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秒钟很短,眨一下眼睛,愣一下神......时间就过去了。然而,在每一个普通的3秒钟里,世界上就会多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
他们开始忘记回家的路,渐渐忘记亲人、朋友,最后甚至忘了自己......他们的大脑里,就好像下了一场大雪,最后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大地”,漫长而孤独。
在这场“大雪”里,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庭,都承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患者在失去记忆、认知、自理能力的同时,还可能变得歇斯底里、狂躁哭闹。亲人的变化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让家人们饱受煎熬。
就目前而言,老年痴呆症是不可治愈的,现有的治疗方法仅仅是改善症状以及拖缓疾病的进展,所以对于老年痴呆症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
近日,《自然》杂志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中年人睡眠时间短与老年后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有关,每晚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14分钟的人群,痴呆风险升高63%[1]。研究表明,让中老年人睡好觉,也许是远离痴呆症最简单的方法。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来说,睡眠障碍不仅是一种典型的临床表现,更是疾病的早期信号,在他们被确诊的前几年,睡眠问题早已先行拜访,甚至成为发病的幕后推手。
科学家们发现这种看似一前一后的因果关系背后,有着复杂微妙的生物机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者对70名年龄在53-91岁之间的成年人进行研究发现:每晚睡眠状况不好的人在PET扫描中显示其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量较多,而这种化合物的堆积被视为造成老年痴呆症的罪魁祸首。
为了保持大脑健康,人体中一种被称为小神经胶质细胞的免疫细胞会破坏并清除β-淀粉样蛋白。这种清除机制依赖于生物钟调整的昼夜节律,但如果睡眠不足或睡眠紊乱则会打破这种节律,导致β-淀粉样蛋白无法正常代谢,大量沉积在脑组织中。
一旦β-淀粉样蛋白在细胞基质中沉淀,就会产生强烈的神经毒性,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继而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就包括引起老年痴呆,而且,β-淀粉样蛋白的沉淀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引起睡眠障碍,两者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研究表明,健康的昼夜节律可以提高人体系统清除与老年痴呆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的能力。那么,培养良好的昼夜节律,则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重要方法。
1.白天少打瞌睡
人的大脑会随着年纪的增加而逐渐地衰老,到了60岁之后,衰老的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大脑的衰老导致老人常有白天打瞌睡的症状,坐着看电视或是跟人聊天的时候也会突然睡着了。然而,这种碎片化的睡眠会导致昼夜规律的紊乱,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因此,老年人除了在白天适合午睡外,应尽量避免在傍晚或其他时间里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和睡眠时间。老年人应多到户外进行活动、多社交,保持白天清醒的状态,以保证晚上的高质量睡眠。
2.避免睡得太早
由于大脑机能的退化,褪黑素提前分泌,老年人整体睡眠的时段也会前移,导致老年人一般在晚饭后,就抵不住想睡觉。但是,过早睡觉不仅会加剧脑功能退化,而且若半夜醒来则很难再次入睡,影响睡眠质量。
建议老年人晚饭后活动一下,改善过早出现的困倦感,最好坚持到晚上9-10点后再入睡,慢慢把紊乱的睡眠节律恢复到正常。此外,要保持定时睡觉,定时起床的好习惯。
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睡眠障碍、长期失眠的中老年人,则要尽快采取措施改善睡眠质量,严重者则建议尽快就医。
1.正确用药,用中老年人专用药
药物治疗是改善睡眠直接、有效的方法,但传统的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往往存在胃肠道副作用、耐药性增加等问题,尤其对于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这种不良反应有可能会增加,表现为第二天起床后精神不佳、倦怠嗜睡。因此,我们倡导中老年人的睡眠问题要用中老年人专用的药品解决!
中老年人的失眠特点鲜明,往往伴随着脑力下降及情绪问题,针对中老年人疾病和用药的特殊性,阳光老人·老来保以人参、制何首乌、党参、熟地黄、远志、白芍和枸杞子等经典中药材配伍,具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强身健脑的功效,用于因肾精不足、肝气血亏所引起的精神疲惫,失眠多梦,头晕目眩,体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等症,帮助老年人调节昼夜节律,获得更自然的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2.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除了药物治疗外,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多参与社交活动也是治疗的关键。老年人应调整好心态,融入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比如绘画、书法、摄影等等,有助于提高大脑的灵敏度,延缓大脑的衰老速度。
老年痴呆症,不只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家庭需要面对的困难,而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共同难题。我们应该为老年人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提高老年痴呆症的防治意识。
当下,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河北百善药业有限公司协办,药品安全合作联盟支持的“您好,阳光老人”全国中老年书画摄影展示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书画摄影活动让老年人全体实现多运动、多动脑和多社交,在充实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高精神素养和健康素养。欢迎广大中老年朋友踊跃参与。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可报名参加比赛:
您好,阳光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