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穿裙子膝盖冷怎么办(保养秘诀居然是……)

机制——液压缓冲系统、高弹耐磨生物材料和动静力稳定系统”差了那么几声弹响为了让关节在静止和运动时都保持足够的稳定,让关节在各自的活动范围里能达到最完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平衡,比如需要足够稳定的膝关节不能像肩关节那么灵活“才能保证骨头和骨头之间异常不当的冲击控制在最小,局部血液供应不好会通过膝盖发凉让她们感觉到。身体内部的自我保暖机制会...

身边大部分的女同学都会提起自己膝盖发凉,手脚冰凉。夏秋换季的时候,穿着裙子裸露出膝盖,也时常容易被吹得红红的。

在中医里,常常把“肢寒畏冷”作为「气虚阳虚」的主要证素之一。所谓「证素」,就是辨证论治的元素之一,也为“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提供信息。

那么,膝关节冰凉和关节炎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到底是先着凉再出问题,还是出了问题才会发凉呢?

在吃羊蝎子酱大骨时候,我们掰开骨头大快朵颐的脆骨,就是骨头和骨头之间的「软骨」,软骨是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节的“三重保险”

想让一节节一段段骨头自由的运动,就需要它们之间的“轴承”,想让骨头和骨头之间的转动不容易互相磨损,就需要更有弹性的液压系统和更耐磨的材料。

所以通俗讲,

为了达成耐磨和润滑兼顾的目的,关节在转动中具有“三重保险”机制——液压缓冲系统、高弹耐磨生物材料和动静力稳定系统。

关节实际上是一个容器,关节囊里充满的滑液具有足够大的液压,它可以作为“第一重保险”,缓冲来自骨头方向传递过来的主要冲击。为了让缓冲功能完整,容器的外壳“滑膜”必须完整不侧漏,容器里的滑液必须时时保持充足。

随着年龄增长或者外来冲击太大,关节囊“容器”里的液压也会hold不住,这个时候骨头表面不得不互相撞击,这个时候作为“第二重保险”的软骨就开始发挥作用,它们可以让每一次骨头的相撞都成为“软着陆”,但随着摩擦不断累积,软骨会被越磨越薄,直到磨损殆尽。

我们耳熟能详的关节炎,大多发生在前两重保险中,具体的原理和机制可以移步阅读:关节劳损与关节炎之间,差了那么几声弹响

为了让关节在静止和运动时都保持足够的稳定,为滑液“液压系统”和软骨“缓冲垫”减负,韧带和肌肉互相协同配合,构成了“第三重保险”,让关节在各自的活动范围里能达到最完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平衡,比如需要足够稳定的膝关节不能像肩关节那么灵活,而需要足够灵活的颈椎不能像腰椎那么沉稳。只有关节在各自的部位发挥恰当的功能,才能保证骨头和骨头之间异常不当的冲击控制在最小。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是一个“鱼和熊掌”的问题,肌肉和韧带的协同就是最优化的兼顾两者的方案。

回到最初的问题,目前研究认为——

亚洲女性骨密度较低,膝关节的承重强度和活动灵活度都比较弱,局部血液供应不好会通过膝盖发凉让她们感觉到。

当然天气转凉,膝盖被冻到也会感觉到冰凉,如果血管分布充分,血供足够,身体内部的自我保暖机制会让血液往膝盖涌过去,所以就会看到膝盖红红的现象。然而,人类随着进化腿毛覆盖减少,光靠血管自身的保暖机制远远不够,所以秋裤护膝还是必不可少,保暖可以减少血管收缩,让更多的营养可以进入关节软骨,让更多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血管排出来。但是光靠增加“管道运输效率”(活血、扩血管)是无法阻挡住「城市衰败」(软骨退变)进程的。

既然膝关节发凉并不是膝关节出问题的原因,那么单纯给膝关节保暖的保养方法,就显得太过简单粗暴却没太大用了。打开了网购的页面,搜索「护膝」,肯定可以看到五花八门各种护膝形态,不同的护膝,功能也是各异。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四种护膝类型:膝套(用于陈伤后保护)、膝部预防支持带(用于防治膝关节受伤以及关节磨损)、功能性护膝(用于损伤后的保护)以及术后或康复专用护膝(主要由更强的支架固定)。

选用护膝前,建议首先让医生或者物理治疗师来对膝关节受伤的情况和功能进行系统的评估。接下来,我就围绕护膝的几大类,来和大家详细聊聊选用的侧重——

专注于防护的「硬护膝」

硬护膝的特点是前方的硬质材料做成的防护层,它可以防护膝关节正面受到的冲击,通过下一层的缓冲层进一步吸收冲击,好的硬壳到膝关节髌骨之间的材料都有一定的弹性。

硬护膝固定方式多为绑带式,使用时可以根据跟人的尺寸和运动习惯进行调节。单纯的绑带式设计不当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往膝盖中间跑,也需要进行调整位置。硬护膝下的弹性层大多是压缩泡沫塑料的材质,能够承受大的压力但感觉较硬所以舒适度不够,硬护膝缓冲层下如果能有一层弹性缓冲层会提高舒适度。

这类硬质护膝主要用于膝关节手术后刚刚着地恢复运动的时期,此时术后的膝关节强度还不够,需要硬护膝来做全方位的保护。另外,在滑雪溜冰等对膝关节冲击较大的剧烈运动中,也常常采用这种护膝保护。

兼顾轻便和牢固的「软护膝」

软护膝的特点是轻便,透气,佩戴方便,多为套筒式,材质很软,防护位置覆盖全面,裹紧后可以防护到位。

薄式的软护膝基本没有太多的防护能力,所以软护膝要选择较厚的护膝才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尽量选择尺寸合适的套筒和绑带结合的软护膝。如果尺寸选择不当,过紧会影响膝关节局部血液流动,过松会影响防护功能,软护膝固定位置随着活动需要经常调整。

此类软护膝通过一定的压缩来减轻膝部疼痛和肿胀,同时大部分软护膝前侧都会有个开孔设计,这样可以起到稳定髌骨,避免髌骨过度活动而导致的磨损疼痛,而且因为尼龙材料具有弹性,贴合性较好,适合运动的时候佩戴。同时护膝套轻微的压缩力也有助于血液流动,对于膝关节慢性退行性病变的患者和长期跑步的人,是个不错的选择。

简约清爽的「髌骨带」

髌骨支持带造型简约,一般绑在膝关节髌骨下方的位置,这个部位在解剖上称为「膑韧带」,在这条韧带上加固一条保护性支持带,有助于在运动时分散一些累积在膑韧带上过度的负荷,防止膑韧带发生进一步损伤,引起髌腱炎的问题。

针对长跑后,膝关节前侧髌韧带容易疼痛的情况,目前主要的康复思路就是减少跑步时髌韧带的过度牵拉,跑步时佩戴髌骨支持带就是个很简单的固定膑韧带、分散膑韧带压力、减少过度牵拉的防护方法。对于爱好长跑的朋友,如果嫌护膝麻烦,强烈建议佩戴髌骨支持带来保护好自己的膝盖。

如果疼痛主要发生在膝关节外侧,可以把支持带最厚的部分贴紧外侧副韧带,同样可以起到相应的缓冲支持的作用。

为了避免广告嫌疑,在介绍护膝的种类时,我尽量把各种护膝的特征和功能通过手绘抽象地描绘出来。

在选用护膝的时候,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根据实际需求,对护膝的类型、材质、支撑位置以及弹性强度进行综合考量。

大多数用于膝关节肌腱炎和膑韧带水肿引起酸痛的护膝,一般选用质地柔软耐用的尼龙织物的材质。它们刚刚好的张力可以保证膑韧带和四头肌腱处在恰当的位置,因为材质柔软,这类护膝支撑能力较弱,所以不会形成「应力遮蔽」(外部支撑使身体内部的支撑结构过于依赖而发生退化)。佩戴这类支撑力不太强的护膝,肌腱和韧带就会在正确的位置,各司其职地发挥力学功能,而不至于萎缩退化。

其他更加复杂的护膝类型,因为要在特定的位置提供足够的支撑和包裹,它们会混合金属、弹力尼龙织物和塑料,组成一些更为机动的尼龙收缩支撑系统。

另外还有现在很流行的五颜六色的肌肉效贴,在赛场上,越来越多运动员已经贴上了这种新型的“膏药”,物理治疗师结合解剖学和运动学,根据不同位置和不同需要,定制化的贴出临时“护具”。由于粘度和张力最多维持一天,这种治疗并不是长久之计。

虽然这种肌肉效贴看着很容易,其实学问还是挺深的,不建议自己买来贴,需要专业的持证物理治疗师在功能评定后来精准地贴。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期待大家能把这些实用有趣的知识分享出去,让更多人获益。

我是孙悦礼,上海中医药大学骨科医学博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后。目前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脊柱病研究所工作,参与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临床工作和科研项目,研究方向围绕慢性骨与关节退变性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转化应用开发,临床方面主要擅长颈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治和康复,业余时间爱好绘画,并结合这一特长投身科普数年,坚持把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文来传播。已出版电子书《照顾好脖子:骨科医生的手绘趣笔记》。

知乎专栏:桑小尼画说贱骨头

微信公众号:桑小尼画说贱骨头

新浪微博:啃骨头的桑小尼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