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

1、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立冬和交九是一天吗?一九是从立冬还是冬至开始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交九的日子其实就是冬至,冬至作为标志严寒开始的一个节气”而也有不少人早在霜降时节就已开始进补,九九从冬至还是立冬开始算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算的“立冬节气如果单是数九开始的日子”数九的民间方法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

立冬和冬至什么区别,立冬和交九是一天吗?

一九是从立冬还是冬至开始

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交九的日子其实就是冬至,我国民间人们习惯从这天起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

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冬至是“一九”的头一天。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照此类推,一共有九个“九”,九九八十一天过后,“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冬至作为标志严寒开始的一个节气,提醒所有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被。按照国人的习惯,秋冬是进补的大好时节,尤其冬至交九以后“补冬”十分常见。常言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而也有不少人早在霜降时节就已开始进补。

九九从冬至还是立冬开始算

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算的。

立冬不是冬至,它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不同节气。“至”冬季是截止了“立”是开始进入冬季,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冬至是“数九”的开始,表示冬季最冷的时候到了。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个“九”,俗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杏花开;八九燕归来。意思是冬天最冷在三九,之后就逐渐春暖花开了冬至节一般是12月22日。

立冬节气

如果单是数九开始的日子,是从冬至的次日开始的。

如果是二十四节气,在商朝时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直到西汉时才成为了现在的二十四节气。

数九的民间方法

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广泛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如九九歌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缘凌走;五九半,凌碴散;春打六九头,脱袄换个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宽;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杨花开,以后九不来。”

每年数九都是从冬至开始的吗

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大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这些谚语和顺口溜在许多古籍:卜部多有记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冬至是哪天?

小冬至是冬至的前一天。百姓通过烧经祭祖庆贺节日,到冬至一早吃汤圆,寓团团圆圆之意。大冬是指隆冬(即三九),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约在1月中下旬。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作为对寒冬的记时方法,中国民间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为9天,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9天至27天称为“三九”。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其中一个特定节令,斗指子为冬至,亦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时(冬至点),冬至标示着寒冷的冬天来临

立冬和冬至吃饺子有区别吗?

饺子,“交子”是一年中岁时更替的意思,这也是我们会在大年三吃饺子的由来。但是平时也吃饺子如俗语:迎风的饺子,送行的面。那么立冬和冬至都吃饺子有什么区别?现在我们就来解开谜团。

立冬部分地区有吃饺子的习惯,而大体上是,冬至吃饺子。在京津一带,人们有立冬吃水饺的习俗,有民俗专家认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是“交子之时”,所以这时吃饺子有“顺从天意”的意思。而且,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吃饺子的习俗有很大的普适性,很多节日、节气好像吃的都是饺子。三伏天的头伏要吃饺子,立冬那天吃饺子,冬至吃饺子,过年还要吃饺子。不过这些吃饺子的习俗多是和北方各地有关。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立冬了

一、时间不同含义不同

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冬至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至,极致的意思,冬至是说冬天最冷的时候,也是一年中夜最长,昼最短的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二、气候特点不同

冬至到

立冬气温下降快冷空气临来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冬至南方温度只有6℃至8℃左右,开始“数九”的第一天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吃饺子,是中国的民风民俗,不仅是时节的需要,也是体现温馨的一种方式了。

长到夏至短到冬指立冬还是冬至?

短到冬指冬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在地球表面成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在北半球白天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在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二十四节气立冬到了?

“凄风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绵。”,在古时候人们就把“立冬”当天的情况作为冬天冷暖的信号。今年冬天冷不冷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咋说的!

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节气。立冬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天开始了。

立冬是天文,小雪、大雪是地象,标志着自然界从此进入了冬季。在二十四节气中一共有“四立”,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这些都是天文,表示着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开始了。

《孝经纬》中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描述,“万物皆收藏”。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并收藏入库。不仅是作物,就连动物也已经藏了起来,准备冬眠了。总之一句话,到了冬季万物开始收藏和规避寒冷。

立冬是比较重要的节气,在古代是“四时八节”之一。四时八节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和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和冬至八个节。其中,四时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起点。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冬季是享受春、夏、秋三季辛勤劳动成果和休想生息的季节。

一、立冬有哪些传统习俗!

现在人们对立冬节气已经很随意了,没有那么多讲究,向北方地区顶多也就吃点饺子,南方吃一些鸡鸭鱼肉之类的,就算过节了。但是,在古代立冬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和饮宴活动作为庆贺,叫作“迎冬”。因此,在古代立冬是冬天里的第一大节。

在《吕氏春秋.盂冬》中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

大意是说,每到立冬这天,天子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

我们现在有了先进的计时和观测设备,很容易就能知道立冬在哪天。比如,今年立冬的交节时间是公历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农历七月十四号。

但是,在古代没有我们这样的计时设备,会在皇宫里专门设立一个掌管历法祭祀的官吏。他们要每天观察星象、查星宿、勤谨计时。他们会在立冬的前三天,拟写好当年的立冬日期告诉天子。天子知道日期后,就要抓紧准备了,一点也不敢怠慢,提前三天就开始“沐浴斋戒”,也不能再喝酒和吃荤菜了,要每天“辰定昏省”和清除心中的不净。

天子这么做,就是为了到了立冬这天好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参加举行的迎冬活动。

在古代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人们辛苦劳作快一年了,粮食凉晒完毕入仓后,利用“立冬”这一天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到立冬这天北方地区的人们会吃饺子,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等俗语。其实,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每到节日都偏爱吃饺子。

往南一些地区对饺子就不那么偏爱了,像南京一些地区的人们有立冬“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的说法。还有,像潮汕人和福建泉州一带有立冬“冬补”的讲究,会熬汤炖肉,吃一些鸡鸭鱼肉等食物。

你看,在古代过节仪式感是很足的,讲究也很多,不像我们一到过节就宅在家里了,反而没啥意思了。

二、今年冬天冷不冷呢?看老祖宗农谚是咋说的!

民间老话“立冬冷不冷,立冬早看天”,怎么看呢?其实,这些都是古人几千年经历风霜雨雪和自然相处总结出来的,我们现在是用不上了,有了更科学的天气预报。但是,在古代这些可都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分享几句给大家,作为参考了解!

一、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暖

这句农谚大家都很熟悉,意思是说,如果,立冬当天天气晴朗,那么当年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如果立冬这天是个阴雨天气,那么当年冬天是个暖冬的概率比较大。

对于过去的农民来说,是害怕冬天不冷的。冬天不冷,土壤不能够封冻,会导致病害虫越冬滋生,造成来年庄稼减产。我们现在不怕了,有了农谚和肥料,还是能够预防病虫害,保证作物生长的。另外,冬天缓和,会造成越冬作物发生旺长,抗冻能力下降,发生冻害,造成减产。

二、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意思是说,如果立冬这天是个大晴天,那么当年的冬天也大概率是少雨的;如果,立冬这天阴天下雨,那么当年的冬天可能会是多雨的。

按现在来理解,就是“西风急流”会在南方形成,并发展成规模,然后随着气流一路往北和往东。而这个时候北方也随着立冬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冷空气越来越强,当和南方来的暖空气相遇,交锋后就会出现降雨或降雪的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立冬节气这天没有阴雨天气形成,说明南方这个规模还不太强,就导致北方冷空气占据上风,使整个冬天变得干冷。像农谚“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北方冷空气占据上风,冬天的冰雪就会多,就会更冷。相反,南风作为主导,当年冬天的气温相对往年偏高,就会是个暖冬。

根据立冬判断冬天冷暖的农谚还有:“立冬无雨一冬干,立冬有雨冬雪寒”,“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立冬晴养懒人,立冬雨无闲人”,“立冬月头,过年不出手;立冬月半,秋衣过年;立冬月尾,二月很寒”,“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等等。

写到最后:

立冬节气到了,天气将变得越来越寒冷,也是我们享受辛苦一年劳动成果的时候,利用立冬这天给自己改善一下吧!你打算吃点什么呢?期待您的分享!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感谢阅读。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