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底线思维考试怎么考(底线思维考试怎么考的)

很多高考生在进考场后会变得异常紧张,怎么做才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是消除紧张和心理暗示的较好方法。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底线思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常常是由于我们害怕跨入未知领域所带来的后果而引起的。底线管理所基于的底线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后顾性思维取向,是公共管理行为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与战略计划、绩效管理、效益最大化、...

很多高考生在进考场后会变得异常紧张,怎么做才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很多高考生在进考场后会变得异常紧张,怎么做才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1.心理暗示。是消除紧张和心理暗示的较好方法。告诉自己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的。凡事尽力就好。不要觉得压力很大。鼓励自己,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还有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方法,减少对事物的紧张感。其实一个人只要摆正心态,不要苛求自己的完美,相信自己,只要参与其中,就一定会赢。如果实在不行,可以深呼吸,或者想一些可以激励自己,缓解压力的事情。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

2.底线思维,不要患得患失。测试结果只有两种:理想和不理想。考前纠结于成绩,对考试毫无帮助。如果对此有了清醒的认识,就不必去想考试结果,以免患得患失,影响考场正常发挥。

3.可以用清凉油与风油精,准备一小瓶风油精和一小盒清凉油。紧张的时候在手腕上涂一点,或者打开瓶盖深呼吸,刺激神经。当你的状态不够饱满,或者面对难题不知所措的时候,就涂在太阳穴上。凉爽和清新也会使你的思维活跃起来,你可能会发现你忽视的条件,理清你的思绪。

4.想象法,这种方法不局限于场景,只要能让自己放松,都可以用来想象。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微风吹过。你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晒着太阳,很悠闲。或者你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在一座山下过着悠闲的生活。

5.要保持平常心。面对竞争,每个人都会紧张。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考试的时候你紧张,别人也会紧张。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应该接受这个客观事实。这时候你不妨坦白承认自己紧张,说不定会得到谅解。同时,要进行自我暗示,提醒自己冷静下来。常见的方法是握紧拳头,闭眼片刻,有助于消除紧张感。

什么是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底线思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能够提供继续前进时所必须的那份坦然。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易地做决定或担风险。

有时可能苦苦思索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但仍然无法得出结论,采取行动。这种情况的出现,常常是由于我们害怕跨入未知领域所带来的后果而引起的。生活在当前这个即使不算是混乱,但至少可以说是变幻无常的时代,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工作、家庭、生活方式作出调整。

扩展资料:

底线管理所基于的底线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后顾性思维取向,是公共管理行为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与战略计划、绩效管理、效益最大化、激励与反馈等注重前瞻性的思维取向不同的是,底线思维注重的是对危机、风险、底线的重视和防范,管理目标上侧重于防范负面因素、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社会动荡。

底线管理是公共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社会发展就如跑步,要想跑得快,首先方向要明确,这是战略计划的范畴;第二是不能走弯路,不能跌倒,这是底线管理的范围;第三才是动作技术问题(绩效管理的范畴)、体质体力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精神状态的问题(激励与反馈的范畴)等。在这其中,底线起着“最起码保证”的作用。

同样道理,在公共管理中,底线思维起着与“最理想境界”、“效益最大化”相对应的“最低防线”、“危机最小化”的作用。基于这种底线思维所进行的底线管理,是公共管理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底线思维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书中,创新思维能力怎么考

下载中心

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2022年09月16日 17:14

一、考查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有关概念、范畴以及各种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考查内容

导论

1.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4.相对静止

5.时间

6.空间

7.意识

8.意识的能动作用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0.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1.人工智能

12.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

1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4.联系及其特点

15.发展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7.矛盾

18.矛盾的同一性

19.矛盾的斗争性

2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22.质

23.量

24.度

2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27.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8.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

29.辩证思维方法

30.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1.历史思维能力

32.系统思维能力

33.战略思维能力

34.底线思维能力

35.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2.实践的本质、基本结构和形式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4.认识

5.感性认识

6.理性认识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8.真理

9.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0.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价值

13.价值的基本特性

14.价值观

15.核心价值观

16.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17.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5.生产力

6.生产关系

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8.经济基础

9.上层建筑

1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1.交往及其作用

12.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发展

13.社会形态

14.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5.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

16.科学技术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7.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8.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19.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

2.商品经济

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5.货币及其基本职能

6.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7.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8.资本原始积累

9.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11.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

12.剩余价值

13.资本

14.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内容和意义

15.绝对剩余价值

16.相对剩余价值

17.资本积累的本质和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18.资本的有机构成

19.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及其职能形式

2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具体表现

2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2.垄断

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4.金融寡头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6.经济全球化

7.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8.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实质

1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

11.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2.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底线思维:有应对最差情形的对策,有应急预案,才可能真正拿得起

我们说拿得起的时候,是在说“拿得起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处理应对问题的预案,至少训练三种方式。

从事情可能演化困难角度看,又有三种情况:最顺利、最糟糕、最可能。显然,预计最差最糟糕情形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只要此类情形有对策,就可以不断训练拿得起能力。

这是生活常识,也是认知行为疗法引导式提问技术内容,“去灾难化问题”会问到,“事情最糟糕会如何,会怎么应对?最顺利会如何?最可能会如何?”

老祖宗也留下经典忠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除了理解为做好准备,还有对预计最差情形的应对,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应急预案”。

我们可以设想,最差情形,最危急问题,都可以有准备方式,自然不会惊慌失措,才能冷静应对。

事实上,不是“惊慌才失措”,而是“失措才惊慌”,没有预备最坏最差最糟糕情形,一旦事到临头自然手足无措、惊慌失措,这才是正常的反应。

那些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人并不比多数人厉害多少,常常是人家早有准备,好比演讲出色的人,人家台下苦练很久,我们做不到只不过没有刻苦训练过。如果坚持训练,我们都可以做到的,起码可以提高一点水平。

因此,预料到最差情形处理办法,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底线思维,也可以认为是古人说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要拿得起能力,能力就是有解决问题方法(至于有效无效先别管,试一试再说),关键是有解决最糟糕情况下方法,能应对最差情形就是拿得起,这就是底线思维。

生活例子比比皆是。

一位高考复读生二模考试后想在家多待几天,家长焦虑受不了,在学校好好学习都不行在家不是更不行吗?pj方式之一就是底线思维使用,焦虑在于放不下过高欲望,这就是缺少预计最差情形以及如何处理的问题,问一句“假设孩子复读考试不理想,能接受不”,能让冷静下来,理性思考最差可能,想如何应对。

再一个现实的家庭教育本质问题,家庭教育是为了培养优秀孩子呢,还是为了避免培养出最糟糕孩子?

作为家长,尤其那些自己无能却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的家长,这个问题必须认真思考,这也是如何应对最差情形的底线思维。

想培养优秀孩子,首先避免孩子身心不健康,或者学坏了,其实优秀的孩子更多是自己努力出来的,而问题孩子真的是家长培养的。

看看那些严重心理障碍的孩子,住进精神科医院的孩子,很多都是原本聪明伶俐学习不错的,或者是原本就愚笨需要善待的孩子,结果生生被“培养”成了心理问题者,并不罕见。

老百姓那句话说的好,“不能光想好事,也得想想可能不好的”,既然不好是可能的,那么先想出个对策就很有必要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面对复杂问题和形势,要“做最坏的打算,力争最好的结果”,这种“底线思维

(1)(12分)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面对复杂形势,“底线思维”方法要求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要正视困难和挑战,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②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底线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要在充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实现由“最坏”向“最好”结果的转化。

(2)(6分)列举的事例要贴近自身学习和生活实际,符合“底线思维”的核心内容(做最坏的打算,力争最好的结果)。

试题分析:(1)本题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是矛盾的观点,解答本题学生要紧紧围绕教材中矛盾观点的进行思考。本题材料中关于“底线思维”的解释需要学生重点解读,从中找出答题的具体思路。题中材料“做最坏的打算,力争最好的结果”,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题中材料“我们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正视困难和挑战”,体现了事物矛盾具有客观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题中材料“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做最坏的打算,同时进行科学谋划和充分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体现了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本题要学生通过列举实例说明“底线思维”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解答本题需要从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去说明,学生所举实例主要符合“底线思维”的核心内容即可得分。比如:学生面对考试要做最坏的打算,并能通过对自身学习实际的分析,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并付出自己的努力实现成绩的进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