撞坏了车辕,被弹劾为大不敬罪,被迫伏剑自刎。苏贤则在奉命追捕宫中罪犯时不获,无从复命,因恐得罪,最后也服毒自尽了。当时苏武还有两个未嫁的妹妹,现在情况不明,自己会再想办法打探。

苏武的眼泪还是没有流下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谁碰上这事儿也得哭死,但苏武竟只是长长叹了口气,然后一声惨笑,闭上眼睛温柔的吟诵起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是苏武出使匈奴前写给自己的妻子的,他不知道妻子改嫁后有没有忘,但他可是日日夜夜,都不曾忘怀: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汉 苏武 留别诗》

苏武没哭,李陵却哭了,他想起了自己投降匈奴后被牵连而处死的爱妻,不由泪如雨下,于是心一横,道出了自己的来意:“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来说足下。单于一片虚心,仰慕足下,意欲同享富贵。今子卿终不得归汉,孑身居此,徒受困苦,虽有忠义,何从表见?人生如朝露,何必自苦乃尔!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母妻为汉所拘系,忧心如焚。子卿之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为谁乎?望听陵计,毋再拘执!”

苏武其实很理解老友李陵降敌的苦衷,所以他会骂卫律,甚至骂常惠,却绝不忍骂李陵,只不过挚友一场,他也很希望李陵能理解他坚持不降的苦衷。与李氏不同,苏家两代为官,父子兄弟皆至两千石,且苏建兵败亡归后仍被信任而拜为代郡守,可见汉朝对苏家不薄,何况“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所以少卿你别再说了,我苏武身受大汉皇恩,岂可投降异族?

图:傅抱石苏武牧羊图轴。傅抱石人物画,多绘九歌图、魏晋雅士以抒发情感。作于抗战后期的此图,则以苏武牧羊题材入画,表达民族气节。画中苏武持节傲立,白眼向天。身后匈奴官员交头接耳,前来劝降的汉朝降将李陵赧然而退。 其实本图有误,李陵见到苏武时苏武的羊已经被丁零一帮马贼抢光了

李陵无言以对,从此绝口不提劝降之事。两人只是一个劲的对饮,喝了又醉,醉了又喝,一连数日,以消愁苦。

醉卧北海君可知,你我皆是薄命人。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临别之际,李陵又忍不住对苏武道:“陵自有识以来,士之立操,未有如子卿者也。然子卿兄,可否再听仆一言。”

苏武知道李陵要说些什么,但他不想听,于是两个字脱口而出:“大王……”

多少年来,苏武一直亲切的称呼李陵“少卿”,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呼李陵官名,而且还是匈奴官名,李陵一下子愣住了,顿觉火炉生香的斗室之中,寒冷彻骨,仿佛置身于冰窖。

苏武接着说道:“大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困苦也好,贫乏也好,饥饿也好,严寒也好,难熬的孤独也好,永远回不到汉朝也好,我的忠贞气节最终永远不会被世人所知也好,总之我苏武满载荣誉而来,就该满载荣誉而去,就算死,也不能投降匈奴。如果大王你还念着我俩的欢谊,就不要逼我!

李陵傻了。

苏武的目光,就像一条皮鞭,狠狠抽打在他的背上,火辣辣的生疼,一鞭又一鞭,最终仿佛将他抽成一具枯骨,化作微尘,腐臭难闻,污浊不堪。

苏武的这句话,也彻底撕碎了他冷冰冰的面具,以及他对于投降异族的自我辩解、自我安慰与自我欺骗,这让他初降时的那种痛苦又重新泛了上来,并立刻绝提。

“嗟乎,义士!陵之罪上通于天!”李陵攘臂长嚎,泪如雨下。

苏武没有说话,只是心酸的看着李陵,同时胸中的勇气却一点一点长大,感觉无比充沛。

他觉得自己应该感谢李陵,正是李陵的悔恨与痛苦,成为对比,给了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