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和珅是哪个朝代的人

刘墉与和珅是否同朝为官?历史上的刘墉和《宰相刘罗锅》里面的刘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上的刘墉远不如《宰相刘罗锅》里面的刘墉更加的正直,但要比宰相刘罗锅里面的刘墉更加的圆滑。刘罗锅的父亲在乾隆时期先后担任过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从刘墉的父亲被免职,刘墉在地方上为官清廉,从刘墉任吏部尚书一直到乾隆皇帝退位,乾隆皇帝不给刘墉升官的主要原...

和珅是哪个朝代的人,刘墉与和珅是否同朝为官?

历史上的刘墉和《宰相刘罗锅》里面的刘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上的刘墉远不如《宰相刘罗锅》里面的刘墉更加的正直,但要比宰相刘罗锅里面的刘墉更加的圆滑。

历史上的刘墉出生于清朝的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清朝的官吏,刘罗锅的祖父是清朝初期的正五品官员,刘罗锅的祖父是康熙时期的从二品官员,刘罗锅的父亲在乾隆时期先后担任过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

刘墉32岁的时候,依靠着父亲的关系获得了举人的身份,同年考中进士步入官场。

从刘墉入朝为官的过程看,刘墉做官肯定走了后门,就连举人的身份都不是自己考出来的。不过刘墉的仕途并非是一帆风顺,在刘墉做官后不久,他的父亲便因为犯错而被免职,刘墉也被外放做了地方官。

从刘墉的父亲被免职,一直到刘墉调回京城期间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时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面,刘墉在地方上为官清廉,处事刚正不阿,留下了非常好的名声。

当时的人纷纷把刘墉和包拯相提并论,刘墉也因为官声比较好,被调回了京城任职。在刚刚调回京城的时候,刘墉行事作风仍然清廉正直,在查处山东巡抚国泰案的时候,刘墉坚持正义,不惜得罪皇妃和和珅,最终将国泰绳之以法。

这件事也在民间广为传颂,被编成了小说《刘公案》。在国泰案之后,刘墉被升任吏部尚书,成为了朝廷的一品大员。

然而升官后的刘墉逐渐变得圆滑起来,他不再像以前一样清廉公正,名声也越来越差。乾隆皇帝多次处罚和警告刘墉,但是刘墉始终没有把乾隆皇帝的话放在心上,犯下的错误也越来越多。

从刘墉任吏部尚书一直到乾隆皇帝退位,刘墉始终没能升到正一品的级别。乾隆皇帝不给刘墉升官的主要原因就是刘墉做事懒散,名声也越来越差。

这一时期的刘墉同和珅基本没有太大的矛盾,因为刘墉根本没有同和珅斗争的资本。在刘墉升任吏部尚书的第2年,和珅也做到了吏部尚书的级别。

同刘墉的懒散相比,和珅的表现一直让乾隆皇帝非常的满意,和珅担任吏部尚书仅仅两年的时间,便升任了文华殿大学士,成为了正一品大员。

之后和珅在朝廷里面权势滔天,兼任了多个部门的领导职务,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而刘墉在和珅当权时期一直碌碌无为,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也没有被和珅加害。

乾隆皇帝甚至把刘墉当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到了嘉庆皇帝继位后,乾隆皇帝才给了刘墉一个大学士的职务。

在颁发给刘墉大学士头衔的时候,乾隆皇帝还专门告诉刘墉:我现在提拔你不是因为你有能力,而是因为实在没有人可以用。

一直到乾隆皇帝去世,刘墉都没有得到重用,只是空有一个正一品的头衔罢了。纵观刘墉的一生,前半生称得上光明磊落,后半生则变得圆滑多变,虽然刘墉晚年凭借着圆滑的处事风格保住了官位,但是却没能留下像包拯一样的好名声。

清代历史剧中的和珅是否真名叫何坤?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朝中期权臣、商人。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官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

和珅为什么被称为中堂?

和珅在历史上,曾官拜文华殿大学士,身兼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十多个重要职务,堪称乾隆年间是最有权势的一位中堂。

“中堂”起源于唐朝,在唐宋时期是宰相的别称,因为在“中枢省”内的“政事堂”办公而得名。到了明朝时期,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有首辅、次辅等计六人,其中首辅最为重要,虽然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

到了清朝,在政治制度上借鉴明朝,有一定的损益。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主持朝政,内阁大学士也就成了虚名宰相,成了朝廷给勋臣的一种荣誉官衔。中堂的品级并不统一,但不会低于正三品。

在中国的历史上,内阁大学士从一开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逐渐演化成了拥有越来越小的权力,然后逐渐被替代,最后这个官职消失不见。从一开始的红极一时,到后来的没落,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在某一个时期,确实是非常大的,就相当于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但是不管内阁大学士权力高低与否,都是一个管理体系的需要才出现的,这个职位出现就说明它是有用处的,虽然最后内阁大学士的权力被削弱甚至被替代,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学士的职位在清代确实是非常高的。

因此,在清朝大多数时期,位极人臣权势显赫的人物基本上都挂职大学士,和珅也就被称为“和中堂”。

嘉庆就真的能吃饱?

乾隆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初四上午,嘉庆皇帝就发布了一条让全国人都大吃一惊的谕旨:免去乾隆皇帝驾前第一宠臣和珅兼任的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之职,命令他和福长安二人守在太上皇帝灵前,一心办理丧事,不得任自出入。朝廷上下一片惊疑。

初五,王念孙、广兴、刘墉等先后上疏,举报和珅种种不法之事。初八,皇帝宣布逮捕和珅,对他进行审查。同时,一场规模巨大的抄家行动展开,令人惊愕的巨额财宝在和府地窖中显露出来。仅仅十天之后,审判完毕,正月十八,皇帝发来一条白练,赐和珅自尽。

嘉庆之所以如此迅速除掉和珅,更多的是基于大清王朝的责任感。他对和珅的不满,实际上代表了他对乾隆后期朝政的不满,在嘉庆看来,和珅是乾隆晚年以来朝政日非、腐败日盛的一个标志。

在和珅主政下,仅仅十余年间,乾隆朝就完成了从前期政治纪律严明到后期贪腐无孔不入的转变。在繁荣的表象下,大清王朝的全盛之局已经干疮百孔了。由于官员集体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七,就在乾隆得意洋洋地举办传位大典七天之后,川楚两地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

起义席卷五省,大清王朝一时岌岌可危。应该说,诛和珅这步棋,是非常高明的一招。面对如火如茶的起义烈火,乾隆帝只知一味愤懑和仇恨,而嘉庆则能冷静分析出大乱之源是“官逼民反”,正如嘉庆自己所说:“白莲教的起因,乃在于官吏多方搜刮,竭尽民脂民膏,因而激变如此。然而州县官员削剥小民,不尽是为了自肥,大半也是为了趋奉上司。

而督抚大吏勒索属员,也不尽为私贪,无非结交和珅。”“是以层层剥削,皆为和珅一人。而无穷之苦累,则我百姓当之。”嘉庆看得很清楚,腐败已经成了关乎大清王朝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要熄灭起义的烈火,必须刹住朝廷上下贪腐相尚的风气。而要刹住腐败之风,就要从和珅抓起。

这高屋建瓴的一招充分显示了皇帝把握和处理复杂政治局面的政治智慧。诛和珅的根本目的是扼制腐败。在广泛听取官员意见的前提下,一批乾隆时代即以廉洁著称的大臣进入了朝廷中枢,而和珅时代大部分省一级高官被撤换。

“1799年(嘉庆四年)初尚在其位的十ー个身居要职的官吏中,六个被迅速撤换:他们是驻南京的总督、映甘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睿和云贵总督,以及漕运总督。次年又撤换了河道总督二人。”

借诛和珅的东风,一次反腐高潮在全国兴起,一大批贪官被揭露出来,受到严惩:湖南布政使郑源涛公开卖官,并且定下官职售价,被定罪新首;云贵总督富纲在任内索贿,被判绞刑;湖北安襄郧道台胡齐在镇压白莲教过程中,贪污军需银三万两,被抄家处绞:;武昌同知常丹葵,借办蹉案为名,任意勒素百姓,被人举报,丢官罢职当然,大事中的大事,还是白莲教起义。

自从登基以来,熊熊燃烧的起义烈火一刻不停地灼痛着嘉庆皇帝。自从嘉庆元年白莲教徒首举义旗以来,湖北、四川、河南、映西各省已经燃遍烽火,二十多个州县被义军控制。乾隆调集了十七省的兵力,三年间先后花费军费七千万两,可是起义烈火不但没有被扑灭,反而有越烧越旺之势。

嘉庆深知,这是关系大清王朝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事实上,他之所以不惜冒违反“三年无改”之教的风险,雷厉风行地全面扭转父亲的政策,核心目标就是为了除掉这个大清王朝的心腹大患。

嘉庆非常清楚,导致军事失利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贪污腐败。川楚军营的黑暗、腐败在嘉庆亲政时已经发展到了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统兵将领无不滥支军费,有多少支多少。

和珅一倒,嘉庆就立刻传谕诸将领:“从前带兵大员,皆以和珅为可,迎合钻营,虚报功级,坐冒空粮,不一而足。今和珅已经拿办,伊等失其所恃,惟当以国事重,奋发有为。”皇帝可不仅仅是吓唬人。亲政不久,皇帝就把阵前最高统帅经略大臣軌保撤职查办。通过百官的直言进谏,皇帝对军队中长期存在的权力分散、战略失当、军纪涣散等问题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前提下,嘉庆帝对军队进行了重大的人事调整。首先,他把镇压白莲教的数股军队统一到一起,归为五省经略大臣指挥,节制川、陕、楚、甘、豫五省军务,从此,军事指挥大权得到统

虽然杀了和珅,虽然在十一个全国总督当中,六个被他撤换,虽然他为配合镇压白莲教战争发起的惩贪高潮中,官场贪风一时有所收敛。然而,高潮过后,一切如旧。各地官员,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仍无处不在收礼送礼,买官卖官;各地衙门仍然无处不懈怠昏庸,除了部利益之外,对一切民间疾苦都漠不关心。

官僚集团对腐败已经不以为,反以为常。甚至嘉庆皇帝亲手树起来的廉政模范,时间稍长,故一个接一个地陷入腐败之中。最典型的是当初率先揭发和珅的谏官广兴。此人因为揭发和珅,深得嘉庆信任,被委以掌管四川军需的重。他不辱使命,清正自持,扫除贪风,每年为国家节省数百万两白銀,嘉庆帝多次号召全国官员向他学习。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就兵部侍郎之后不久,也陷入贪污的泥淖,短短一年,就贪污了四万两之多。白莲教军报刚刚从他的案头搬走,数不清的贪污案卷又已堆满了他的书桌。乾隆时期已经花样百出的腐败,到此时又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腐败向底层全面扩散,所有的基层干部都成为权力寻租者,一些普通公务员甚至成为腐败案的主角;潜规则变成了明规则,社会上所有大事小情,都需要用钱开路,否则寸步难行。

嘉庆十年(1805年)前后发生的一些案件实在令人触目惊心。直隶省布政使司承办司书王丽南,是直隶省财政厅的一个小小办事员,顶多是股级干部,按理说并没有什么权力。可是从嘉庆元年(1796年)起,数年之间,居然贪污了三十ー万两白银。他贪污的手段非常简单,就是私刻了从财政厅长(布政使)、处长直到科长的一整套公章,然后任意虚收冒支,把国库银两大把大把装入私囊,近十年间,居然没有受到任何怀疑和调査。

大清王朝的监督体系这张破网已经烂得形同虚设。甚至湖北财政厅(布政使司)的一个银匠,利用政府官员的糊涂马虎,不断私藏银两,几年下来,居然也贪污了五干两之多。自从嘉庆亲政开始,黄河几乎年年决口。每年朝廷下拨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四分之一的巨额财政经费用于治河,可是成效甚微。那些治河的官员,每天公然在河督衙门里喝酒唱戏,一桌酒席,居然所费千两。

治河经费,大多数都落入了这些官员的腰包。至于治河的工程,则处处偷工减料。应该用麻料的地方,掺杂了大量沙土;应该建造秸垛填石,秸垛建好了,却根本不往里放石头。结果,洪水一来,全面崩溃。

嘉庆年间,各地还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大量“编外衙处处决口役”或者说“編外警察”充斥基层。各县级部门借口入力不足,大量招聘“临时衙役”,不占编制,不开工资,利用他们处处设卡,到处收费,以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他们的数量往往超过正式编制数倍,甚至数十倍。

比如直隶省正定县,“编外衙役”多达九百多名,而浙江省的仁和、钱塘等县,居然更多达一千五六百人。他们横行乡里,巧立名目,一遍遍向农民收取各项税费,如果谁不交,就关入私年,严刑拷打。他们在城市里勒索小商小贩,经常闹出人命案子,官司有的甚至一直打到皇帝面前。

从乾隆晚期开始,有些地方就出现了“财政亏空”。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敷支出,不得不负债经营。到了嘉庆年间,这已经成了各地的普遍现象,几乎每省每县,都出现了财政亏空。为了维持政府运转,为了给官员开支,各地政府不得不四处借债,有的甚至向地下钱庄借高利贷。

贪官和珅的亲生儿子为何叫丰绅殷德?

丰绅殷德出生于1775年2月18日,乾隆四十年,生母是和珅之嫡妻冯氏冯霁雯。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也就是满族人。钮祜禄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也是满族八大姓之一,是清朝的大姓之一。

丰绅殷德与公主同年所生,十公主出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十九日,丰绅殷德比固伦和孝公主小半月,因仪表堂堂,而且和珅是朝中权臣,乾隆非常喜爱丰绅殷德,而且“丰绅殷德”这个名字就是拜乾隆帝所赐。

“赐名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之额驸。赏戴红绒结顶。双眼孔雀翎。穿金线花褂。”丰绅在满语中是福裕之意,乾隆皇帝希望丰绅殷德能够福裕长驻,为自己最宠爱的十女儿带来好运气。

但丰绅殷德有个堂兄弟,和珅弟弟和琳的儿子丰绅宜绵,两人都生于1775年,按理说,如丰绅殷德这四个字为乾隆所赐,那和琳的儿子就不可能用“丰绅”这两个字,但丰绅宜绵却用了,唯一的可能就是在乾隆赐名前,丰绅宜绵这个名字已经取了。

所以,丰绅殷德的原名有可能是丰绅开头,而殷德两字才是乾隆所赐。

再来说说十公主。十公主是乾隆六十多岁才生的女儿,是最小的女儿,而且她的性格很像乾隆,“汝若为子,朕必立汝储也”。可谓是金枝玉叶,乾隆对这个女儿非常喜爱,总想着给她最好的东西,而额驸自然也要选最好的。和珅当时是一个前途不可限量的臣子,因此乾隆提前就暗自看中了和珅的长子,而且丰绅殷德长大后不负乾隆重望,所以就指定为十公主额驸。

和珅一开始就想着和皇室联姻,最终终于成功了。但这正是一个错误的开始,最终酿成一段悲惨的婚姻。嘉庆四年,乾隆刚驾崩不久,嘉庆帝就对和珅下了毒手。树倒猢狲散,弹劾和珅的奏章多如牛毛,甚至提议将他凌迟处死。被抄了家,丰绅殷德要以父罪连坐。十公主进宫请求嘉庆皇帝可以网开一面,放了丰绅殷德。

嘉庆是令妃的儿子,而十公主是惇妃的女儿,两人不是一母同胞。但他们都是最受乾隆喜爱的。

再说嘉庆皇帝也并非绝情之人,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妹妹这样悲哀,动了恻隐之心,留了和珅全尸,饶恕额驸,削去丰绅殷德一切职务,令居家闲住。和府靠着公主的高贵的地位勉强支撑着。而家庭上的巨大变故对丰绅殷德打击很大,此后他性情大变,终日迷恋女色,最后被公主府长史奎福向内务府告状,说额驸丰绅殷德于国服一年内生女,并且造反。嘉庆调查一番后发现他的确对公主不敬,养有小妾。但造反这事子虚乌有。

查实后,嘉庆帝大怒,将丰绅殷德调往天寒地冻的乌里雅苏台任职,并命固伦和孝公主不得随行,至此夫妻两便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让公主断了念想。

四年后,在公主的不断请求下,嘉庆帝才恩准丰绅殷德回京养病,但在极北之地饱经严寒摧残的丰绅殷德身体早已一天不如一天,回到京师后虽遍请名医,但半年后不幸离世,年仅三十六岁。按照满清祖制,出嫁后的公主不能再婚。所以,年纪轻轻的十公主从36岁起开始守寡,当了长达十三年的寡妇,直到道光三年才郁郁而终,享年四十九岁。繁华落尽,斯人已去,空余高门,和府静静地诉说着这一段皇室与贵戚婚姻的红尘往事。

作为侄子,道光皇帝亲临祭奠了这位半生不幸的姑妈。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