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清明节要干嘛(在清明时节还能做什么)

人们在这一时节也有着踏青郊游、放风筝、打秋千、射柳等习俗,祭祖扫墓明佚名出警图(局部)绢本设色92.1×2601.3cm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两幅长卷《出警图》和《入跸图》分别描绘了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出京谒陵和乘船返京的扫墓队伍,明佚名入跸图(局部)绢本设色92.1×3003.6cm踏青郊游清明前后正是仲春,游春...

古书《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距春分仅十五日,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依旧是天朗气清、万物生长之时。尽管杜牧《清明》的两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或许早已存于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而在这日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习俗又使人心生伤感。但不可忽视的是,芳草鲜美、五彩缤纷的清明之时又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在这一时节也有着踏青郊游、放风筝、打秋千、射柳等习俗,尽情地亲近自然、娱乐游玩。

祭祖扫墓

明 佚名 出警图(局部) 绢本设色 92.1×2601.3cm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这项活动起源于上古时代人类对天地、祖先的崇拜。清明之时,草木萌生,人们选择在这一时节前往先人的坟墓查看,清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焚烧纸钱、行跪拜大礼,是一项庄重的仪式活动。明清时期的帝王十分重视清明节祭祀,仪式浩大繁杂。两幅长卷《出警图》和《入跸图》分别描绘了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出京谒陵和乘船返京的扫墓队伍,场面浩大,图中足见当时对祭祖的重视和大明王朝的国力之盛。

明 佚名 入跸图(局部)绢本设色92.1×3003.6cm

踏青郊游

清明前后正是仲春,是踏青赏春的佳时。游春踏青的习俗可追溯至魏晋,其时为三月初三流行的“修禊”风俗,人们到水边嬉游、沐浴、洗濯。公元353年的这天,会稽内史王羲之与四十多位好友聚会于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在天朗气清、绿郊山野、松风竹月的美景下,他们饮酒、写诗、观山、赏水、曲水流觞,王羲之乘兴作《兰亭集序》,这场春日聚会是千古流传的风雅之事。

明 文徵明 兰亭修禊图(局部) 纸本设色 146×27cm

清 樊圻兰亭修禊图卷(局部)绢本设色 763.3×29.8cm

南宋诗人所作《苏堤清明即事》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苏堤是贯穿西湖南北的林荫大堤,时值清明,梨花盛开,和风吹拂,游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一番春日热闹景象浮于眼前。《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田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杯盘罗列,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这些诗词反映了清明踏青的繁荣场面,可见当时人们对踏青这一活动的喜爱。

宋 佚名 春游晚归图 绢本设色 24.2×25.3cm

这幅《春游晚归图》描绘一行人春游归来,穿过林荫道路向城门走去。画面正中是一位骑在马上的老年官员,仆人中有的牵马、有的引路、有的挑担,人物形态动作各不相同又有呼应,有着很强的画面空间感。

清唐贷丁观鹏十二月月令轴四月踏青 175×97cm

竞技娱乐

清陈枚梁诗正月曼清游图册——二月“杨柳荡千”绢本设色 37×31.8cm

清 焦秉贞 仕女图册八开——柳院秋千绢本设色 30.2×21.3cm

除了扫墓、郊游,在时光大好的春日,清明时节的民俗活动还涉及到打秋千、蹴鞠、放风筝、斗鸡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清明二首》提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这说明,唐代的清明节就有了蹴鞠、打秋千的风俗。唐宋时期,打秋千已是清明习俗的重要内容,元明清三代把“清明节”视为“秋千节”。在《月曼清游图册》的《杨柳荡千》描绘的是宫中女子游乐的场景:杨柳拂风,杏花、桃花盛开,女子走出闺房,在芳草地上相伴嬉戏;秋千架上,仕女的身姿轻盈如燕。

南宋 佚名 百子嬉春图 绢本设色 26.6×27.7cm

古时,清明节放风筝也十分流行。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消灾解难。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掣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清代高鼎《村居》描写:“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描绘了一群活动的儿童在大好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在《百子嬉春图》中,几个儿童在楼阁上放着风筝,刻画生动细腻。

近现代 齐白石 五童纸鸢图 纸本设色 131×37cm

《五童纸鸢图》是齐白石晚年所作。图绘五个神态各异的儿童围成一圈放着风筝,飞上天空的风筝与画面下方的儿童呼应,充满着童真趣味。晚年的齐白石住在四合院里,沉湎于乡村的回忆,因此画儿童与纸鸢以解乡愁。这样的平常之景在齐白石的笔下妙趣横生。

南宋 李嵩 明皇斗鸡图 绢本设色 23.5×21cm

清明节还有一项比较有趣的民俗活动就是斗鸡。斗鸡是一种通过训练动物来进行竞技的活动,自清明开始,到夏至为止,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流行,唐代时已经是清明节习俗,不仅民间斗鸡,唐玄宗也很喜爱斗鸡。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明皇斗鸡图》中,两只公鸡打斗,湖石前方的骑马男子怀里也抱着一只公鸡,众多宫女在亭内、亭外观看斗鸡情景。

明代散曲家王磐所作的《清江引·请明日出游》说:“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这一首散曲道尽了清明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祭祖扫墓当然是清明时节中最不可缺的,但也万不可辜负这大好春光,踏青、荡秋千、插柳、蹴鞠,这一切应时应景的活动也当是别有情趣。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