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这几招教你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建议50岁以后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在临床中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率较低,只有10%患有脆性骨折的老年女性实际接受了骨质疏松的治疗。避免误区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医务人员提示,预防骨...

今天(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当中有1/5已经患上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对此,医务人员建议,预防骨质疏松,50岁以后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

建议50岁以后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夏维波: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那么其他还有髋部骨折,当然也有骨盆骨折、肋骨骨折,都算骨质疏松性的骨折。骨质疏松症骨折出现以后,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危害是非常大的。即便是经过很好的手术恢复了,在一年之内仍然有一半人不能够自理生活。

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5已经患上骨质疏松症,有46%已经出现骨量减少。但在临床中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率较低,数据显示:只有10%患有脆性骨折的老年女性实际接受了骨质疏松的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李梅:真正来看病的患者多数已经有明显的骨痛,甚至有相当多的患者已经发生了轻微外力下骨折,在之后才来就诊,可是骨折对于我们来讲已经是重度骨质疏松了,我们更希望患者在四十岁之后就要检测骨量的变化,及早发现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

医务人员建议,骨质疏松不是自然现象,而且可以预防,发现后也能够有效治疗。40岁先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量处于什么状态,50岁以后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夏维波:只要是积极预防,无论是生活方式的,必要的时候还有一些药物,共同作用下是可以防止骨量丢失的。

避免误区 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的专利

医务人员提示,骨质疏松可防可治,但一定要避免误区,预防骨质疏松光补钙不行。

人的骨量总体呈现“正常——减少——疏松”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30岁左右骨量达到峰值,随着年龄越大,骨量流失越来越快,就越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但骨质疏松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如果出现腰酸背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就要及时就诊。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李梅:对于我们很多很多青壮年人,由于可能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是服用一些影响骨骼代谢的药物,会引发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甚至有一些儿童有遗传性骨病。所以骨质疏松骨折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以及壮年阶段,都要保护骨骼健康。

除了遗传因素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之外,营养不均衡、活动量不足、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碳酸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很多人觉得,出现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没事了,其实如果体内维生素D不足,即便补充再多的钙,身体也无法有效吸收。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在补钙的同时,还要补充维生素D。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有助于延缓骨量丢失,但并不能替代抗骨质疏松药物。

预防骨质疏松要从生活细节做起

医务人员提醒:预防骨质疏松要从生活细节做起,合理膳食、增加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日常饮食预防。日常饮食中要增加钙的补充,尤其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可多食用一些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豆类、动物肝脏、蛋黄、海鱼及鱼肝油等,还有能促进肠道吸收钙的维生素D,以及有利于钙吸收的大豆蛋白,都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运动预防。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可以维持或增加骨量,增加骨的弹性。中年时期运动可以对机体产生很多益处,老年时期更为重要,运动不仅能减缓骨量的丢失,还能改善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降低跌倒的风险。老年人可根据个人情况,多进行走路、慢跑、体操、跳舞、骑车、球类运动等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喝浓咖啡等,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因此,要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来源: 央视新闻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