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雁翎刀和绣春刀区别,以及雁翎刀和绣春刀区别大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 1、绣春刀作为唐朝的制式刀,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
- 2、绣春寒光照锦衣——浅谈明代锦衣卫的制式装备
- 3、锦衣卫杀人如麻的佩刀,为何会起“绣春”这个秀气的名字?
- 4、明朝时期军官用什么刀
- 5、绣春刀和唐横刀有什么区别?
绣春刀作为唐朝的制式刀,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
据史料记载,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的标准佩刀。绣春刀是古史记载中极少有的制式兵器,锦衣卫可以不穿飞鱼服,但不能不佩绣春刀。
遗憾的是,由于在古籍中没有找到对绣春刀详细描述的记载,现在也没有可靠的绣春刀实物被发现,所以绣春刀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就成为一个谜。据推测,绣春刀的原型可能综合了唐刀、苗刀等前代名刀的特点,还部分借鉴了倭刀和蒙古刀的长处,轻巧,且狭长略弯,便于携带和中距离攻击。既能单手刺斩,也能双手握住劈砍,在当时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又因便于携带,看起来比较阴柔,故名“绣春刀”。“绣春”二字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词“绣衣春当霄汉立,彩服日向庭闱趋。”这句诗形容的是一位深受皇帝信任的御史,身着绣衣巡视天下。而明代锦衣卫,最开始是皇帝的内卫,后来才逐渐成为皇家特务机构的精英,故将锦衣卫所持的刀,名为绣春刀。
据说绣春刀的钢质非常好,除了铁之外,还混有其他合金。在明代,职位越高的人,所领的绣春刀材质越纯。这种武器不仅利于近战,同时还适用于马战,其锋利程度足可一刀将马头斩断。当然,作为明朝最驰名的间谍机关的佩刀,绣春刀三个字因为沾染了太多奸臣良将的热血,因而变得臭名昭著。
根据《大明会典》之类的典籍和一些明清笔记,绣春刀也有可能只是一种礼器,给近臣在礼仪、出行、祭祀等特殊场合使用,“本朝文武大臣扈从车驾,则赐绣春刀、椰瓢、茄带”“锦衣卫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赐绣春刀、鸾带大红蟒衣飞鱼服,以便护大驾行大祀诸礼。”
还有一种说法是,绣春刀是朝廷配发给厂卫使用的官刀的统称,其形制可能并不是只有一种。由于是官制刀,又是厂卫所用,因此使用了很多鎏金错银的装饰,也就起了这么个风骚的名字。
绣春寒光照锦衣——浅谈明代锦衣卫的制式装备
电影《绣春刀》系列可谓近年来最佳的武侠电影,电影中各具特色的冷兵器、拳拳到肉的打斗场面都与传统武侠所描述内容大相径庭,但确独具魅力。电影中对明代锦衣卫所用兵器、所着官服和佩戴的制式装备还原度颇高,可谓一部制作精良同时具有诚意的作品。本文从电影描绘的明代锦衣卫形象出发,来谈一谈明代锦衣卫的制式装备。
创立背景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 明太祖 朱元璋 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 仪鸾司 ,掌管 皇帝 仪仗 和 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明史 ·刑法志》记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到 燕王 朱棣 起兵夺得帝位时,朱棣为了巩固统治又恢复锦衣卫,此后锦衣卫这一机构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官职制度
指挥使一人, 正三品 ;
指挥同知二人, 从三品 ;
指挥佥事二人, 正四品 ;
镇抚使二人, 从四品 ;
十四所千户十四人, 正五品 ;
副千户, 从五品 ;
百户, 正六品 ;
试百户, 从六品 ;
总旗, 正七品 ;
小旗, 从七品 。
下属还设有将军、校尉、力士三职。
服饰
明代的高级官员所着官服主要包括:蟒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等。这些衣服大多是受皇帝赏赐,是高级服饰。而且一般情况下是在皇帝朝日夕月耕藉等典礼祭祀活动时才会穿着的礼服。电影中的锦衣卫大多身着飞鱼服,实际上一般只有锦衣卫的高级官员或者皇帝所赐的人才有资格穿着。明初对官员所着服饰等级十分严格,何种品级的官员穿戴何种品级的官服有严格要求。锦衣卫的高级官员在典礼活动时,都会着飞鱼服,戴乌纱帽,束鸾带。
图1 锦衣卫指挥使官服(左1)
图2 电影中锦衣卫飞鱼服
而在日常工作中,基层锦衣卫根据职能分为多个部门:仪仗、刑罚、巡查、缉捕等,其组织结构十分庞大,不能职能在不同场合所着服装也不一样,有盔甲、罩甲、圆领甲等。
图3 锦衣卫官服之罩甲
图4 锦衣卫官服之盔甲
武器
锦衣卫制式武器为绣春刀,佩戴在腰上。绣春刀的词意是来自于、宋人化用“绣衣春当霄汉立”一句中的“绣春”做了园名,到了明代,明人将锦衣卫、御林军配刀称作“绣春刀”,是语出有典,大有寓意的,以示锦衣卫、御林军与皇家的关系密切。
而绣春刀的造型可能与雁翎刀比较类似,刀身舒展并呈弧线形,刀尖上翘,刀身上刻有血槽,刀刃锋利,适合近身战斗,同时在典礼活动时也适合佩戴。
图5 雁翎刀
电影中沈炼所持兵器即为绣春刀,而同为锦衣卫的卢剑星所持武器与绣春刀明显不同,从外形上看类似于明代御林军佩刀,刀柄较长,刀身厚实,一般为双手同握战斗,适于劈砍。
图6 电影中的锦衣卫所用兵器
暗器
电影中的时期为明代末年,当时火器已经十分发达,所以锦衣卫装备一些火器和手弩作为一些备用手段是十分常见的,紧急时尽可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退可发信号通知其他人。
图7 锦衣卫所用的火器与神机弩
腰牌
类似于官员的工作证,不是锦衣卫独有,明朝大大小小的官员均有自己的腰牌。
明朝正式定制,腰牌分为五种:公、侯、伯曰“勋”,驸马都尉曰“亲”,文官曰“文”,武官曰“武”,教坊曰“乐”。嘉靖中总编为“官字某号”,朝参时持以出入宫门,否则门官止之。私相借者,论如律。有故,则交于内府。
图8锦衣卫腰牌
锦衣卫杀人如麻的佩刀,为何会起“绣春”这个秀气的名字?
提起明朝锦衣卫,很多人联想到的就是杀人如麻,血腥暴力的朝廷情报机构,而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锦衣卫的两大标志:飞鱼服和绣春刀。
明朝是一个中西武器文化交汇的时代,各种冷热兵器层出不穷,据史料记载,明朝锦衣卫,皇家精锐的佩刀乃是大名鼎鼎的“绣春刀“。颇为遗憾的是,它至今还没有古代实物出土,但是后人仍然可以通过明代绘画与史料了解其形制。
传说中绣春刀每一柄都经过千纯百炼而成,刀锋锋利无比,双手持刀,力气大者,可以一刀斩下整只马头。
中国唐代的刀是直刀,便于劈砍,但是直刀的缺点是容易折断
在元朝时,蒙古人的弯刀传到中原时,明代吸收了蒙古弯刀的优点,打造出了雁翎刀
雁翎刀的刀口有利于划开伤口和减缓兵器相接时的冲击力,而刀尖处还有反刃,有利于挑和刺。
绣春刀就是用当时最好的精钢,经过千百次锻打锤炼后的雁翎刀。
而绣春刀的名字则是唐代诗圣杜甫给取的,他用诗句形容了一位姓窦的御史,深得皇帝信任,身穿绣衣,为皇帝巡视天下。
而明朝锦衣卫原本是皇家仪仗队,后来为朝廷巡视缉拿犯人,这与杜甫诗句的描绘很接近,因此,锦衣卫的佩刀有了绣春这个秀气的名字。
绣春刀不但吸收了唐刀,单刀等前代名刀宝剑的优点,还部分借鉴了日本刀,蒙古刀的长处,可谓东亚宝刀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它既能单手刺斩,也能双手握住劈砍,因此向来被明军高级将官与侍卫视若珍宝。
另外,此刀非大内精锐不得使用。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利刃,还是好男儿高贵身份与荣誉的标志,象征着持刀者报效国家的无上荣光与赤胆忠心。
在最近热映的古装大片《绣春刀2》中,还出现过另一种独具特色的明代宝刀——片中锦衣卫千户陆文昭使用的长柄刀。
这种刀也并非虚构,它的原型为古代皇家禁军所持长刀。后来,明朝名将戚继光在抗倭过程中发现敌军也有类似佩刀,而且威力巨大,便在吸收两国宝刀长处的基础上,改制成类似陆文昭手中这种长刀,民国时被正式命名为“苗刀”。
《绣春刀1》里亦正亦邪的角色丁修的武器也类似苗刀
相比于日本武士刀,苗刀刀身微弯,比明军官制腰刀要长得多,更适于实战。明军将士双手握此刀狂舞,则如猛虎出山,龙腾九天,令敌人不敢近身。它还是马步两用战刀,结合枪术作为长兵器使用,是为冲锋利器,威震敌胆!
作为皇室武装的制式武器,绣春刀达到了古代冷兵器的巅峰,不过,随着火器的开始出现和发展,皇家开始大量装备火器,渐渐取代了冷兵器的地位,绣春刀,如昙花一现一般,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明朝时期军官用什么刀
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的标准佩刀。 绣春刀外形综合了唐刀和少林梅花刀、单刀的特点,主要是轻巧,同时狭长略弯,便于携带和中距离攻击。明代的锦衣卫有两个特征:手持绣春刀,身穿飞鱼服。
雁翎刀是明代最常见的型制,刀姿舒展,刀身血槽整齐有力,刃口锋利,造型优美,实战与礼仪兼备,下面两张是龙泉某厂仿制清代腰刀,造型与明末清初雁翎刀几乎无有差距。
绣春刀和唐横刀有什么区别?
绣春刀和唐横刀都是冷兵器时代杀伤力强大的武器,两者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
先说绣春刀
前几年有部电影名叫《绣春刀》,是张震、刘诗诗等人主演的。拜这部电影所赐,很多对古代武器不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了绣春刀是明朝锦衣卫的佩刀。
同时,绣春刀也是明朝御林军的佩刀,只是御林军不怎么出名,导致许多人以为绣春刀是锦衣卫专用的,其实它不是,不只御林军有,某些大臣也有。
和大家的固有印象不同,绣春刀并不是锦衣卫的标配,不是锦衣卫里人手一把,而是需要立下功劳或者有什么仪式才由皇帝赐下,这更多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绣春之名,来自唐朝诗人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中的一句:绣衣春当霄汉立,彩服日向庭闱趋。意为年轻的国之栋梁在春天时,应是穿着锦衣在皇朝侍御省亲,何其威风。
以绣春为名,表达的是一种天子近侍应当神清气爽、精神抖擞的感觉。
绣春刀的形制并不是一成不改的,前期综合了日本倭刀的特点,中晚期更偏向于明代本土特殊定制的工部腰刀。
真实的绣春刀具体什么样,现在已经无法确定了。台湾收藏家王度几十年前收藏了明代的两把刀,共用一个刀鞘,刀柄上分别刻有“东”和“厂”,被称为“东厂双刀”,但是并不能确定这就是绣春刀。
再说唐横刀
横刀是唐刀的一种, 历史 悠久,在隋朝时就出现了,是隋朝士兵们的主要佩刀,到唐代时发扬光大,成为唐朝士兵的制式武器。
其刀型传承自汉朝环首刀,唐朝前期大部分横刀还保留着环首,中、后期才改为现在我们所见的款式。
(后人仿制)
关于唐刀,《唐六典·卷十六·卫尉宗正寺》上这么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也就是说,唐刀有四种形制:仪刀、鄣刀、陌刀、横刀。
1、仪刀: 是禁卫军仪仗所配,代表着皇家的面子,讲究美观,装饰以金银,柄首配有龙凤造型的圆环;
2、鄣刀: 是宽刃的大砍刀,史料上的描述是“盖用鄣身以御敌”,主要在战场上使用;
3、陌刀: 是步兵专门用来对付骑兵的重兵器,具体的形制已失传,后世认为是长柄刀,威力是四种唐刀中最强的。
《新唐书.张兴传》上有这样的记载: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意为张兴提着十五斤的陌刀御敌,大发神威,一举刀就杀了数人。
(后人仿制)
4、横刀: 多为60至80厘米,刀身狭窄、笔直,是皇宫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岗士兵、巡逻士兵等所配之刀,即有剑的君子之风也有刀的霸气,是唐刀中的代表。我们现在所说的唐刀,通常指的就是唐横刀。
仪刀和横刀传到日本,根据需要有所改变,而现代为了仿制,又借鉴了日本的唐刀款式,其实这和真正的唐刀已经不一样了。
【结语】
总之,绣春刀和唐横刀在它们所处的时代,都是巅峰之作,是那个时代军事力量的一种体现。
绣春刀和唐横刀都是中原王朝真实存在的兵器,与汉代的环首刀构成了完整的传承脉络,都是为了实战而生。
既然都是一脉相承,那么他们有什么异同点呢?
同等作用:腰刀、佩刀
首先,他们都是腰刀,将士配于腰间,双吊耳,便于固定和单手拔出。
腰刀的长度注定了不会太长,太长,则不容易单手从刀鞘中拔出。比如秦剑都很长,背负。始皇帝被荆轲追杀时,绕柱几匝,剑也没拔得出来。
腰刀长度一般在80-100厘米左右。比如日本东大寺所藏唐样大刀,全长99.9厘米。
当然也有特例,戚家刀,也叫御林军大刀,拔出方式则是托刀背或者互拔身边战友的佩刀。
工艺区别:包钢和夹钢
自南北朝以后,灌钢法大规模取代了百炼钢,不排除百炼钢少量应用。不出意外,这两种制式军刀大规模配备,灌钢法应该是主流。
唐朝制刀多采用包钢法,也叫甲伏锻,意为外用较硬的钢种,内包软钢,取外硬内韧之性能,既提高了耐久性,又保证了劈砍的功效。
明朝制刀多采用嵌钢法,也叫切刃铁,较硬的钢嵌在大部分的刀身用钢下,锻造而成。戚继光曾经说过腰刀“铁要多炼,刃用纯钢”,也就是所谓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刀身区别
唐横刀是直刀,切刃造,意为刃部较之刀身小很多,便于劈开盔甲。另外刀尖的形状增强了刺杀的功能,便于从甲胄连接处突破而入。
唐横刀只有小刀镡/刀格,刀身没有血槽。
而绣春刀细长,刀身大部分是直刃。但刀尖处向上弯曲,有弧度,这一点和唐横刀不同。刀背前端开反刃,兼具刺杀功能,可刺穿同时期的金属盔甲。
参照明后期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的记载:“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刃芒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可见,刀刃的形制也与唐横刀有较大差别,是从刀背到刀刃,一体磨刃的,与上图唐刀的切刃造区别更大了。
握手处有较大的刀格,常见的有椭圆盘形或花瓣形。
使用目的的区别
唐横刀是将士佩刀,唐《太白阴经》记载了一支一万两千五百人的部队的部分装备为:枪:一万两千五百条。佩(横)刀:一万口。可见这么一只唐军中,佩刀比例为80%,除了少部分陌刀手以外,应该是人手一把,近战中做最后一搏使用。
而绣春刀则要定位高一点, 绣春刀其实是同时代的雁翎刀。但是由皇帝御赐,是明朝皇帝贴身锦衣卫的佩刀。但是,只有在一些重大典礼上,负责皇帝贴身警卫的锦衣卫官员才可以穿飞鱼服、佩绣春刀 。
所以,绣春刀品质更高。在锦衣卫当中,有资格穿飞鱼服、佩绣春刀的人极少。
综述
所以唐横刀和绣春刀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佩刀,近战所用,在 历史 关系上是一脉相承。
区别是在工艺、刀形上存在差异,但最大的区别是使用的人和使用目的。
刀剑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瑰宝的一部分。它在达官贵族手里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它在将士手里是保家卫国的利器,它在侠客手里则是正义和勇武的化身。每个朝代的更迭,都是在无数的刀光剑影中荣辱兴衰。而绣春刀和唐横刀是刀剑的 历史 长河中出现的最为经典的两款古代利器。下面笔者就按 历史 的先后顺序,浅谈绣春刀和唐横刀的区别。
先谈唐横刀。唐横刀是唐朝时期最为璀璨夺目的名刀。其刀体是由百炼精钢锻造而成,材质紧密,硬度强,韧性也好,不易折断。唐横刀长约八十公分左右,刀柄较短,刀身则挺直狭长,刀刃峻陡几乎成直线,刀尖切锋两边开刃,看着霸气十足。因其刀柄短,一般为适合单手握持,且轻便飘逸,在近战的砍杀和刺杀表现十分优异。正是唐横刀因其优异的品质,无论是在唐代军队还是在民间都十分受欢迎。可以说,在当时的所有的武器中,能代表盛世大唐的,唯有唐横刀。
绣春刀据说是明朝锦衣卫、御林军特制的兵器,不许民间持有,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官刀”。既然是“官刀”,它不仅用的都是当时最上好精钢,还借鉴了藏刀,日本刀、蒙古刀各家的长处。可以说绣春刀是当时巅峰之作的宝刀。绣春刀长约一米左右,刀柄较长,刀身全身有弧度,刀刃略宽锋利无比,刀尖弧形两边开刃,刀鞘有鞘裙,裙底织有排穗。因其刀柄较长,均适合单手和双手握持,在近战的砍杀和刺杀一样表现优异。据说绣春刀在双手持刀情况下,聚力一刀砍下,砍断一整只马头,不在话下。
综合上述,绣春刀和唐横刀的区别,配合上图从外形上简单地讲。绣春刀的刀柄较唐横刀长,刀身一个有弧度,而另一个近乎直线,包括刀尖也是。而绣春刀设计有刀鞘的鞘裙和裙底的排穗,这一点唐横刀没有。
都是冷兵器 没啥区别
绣春刀接近于后来的大刀,便于力量发挥,新手易于掌握,刀对钢材的要求不高,易于铸造。
唐刀又叫苗刀,形似禾苗,因此得名。对钢材的要求极高,不利于铸造,这是他退出 历史 舞台的主要原因。
且唐刀对使用者的要求以很高,需要很长的时间训练!
看了下下面的回答,乱七八糟,一看就不是刀剑爱好的,连常识都出现了错误,很多简直是 搞笑 ,电影小说看多了。我也不是专家,但是我保证我的回答是基于刀剑爱好者都知道的常识。
从刀的发展来,从刀型来说,唐横刀和绣春刀什么直接传承关系都没有。首先理清楚中国刀剑发展的不同阶段。虽然刀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早,至少战国已经出现了刀,但是因为冶铁锻造工艺的不成熟,一直到西汉,剑才是战场主力。冶铁和锻造工艺的进步从剑不断变长可以看出,回答里有个说秦剑很长的,简直 搞笑 。始皇帝的剑为什么长?因为他在显摆,当时主流仍然使用青铜剑,锻造工艺限制,那个年代的剑都很短,剑脊厚剑身宽,太长太薄太窄就断了。和我们习惯看到的武侠片里的细细的剑完全不一样。所以能够锻造一把超常规的长剑是彰显国家军事实力的事情,就咱们现在造了个超前的导弹一样。这剑就是秦国军武强国的门面。汉剑是因为百炼钢的普及所以长度有了质的飞跃。
到了东汉,环首刀取代了剑成为了战场主力,因为单侧开刃的打造起来工艺更简单使用门槛也更低,性价比高。最早应用的制式刀是环首刀,环首刀和唐横刀才是传承关系。从汉到南北朝,刀的长度经历短到长再到短的变化,细节不说了,总结就是一开始追求工艺极致所以往长里造,然后到了两晋南北朝工艺成熟开始追求实用,又将长度改短了。还有就灌钢工艺的出现,这个工艺使刀剑的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隋环首是汉魏环首刀到唐横刀的一个过渡,承上启下。隋环首出现了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刀镡的雏形,不同于前朝一样采用剑格或者无刀镡的设计,最终在唐朝出现了专门为刀设计的刀镡。同时环和刀茎的打造逐渐分离,刀茎变短,刀装出现了变化。最大的区别是,隋环首第一次出现了直刃外弧的刀形,之前的刀都是内弧。这小小的变化是刀形的一次飞跃。唐横刀更青睐采用外弧,时间越往后越是如此。区别是内弧劈砍力量大但是容易卡在骨肉盔甲里不便于收刀,外弧虽然劈砍力量变小但是砍中以后会划过伤口不容易卡住,更有利于作战。后世的刀全部采用外弧设计,尤其是骑兵刀弧度都很大。而唐以后,由于战场环境不同,重甲和重骑兵的出现让唐制式刀退出了战场。宋朝以重兵器就一个字,重。宋刀也一样体现了重,称为刀八色。除手刀以外全部是长刀,刀的设计更加厚重,刀脊变厚,刀身变宽,刀身成完整弧线和唐横刀大相径庭,重心全部在刀的前段,暴力派代表,所以唐制式在这里基本就断了传承。如果说唐横刀的传承,日本刀可能是唐横刀直系后代,所以现在谈到唐横刀都绕不过日本刀。
之前一个回答,简直半瓶水晃荡,所谓甲伏锻是日本刀一种选钢和锻造工艺,甲伏锻属于夹钢,大量出现在平安时代以后。刀的主流的锻打方式说白了就是夹钢,包钢和嵌钢。灌钢类似于包钢算是他们的前辈和起源一直流行到17世纪。由于日本 历史 发展的比较晚,日本刀的锻造巅峰从平安时代后期开始,和唐朝 历史 是错位的,唐朝覆灭以后才是日本刀大发展时期。日本刀中和唐横刀一样采用直刃的时期称为上古刀。对,“上古”,也可以理解为日本刀的起步阶段,当时还没有甲伏锻。如果唐朝用了甲伏锻那就真是见鬼了,唐横刀大概率用的是包钢,当然现在这都是猜测无可考,因为唐横刀无出土,日本的唐大刀被认为是唐横刀,但是这点是存疑的。日本刀确实由唐横刀发展而来,日本不但有来自唐朝的唐大刀留存。还有唐样大刀,就是唐大刀同时代的仿制品,所以说日本刀是唐横刀的崽。
至于,绣春刀说白了就是精装版雁翎刀,雁翎刀的刀型和刀茎都已经和唐横刀或者说环首刀不同了。刀的重心前移,刀前段弧线加大,刀尖反刃明显。明清腰刀还有雁翅,牛尾等等不同的刀形。用日本刀的锻造标准这类刀形更类似平造,就是刀面到刀刃呈现平滑状态。而从日本保留的唐大刀来看,唐横刀全部是切入造或者镐造,也就是有明显的镐线。戚家军刀具备一定的镐造特征就是因为借鉴了当时的倭刀。当然其实日本刀的锻造没法拿来套用中国刀,只是给你一个比较直观的比较。还有就是有个回答里说戚家刀很长需要互相拔刀,简直 搞笑 ,戚家刀是有留存的,属于单手腰刀,这种刀是不可能很长的因为太长不可能单手使用,绝逼是受了影视的影响在扯淡。互相拔刀不是因为长而是在战场上更加方便,尤其戚家军很重视配合军阵,以小队作战。
总结来说,唐横刀也好,绣春刀也好都是使用环境和习惯演变的产物。我个人倾向于雁翎刀比起唐横刀是更加成熟的刀型,因为相对于日本刀在单一的使用环境下发展出来精品路线,中国的刀在 历史 上面对的使用环境更加复杂,演变自然更加多更加全面。而且雁翎刀,雁翅刀的价格不高可以大规模配置,性价比其实才是战场武器的重点,毕竟你不可能全军以特种部队标准配置。而从由唐大刀演变来的日本刀来看,工艺复杂造价昂贵无法大规模应用是硬伤。唐横刀当年可以大规模配置,我估计其实本身的工艺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复杂,日本能跨海运回去的肯定是精品,普通唐横刀因为无出土以及一些 历史 记载被严重神话了。
当中的,就是我的绣春刀。个人么有文化不会说!
绣春刀和唐横刀都是冷兵器时代杀伤力强大的武器,两者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
先说绣春刀
前几年有部电影名叫《绣春刀》,是张震、刘诗诗等人主演的。拜这部电影所赐,很多对古代武器不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了绣春刀是明朝锦衣卫的佩刀。
同时,绣春刀也是明朝御林军的佩刀,只是御林军不怎么出名,导致许多人以为绣春刀是锦衣卫专用的,其实它不是,不只御林军有,某些大臣也有。
和大家的固有印象不同,绣春刀并不是锦衣卫的标配,不是锦衣卫里人手一把,而是需要立下功劳或者有什么仪式才由皇帝赐下,这更多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绣春之名,来自唐朝诗人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中的一句:绣衣春当霄汉立,彩服日向庭闱趋。意为年轻的国之栋梁在春天时,应是穿着锦衣在皇朝侍御省亲,何其威风。
以绣春为名,表达的是一种天子近侍应当神清气爽、精神抖擞的感觉。
绣春刀的形制并不是一成不改的,前期综合了日本倭刀的特点,中晚期更偏向于明代本土特殊定制的工部腰刀。
真实的绣春刀具体什么样,现在已经无法确定了。台湾收藏家王度几十年前收藏了明代的两把刀,共用一个刀鞘,刀柄上分别刻有“东”和“厂”,被称为“东厂双刀”,但是并不能确定这就是绣春刀。
再说唐横刀
横刀是唐刀的一种, 历史 悠久,在隋朝时就出现了,是隋朝士兵们的主要佩刀,到唐代时发扬光大,成为唐朝士兵的制式武器。
其刀型传承自汉朝环首刀,唐朝前期大部分横刀还保留着环首,中、后期才改为现在我们所见的款式。
(后人仿制)
关于唐刀,《唐六典·卷十六·卫尉宗正寺》上这么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也就是说,唐刀有四种形制:仪刀、鄣刀、陌刀、横刀。
1、仪刀:是禁卫军仪仗所配,代表着皇家的面子,讲究美观,装饰以金银,柄首配有龙凤造型的圆环;
2、鄣刀:是宽刃的大砍刀,史料上的描述是“盖用鄣身以御敌”,主要在战场上使用;
3、陌刀:是步兵专门用来对付骑兵的重兵器,具体的形制已失传,后世认为是长柄刀,威力是四种唐刀中最强的。
《新唐书.张兴传》上有这样的记载: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贼将入,兴一举刀,辄数人死,贼皆气慑。意为张兴提着十五斤的陌刀御敌,大发神威,一举刀就杀了数人。
(后人仿制)
4、横刀:多为60至80厘米,刀身狭窄、笔直,是皇宫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岗士兵、巡逻士兵等所配之刀,即有剑的君子之风也有刀的霸气,是唐刀中的代表。我们现在所说的唐刀,通常指的就是唐横刀。
仪刀和横刀传到日本,根据需要有所改变,而现代为了仿制,又借鉴了日本的唐刀款式,其实这和真正的唐刀已经不一样了。
来源于网络侵可删
关于雁翎刀和绣春刀区别和雁翎刀和绣春刀区别大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