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还在用保温杯泡茶喝啊?喝多了小心中毒啊”
“为啥会中毒啊?保温杯泡茶喝能养生呢”
“之前央视都曝光过了,说保温杯很毒的!我看你也少用吧,好像还说会析出重金属,还会致癌呢”
“真的假的啊?感觉好夸张”
“……”
“保温杯泡茶有毒”的说法,相信有不少人都听说过,但在现实生活中,保温杯被广泛使用,用于装各种热水或者热食,那它真的有毒吗?我们来看个实验,揭晓真相。
由于央视曾曝光过“有毒保温杯”的事件,不少人都担心被广泛使用的保温杯,会有害健康。保温杯真的会“热水进、毒水出”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保温杯的保温原理。
保温杯是由保温瓶发展而来,为了方便携带,保温杯为双层结构,内胆与杯身两层不锈钢之间焊接结合,抽成真空,真空不传递热量,可以减少热传导,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
网上的说法称,“用保温杯泡茶,容易析出重金属,不仅有毒还可能会致癌”,真的假的?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为了验证保温杯是否会析出重金属,义乌市的王女士找到了市场监管局产品(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请专业的检测人员进行检测。
实验过程中,检测人员将9个不同材质的茶杯和3个不同材质的滤茶器作为样本,茶杯的材质有不锈钢、塑料、玻璃、陶瓷和一次性纸杯,其中有7个是保温杯,滤茶器的材质为不锈钢、陶瓷和硅胶。
检测人员取3g茶叶放入每个杯子及滤茶器中,并加入同样量的水浸泡。经过一个多小时后,将茶倒入试管中,并用检测仪测定其中的铅、砷、镉、铬的含量。
检验结果标准要求参照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不锈钢制品的迁移量指标为:铬≤2.0mg/kg,砷≤0.04mg/kg,镉≤0.02mg/kg,铅≤0.05mg/kg。
结果发现,除了3号杯使用年份比较久,重金属稍微高一些,其他材质的检测量都比较低。
对此,研究人员表示:“在正常情况下,用保温杯泡茶并不会析出重金属,即使有析出,也是非常微量的,可以放心食用。”
那用保温杯泡茶到底好不好呢?
《CCTV生活圈》曾做过保温杯泡茶实验,发现在长时间高温闷泡下,会破坏茶水的品质特征,包括茶汤变色、香味变浓,苦涩度也会显著上升,因此并不推荐用保温杯泡茶饮用。
除此之外,这几种食物也不适合放进保温杯里:
牛奶:乳制品所含酸性物质遇上不锈钢会起化学反应,会让牛奶腐坏、变质,引发腹痛、腹泻。
酸性饮品:保温杯的内胆如果是高锰低镍钢材质,就不适合装酸性饮品,这种材质遇酸易析出重金属,长期饮用,可能会损害健康。
中药:中药酸碱性不一,同样容易腐蚀保温杯的不锈钢内壁,产生化学反应。
“保温杯里泡枸杞”,是一句歌词,同样也成为了部分人的养生方式。保温杯里泡枸杞能不能养生暂且不说,但喜欢这样喝的朋友要注意,其中可能暗藏了风险。
2020年福州就有一女孩,因为用保温杯泡红枣枸杞,结果忘了喝,十几天后一打开,保温杯突然发生“爆炸”,杯盖弹起导致女孩右眼球破裂。
为什么保温杯里泡枸杞,会发生爆炸呢?这就与微生物有关了。
原来,红枣、枸杞等干果营养较为丰富,经过热水浸泡,糖分溶解析出,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当温度适宜、养分充足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就会发酵,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且时间越长,产生的气体越多,一旦突然打开,就可能导致热水喷涌,发生“爆炸”。
除了枸杞,桂圆干、银耳、奶茶等高糖高营养的食物,久置保温杯,也容易引起微生物发酵。
另外,泡腾片等药物与水接触,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这类饮品用保温杯保存,也容易造成内气压增大,导致杯子爆开。
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热水和气体有一定危险,因此在打开保温杯盖之前,最好慢慢拧开,等气体慢慢释放出来,以免受伤。
保温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十分广泛,那应该如何正确挑选到合格的保温杯,避免“踩雷”呢?
1、识印记
市面上常见的不锈钢材料有以下3种,可以通过瓶口或内胆上的印记来辨认:
2、看外观
购买后一定要仔细观察杯底、杯盖、瓶口处有无异常,杯盖开关按钮是否正常,旋合性能和密封性是否有保障。
3、闻气味
合格的保温杯,用的材料都是食品级的,异味较小,基本是闻不到有味道的。如果闻到较为刺鼻的味道,就说明使用的材料较为劣质,最好不要使用。
4、摸性能
保温杯可以通过触摸,判断其保温性。在杯子里装满开水后旋紧盖子,大概过2分钟~3分钟后,用手触摸杯身外表,若发现有热感,则表明真空层无效,内胆的保温效果不佳。
保温杯已经成为国人们出行饮水的标配,虽然它有恒温作用,但毕竟不是“冰箱”,所以一些不能放入保温杯的饮品,还是新鲜饮用,否则发生变质,对身体无益,甚至可引起中毒风险。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