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使得皮肤和黏膜部位发黄,这就是所谓的黄疸。死亡的红细胞可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占所有胆红素的80%左右。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死亡后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转化成胆红素,胆红素在肝脏中完成分解,最终经肠道排出体外。
只要任何环节异常,均会造成胆红素升高,从而导致黄疸。导致黄疸的原因比较复杂,不仅仅是肝脏病变,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
肝脏发生病变后可诱发黄疸,这主要是由于炎症问题致使肝细胞数量减少,剩下的肝细胞难以满足胆红素代谢,从而导致黄疸。主要特征是间接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特别是间接胆红素升高比较显著,同时伴有全身乏力、厌油和腹胀、食欲不振以及恶心呕吐等。肝脏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出现轻度肝脏炎症、少量肝细胞坏死几乎不会影响胆红素代谢,更不会出现黄疸。
有黄疸提示肝细胞受损比较严重,可能是肝脏大面积坏死,常见于病毒性肝炎和酒精肝以及肝硬化等,患者还需积极就诊。有黄疸不能说明一定是肝脏疾病,也有可能是其他问题。
1、先天性代谢异常
胆红素在肝脏中完成分解和代谢,血液中的胆红素进入肝细胞中,经过一系列代谢处理,无论是胆红素摄取还是代谢均由酶参与。先天性缺乏酶、酶活性下降等,可影响血清胆红素代谢,这在医学上称为先天性黄疸。不同的代谢酶缺乏又或是代谢酶活性降低,可诱发不一样的综合征,不管是哪种综合征均跟毛细胆管膜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相关。先天性黄疸患者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几乎无明显症状,肝功能指标正常。
2、胆红素来源过多
大量红细胞受到破坏会产生太多胆红素,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跟溶血性因素有关,包括溶血性疾病,重度感染、输血不合适以及药物等,这在医学上称为溶血性黄疸,特征是总胆红素升高。此类患者除了有溶血因素外,往往也伴有贫血、尿液呈现酱油色。
3、胆汁排泄异常
胆红素在肝脏完成代谢后,经胆道系统排出胆红素,胆道排泄不顺畅可诱发黄疸,医学上称为梗阻性黄疸。主要特征是直接胆红素升高,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同时伴有大便陶土色、恶心和右上腹部疼痛等。梗阻性黄疸常见于胰腺癌、胆管癌和胆石症、胆道先天性解剖异常等。
温馨提示
除了以上几种因素外,黄疸也有可能是食物造成的,尤其是大量吃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比如胡萝卜、木瓜和南瓜,还有橙子以及芒果等,会短时间内升高血液中胡萝卜素含量,从而造成胆红素升高的假象。为能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肝功能检查前一周内尽量不要吃这些食物。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