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摊保额,保额15万的重疾险?
感谢邀请,如果这个保费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你母亲的身体健康都达标,我觉得这份重疾险还是可以的。先不用像很多人说的不合理或保费倒挂的情况,从理赔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请看图一,41-60岁是重大疾病的一个高发期,这个不仅是一家公司的数据,也是行业大数据的提现。很多人说保费倒挂是因为在没有考虑风险的情况下算的,在这么一个高发的年龄阶段,谁知道买完保险什么出险呢。
其次,请看第二图十大高发的重疾,还是以恶性肿瘤(即各种癌症)为主,所以确诊即赔有一点不全面,但也不完全不对,重疾理赔还是有三种情况,确诊即赔,像各种癌症;状态即赔,要达到某一种状态,如脑中风后遗症;手术即赔,要有开胸开颅开腹手术,如主动脉手术
第三图,从理赔的案件和理赔的金额来说,医疗险的理赔件数占比绝大多数,但重疾险的理赔金额却不容小觑,所以如果只是买了一份重疾险的还是不够的,需要配医疗险,百万医疗险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四图,再谈一下重疾险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说到“治疗费”这个词,这个词其实包含了三个字“治”,“疗”,“费”。我们所能看见的是“治”的钱,治病期间的费用,各种检查费,手术费等,用社保和医疗险来解决。还有看不见的是“疗”的钱,疗养期间的各种费用,如护理费,康复费,营养费,交通费等,这块社保和医疗险是解决不了的。更有不可测的是“费”的钱,日常生活的费用开支如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生活开销,社保和医疗险更加解决不了。对于“疗”和“费”的钱,只能靠足额的重疾险来弥补了。
因此,不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而要计算风险发生的后果,虽然一年交7000多块,保额只有15万,但当风险发生的时候,有15万和没有15万,境况一样吗?
一个从事保险的有温度的奶爸,希望能让你对重疾险有更深入的了解,谢谢。
买保险时保额应该怎么选择?
我们知道,除了住院医疗险之外,重疾险、意外险、人寿险这些险种,赔多少都是取决于我们保额买多少。而这些保险的保额跟保费又是成正比的:保额翻一倍,保费也跟着翻一倍。
跟挑产品的纠结不一样,我身边的朋友似乎在保额的选择上很随性:大多是看最后的保费。如果价格能接受就买了,要觉得太贵就看看别的产品。
这样买保险,其实就是没有认识到保额的重要性。同样一份保险,赔50万还是赔10万,肯定有很大的区别。
保额太低,起不到保障的作用;保额太高,费用又承担不起。如何在这当中取一个平衡点呢?下面我会根据一些数据,给大家做一些可供参考的分析。
重疾险的保额应该如何选择?我们先来看图,下图是最常见的25种重大疾病(占保险索赔的95%以上)的治疗费用:
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种疾病,根据病情不同,需要的治疗费用差别很大,更别提不同的病种了。
如果我们买到的保额越高,就能涵盖越多的情况,所以重疾险的保额肯定是越多越好。根据多家保险公司发布的理赔数据,现在人均理赔金额都在10万以内,在这个花费表里面只能解决一些基础问题。
根据目前大多数家庭情况来说,30万的保额能应对多数的情况。但如果在一二线城市,或者有计划大病去这些城市医院医治的,建议把保额增加到50万,因为这些地方的医疗资源更丰富,花费也更高。至于有计划海外医疗,或者去高端私立医院的,花费都是百万级的,这类家庭相对较少,以后专门再写。
如果是帮大人买重疾险,还要考虑到如果罹患大病没办法工作,家庭的支出怎么办。所以在30~50万的治疗费用之上,再加3~5年的家庭支出,在治疗费用之上,再保障家庭的支出。如果是帮小孩买重疾险的话,由于小孩以后的时间还很长,小孩重疾险价格便宜,小孩的身体条件能接受更好的治疗。基于这三个原因,建议把保额做高一点,在50万以上。注意,这里的数据和结论都是针对一个平均值得出,大家用来做一个参考就行,切勿生搬硬套,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不少朋友可能会发现,如果想把一家人的重疾险保额都做到理想状态,对应的保费太贵了,这时候应该怎么取舍呢?办法无非就三个:削减保额、减少时间、减少成员。
首先要确保大人和小孩都要有重疾险,老人由于年纪偏大,重疾险可能很贵,可以放弃重疾险,通过医疗险等短险做补偿;
其次,保障时间可以减少,不用强求终身保障,大人只能要保到退休,小孩只要能保到30岁左右就行,保障时间的减少能大幅降低保费,保证在这些人生的关键阶段保障充足;
最后,如果预算还是有些高的话,就只能酌情削减保额,比如误工费这些收入损失就不考虑了,但至少要保证治疗的费用要充足。
寿险是指那些以死亡为赔偿条件的保险,所以指代很广,用法也很多,但这里我们只讨论保障用途。
在保障的角度,老人和小孩都是不需要寿险的,因为家庭不靠他们养着,只有对于家庭经济支柱的大人而言,寿险才有保障的效果——防止大人英年早逝,收入中断,家庭没钱供养。
既然寿险是替代我们养家的,那保额的选择,也就要从养家的角度出发,主要考虑两点:身上有什么贷款,家里有什么支出。
贷款的话,主要考虑长期贷款或者大额贷款。比如做生意的经常会有大额欠款,那就给自己上一份等额的寿险,防止意外发生,债务落到家庭身上。
长期贷款比如房贷,按照“谁还给谁买”的原则,还有多少没还就买多少保额。如果是夫妻双方共同偿还,则按照份额给两人配置。保障年限就是还款年限,如果是专门针对房贷做的寿险,还可以考虑保额每年递减的减额寿险。
家庭支出,综合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衣食住行开销、赡养父母开销、小孩教育开销,大家也可以审视一下过去几年自己家庭的支出概况,分析维持这个家庭运转需要的每年支出。
从家庭支出的角度,寿险的保额建议配置5~10年的家庭支出总额,按收入比例分摊在两位大人身上。但这个仅能成为参考,毕竟没钱有没钱的过法,而且还存在另外组建家庭的可能性,所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以及观念不同,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出入。
有很多朋友会关心,是否有了重疾险和意外险,就不需要寿险了。其实不然,除了重疾死亡和意外死亡,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死因属于非重疾非意外死亡,比如急性病死亡、猝死等。
不过,如果预算不允许,确实需要取舍的话,优先保障重疾险、意外险和医疗险,寿险可以往后面放放。
对于刚入门的保险小白来说,我们建议直接配置综合意外险,所有意外情况都可以赔付。有一定的保险知识或者专家帮助,再考虑特定的意外险比如交通意外、电气意外等。
一般的综合意外,主要保障责任是意外身故、意外伤残,常见的附加责任有意外医疗、意外住院津贴等。这里我们只讲意外身故和意外伤残的保额,这个是最重要的。
对于已经配置了寿险的朋友们,意外身故只是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意外险,意外身故赔偿和意外伤残赔偿是共享保额的,所以只能放在一起说。
意外伤残的赔付是非常实用的,根据1~10级伤残,会按照保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赔付。比如买了100万保额,5级伤残的话,就赔付50万。伤残跟重疾一样,都有可能会无法工作,还需要护理,比重疾更可怕的是,伤残有可能是永久的。所以,买高点保额不过分。
跟重疾险和寿险不同,目前市面上高性价比的意外险保额大多是固定的。大部分保额上限都在50万,少数产品能做到100万保额。
意外险也可以分多家保险公司投保,突破保额上限。加上意外险本身便宜,保额可以做得很高。但我们建议总保额不要超过个人年收入的10倍,无业人士比如家庭主妇或者学生不要超过50万,太高的话有可能会引起保险公司的怀疑,导致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
意外险非常便宜,50万保额一年也就150~200之间,其实不存在取舍的问题,一家人都配上就对了。保障高、保费低,不买它买啥。
医疗险比较特殊,它的赔偿方式是根据我们治疗发生的费用去进行一定比例的报销,而不是直接赔钱给我们。所以,医疗险的保额只是指报销上限的多少,能赔多少,更多取决于它的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
因此,挑选医疗险的时候,保额差不多就行了。以现在很火的百万医疗为例,保额是300万还是600万没啥差别,因为目前的中端医疗险大都只报销公立医院的治疗费用,基本达不到300万的天价花费。之前连保监会都发文,要求各家保险公司对于医疗险不得设置虚高保额,误导消费者。
医疗险可以大致分为低端医疗、中端医疗和高端医疗三种,它们都会分别对应不同的保额。低端医疗一般保额在10万以下,中端医疗的保额一般在50万到上千万,而高端医疗的保额一般都在几千万。
低端医疗的报销范围比较窄,很多自费项目不报,报销比例也不是100%,加上保额较低。它的定位就是应付一些非重大疾病,在社保无法完全报销的情况下,减轻自费的压力。
中端医疗,也就是现在很火的百万医疗,基本对于合理的治疗费用都会报销,而且报销上限都在几百万,几乎等于没有上限。因此,中端医疗的定位就是用于应付重大疾病的。
同样是高比例、高上限报销,高端医疗跟中端医疗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支持的医院。高端医疗还支持很多私立医院甚至海外医院的报销,可以享受到很多公立医院无法享受的昂贵医疗服务。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建议用中端医疗险来防范大病风险,有高端就医需求的再考虑高端医疗险。本身的医保报销比例过低的,可以考虑补充一份低端医疗险减轻压力。
中端医疗险跟重疾险一样,年纪越大越贵。对小孩和大人来说,一年就几百块问题不大。但50岁的老人保费就差不多要一千,60岁就要差不多两千。
尽管如此,住院医疗应该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首先配备的。虽然住院医疗险不能替代重疾险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但它本身杠杆高。对有重疾保障的人来说能起到补充作用,对预算不够买重疾的人来说是健康的底线保障。
总结
今天,我们详细列举了重疾险、寿险、意外险、医疗险应该如何选择保额。但是这里还要强调一遍,文章的初衷是给大家参考,切勿生搬硬套,直接按这个模板去买。
选择保额这件事就像下饭馆点菜,点少了吃不饱,点多了浪费。而菜要点多少,取决于有多少人,每个人的食量怎么样。保险的保额选择也就这么回事,看看有什么风险,造成了什么损失,就知道要多少保额了。
买的保险现在不想继续买?
最全退保攻略,看完立省5w块!
最近这两年,随着互联网保险的蓬勃发展,让很多人意识到之前买的保险并不合适,无数人都在纠结,要不要退保。比如:比如:再比如:但比较尴尬的是,退保就会损失一部分钱,而继续交,则会损失更多钱。进退失据,这份保险宛然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怎么处理都不合适。所以,为了解决大家退保的问题,这篇文章公子研究好久,特意叫助手写了这篇文章,提供给大家参考。文章主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Ÿ 为什么会产生退保?Ÿ 如何退保?Ÿ 如何把退保损失降到最低?Ÿ 退保的一些注意事项好好的一份保险,为什么会退呢?总结了一下,大概可以分为下面几个原因:1.买得太贵据统计局数据,去年人均月收入2561,中位数2210,这意味着全国有一半的人每个月收入不到2210,比我们以为的要少很多。但就目前市面上90%的保险产品而言,其保费通常是绝大多数人群月收入的好几倍。我找了市面上最主流的10款重疾险,隐去名字,只展示其价格对全国月收入中位数的倍数,可以看到,大家能买到的重疾险普遍都在七八千一年,这个保费需要普通人不吃不喝攒好几个月才能交得起。买这么贵的保险,交一年两年还受得了,可是一交几十年,难免家庭有遇到波折,收入出现下降的时候,就比如像今年这种情况,有些人失业了,或者收入下降了,我们买的保险就从保障变成了家庭生活的负担。于是,很多人就会考虑退保。2)买到的保额太低普通人抵御重大风险就两种方式:存钱或者买保险。一场大病,比如癌症、心脏病等、一治治几年,花费数十万,期间养病,没有收入。如果要普通家庭提前存够这几十万来防范风险,90%的家庭都做不到,但每年花点小钱,买份保险,遇到大病的时候直接赔几十万,完全可以支撑我们度过这灰暗的几年。但是,很让人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的人买到的保额,都太低,5万10万的,很难在风险来临时起到作用。上图是我从19年各家保司的理赔年报里面整理出来的,像平安人寿、阳光人寿这样的大保司,市场份额占比大,客户群体的重疾理赔额基本代表了整个市场的水准,数据显示,市场上绝大部分人重疾保额只在10万不到,这数目相对于癌症、心脑血管这样的高发重病而言,10万的保额简直是杯水车薪。每年交七八千,买到的保额却不够用,解决不了风险还烧钱,很多人也便产生了退保的想法。3)保障太差,条款有“坑”对于买保险的人来说,恐怕最接受不了的就是辛辛苦苦规规矩矩交了几十年钱,最后出险的时候告诉他条款里面没有,不给赔。但是正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保险条款玩的是“文字游戏”,差几个字就可能造成“赔”或者“不赔”的差别。如果很不幸买到了不合适的产品,条款有明显的瑕疵。那么,我们也不得不退。4)买到的保险,用不上还有一种情况,我们的保险,根本用不上。很多人不知道各种保险有什么用,这些作用是否重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比如给孩子买寿险,这就属于典型买了用不上的情况。保险法早就规定,如果父母给孩子投保寿险,10岁以下最多赔20万,10-18岁最多赔50万,所以绝大多数的终身寿险,它的条款都是这么样的:18岁前只赔保费,交多少钱赔多少钱。简而言之,给孩子买了寿险,孩子身故,赔一笔钱,他都不在了,还能用上吗?这笔“为数不多”的钱赔给父母?这还是父母给孩子买寿险的初衷吗?所以,给孩子买寿险就是浪费钱。像这种用不上的保险,也不得不退。5)没有进行如实告知很多人的健康状况,本来是不能买保险的,但是在买保险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需要健康告知,销售人员也有意或无意得隐瞒这件事情。但实际上是为自己以后理赔的时候埋下巨雷,因为一旦保险公司查到你以前没有如实进行健康告知,是有权拒赔并解除合同的。那这么多年也就白交钱了。公子就接触过大量类似的情况,如此这样,也需要退保。如果遇到了上述这些情况,就可能需要退保,那么这份保险该怎么退呢?既然讲到要退保,我们就来看看要怎么退保。具体来说,退保分两步:1.首先要认真考虑有没有必要退保:退保是大事,翻出我们手里的保单,首先要考虑有没有必要退保,我把需要考虑的点整理了一个表格放在下面,可以直接看表格:1)考虑经济损失。退保有经济损失,但不同时间退保,损失可大可小。在犹豫期退保,0损失或者损失非常小。所谓犹豫期,就是在投保人亲自签收保单那天算起,可以有10-15天的犹豫期,也叫冷静期,在这个期间,投保人要退保,保险公司一般会全部退还已经收取的保费或者扣掉几十块的工本费后退还,所以,在这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退保基本是0损失。在犹豫期后退保,损失很大。过了10-15天的犹豫期以后再退保,一般就只能拿回来这份保单的现金价值了。所谓现金价值,是指保险公司运营每一个保险产品,都是有成本的,退保时我们所交的保费需要扣掉这些成本才能还给我们,如果扣完成本我们的保费还有多余,会连同这部分保费产生的利息一起还给我们。而长期险退保,前几年的现金价值都不高,只能拿回一点点钱,这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而,如果我们需要退保重买,那么就需要仔细算下是不是划得来了。等等,会帮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计算。2)考虑身体状况买的时候是健康的,但是随着年岁日长,可能身体有了各种小毛病,这时候退保,要慎重。此时,如需退保重买。我们可以先看清楚,新保险的健康告知是否问询了我们所患的病症,如果问到了,打电话咨询一下保险公司,确定能买了。再考虑退旧的保险。3)考虑年龄增加,保费上涨退保时除了要考虑我们退保带来的损失,还要考虑我们打算购买的新产品价格。要知道,随着年龄增大,风险变高,保费是要不断上涨的。比如,25岁的女性,面对无忧人生2020和XX福2020两个选择。同样是保终身,20年交费,前者5520元,后者14160元。可是她不幸选了XX福,交了5年了,这时候如果她想退保XX福,再选择无忧人生2020,30岁的她,每年就要交6380元了。也贵出了不少。4)考虑理赔记录健康险的健康告知,不仅会问询生过的病或者在生的病,而且还会问询被保人最近两年内是否有过理赔记录或者拒赔记录等。如果我们两年内的确有过理赔记录,那么贸然退掉老保险显然是不明智的。这时候,即便老的产品稍微有点问题,也不妨留着。5)考虑产品变化保险市场的产品更新非常快,但是你不能跟着换保险。要记住,保险产品相对同质化,所谓“新产品”,并没有那么新。很可能是为了更好销售,在原有产品上稍微增加责任,换个名字而已。因此如果遇到保障内容变化不大的保险,我们就没有必要退保。省下这笔钱。但话说回来,如果发现产品更新后填上了无法忍受的大坑,那当退则退,不要犹豫。说了这么多,不妨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方便理解:一个退保案例阿娇20岁时买了XX福,一年6201,交30年,下面是她退保能拿回来的钱(现金价值):可以看到,如果阿娇交了3年后退保,则交18603,退651,损失17952,非常划不来。如果交满了30年,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交出去18.6万了,退保也才拿回3.5万,也非常不值。那无论什么时候退,损失都很大,就不退了吗?我们可以考虑退保后我们的损失和不退保我们继续交的钱哪个大:假如阿娇第三年退保,损失了17952,但因此可以不用交后面的16.7万,这笔钱拿来换个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比如超级玛丽2020Max,22岁的年纪才2470元,交30年的话可以节省16.7万-2470*30=9.3万,暂时损失1.7万,但之后能节省9.3万,9.3-1.7=7.6(万元)节省了7.6万,还能得到更好的保障,这样就应该退掉。如果阿娇第十年才退保,损失了:6201*10-5124=56886元还剩6201*20=124020没交如果这时候再买超级玛丽2020Max,30岁的阿娇,每年的保费是5100元,交30年是15.3万元。12.4-15.3=-2.9(万元)-2.9-5.7=-8.6也就是说,这时候退保会损失8.6万元。那么这份保险,就必要退了。大家发现了没,如果已经打定了退保的打算,那么越早越退越好。越晚退保,入坑越深,损失的钱就越多。2.怎么退保好了,讲完仔细斟酌退保需要考虑到的点,如果你真的有必要退,那我们来聊一下具体的退保流程。其实退保很简单,如果你在互联网上买的保险,可以实现一键退保。比如在支付宝上买的好医保,你需要在蚂蚁保险里面找到你的保单,然后点击“更多”里面的联系客服,后面就有“自助退保”这个工具,点进去按照提示操作就好了,当然,不同平台上买的保险操作流程不一样,大家可以自己探索。如果是在线下买的保险,则需要打电话到保险公司按照指示退保,关键的一点是不要经过卖你保险的销售人员,因为销售人员不一定会愿意你退,到时候还可能扯出各种幺蛾子来阻止你退。即使写到这里,公子还是要奉劝各位一句:退保有损失,操作需谨慎!如果真的要退,我们也要想办法把退保的损失降到最低才行!在退保时,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产生经济损失,但我们也还是有一些办法能够做到使这些损失最小的。1.掌握这些技巧,退保0损失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出现了下列情况,退保是能够0损失的:犹豫期退保前面介绍过,在犹豫期退保是能够0损失或者只损失几十块钱工本费的,买保险的时候要再三斟酌,实在不懂,买了之后也尽快找个懂的人帮忙看看。“代签名”退保国家的法律比较保护我们消费者,如果保单的回执、投保单、投保提示书、风险提示不是你本人抄写的,或者被保人签名不是本人签的,你都可以申请保单无效,这个时候也可以全额退款。回访电话接听不正常退保我们投保长险(如重疾险)的话,一般会收到回访电话,如果我们没有接到回访电话,或者不是本人接听,又或者在回访的过程中没有提示相关风险等,都是可以申请全额退保的。“销售误导”退保还有一种可以申请全额退保的方式就是代理人在卖你保险的时候进行销售误导了,比如夸大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或者收益、比如隐瞒分红险、万能险和投保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还有就是隐瞒条款中的信息等,在这些销售误导的情形下造成损失也是可以申请全额退保的。2.教你一招,不再纠结,减少损失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退保。退保也心疼,不退更心疼。那么,下面这个方法更适合你,可以帮你把损失降到最低:这个方法叫做减额交清,减额交清又叫“减保”,具体操作是通过减少保额,用保单的现金价值一次性交清剩余的保费,让保单继续有效。比如你买的是50万保额,每年交5000,后面你交不起了,或者不想交了,同时又不愿意退掉这份保障,可以选择把保额降低到25万,买到这25万保额一次性交清需要的保费是50000,而你保单现金价值正好是5万多,于是你可以直接把这现金价值当作钱一次性交清这25万的保费。保单继续有效,保额变成25万,以后就不用再交钱了。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保险都有减额交清这个选项,就算有,也可能主险保额降低的同时,附加险责任直接终止了,能否有这个操作,需要跟保司打电话,沟通清楚。文章写到这里,还有一些退保上的小建议,希望能提醒大家:1. 不建议裸退,先买好再退如果觉得目前配置的保险不合适,更建议是买好了新的再退,而不是退了之后再买。有两点原因:首先,退了旧的保障,新的产品未必还能买,健康状况很可能不允许了。其次,新产品一般是有等待期的,在此期间出险旧产品是不赔的,万一遭遇不幸还是得靠旧产品。因而为了保证保障的连续性,还是买好新的之后,再退旧的。而这就不得不说,下面这个技巧。2.巧用宽限期,消除保障空窗期这是个小技巧。比如,我打算退了我的老保险,今年没交钱,那么这份保险的保障是不是结束了呢?其实并没有,这个保险还有两个月的宽限期,在这两个月之中,保障依然继续有效。新的保险有等待期,出险不赔。旧的保险有宽限期,保障继续有效。两者一综合,是不是保障没了“空窗期”。买保险,要学会当一个“渣男(女)”。3.扣款卡上不留余额,不然会被扣掉。我们交保费,都是绑定在一张银行卡上,但是有时,因为还在走退保流程,或者忘记退保了,一年的保费就被莫名划走了。大家记着,只要还没退,你的缴费银行卡里还有钱,保司就有可能会被扣掉,因此退保时,一定清空自己的缴费银行卡。4.不要轻信黑产承诺全额退保很多人实在可惜自己交出去的几大万,最后只退回来几百块,因此迫切的希望能够有方法实现全额退保,于是某些犯罪分子就找准消费者这样的心理,搞起了“全额退保”的地下生意。但是这种是非法的,也不一定真的能够给你退回来,本就打着能坑一个是一个的法子,一转帐就拉黑,而且全额退保,在法律上没保证,即便这些“黑产灰产”没能全额退保,你也没办法维权。大家记得要小心,防止被二次收割。5.审慎决策,世上没有后悔药。退保了,就会损失钱,你是否对此做好了心理准备,不会后悔。退了,损失的钱就拿不回来了。如果看着眼前的保险还能忍,就别退了。“凑合过吧,还能离咋的”关于退保的事情就分享到这里,还有问题,底部留言咨询。以上。相互保分摊金额账单7块钱?
目前相互宝的分摊金额远没有达到7块钱,当下每期在1.5元左右,一个月两期,也就三块钱左右。7块钱应当是你家庭的总分摊,而不是个人分摊。分摊它是针对个体而言的,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账单7块钱与个人分摊要相互区分。
当然,可能你购买的不是支付宝的相互宝,而是其他平台的相互宝,那么可能存在个人分摊达到7块钱的情况,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病率会出现上涨趋势,未来分摊要远远高于目前水平。
相互宝是保险产品吗?保险市场存在相互保,且在海外有较大的市场。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9.2亿人。
但是在我国相互保的市场份额非常低,依照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10年后相互保险市场份额有望达到10%——仅是有望达到10%。
虽然我国的相互保市场份额非常低,但是支付宝的相互宝仍然不是保险产品,因为此“宝”非彼“保”。支付宝先前用的名称是“相互保”,保险的“保”,与信美人寿合作推出的相互保险,为保险产品。
然而,互联网的相互保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银保监会(原保监会)不承认相互保为保险产品,既相互保没有通过银保监会的审核,造成信美人寿涉嫌违规,也就不再参与相互保,退出该产品合作。
因此,相互宝其实不是保险产品,而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以致后来支付宝只能自己搞,无奈将“相互保”改称为“相互宝”,好听一点的说法叫做升级。
相互宝正常合理的分摊费用应当高于18.75元依照保监会公布的0岁到40岁人群的25种重大疾病发病率大概为3%,每个月需要交的保费为3%*30万/40/12=18.75元(具体参数和计算方法可以参考“李永乐老师”关于这方面的计算),一年需要18.75*12=225元(以30万赔付计算)。
即该产品放到商业保险来说,保费起码设定为每月18.75元才能保持运营,否则就是赔本的。
然而,相互宝的保障范围扩展到100种重大疾病,年龄从40岁扩展到60岁。显而易见,实际保费要远远高于18.75。
假设0岁到60岁100种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是0岁到40岁25种重大疾病的发病率的7倍,为21%(图表中男性20%左右,女性在15%左右,且是25种重大疾病),那么每个月所交的保费应当是21%*30万/60/12=87.5元(假设赔付都是30万,毕竟实际轻症和40岁以上赔付只有5万和10万),远在18.75元之上。嗯……支付宝还要收取8%的管理费(升级后从10%降至8%),即使发病率只有21%,费用也要在87.5元之上。
细心的参与者会发现,升级之后有个年封顶为188元,分摊到每月的话大概为188/12=15.66元(高于的话可能用管理费垫付)。但是它仅限于2019年,未来应当且肯定会高于该分摊,要么它不敢做这样的承诺,而如今按照参与人数群体(偏年轻)和低发病率才能做这样的承诺。
那么为什么目前每期分摊费用只有一块多呢?不知道有没有发现,相互保的分摊费用从0.01元增长到如今每期接近1.5元(一个月3元左右),按倍数算的话已经增长近300倍,它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
换句话说,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它的主要利益点是在前期的低发病率和货币时间价值。因为每个人开始投保时,他的身体都是正常健康的,要不他就不满足投保条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人越年迈,发病率逐渐增加(人的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高达72%),直到顶峰(人最终都是死于疾病)。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相互宝分摊费用出现逐渐增长趋势——未来还将持续增长(投保或参与人群偏年轻)。
而相互保这个可以随时退出的保险,反而会促使分摊费用进一步上涨,毕竟得到保障的人退出,也就不再交费;与此同时,随着分摊费用的增长,退出的人群会出现增加,也会造成留下的人当期(参加人数大量减少的某期)分摊更多的费用。所以呢,相互宝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是不好断定的,它毕竟不是商业保险产品。
为什么参与的人群这么多?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任何产品在我国都具有人口红利,容易形成市场;其次支付宝客户群体庞大,以致支付宝推出的任何产品都有大量的人簇拥;最后,我国人民都有贪小便宜的嗜好,毕竟是穷过来的,而相互宝有点虚假的宣传是分摊费用低至0.01元,以致很多人认为它的费用就徘徊在0.01元上下——保障范围这么广,保额这么高,你认为可能吗?
相互宝实际分摊费用与商业重大疾病险保费种终不会相差太远如果相互宝具有绝对的优势,那么商业险中的重大疾病险还能卖得出去吗?
即使感觉相互宝30万保额太低,那么也可以购买多平台的相互宝来提高相应的保额,比如京东同样推出此类产品,也就没有必要通过购买商业重大疾病险来提高相应的保额了。
既然重大疾病险仍然存在,且销售未受到相互宝的太大冲击,那么显而易见,相互保在分摊费用和保障方面并没有多大优势,有优势的仅是相互保实际分摊费用还没有达到理论分摊费用,发病率还未达到顶峰。
当然,即使发病率达到顶峰,单从费用来说也会低于重大疾病商业保险保费中的保障支出,主要原因是货币存在时间价值。
商业保险交费通常是十年二十年,且人寿保险通常与投资理财项目挂钩,存在现金价值,而相互宝你想保多久就必须交多久,如果没有发病,通常是到60岁的交费期,且保障期可能没有商业险长(有些重大疾病保障到70岁,甚至更长)。
要不要继续分摊?要不要继续分摊因人而异,但建议继续分摊,因为人的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高达72%,其次相对商业险是后交费,可以随时终止,以及分摊到每期的费用相对较低,一般人都能承受。当然,如果你已经购买了商业重大疾病险,那么可以选择不继续分摊,节省保费支出。
还是把加豁免的保费自己买一份保额不高的重疾险合适?
感谢邀请,我是童家伟,保险从业10年,很高兴回答问题“妻子作为投保人给老公配置重疾,是附加投保人豁免合适,还是把加豁免的保费自己买一份保额不高的重疾险合适?”,我的回答是:建议加一份妻子的投保人豁免,然后逐步增加自己和妻子的重疾保额。
附加在主险上的投保人豁免保险,责任一般包括了保险合同范围内的轻症、重疾、身故和高残,也就是在缴费期内,如果投保人不幸发生以上的状况,则余下未缴纳的保险费就可以免交,保险合同和责任范围照常有限,是为正常缴费的合同。这个责任的作用和意义相当于是给这个保单再上了一重保障,避免在投保人发生严重的风险情况时仍然要缴纳保险费的财务压力,从而减轻负担。
从附加豁免保险费上来看,这个保费一般是不太高。主要于主险的保险费、缴费年数、投保人的性别和年龄有关系。通常情况下,保费越高、缴费年数越长、投保人男性比女性高、年龄越大,则附加豁免的保险费越高,反之亦然。这个保费要在投保时选择附加,后期一般是不能增加的;如果买的时候加了,后期不想再续交这个附加险,也可以选择取消,投保人豁免的责任也同步终止。这笔保费也是恒定费率,投保时确认的金额,后期续保时都不会变化。
这笔附加投保人豁免的保险费属于消费型的,缴费期内没有用上,或者缴费期满,则这个责任终止,不返还。有些客户一听这个会认为不划算,其实这个是无法用划算和不划算来比较,因为在缴费期内发生豁免,代表着投保人发生了轻症、重疾、身故或者高残其中的任何一个风险,这对投保人的健康和身体是巨大的伤害。虽然剩下了一笔保险费,但是与投保人发生的风险伤害和损失相比,就不值一提了。如果在缴费期内没有发生豁免责任,则代表着投保人的状态是好的,没有相关的风险发生,这就是最好的状态。所以,比较和权衡这个保费的时候,需要更多考虑的是需不需要,而不是值不值得。
说到这里,建议是把豁免责任加上。
至于是否把这个省下的钱拿来买保额不高的重疾险?我认为用这笔钱来买,保额不会太高,作用不太大,顶多是买了一个低额的心理安慰而已。
妻子作为投保人,如果没有重疾等健康保障,从家庭经济稳定的角度出发,也需要做一些配置才行。因为一个家庭中,任何一人发生健康风险,所花费的钱不是他(她)一人的钱,而是整个家庭的钱。夫妻双拥有全面足额的保障,这个家庭内部才和睦稳定。
一个是增加老公的健康保障,妻子的保单也要增加。
以上回答,希望能够对你所有帮助,好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