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张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斩蔡阳兄弟释疑;整个情节的中心犹如聚光灯投照在关羽身上”的三个组合情节各有侧重地表现了关羽的性格层面,早在《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中张辽在关羽兵败被困的危境提出“独独对曹操所赠赤兔马。这些情节交代都显示了关羽的性格,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情节是以一个个情节组接成一个具有连续性的情节链索“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韩福、孔秀、孟坦、卞喜、王植、...

张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千里走单骑人物赏析及情节?

关云长辞曹归汉的情节实际上包括第26回的下半回“关云长挂印封金”,可以称之为情节的发端;第27回一整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可称之为情节的发展;第28回的上半回“斩蔡阳兄弟释疑”,可称之为情节的结局。整个情节的中心犹如聚光灯投照在关羽身上,形成由他的活动为线索的情节过程。“千里”表示路途之远,“五关”表明困阻之多,“单骑”则突出力量之少。远、多与少之间构成巨大反差,这便是作者所设计的情节框架。这一情节框架是作者着意为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构筑的,从而也就在情节展开中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三个组合情节各有侧重地表现了关羽的性格层面:挂印封金——磊落;过五关斩六将——神勇;古城会——忠信。早在《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中张辽在关羽兵败被困的危境提出“三便”,关羽提出“三约”。其中第一约:“只降汉帝,不降曹操”是一则奇妙逻辑,为他日后开路埋下伏笔。他拒美女,封金银,独独对曹操所赠赤兔马“再拜称谢”,理由是:“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果然,一且得知“兄长下落”,便“千里走单骑”。临行前,挂印封金,降要降得光明,走要走得磊落。“丞相所拨人役,皆不带去,只带原跟从人,及随身行李”,这便显示出“单”的涵义。在这以前,数次去丞相府辞行,在无法见到曹操的情况下,又往张辽家相探,张辽托疾不出,最后“奉书告辞”,走的原因写得清清楚楚,这些情节交代都显示了关羽的性格:坦荡、明白,不是不辞而别,而是如毛宗岗所评点的那样,“作事如青天白日”。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情节是以一个个情节组接成一个具有连续性的情节链索。

作为五关斩六将的引子是曹操赠袍、赠金,关羽拒金收袍,作者用一个细节:“云长恐有他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勒马回头称谢”,表现了他的精细性格。

关羽所过五关是: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滑州;所斩六将是:韩福、孔秀、孟坦、卞喜、王植、秦琪。本来关羽坐骑赤兔马日行千里,那么“千里”寻兄一日可到,却为何在途中盘桓多日呢?细心的作者作了交代:“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 这样便使情节的构成具备了合理性。五关斩六将都是快速决战,人快刀快马快,眨眼之间解决问题,这是共同特点。但五关取胜的五个情节互不雷同,体现了情节的多样和丰富。

东岭关斩孔秀,速战速决,“关公约退车仗,纵马提刀,竟不打话,直取孔秀。秀挺枪来迎。两马相交,只一合,钢刀起处,孔秀尸横马下。”何等利索! 杀死守将尚不忘安抚众军:“吾杀孔秀,不得已也,与汝等无干。”并“借汝众军之口,传语曹丞相,言孔秀欲害我,我故杀之。”杀人也杀得明白,杀得有理,对得起守将的统帅曹丞相。

洛阳杀二将情节有所变化。守将预设伏兵,佯败诱追,用暗箭射杀。这一仗关公被暗箭射中,作者正是通过这一情节表现关羽的勇力和性格。“韩福闪在门首,尽力放了一箭,正射中关公左臂”。神奇般的性格力量就在此处焕发出来:“公用口拔出箭,血流不止,飞马径奔韩福,冲散众军,韩福急走不迭,关公手起刀落,带头连肩,斩于马下。”这是以非常情境来增添关羽非凡性格的描写笔墨。

汜水关杀机暗伏,守将卞喜设计“镇国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余人,诱关公至寺,约击盏为号,欲图相害”。这场斗争的方式跟上面两次有所不同。卞喜先是麻痹关羽,肉麻捧场:“将军名震天下,谁不敬仰!”对“今归皇叔,足见忠义”大加赞赏,竟至对斩孔秀、韩福之事也深表理解:“将军杀之是也”,竟至表示:“某见丞相,代禀衷曲。”通情达理,言词恳挚,布起的迷魂阵使关羽“甚喜”,一时也受到迷惑,“同上马过了汜水关”,情节出现危机。普净和尚的出现,他和关羽认了同乡,情节有所转机,但“卞喜见普净叙出乡里之情,恐有走泄,乃叱之”,情节复归危机。“普净以手举所佩戒刀,以目视关公,公会意,命左右持刀紧随”,关公从危机中猛醒过来。这里,作者用“会意”来表现关羽的机敏和警惕。然后,他以猝不及防之势先发制人,将这场暗害活动粉碎于青蘋之末,打乱对方的阵脚。斩卞喜不在马上交锋,而是徒步迎战,“卞喜暗取飞锤掷打关公。关公用刀隔开锤,赶将入去,一刀劈卞喜为两段”,这便以一个特写镜头表现关羽的武艺高强。

荥阳关斩王植,虽然对手采取的方式和汜水关设计有相似之处——暗害,但具体表现则有差别,一者是用伏兵,一者是用火烧,同中有异,犯中见避。王植的“喜笑相迎”,殷勤接待,“关公亦解甲憩息”,情节出现松弛状态。但外松内紧,一场阴险的密谋在暗中进行,使事态充满了杀机,情节表现得紧凑。王植密令胡班“今晚点一千军围住馆驿,一人一个火把,待三更时分,一齐放火;不问是谁,尽皆烧死”,这场阴谋活动十分狠毒。最后出现矛盾的转化契机也有不同。汜水关因识同乡,转危为安;荥阳则是赖于关羽自身的因素使形势化险为夷。“胡班潜至厅前,见关公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这个画面极有光彩,如同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所说:“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一员儒将风采在简单的线条勾勒中映现眼目。于是,奇迹发生了,胡班“失声叹曰:‘真天人也!’”被关羽青灯夜读所折服,透露了全部秘密,遂使危机得以解除。

滑州关斩秦琪是在黄河渡口进行的,突出的是夺路抢渡的特点,交锋双方都有一股“怒”气,秦琪的藐视:“你便插翅,也飞不过去”,“你只杀得无名小将,敢杀我么”,激惹得关羽怒火冲天,他是怀着一种不可侵犯的自尊感和怒的情绪特征,飞起青龙刀,这很符合关羽的性格特点。

最后是古城会中关羽在“一通鼓未尽”时,刀劈蔡阳,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消释了张飞的疑窦。

五关斩六将的情节各有不同,遂从不同的情节视角表现了关羽的性格:神勇、机敏、儒雅,等等,组合成性格的完整风貌。

与之同时,小说作者还成功地描绘了曹操的性格。曹操收留关羽,为了达到既能收住身、又能收住心的目的,可谓用尽心机、不惜血本。当关羽辞行时,先是采取回避政策,避而不见。当势不可免时,曹操表现得极为通脱、潇洒:“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 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他不是指责关羽义薄,而是反责自己“福薄”。他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难得的典型事例,借以教育部将,“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他审时度势,决不强人所难,反而乘船下篙,顺水推舟,“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下达公文,一路绿灯,又是亲送,又是赠金,又是赠袍,这项顺水人情做足了,做到了家,后来确实得到赤壁鏖兵败走华容道得以生还的酬报。这一切都显示了曹操作为政治领袖、军事统帅的识见、眼光、气度。

除此之外,虽然刻画张飞的笔墨不多,但性格表现得栩栩如生。他一见关羽便“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不问青红皂白,挺起长矛杀将过来。他怒斥关羽“无义”,倒显示出他义字当头,是桃园三结义的最忠实维护者,他根本听不进甘糜二夫人和孙乾的说明,他的“义”表现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以“莽”的形式体现出来,显得格外急切。他亲见关羽刀劈蔡阳,疑窦才有所消释,直至“细问小卒”又得二夫人的细致“诉说”,才予以相信。这时,他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格,“大哭”“参拜云长”,知错即改,增添了他那令人可爱可喜的性格光彩。

“千里走单骑”虽然以斩关夺隘为主线,但时有战斗间歇的情节穿插,如遇廖化、收周仓等。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说:“《三国》一书,有隔年下种先时伏著之妙。善圃者投种于地,待时而发;善奕者下一闲着于数十着之前,而其应在数十着之后。文章叙事之法亦犹是已。”“千里走单骑”亦得此法之妙。如前有曹操路送关羽,后有关羽华容释曹操,前后相隔二十余回。前有胡华托关羽传书其子胡班,后有荥阳关胡班密告,免除祸害,等等。前后呼应即前有伏笔后有呼应,使情节肌理细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形成完整的结体。

魏延张辽夏侯惇三人的武功相比较?

魏延有勇有谋,不甘平庸,是人生励志的典型!

魏延出身较低,最初埋没于荆州,后来又屈沉于长沙,长期坐着超级“冷板凳”。在归顺刘备后,魏延锐意进取,屡立奇功,虽然遭受诸葛亮的打压,但备受刘备的器重,甚至被破格提拔为汉中太守,此后又先后被封为镇北将军、都亭侯,到了刘禅时代,魏延又凭借积累的战功,累次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并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终于达到了人生巅峰。可以说,魏延正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进而实现了人生价值。

张辽同样智勇兼备,但是在吕布麾下时,同样遭遇了屈沉埋没,竟然被吕布编制到鱼虾混杂的“八健将”中,因此郁郁不得志,不愿与关羽、张飞结怨。在归顺曹操后,张辽受到重用,其才能也得以充分挖掘发挥,尤其是在官渡之战和扫北之战中,张辽多次立下大功。在镇守合淝期间,张辽展示了帅才之能,屡次阻击东吴的进攻,还险些生擒孙权。但张辽的降将出身,注定了他的仕途和前程,远不如诸夏侯、曹,也不如跟随曹操多年的于禁(假节)。

夏侯惇勇猛有余,而才智不足。夏侯惇的出身,在三人中是最好的,他既是曹操的宗亲,又是曹魏集团的超级元老,因此能够凭借身份屡屡加官进爵,虽然他几乎屡战屡败,但却能节节攀高,简直让人眼红不已!曹营中,典韦最凶恶,许褚最好战,而夏侯惇则是最张狂的,而且也是最亡命的!在典韦、许褚归顺前,夏侯惇就是曹营第一猛将。

魏延、张辽、夏侯惇,三人的武力谁最强?谁最弱?鉴于三人的剧情跨度都很大,我们可以按照不同时期分别讨论。

第一时期:官渡之战前的吕布时代

官渡之战发生在古城会之后,距离魏延出场还有八年的时间,此时的魏延还在荆州当群演。刘表是一个不思进取、坐吃山空的家伙,除了偏听外戚,根本不注重发现并培养人才,因此魏延、甘宁、文聘等人全被埋没了。这个时期,魏延根本没有任何历练的机会,武力值肯定最差。

夏侯惇粗莽而勇猛,刚烈而强悍。在吕布时代,夏侯惇的武力属于巅峰期,无疑是三人中最强的!

夏侯惇自幼喜爱使枪弄棒,14岁就敢杀人,是个好斗狠的亡命分子,还敢于拔矢啖睛。

在曹营早期的六大猛将(二曹二夏侯、李典乐进)中,夏侯惇绝对最强,每逢大战,都是他冲锋在前,比如在荥阳之战,夏侯惇将徐荣一枪刺死,为曹操报了一箭之仇。此外,夏侯惇还三合之间刺死了袁术麾下的大将桥蕤,啖睛后还一枪刺死了曹性。

最能体现夏侯惇武力的,有以下几场战斗。

1.荥阳之战,单挑吕布,共计约有十余合,抵挡不住,飞马回阵。濮阳之战,率兵截住吕布厮杀多时,因大雨如注而收兵。

2.高顺是吕布麾下第一猛将,但高顺单挑夏侯惇,四十余合就抵挡不住了,“绕阵而逃”,被夏侯惇追着打。

3.夏侯惇左眼被射瞎、伤愈后,竟然能够诱敌巅峰期的关羽,纠缠二十余里。关羽奋力杀退了许褚、徐晃,但是又遇到夏侯惇的痴缠,关羽“战至日晚,无路可归”,最终才跑到了土山上。

夏侯惇与吕布、关羽的恶斗,奠定了他超强的战力,至少是强一流水平,似乎不亚于后期的庞德。

张辽在吕布麾下时,还么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成长,其武力值不如夏侯惇。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直接单挑。

濮阳列阵单挑时,吕布直接让臧霸出阵。臧霸与乐进单挑30合后,夏侯惇出马,张辽截住厮杀,二人交手回合数不明、状态不明,但张辽应该是略显下风,因为吕布看到二人的单挑后,竟然“恼得性起”,主动冲出阵来。一般来说,以吕布的主将身份和武力高度,在部将单挑期间,是不会自掉身价出场的,很可能的是,张辽的表现,让吕布失望了!

2.对比关系。

高顺的能力和武力,都强于同时期的张辽。濮阳鏖战时,吕布与曹操拉锯战,就让高顺守寨;夜袭徐州时,吕布率轻骑先行,就让高顺压后接应;徐州、小沛尽失后,混战中遭遇张飞,吕布就让高顺与之单挑;困守下邳时,陈宫建议吕布外出布防,而负责守城的也是高顺。综合来看,高顺的综合能力,是高于张辽的,至于武力,绝对不在张辽之下。高顺在夏侯惇手上走不了50回合,对比之下,张辽绝对不是夏侯惇的对手!

至于关羽对张辽的评价,那是抬爱之词(他俩交情好),而且主要目的是劝阻张飞,这并不能直接证明张辽的武力。

小结:在吕布时代,三人的武力关系为:夏侯惇>张辽>魏延。

第二时期: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前后

这个时期,夏侯惇受到视力限制而疏于战场,因此武力呈现逐步下滑,随着时间推进,出现急剧衰退的现象;而张辽的武力,正在快速增长;至于魏延,则属于暂露头脚,还缺乏大展拳脚的时机。

黄河渡口,夏侯惇单挑关羽十余合,就赶紧让随从的铁骑部队将关羽围了起来,这是明显信心不足的表现!博望坡之战,夏侯惇被刘备轻松诱敌,却不能对刘备造成任何压力。可以说,此时的夏侯惇,已经跌出强一流武将的行列了!博望坡之战后,夏侯惇直接退居二线了,再没上过战场!

张辽,在延津之战时与徐晃双战文丑,可惜被连射两次,如果不是徐晃提醒、相救,张辽可能已经死两次了!看来,官渡之战前夕,张辽根本不具备与超一流武将单挑的实力!

官渡之战期间,张辽曾经单挑张郃50合战平,还在奇袭乌巢时一刀斩杀了蒋奇。在扫灭袁氏残余势力时,张辽三合大败袁尚,一箭射死沮鹄。在远征辽东时,白狼山一战,张辽获取了曹操授予的最高职权,并且拍马直冲蹋顿,将其斩首。

在整个官渡之战及其后续的扫北战役中,张辽的表现一直比较积极亢奋,得到了充分的历练,武力值大增,也逐渐形成了突进、奇袭的战斗风格。

到了镇守合淝期间,张辽已经具备了威震一方的实力,不仅与太史慈完全战平,还骤马直冲孙权。夜间,张辽将计就计,伏击了太史慈,将其乱箭射死,直接威震江东!

此时的张辽,绝对是强一流,不论是带兵,还是用计,不论是单挑,还是冲阵,都是一流的!

此期间的魏延,刚出道不久,武艺不算精通,甚至没有趁手兵器,他竟然用枪与文聘单挑,胡乱厮杀了两个时辰(非一流高手之风范),最终因为兵卒尽折,只能败走。关羽收长沙时,张辽正与江东打的火热,而此时的魏延,还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归顺刘备后,魏延的进取精神一点不比张辽差,多次主动抢功,甚至在入川之战时,敢于挑衅黄忠!但事实证明,此时的魏延,只能说心气高、勇气佳,但与黄忠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在夜间执行任务时,魏延被伏击,落败而逃时马失前蹄,差点有性命之忧,还是黄忠救了他。不过魏延能够一合生擒敌将泠苞,也至少具备了一流的实力。

小结:从官渡到赤壁之后,张辽的武力逐渐成长,基本在合淝会战时期达到了顶峰;魏延的武力正在成长,到了入川之战时,已经接近强一流的水准;夏侯惇的武力衰退明显,已经跌出一流行列。因此,这个时期,三人的武力值,整体来讲,张辽>魏延>夏侯惇。

第三时期:汉中之战期间及以后。

汉中之战时,曹魏阵营里,曹洪、夏侯渊等人冲锋在前,而夏侯惇已经开始负责后勤工作了,还与杨修搭档在一起,负责夜传军令。夏侯惇此时的武力,可能连于禁都不如了!

此时的张辽,武力值并未出现波动,基本与合淝之战时相差无几,其作战特点,也继续保持了以往的风格。

一是平局比较多,继战平张郃、太史慈之后,又在濡须之战时与凌统战平,而凌统只是乐进的水平。由此来看,张辽在一流武将面前,缺乏夏侯惇早期碾压高顺的那种霸气。

二是善于冲阵突袭,并且在逍遥津之战中将这一特点发扬光大,率八百轻骑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差点将孙权活捉,将孙权逼到跳桥逃命。此战中,张辽将江东杀到小儿不敢夜啼,堪称封神之战。但客观地讲,逍遥津之胜,并非张辽的个人武力所为,而是集体之功。

此外,张辽的箭防能力一直较低,在谢幕之战中,被丁奉一箭射中腰窝,不治而死。

魏延在入川之战得到了强化练兵,个人武力、带兵能力、智力韬略,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长,而最为明显的,当属武力值的大幅飙升。我们仅看几处主要战绩。

葭萌关,魏延十合速败马岱,这种战力,与张飞的表现完全相同,只不过魏延贪功、在追击马岱时被冷箭射中,而张飞因为被刘备叫住而没有追赶。此外,魏延把马岱当成了马超,根本不惧,直接上前单挑。

斜谷之战,魏延与庞德酣战,通过诈败,在庞德眼皮子底下,偷袭曹操得手,最终被庞德奋力厮杀,因为兵力劣势,才不敌败走!

魏延多次与张郃交手,丝毫不落下风。街亭之战,张郃取得大胜,在追击马谡时遇到魏延,但张郃直接掉头就跑,被魏延追击二十余里;陈仓攻坚战,魏延在局部打退了张郃;木门道,即便是张郃再善于逃命,但在魏延逼真的诈败演技面前,还是中了圈套,被乱箭射死。

兵退陈仓,魏延阻截王双,通过诈败,直接将王双斩杀。王双是曹魏后期的猛将,武力值绝对是一流甚至更强。

综合来讲,魏延在汉中之战时期,能够速败马岱这种偏弱的名将,已经具备了超强的战斗力,应该与庞德非常接近了!在后期的表现中,魏延能够斩杀王双这种一流猛将,能够诱杀张郃这种强一流,这些战绩,胜于张辽的武力表现。

因此,汉中之战时期,魏延≥张辽,而汉中之战后,魏延>张辽;在张郃死后,魏延堪称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张辽有帅才,但更多局限于防守能力;魏延同样有帅才,但攻守兼备,能够镇守汉中近二十年,并且攻击意图较强,还能提出子午谷奇计。

魏延不仅是励志型,更是超级成长型,他是蜀汉阵营中不可多得的超级人才,论综合能力,似乎可与关羽、张飞相提并论!

张辽乐进徐晃什么级别?

张辽、乐进、徐晃在三国时期都是上将军级人物!

三国的人物特点用来猜谜语的作文?

文起八代之衰(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韩当

我欲乘风归去(打《三国演义》人名一)。苏飞

残局飘零满地金(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黄盖

鸟宿林间不再飞(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关羽

阳关一曲续日弹(打《三国演义》人名一)。曹操

四面屯粮(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周仓

天不绝曹(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魏延

参观航空(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张飞

汉朝文书(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刘表

逐渐繁荣(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徐盛

一望无际(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张辽

再三谦让(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陆逊

轻骑飞跃(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马超

流芳后世(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孙尚香

古代文化(打《三国演义》人名一)。史迹

海空优势(打《三国演义》人名一)。陆逊

时已立秋(打《三国演义》人名一)。伏完

章句不佳(打《三国演义》人名一)。文丑

室内外大清扫(打《三国演义》人名一)。普净

曹操的个性?

曹操的性格特点:多疑、狡诈、狠毒残忍,但同时求贤若渴,知人善用等。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以一己之力,统一了北方地区并创建了曹魏政权,同时它也是一位诗人,在他写的诗句中,多处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以及对人才的渴求。

曹操是三国中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特别是他的多疑,甚至达到了让人厌恶的地步,这一点在忌杀杨修一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杨修十分聪明,但因辅佐曹植对抗曹丕让曹操心生猜忌,将其杀死,在后期头痛症发作之时,又因猜忌名医华佗,同样将华佗杀死,可见其疑心非同一般。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无论是做人做事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合心意就要杀掉,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残暴。

不过他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领导人,在三国中,他见到有才能的人就想收入麾下,且态度十分尊重,这一点不论是在关羽、赵云等名人身上都有体现,还写下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内心对人才的渴求。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