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集中供暖时间宁夏宜昌哪里

1、集中供暖时间宁夏宜昌哪里,所以很多在外地的楚才们都提前回来买房,热干面、小龙虾、户部巷……一个月过早不重样,基本上所有远城区都通地铁上,武汉夜市经济尤其发达,武汉平均工资不算高,程序员、产品经理、在线教育老师这些都是需求量很大的岗位。很多大金融企业都把后台搬到了武汉呢。关于我所经历的垃圾分类——从9年前的台湾生活说起垃圾分类变成生...

集中供暖时间宁夏宜昌哪里,武汉这个城市怎么样?

很适合居住了,九省通衢,到周边所有城市都在1—4个小时之间,早上坐高铁过去,赶得上中午饭。

房价不算太高,以武汉全国第五城的地位,1400万人口的体量,内环30000左右,外环10000—20000之间吧,比起北上深航,算是价格洼地了,所以很多在外地的楚才们都提前回来买房,回来的自住,不回来的作投资。

湖北是教育大省,武汉是教育大市,近百所高校,大学生140万,全球第一,惟楚有材。在一个遍地人才的城市,对社会氛围和人的气质熏陶都是一流的。武汉的名校幼儿园、初高中也很多,武汉高考状元的成绩都是秒杀北京上海的。

武汉大江大湖,百湖之市,两江交汇,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家来。心情不好时去吹吹江风,看看轮渡和奔流不息的江水,听听汽笛,天大的事也能过去了。武汉也是文旅大城,想出去玩的话,不是没地方去,而是选择困难症,好玩的地方是在太大,去周边省市景区也很快。春天到处都是樱花,十分美丽。

美食之都,热干面、小龙虾、户部巷……一个月过早不重样,10元吃的很饱!

交通发达,已经有近十条地铁,基本上所有远城区都通地铁上,有的站有没什么人,但也有漂亮的地铁站,只能说福利太好。公交也方便,1.6元坐全程。还有轮渡,如果你想赏江景的话,还有人是每天游泳过江上班的,牛逼吧!四大火车站(到今年底),两大机场(包含鄂州)。

商业发达,汉正街、万达广场、武商广场、K11、恒隆……平民的消费,富豪的消费,武汉都丰富。武汉夜市经济尤其发达,十几二十元的衣服鞋子也到处买得到,想省钱有方法。

名胜古迹、文化地标也多,归元寺、黄鹤楼、古德寺、红楼……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每周末逛都不重样,而且很多都免费的。

医疗条件不错,同济协和省人民医院,都是中部出名的医院,大医院还在继续增加。武汉每年举办大健康博览会,未来健康产业要做到万亿,所以医疗康养环境会越来越好的。

就业机会多。武汉平均工资不算高,那是因为人口基数大,但不代表高收入岗位少。武汉光谷一年365天都在大批量招人,硕博就有60000多人,他们中高级岗位的年薪都是30、50之至百万级别的。程序员、产品经理、在线教育老师这些都是需求量很大的岗位。赚钱机会也多,14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只要你勤快动脑子,也不会赚不到钱。

城市管理智慧化。到处都是摄像头,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社区网格化管理,有事找社区,打市长热线,找媒体曝光,总有一个口子来处理。武汉的公安警察,那水平也是很高的,办过很多全国轰动的案子。

武汉人南来北往杂居,特别是北方人(山西、内蒙、兰州、河南)比较多,有很多面食馆子。南方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江西、江苏、浙江人也是比较多的。武汉人性格豪爽、包容,好相处。大大咧咧,一笑泯恩仇。有感情了,很讲义气。

列举了一些武汉的好处,也有不太好的,就是冬天有点冷,夏天很热,春秋很短。都说武汉春如四季,一天四季,都不算夸张。但是武汉没有台风,没有地震,很安全,很多大金融企业都把后台搬到了武汉呢。

垃圾分类有意义吗?

关于我所经历的垃圾分类——从9年前的台湾生活说起

垃圾分类变成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其实在9年前经历过,那时在台湾读书,所以自然而然的入乡随俗,可能相对于大陆开始推行垃圾分类适应的会快一些,同样是一种习惯的强制改变,但在当时全社会样板已经建立的基础上,我去顺应垃圾分类这件事就会比较容易,而对于没有社会样板的状况,可能这件事还要从0开始普及。

我初到台湾时,确实也遇到了一些尴尬,比如第一次在食堂吃饭时,还想着吃完饭一定要自己把厨余收拾好,该收拾的收拾,该倒掉的倒掉,然后干干净净的把盘子回收,这样意识强一点,也不会丢了素质。像往常一样将餐具收到回收处,准备倾倒厨余时却还是被同行的台湾同学拦住了,我一头雾水,感觉处处小心却还是做错了什么,但台湾同学却很友好很温柔的说:“厨余是要分类的哟,你看,这边有剩菜袋、剩饭袋、剩汤袋、骨头袋,这边放筷子、这边放勺子、这边放碗,这种便当纸盒也要单独放哦。”边说边帮我把手上的餐具厨余瞬间分放完毕,“没关系哦,你下次吃就知道了,生活垃圾也要这么分的,你楼下垃圾桶都有写分类。”

我以为写了分类以后丢垃圾就按照说明给他们分好去处就好了,但回去一看,没想到楼下放着七八个垃圾桶,以至于我每次丢垃圾时都站在垃圾桶前面像小孩认物一样,分半天。台湾的垃圾分类比上海最近实行的分类列项多的多,除了干(一般垃圾)、湿(厨余)、可回收物品外,还细分为铝箔包、塑胶类、铁铝罐、玻璃类甚至还有衣物回收箱(台湾朋友都是将旧衣服洗的干干净净放进回收箱)等等。所以不具备一定的分类知识确实难以抉择如何去投放,以至于我一开始扔垃圾时都在宿舍让舍友先指导着分好,然后再出去扔,以免在垃圾桶边研究垃圾太久显得尴尬。

在刚去的几天里,宿管阿姨好几次提着大袋垃圾上来敲隔壁以及隔壁的隔壁宿舍门,询问是否扔垃圾时没有分类,然后新来的大陆同学都害羞的承认了。

扔垃圾的问题不光出现在宿舍,在出去玩出去逛时也同样存在。有一次我攒了一大堆拆开的食品包装和饮料瓶在手里、衣服兜里,因为走了好几条街都找不到一个垃圾桶,最后垃圾越积越多,只好在下一个买东西的店里,询问老板是否可以帮忙扔垃圾,老板笑了笑但也很乐于帮助。

虽然台湾的垃圾分类做的很细致,甚至看起来有些“矫情”,但是台湾民众几乎都已经形成了固定动作,这种垃圾自我管理行为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初来乍到的新人突然“被垃圾分类”会比较不适应,但是这样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周过后,这件事情几乎不会再成为什么困扰,继而变成随手就来的本能性动作。

而垃圾分类这件事后来也确实曾反过来帮了我小忙——有一次我在麦当劳买了一个很精致的可乐杯,收拾垃圾时却不小心混在一起扔了,但当时没有注意到,找了好久找不到,但是真的很喜欢这个杯子,丢了可惜。认真想了一会儿,觉得有可能丢到垃圾桶了,于是赶紧跑下楼找,因为有了垃圾分类的习惯,直接锁定一个类型的垃圾桶,翻开来找,没用1分钟就发现了那个杯子,而且没怎么被污染到,自己也没沾上其他恶心的垃圾。

当然,垃圾分类带来的益处并不只是这么简单微小。

上海开始垃圾分类的今天,不同的人对这件事的态度持不同看法,但其中有种“阴谋论”的论调我其实特别理解不了。有人说,垃圾分类其实就是给政府省事,但从我自己经历过的有垃圾分类的生活以及这件事本身的出发点来看,我怎么也理解不了这种论调。

纵观全世界实行垃圾分类的地区,做这件事的原因都大体一致,无非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垃圾越来越多,而集中处理垃圾的设施又严重不足,处理垃圾的方式也已无法解决这么多垃圾的产出,所以污染就难以被抑制,即便投入大量的经费也力不从心。除此之外,一些可再利用的垃圾也不被区别对待,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也有很多情况,某些垃圾会破坏焚烧处理设备,也对垃圾清理人员造成了某种程度的身体伤害,还有一些垃圾焚烧会产生难以控制的污染物……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让人们不得不换一种思路解决这个问题。

从统一帮大家收拾残局,到让大家自己收拾残局,从末端解决问题移到前端,也就是说谁产生垃圾,谁来负责管理好它。

但其实上海以及即将推行各地的垃圾分类制度还只是初级版本,仅仅需要大家配合那么一点点就行,并不复杂也并不需要扛多大的责,所谓的处罚也仅仅是为了规范这一行为。

台湾的“谁生产谁负责”却贯彻的很彻底,一开始,他们想抓住那个丢垃圾的个体来负责乱丢垃圾带来的问题,但显然,这几乎是办不到的,因为这很难抓也几乎抓不到,而且还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劳民伤财。但是他们可以把源头再往前推,这个垃圾最初“出生”在哪里就说明它属于谁,于是,哪个企业生产了这一产品,哪个企业就要负责回收处理它。但问题又来了,不可能每个企业每天什么也不干到处捡垃圾,于是一个新的办法又诞生了,政府可以带动民众一起处理这些垃圾,但是这些企业需要给政府和民众钱,是啊,这个道理很合理,因为你为了赚取利润生产了商品,那么这个商品所产生的垃圾你就需要对它负责,就像是谁家孩子乱丢了垃圾谁家大人就要负责清理和管教,那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就出钱我们来统一帮你处理,于是台湾产生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垃圾回收基金”,这个基金像流动的活水,将台湾垃圾回收处理这件事良性活络起来。

有了这个基金,台湾的各个垃圾回收环节都有了动力,因为有了奖励和补贴,人们就更愿意做这件事。比如,回收成本较低的玻璃制品,很多回收商不愿意回收,但是有了基金补贴,人们就会有动力。比如,在分类回收的过程中,给每个执行好的公民和社团以奖励,每回收一定量的规定物品,给予一定的奖励,哪怕奖励一件生活用品,一份食品都可以激发大家愿意做这件事的动力。

还有一个聪明的办法,就是把罪魁祸首“垃圾桶”都收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前文说到台湾大街小巷都很难找到垃圾桶的原因。他们推行“垃圾不落地”政策,把那些脏哄哄的垃圾点和中转站全部取消掉,没有垃圾点,也就没有了污染。但是问题来了,垃圾往哪倒?这就产生了“定时定点”政策,所谓定时就是政府派专门的垃圾清运车走街窜巷去收垃圾,台湾每到傍晚,家家户户都出来等待垃圾车扔垃圾的场面非常温暖,其实这样出了能减少垃圾污染,还能人为检查大家有没有分类,但更重要的是,跳出垃圾这件事,大家都可以从屋子里走出来,在等待垃圾车的时候可以互相聊天,互相帮助,这种社交效果,是垃圾回收政策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惊喜。

台湾的垃圾车甚至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五月天写过一首《垃圾车》,把它当做生活里的朋友,垃圾车的音乐也十分窝心而温暖,大家每每听到都能感受到一个每天都来从不缺席的老朋友的陪伴,所以,垃圾回收这件事非带没有带来困扰反而带来了更多温暖。

当每个人都把垃圾控制在自己的生活范围时,整个城市的环境和污染就大幅度减少,于是一个可亲可爱的大生活环境才会让你依恋和舒服。

在台湾,垃圾分类和回收也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之前在台湾见过一个社区民众自发组织的“绿宝福利社”,专门做资源回收,和我们以前看到的“收破烂”的不一样在于,他们更像是一个便利店,看起来干净整洁还有设计感,进到里面还有很多小货品,这些货品是用来兑换给交垃圾的居民的,每次居民交付可回收物都可以换积分,然后这些积分最后可以换成各种各样的商品,在刺激大家回收资源的同时,“绿宝福利社”将回收资源卖给回收方就可以赚钱,这样的小店,一个月可以有大约15000元人民币的收入。这才是真正的变废为宝,你嗤之以鼻的分类,在他们这里变成了钱。

“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

8.2万拾荒者,每年从北京“捡走”9.3亿元资源,你不重视的资源分类回收,其实丢的都是钱。

除了可回收资源,厨余垃圾中熟厨余可以喂猪,生厨余可以堆肥,这也省掉很多钱,而那些没有价值的垃圾,再拿去填埋焚烧,也很大程度的减少了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分类的不是垃圾,而是钱。

台湾的垃圾分类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也不容易,他们也是历经20多年才把这件事做成标准。

台湾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可以运作下去,要归功于“四合一”计划,这每个“一”都环环相扣必不可少——

社区民众——他们是这件事的细胞,所以制定每个民众的执行措施和赏罚机制以及指导跟进才能保证这件事起步;地方政府清洁队——垃圾分类了,无人托运,也难做下去。“垃圾车”队伍解决了收运体系问题,而且使终端处理企业成本大为降低。回收商——让所有的回收物有了最终去处,居民分类有了成果。资源回收基金——这是垃圾分类体系的动力之源,基金把补贴给了回收商,他就有兴趣去回收那些附加值低,平时不愿意回收的东西,而且愿意拿出一部分钱去奖励那些搞回收的居民或商家,让最基层的民众都动起来。

垃圾分类才刚刚开始,虽然说,垃圾分类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拾荒者“失业”、分类最初会对某些人来说耗费时间……但是总体来说,垃圾分类这件事情利大于弊,让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去处,这是我们一直坚信的最佳准则,垃圾也是。

有些人说,我们把别人做的事情做了相当于给他们省事了,那他们干嘛?不就可以偷懒了?这种思维方式就像是我以前有个同事,很爱嗑瓜子,总是在自己的工位周围撒很多瓜子皮,打扫的阿姨给他提意见,他却说:“我不扔瓜子皮你扫什么?你的工作就是这个啊。”

很多时候,很多职业的诞生其实是无奈之举,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了垃圾,那么这个岗位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没有人生来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反过来,这个岗位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说明了垃圾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社会问题,那这其实也是件好事啊,而且,相应的,省掉了一些事,就可以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去做好一些其他的事,

所以其实是你自己懒了,不是别人懒了,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不给别人填麻烦,没必要对着一堆垃圾讲吃亏与占便宜,真正的占便宜,在你学会管理自己的“排泄物”开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与你是一体的。

我们的垃圾治理之路还很长,台湾和其他地区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当然也有很多水土不服,但是台湾实行治理垃圾以来的成效有目共睹,那也是我们的明天。

垃圾分类并不难,难的在于你心……

部分图片由本人与台湾朋友拍摄

部分来自网络 侵删

农村人要不要进城去买房?

村来城往,房事绕梁,“老漂”族独家见解,欢迎捧场,不同见解要不吝赐教哦!

我认为:房买不买有三大理由:

其一,“身份”与“境界”的“和谐”:有钱何须“委屈”了自己,租不如有啊,哪怕年憩几日,假房东眼色则无存;嫌弃农人日子又囊中羞涩者,亦可东借西挪凑一套(不论大小),银行生意也需要,好呆也是“城里人”,偶有返乡也有的说;如你是“文化人”(坐拥学历者),身居闹市,一套不可少。可以攀个高枝,讨一富婆,实在不行可啃老。

其二,“西边(欧美)”日子也不错,看情形,时势正往那边靠,白天上班城中坐,下班效区性生活。喧嚣与静谧同享,“精神”与“物质”共存。

其三,“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近,其徳高望重者,虽居偏远,“肉食者”依然纷至沓来。房事如鸡肋,欲放飞而不舍,自然无求!

房不房的纠缠,就这么简单!

宜昌北站修在龙泉这边?

宜昌北站修在龙泉这边,宜昌开发的重心也会随之转移,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宜昌北站修在龙泉,在选址上进行了充分的考察论证,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说,龙泉是南来北往的中心区域,而且龙泉发展的空间更大。同时龙泉即将由镇改市,北站修在龙泉更有利于龙泉的发展。龙泉早已在北站东边建设工业产业园,形成工业洼地。

夷陵区审时度势,已在宜昌北站的东边鸦鹊岭镇建设宜昌高铁北站产业园(鸦鹊岭片区)。全年征收土地1500亩,提供标准地2500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完成产业投资60亿元以上。 2021年,鸦鹊岭镇兑付征迁资金2.28亿元,完成土地征迁2717亩、房屋征迁156栋及水、电、路、场平等配套工程。完成标准地面积1500亩,为大兹然集中供热、海尔日日顺物流、科远(宜昌)环保、凯瑞威门业、佰通源管业、中希环保、梅林科创园等7个项目落户园区做好前期准备。

龙泉镇服务高铁北站建设,签订土地征收协议420户、征收土地2600亩,规划面积23.7平方千米高铁新城已于2021年破土动工。这些项目启动就是宜昌往北站开发的具体实施。

南方有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

南方有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为什么电力还会出现短缺?

进入12月份以后,南方一些省份,比如湖南、江西、浙江等,用电负荷激增,对电力的需求已经超出预期,为了确保居民生活用电不受影响,这些地区先后实施了压减了一部分工业企业用电额度、减少夜间路灯照明时间、关闭部分夜间景观灯和指标牌等措施,有一些写字楼的电梯也开如采用限时使用的办法,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拉闸限电”。

按理说,目前我国的火电、风电、水电等发电设施已经非常完备了,而且新型能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再者说来,三峡电站的修建成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也会输出巨量的电力资源,不应该再出现数年前南方那种大规模的“拉闸限电”情况了,那么近期南方部分地区为何出现电力短缺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峡电站的发电情况。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与宜昌市区的直线距离约为28公里,始建于1994年,至2012年地下电站27号机组首次启动成功,前后共经历了近20年的建造历程。最终三峡共安装了3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我国历史上工程量最大的项目。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上,它是我国西电东送、缓解华东和华南地区电力紧缺的大型电力输送发源地,从电力输送的线路上看,三峡水电站所发的电,所供应的地区主要为:华中电网覆盖的湖北、湖南、重庆、河南、江西,华东电网覆盖的浙江、上海、江苏和安徽,另外南方电网覆盖的广东。

虽然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非常巨大,但是与全国每年的用电量总数相比(2019年公开的数据显示,全国一年的总用电量为72255亿千瓦时),占比还不到2%。而从三峡水电站输送的省份年用电量来看,以上10个省(市)2019年的用电总量约为30000亿千瓦时,三峡的年发电量即使全部拿过来使用,也仅占总用电量的3.3%,所以单凭着三峡水电站,是远远无法满足这些省市巨量的用电需求的。

而事实上,三峡电站最首要的功能并不是发电,而是用来防洪。三峡水库的大坝高度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有效库容221亿立方米,对调蓄洪水,确保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重要的防洪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使荆江两岸、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承受千年一遇的洪水;二是提高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在百年一遇大洪水标准之下,在荆江两岸及附近可不开启蓄洪区;三是减轻了长江流域的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压力和冲击;四是通过三峡的蓄水,可以在遇到超大洪水时,提高下游防洪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确保在分蓄洪区必须泄洪时赢得准备和民众转移的时间。

就像今年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量明显偏多,为了保证下游防洪安全,三峡大坝在有效蓄水之后数次开闸泄洪,极大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而三峡在泄洪的过程中,那部分泄出去的水资源,是无法进行发电的,所以遇到极特殊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降雨量激增的年份,三峡水电站的实际发电量要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少。

从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来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2019年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仍然占到57%以上,而发电的方式也是以火电为主,其中占比达到72%,水电占比仅为19%,接下来依次为风电、核电和太阳能发电。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处于停摆状态,而我国由于措施科学、管控严格、方法得当、群众自觉性又高,在疫情防控上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取得决定性成效,大量工厂很早就实施复产复工。特别是南方发达省份,很多工业企业为了保障国内的需求,又兼顾国际上巨量物资的需求,使得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增加,出口总量也大幅激增,而工厂的生产运行必须依赖电力为基础保障,所以用电负荷从夏季以后呈下线增长趋势。

同时,近期南方很多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强烈的降温天气过程,由于南方地区普遍没有供暖设施,维持室温主要依靠的还是空调、电暖器,而且建筑的保温性能又较差,所以仅在生活取暖方面消耗的电能就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以火电为主、以太阳能、水能和核能为辅的用电结构和供电能力,就不能完全保障全社会的总用量需求。因此,为了保障城乡居民的正常生活需要,有必要在特定的时间段,针对一些特定的企业特别是高能耗企业实施限电措施,同时减少市政方面不必要的用能消耗,从而达到减轻用电负荷的目的。

接下来,随着天气的继续转冷,为了确保南方部分省市的冬季能源稳定供应,从国家层面已经实施了加强对地方科学指导调度、有针对性地提高火电厂发电能力、加大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煤炭生产和南送力度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南方部分地区的用电紧张问题,当然老百姓的生活用电是基本不受影响的。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