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2~3岁有哪些敏感期的简单介绍

父母必须完成的5个任务及不可错过的3个敏感期3、儿童各种敏感期4、什么叫做儿童敏感期5、儿童有哪些敏感期和关键期?若孩子对环境里的某一事物特征非常专注且不停地观察、重复、实践,儿童会进入空间敏感期。3、秩序敏感期(2—4岁)想要小朋友认识熟悉环境的话,小朋友要求有顺序的活动、有秩序的生活习惯和熟悉的所有物。5、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3岁有哪些敏感期,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儿童的各个敏感期

儿童的各个敏感期

儿童的各个敏感期,若孩子对环境里的某一事物特征非常专注且不停地观察、重复、实践,直至他完全满足才停下来时,他可能正处于儿童敏感期。下面是儿童的各个敏感期的表现。

儿童的各个敏感期1

1、空间敏感期(2岁以后)

2岁以后,儿童会进入空间敏感期。他们根据自己看见的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式、以及扭曲的视线界面来探究空间的奥秘,拥有空间感和相关概念。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弹力球可以帮助他很好地探索空间。同时,扔东西这个简单动作,对于儿童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语言敏感期(0—6岁)

大人讲话时,孩子会观察他们的嘴巴并模仿大人发出声音。与成年人学习语言的艰难相反,孩童能轻松地学会母语,这都是语言敏感力的功劳。

有些儿童在两岁时还不会说话,可能有先天的语言障碍,最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语言与表达密不可分,语言能力的高低更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好坏。

3、秩序敏感期(2—4岁)

想要小朋友认识熟悉环境的话,应该为他营造一个有秩序的氛围。如果孩子进入了陌生的环境,会因不适应而恐惧、暴怒、大哭。外国教育家蒙台梭利通过观察发现孩童有一种秩序敏感力。

小朋友要求有顺序的活动、有秩序的生活习惯和熟悉的所有物。小朋友非常讲究秩序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待他们的玩具、书籍等其他所有物,习惯以及顺序等等。

她还认为,若家长无法给孩子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就无法找到一个基础,来建立他自己对各种关系的认识和看法。当他们开始在一个有序环境中慢慢建立起内在秩序时,他们的心智也随之发展。

4、感官敏感期(0—6岁)

婴儿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后,就开始用他们的耳朵、眼睛、嘴巴和手来认识世界。3岁之前,婴儿对一切事物都“照单全收”,不做挑拣。3到6岁时,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感官判断外在事物。在这段时期,触觉板和听觉筒等玩具都可以有效地开发智力。

5、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也许繁忙的成人不会去认真观察小虫子和小图案等细微事物,但是幼儿却对此兴趣十足。在这个敏感期,只要家长教育得当,孩子很有可能拥有严谨认真、豪迈又细心的性格。

6、动作敏感期(0—6岁)

2岁的孩子最活泼好动。家长们应抓住动作敏感期这一时机,让孩子多多运动,使其拥有协调的肢体动作,均衡发展的左、右脑。手和眼睛的动作训练比肌肉的锻炼更为重要,这能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还有利于心智的提高。

7、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当儿童两岁半的时候,他们会慢慢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开始积极地交朋友、参加群体活动。这个时候,家长要做好榜样,定下明确的生活规范,告知并要求孩子遵循日常礼节。顺利度过社会规范敏感期后,儿童能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自觉遵循社会规范。

8、书写敏感期(3、5—4、5岁)

4岁到5岁是书写敏感期。5岁之后,掌握词汇的能力便开始快速提升。在此之前,父母可以让孩子对文字书写有个感性的认识,以便日后他的学习。

9、阅读敏感期(4、5—5、5岁)

若孩子在语言敏感期和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有效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自然就有了书写和阅读的能力。要想孩子以后成为爱读书、有学问的人,保证丰富的书本、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就是此刻应该要做的事。

10、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对文化学习的兴趣始于3岁,到6至九岁时,这种兴趣转变为强烈的探索的要求。当孩子到了6岁时,请为他提供大量的文化资源,让他扎根于本土文化,并逐步走向世界,心怀天下。

儿童敏感期的教育重点

1、敏感期也会迸发一种动力,它推动小朋友们高效地学习,掌握技能。若内在的生命力受到阻碍,就很容易错过最佳学习时机。有效利用敏感期的特点来促进孩子成长,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2、进行敏感期教育。蒙氏教育遵循儿童敏感期的规律,因材施教,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内在需求。该教育对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自律性的培养极有帮助,比普通教育更能给孩子打好基础。

3、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受到身体内的动力的驱使,心智进入了发展的关键阶段。家长有必要理解、尊重孩子的变化和表现,并给予适当的协助,这对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极其有益。父母应该抓住这宝贵的机会。

儿童的各个敏感期2

敏感期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

1、早教观念:蒙氏教育提倡以自我兴趣为动力的主动、自由学习;普通教育偏向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却忽视了孩子的个性。

2、教学中心:敏感期教育的中心是儿童。教师以儿童的内在生命力为依据,引导幼儿去了解万事万物,并鼓励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普通教育的中心是老师,上课时大部分时间是教,孩子们只能被动接受,缺少自我主动学习。

3、班组编制:该教育会让年龄不一的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促进共同发展;普通教育按年龄分班,班级里的孩子多为同龄人。

4、上课形式:敏感期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满足儿童的不同内在需求;普通教育提供统一的学习环境,较少选择。

5、上课内容:敏感期教育可以同时学不同的东西,学习的速度也没有固定要求;普通教育同一时间只能学习同一样东西。

6、时间要求:敏感期教育应允孩子用较长的时间来进行专注的研究;普通教育已经把学习时间固定下来,灵活性很小。

7、学习途径:敏感期教育让孩子们直接接触外界,借助丰富的教具和多样的方法,让每一个儿童有所收获,通过感官学习到知识;传统教育的教学工具单一简陋,学生主要通过老师讲课来汲取知识,很少有感官体悟

儿童的各个敏感期3

怎样帮宝宝度过敏感期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让成年人感到费解,为什么孩子总爱大喊大叫?为什么要不停的摔东西?为什么要把东西搬来搬去?其实这些都是自然赋予孩子的生命力,是宝宝学习的一个过程。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宝宝好好度过敏感期呢?

应对语言的敏感期的方法

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 但幼儿能容易学会母语,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1、在宝宝1岁到1岁半左右可进一步学习“你”、“他”和你的”、“他的”“大家的”,“我们”“你们”“他们”等词,使宝宝的语言更加丰富。宝宝不会,只因缺乏大人示范,没有人教导所以还不会,平时同宝宝说话时注意多用代词,很快宝宝会理解并且学会用。

2、如果21-22个月宝宝还不会说多个字,在吃水果之前要让宝宝说出名称才让吃。多次用游戏去强化,就能使宝宝不但说出水果名称,还能说“吃香蕉”“吃苹果”,变成三个字的话。

3、31-33个月宝宝已能理解反义词,能口头对答。父母经常与宝宝玩对答,宝宝会越学积累越多,通过对答反义词,对词的理解更深入,而且不会用错,如对高矮和长短,大小和多少不会混淆。

1岁~3岁的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

应对秩序敏感期的方法

1岁~3岁的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

由于幼儿在这一时期的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也可称之为执拗敏感期。

家长如何应对宝宝敏感期

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影响其心灵、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他们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家长教师没有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儿童的心里就会紊乱,容易乱发脾气,甚至变得乖戾。

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应对宝宝敏感期,家长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敏感时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天生具有学习能力,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须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教养2~3岁幼儿:父母必须完成的5个任务及不可错过的3个敏感期

1岁左右,宝宝逐渐开始学会走路,随之他能够 探索 的环境进一步扩展,从此以后这个一直依赖养育者的宝宝开始逐渐脱离这种依赖关系,并渐渐发展出更高级的情绪、更全面的心理基础以及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从婴儿期完全被动接受养育者照顾到孩子发展自主自立的阶段,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成长阶段,但对父母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不受约束地乱跑乱蹦、推搡其他孩子、不好好吃饭、不按时睡觉等等行为,不时地困扰着初为父母的宝爸宝妈。幼儿期的宝宝到底该如何养育?且看专家怎么说!

身为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科医生和家庭治疗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林红老师在《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辅导:呵护孩子心灵成长》一书中对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常见问题及父母的应对方法进行了分析,其中2~3岁的幼儿部分的内容值得宝爸宝妈们学习借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幼儿期也叫做肛门期,这一时期幼儿将经历四个重要的敏感期,要知道,好好利用敏感期可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关键!

1.自我认知敏感期

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及大动作、精细动作的不断发展,以及外在环境的不断刺激,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逐渐开始能区分出自己与他人,大概开始判断出哪些是自己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哪些是自己想要的或不想要的,并极力想要追求自我控制和独立,因此宝宝会出现一些“闹独立”的事件发生,我们也把这个时期看作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再加上这一阶段的儿童初步开始掌握语言的运用,这一时期的孩子非常喜欢说“不!”你要喂他吃饭,他偏要自己吃;你要给他穿一件衣服他非要穿另外一件;你要给他洗澡,他偏说“不要”。这一时期孩子熟练地使用自己的否决权,完全成为了一个喜欢反抗的个体。

其实幼儿做出这些令宝爸宝妈头疼的反抗行为并不是故意与父母作对,只是通过这些行为来表达自己,以达到对“自我”的操作与练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肛门期发生叛逆行为、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幼儿更加容易长成心理 健康 、独立坚强的人。所以父母应该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反抗行为感到高兴,并在允许的条件下满足幼儿的要求,不要过分要求幼儿的行为将孩子塑造成什么都听从父母的“好孩子”,以免养成趋炎附势、优柔寡断的性格。

2.语言敏感期

2~3岁的幼儿开始进入语言表达阶段,我们说孩子进入到了语言敏感期,这一时期的孩子非常喜欢学说话,学习起来特别容易,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时期会发生质的变化。为了充分发掘孩子的语言天赋,这一时期养育者应该有意识地对不同阶段孩子采用适当的说话方式,有意培养说话语境,切不可认为孩子听不懂就不说或少说。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有一个阶段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能通过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候养育者应该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出他的目的。比如想要拿饼干,我们可以帮忙拿到孩子面前并对孩子说:“这个叫饼干。你说,我想要饼干。”渐渐地,孩子的手势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词汇,比如“爸爸”、“妈妈”、“ 汽车 ”、“狗狗”等,这一时期孩子的 探索 欲望进一步增加,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多创设一些色彩丰富、新鲜事物多的环境,对孩子比较注意的因素也要不厌其烦地说,比如孩子看到狗狗,父母可以说:“这是小狗,汪汪叫的小狗。”还可以开始给孩子看绘本,通过绘本故事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扩充孩子的词汇量。 这里说句题外话,绘本阅读其实也是一件非常讲究的,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孩子的词汇量,也是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重要开端。

在语言的敏感期中,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口吃。二三岁的孩子,由于不能将词语连贯地说出来,导致孩子不能流畅地表达,外在便表现为口吃的情况,这属于发育性口吃,家长不用惊慌,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语运用的熟练,这种情况会自然消失。但是如果家长过分注意这一情况,经常进行纠正甚至指责、惩罚,会导致孩子对说话产生畏惧、紧张感,可能会使口吃的情况更加严重。

3.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表现在幼儿做事情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仪式,而且错了一定要重新来过。比如喝水时一定要自己拧盖子、自己喝水然后自己盖盖子,如果身边的大人帮忙拧盖子了则会表现出不开心甚至哭闹,必须把盖子放到最初的状态,由他自己重新来过方才罢休。如果家长对幼儿秩序敏感期没有一定的认识,一定会被这一类似强迫症的行为“逼疯”。

说是敏感期,自然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任务需要完成的阶段。秩序敏感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获得对环境和身体的控制,以此获得安全感。并且这一时期持续的时间不长,只要没有影响到实际生活,家长大可不必与孩子较真,由他的意志去做就可以,随着年纪的增长,这一行为模式会在不知不觉间消失。

4.人际关系敏感期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初始阶段。1岁之前的婴儿期,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的主要就是养育人,确切地说是养育人的唠叨和照顾。一岁之后,随着孩子步伐的平稳、 探索 边界的扩大,他的交际圈子也会逐渐扩大。尽管2岁左右的幼儿合作意识还比较弱,你会发现一堆孩子即使围坐一起也是各玩各的,但这种围坐一起的氛围对孩子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三岁左右,孩子开始出现合作意识,在与同龄人玩的过程中开始出现多个人一起玩的情况。

这一阶段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多带孩子出去,平时多创造与同龄人在一起的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玩,亲戚朋友常来往,让孩子感受与不同人接触的感觉。研究表明,多与其他人接触,而不仅活动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幼儿,长大后更加容易处理人际关系,不惧怕与陌生人接触,同时这种生活方式也更有利于舒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

处在肛门期的幼儿是在人生的开端,待学习的能力有很多,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

1.情绪认知与处理

随着幼儿的生长,幼儿情绪也从原始的喜、怒、哀、乐基本情绪分化出更高级的情绪,比如烦恼、羞愧、嫉妒、恐惧等,这些情绪也属于自我意识情绪 探索 阶段,所以出现高级情绪的时候孩子可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表达。比如,孩子可能因为自己搭积木没有别人搭的好,于是产生嫉妒情绪,将别人的积木推到,或者在不高兴的时候推搡站在眼前的小朋友等行为都是错误的发泄情绪的方式。

为了帮助孩子未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应该在这一阶段帮助孩子认识内在的情绪,并教会孩子该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家长做一个好榜样一定是第一位的,另外,在孩子产生情绪的时候,身边的家长要与孩子共情,用你的话语表达出孩子的情绪。同时,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所处的情况,比如虽然现在积木搭得效果没有别人的好,但是你搭得过程非常认真,并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在推搡小朋友或者打爸爸妈妈时,要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非常气愤,可以跺脚让妈妈知道等。

2.如厕训练

随着幼儿括约肌的成熟,孩子逐渐具备控制自己大小便的能力,这标志着可以开始进行如厕训练。训练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掌握好方法,不能严格要求甚至通过训斥打骂的方式进行训练,根据林红老师在书中阐述的,过分严格的训练将导致孩子出现两种极端性格,一个是过分清洁、有序、服从等肛门期人格,另外一个就是不洁、固执、缺乏信赖感的反抗性格。

那么我们到底怎么去训练幼儿如厕呢?其实很简单。

首先家长要观察孩子如厕的规律,比如如厕前的表情、大概的如厕时间等,在要如厕前帮助孩子脱掉裤子,让他坐在便盆上做好准备,并教给孩子说:“尿尿尿/拉臭臭。”在每天的起床后或者睡觉前都让孩子在便盆上坐一会,如果顺利便出来一定要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如果孩子不想坐也不要勉强,可以采取短时间、多次坐便盆的方式,万不可让孩子长时间无聊地坐在便盆上,更不能在孩子没有顺利排便时训斥孩子,以免造成排便时的紧张感。

3.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但能让孩子更加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更能缓解家长的疲惫和焦虑。养成良好习惯时,首先家长在睡前15分钟提醒孩子马上就要到睡觉的时间,让孩子做好上床睡觉的心理准备。然后注意,睡前尽量不进行刺激性或令人兴奋的 游戏 ,应该听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或故事,这样更加有益于幼儿进入睡眠状态。最后,如果幼儿在睡觉途中因害怕、尿床等情况醒来,身旁的大人应该轻声安抚,不可与孩子争论或训斥孩子。当然,如果孩子按时睡觉,家长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则更加有利于孩子养成习惯。

4.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好好吃饭的习惯对孩子也十分重要。在培养饮食习惯时,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喜欢上吃饭。幼儿最喜欢的就是“自己能行”的感觉,我们不妨在吃饭时给孩子安排一个任务,比如分筷子和收筷子,另外,可以在餐桌上给孩子放置专属他的椅子,也能促进孩子坐在餐桌吃饭的行为。然后,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食量,不可盛得过多,给孩子造成压力反而不好好吃饭了。应该盛适量的饭,如果不够还给孩子留有添加的余地。另外,餐桌上大人的行为也要注意,孩子会模仿大人吃饭的行为,要做好模范。

5.分离焦虑的处理

分离焦虑是上幼儿园时或依赖关系较深的养育者离开时最让人为难的情况。但是家长要知道,减轻分离焦虑并不是几天的训练就能减少的,而是要依傍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因为孩子在看不见某个人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不存在了,或者抛弃自己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是无法面对这种被抛弃的感受的。

想要帮助孩子减少分离焦虑,首先养育者注意利用平时的短暂分离刻意训练孩子,比如告诉孩子,一分钟以后就会回来,然后一分钟一定要出现在孩子面前,逐渐让孩子知道妈妈出去后还会回来,并不是抛弃自己,使孩子在面对分离时对回归产生期待。第二,在分离前不要过分渲染分离情绪。幼儿对大人情绪的敏感程度超乎大家想象,所以当他感受到大人们由于害怕孩子因为分离引发的哭闹情况而产生的紧张感时,他自己也会感觉紧张,当分别来临时,自然而然就会哭起来了。第三,如果是提前就知道的分离,尽量安排在孩子情绪比较轻松的情况。万不可趁着孩子睡着悄悄走。同时,比较亲密的依赖者不要一起长时间离开孩子。总之,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

1.“退行”,与子女一起成长

我们倡导父母与子女相处要保持平等,想要刚刚来到世界不久的幼儿达到成人的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想要双方保持平等,只能是成人“退行”到幼儿阶段,与孩子共同成长。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善于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如此在与孩子发生争执时就更容易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想法。

2.不参与子女之间的纷争

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宽,二孩家庭越来越多,多子女家庭自然会产生很多争执和矛盾,父母在面对这些纷争时应该采用的态度就是——旁观者。两个孩子在产生纷争时,外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是一个“欺负”了另一个,但是如果父母挺身而出保护被“欺负”的那个,这种行为往往会造成手足相争的情况加剧。所以,此时父母的身份是“主持人”为宜,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之间产生的是小矛盾,孩子自己解决即可;如果双方情绪比较激动,不能妥善解决问题时,父母可暂时将孩子分开,待情绪稳定后再协调孩子们自行解决即可。

3.夫妻双方合作,协同一致教育孩子

处于肛门期的孩子因为好动使得这一时期的孩子看管起来比较麻烦,同时相对于处于被动养育的婴儿期的婴孩来说,还要进行主动的管教工作,面对听不懂太多道理的幼儿,父母的教养工作确实非常难。但面对比较复杂的教育需求,就更加需要夫妻双方齐心协力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分歧,要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商讨一个可行的办法,并坚持执行。切不可为了教育孩子伤害了夫妻 情感 ,要知道温馨的家庭分为,才是教育好孩子的基础。

教育孩子本就是一项最复杂的工作,即使是专业的心理研究也无法了解清楚所有的心理秘密,想要教育好孩子,教育者要多学一些不同阶段孩子心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了解当下孩子的心理情况,并针对对应的心理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

儿童各种敏感期

儿童各种敏感期

儿童各种敏感期,很多时候,家长们总是会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各种蛮不讲理的行为感到疑惑,其实你有所不知,孩子之所以会有那些表现是因为他进入了“敏感期”。下面一起了解儿童各种敏感期。

儿童各种敏感期1

儿童敏感期分为很多阶段,参考如下:

一、语言敏感期一般是在0-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大人说话的口型开始学会模仿,学会咿呀学语,被称为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二、认识符号、书写符号的敏感期,一般是在3.5-5.5岁之间,孩子对于认识字符、书写字符产生了各种兴趣。

三、阅读敏感期,阅读敏感期一般是在4-6岁之间,孩子对于阅读能力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看书、读书.

四、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一般是在0-3岁,孩子一般喜欢有一定秩序的环境,认识事物和熟悉事物。

五、器官敏感期,一般是在0-6岁的孩子,能够对听觉、视觉、味觉、触觉这些器官产生敏感的时期.

六、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一般在1.5-4岁之间。

七、动作敏感期,一般大动作敏感期是在1-2岁,小动作敏感期是在1.5-3岁。

八、社会规范敏感期,一般是在2.5-6岁。

九、性格敏感期,一般在4-5岁之间.

十、文化敏感期,一般在6-9岁之间。

儿童各种敏感期2

孩子的敏感期大致包括语言敏感期、识字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器官敏感期。还包括细微事物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性格敏感期以及文化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发生在0-6岁,此阶段的孩子开始咿呀学语,通过大人的口型学习,模仿大人说话;

2、识字敏感期:发生在3、5-5、5岁这个时间段,孩子对字符文字产生了兴趣,家长可在孩子识字敏感期,引导孩子识字;

3、阅读敏感期:发生在4-6岁,孩子对字符,书写字符敏感以后,会对阅读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4、秩序敏感期:发生在0-3岁,在大人的指引下,孩子能够有秩序地去完成某些事;

5、器官敏感期:发生在0-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管是味觉、视觉、听觉还是触觉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且敏感性比较强;

6、细微事物敏感期:发生在1、5-4岁,随着孩子器官敏感期的到来,孩子开始注意一些事物细微的变化;

7、动作敏感期:先出现的是大动作敏感期,发生在1-2岁,小动作敏感期发生在1、5-3岁;

8、社会规范敏感期:发生在2、5-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观上容易融入社会,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9、性格敏感期:发生在4-5岁,是自我意识大爆发时期,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

10、文化敏感期:发生在6-9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求知欲较为强烈,对世界充满好奇。

如何捕捉儿童敏感期呢?

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儿童,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敏感期不仅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影响其心灵、人格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他们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家长教师没有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儿童的心里就会紊乱,容易乱发脾气,甚至变得乖戾。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捕捉儿童敏感期,家长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儿童为有能力的个体。儿童是天生具有学习能力,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儿童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须细心观察儿童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儿童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儿童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儿童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儿童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儿童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儿童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儿童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儿童各种敏感期3

一、孩子的敏感期怎么办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二、儿童九大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感官敏感期(0~6岁):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如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

动作敏感期(0~6岁):2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2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

书写敏感期(3.5~4.5岁)

阅读敏感期(4.5~5.5岁):孩子对书写阅读产生浓厚兴趣。

文化敏感期(6~9岁):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

什么叫做儿童敏感期

什么叫做儿童敏感期

什么叫做儿童敏感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各种能力发展的儿童敏感期。如果儿童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下面分享什么叫做儿童敏感期。

什么叫做儿童敏感期1

一、敏感期的由来

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观察到,刚出生的毛毛虫对于光特别敏感,他们会顺着光爬到树枝的顶端去吃那些刚刚长出的嫩芽,但等它们长大、消化系统健全能吃成叶后,它们就不再对光有特殊的敏感度了。

1937年,奥地利科学家劳伦茨在观察小灰天鹅破壳出生时发现,小灰天鹅第一眼看见什么动物就把什么动物当成妈妈,如果孵出时看到的是母鸡,它就跟着母鸡走;如果孵出时看到的是劳伦茨,小天鹅就认劳伦茨作妈妈,劳伦茨去什么地方,一群摇摇摆摆的小天鹅就在身后跟到什么地方;劳伦茨下水游泳,小天鹅也跳进水里,并且亲热地啄着他的头发和胡子。

劳伦茨把这奇妙的现象称之为“印刻现象”。通过研究他发现:印刻现象的存在有一个关键期,超过了这个期限,印刻行为便不能形成。劳伦茨还发现: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有这种“关键期”现象,并且在人类心理发展也有类似的现象。

最早提出儿童敏感期的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她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细致、耐心、系统地观察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这种能力与印刻现象十分相似,蒙台梭利将其称为敏感期。

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要再想要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

二、什么 是儿童敏感期

由于儿童在这一阶段智力、秩序感、节奏感、行走、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而产生的一段对环境、秩序、感官、动作、社会规范等一系列的敏感情况,而这一时期被称为儿童敏感期。

什么叫做儿童敏感期2

儿童敏感期分为很多阶段,参考如下:

一、语言敏感期一般是在0-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大人说话的口型开始学会模仿,学会咿呀学语,被称为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二、认识符号、书写符号的敏感期,一般是在3.5-5.5岁之间,孩子对于认识字符、书写字符产生了各种兴趣。

三、阅读敏感期,阅读敏感期一般是在4-6岁之间,孩子对于阅读能力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看书、读书.

四、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一般是在0-3岁,孩子一般喜欢有一定秩序的环境,认识事物和熟悉事物。

五、器官敏感期,一般是在0-6岁的孩子,能够对听觉、视觉、味觉、触觉这些器官产生敏感的时期.

六、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一般在1.5-4岁之间。

七、动作敏感期,一般大动作敏感期是在1-2岁,小动作敏感期是在1.5-3岁。

八、社会规范敏感期,一般是在2.5-6岁。

九、性格敏感期,一般在4-5岁之间.

十、文化敏感期,一般在6-9岁之间。

什么叫做儿童敏感期3

宝宝敏感期的特点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

正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成长和创作之中。他们的内心里正紧锣密鼓地上演着一场戏剧。可能父母会对此现象无所察觉,然而却真实存在着。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这种力量在不断地生长,有时会充满孩子的整个生命。

宝宝敏感期的重要性

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

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

儿童敏感期有以下九种:

语言敏感期(0至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

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秩序敏感期(2至4岁)

孩予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戚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0至6岁)

孩予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

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至4岁)

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若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0至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社会规范敏感期(至6岁)

两岁半的孩予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儿童有哪些敏感期和关键期?二者区别是什么?

语言敏感期(0-6岁)秩序敏感期(2-4岁)感官敏感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动作敏感期(0-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文化敏感期(6-9岁)

语言关键期(0—6岁)感知觉关键期(0—7岁)运动关键期(0—3岁)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这种能力与印刻现象十分相似,蒙台梭利将其称之为敏感期。

具体是指儿童在连续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在这期间内,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感觉。敏感期的出现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有强烈的兴趣,几乎掩盖了其它层面,并且在这期间的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

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来的,他认为关键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扩展资料

在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敏感期很短暂,并且在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然后经过这个时期就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同一个时期对相同的兴趣点有同样强烈的兴趣感。

敏感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培养他们,使得这种能力真正的发展起来。例如绘画,如果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喜欢用铅笔涂涂抹抹,但大多数大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乱涂抹,阻止他们。

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让他画也没什么兴趣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

儿童成长敏感期

儿童成长敏感期

儿童成长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下面来看看儿童成长敏感期。

儿童成长敏感期1

光感的敏感期 0-3个月;味觉发育的敏感期 4-7个月;口腔的敏感期 4-12个月;手臂发育的敏感期 6-12个月;大肌肉发育的敏感期1~2岁小肌肉1.5~3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1.5~4岁;语言敏感期 1.5岁-2.5岁;自我意识的敏感期 1岁6个月-3岁;社会规范敏感期 2岁半-4岁;空间的敏感期 3-4岁特点:喜欢垒高高、三维、钻箱子等。

色彩敏感期 3-4岁;逻辑思维敏感期 3-4岁;剪、贴、涂等等动手敏感期 3-4岁;藏、占有敏感期 3-4岁;执拗的敏感期 3岁-4岁;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3.5岁-4.5岁;诅咒的敏感期 3岁-5岁;打听出生敏感期 4-5岁;人际关系敏感期 4.5岁-6岁;婚姻敏感期 4岁-5岁。

审美敏感期 5岁-7岁;身份确认敏感期 4岁-5岁;性别敏感期 4岁-5岁;数学概念敏感期 4.5岁-7岁;认字敏感期 5岁-7岁;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4岁-7岁;延续婚姻敏感期 5岁-6岁;社会性兴趣发展的敏感期 6岁-7岁;数学逻辑的敏感期 6岁-7岁;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 6岁-7岁;文化敏感期6~9岁。

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做

家长需要善于观察,尊重孩子,并且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能忽略孩子,扼杀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并且看到孩子的优点。 给予孩子完全的尊重,这点是非常重要却很容易被忽略的。大人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那么小,怎么能明白这么大的心思呢。

儿童敏感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在敏感期里,孩子的注意力能更加集中,能让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点与所长,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习相关技能并且塑造正确的三观和阳光的心灵。

儿童成长敏感期2

一、孩子的敏感期怎么办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二、儿童九大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感官敏感期(0~6岁):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如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

动作敏感期(0~6岁):2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2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

书写敏感期(3.5~4.5岁)

阅读敏感期(4.5~5.5岁):孩子对书写阅读产生浓厚兴趣。

文化敏感期(6~9岁):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

儿童成长敏感期3

孩子的敏感期大致包括语言敏感期、识字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器官敏感期。还包括细微事物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性格敏感期以及文化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发生在0-6岁,此阶段的孩子开始咿呀学语,通过大人的口型学习,模仿大人说话;

2、识字敏感期:发生在3、5-5、5岁这个时间段,孩子对字符文字产生了兴趣,家长可在孩子识字敏感期,引导孩子识字;

3、阅读敏感期:发生在4-6岁,孩子对字符,书写字符敏感以后,会对阅读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4、秩序敏感期:发生在0-3岁,在大人的指引下,孩子能够有秩序地去完成某些事;

5、器官敏感期:发生在0-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管是味觉、视觉、听觉还是触觉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且敏感性比较强;

6、细微事物敏感期:发生在1、5-4岁,随着孩子器官敏感期的到来,孩子开始注意一些事物细微的.变化;

7、动作敏感期:先出现的是大动作敏感期,发生在1-2岁,小动作敏感期发生在1、5-3岁;

8、社会规范敏感期:发生在2、5-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观上容易融入社会,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9、性格敏感期:发生在4-5岁,是自我意识大爆发时期,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

10、文化敏感期:发生在6-9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求知欲较为强烈,对世界充满好奇。

如何捕捉儿童敏感期呢?

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儿童,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敏感期不仅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影响其心灵、人格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他们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家长教师没有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儿童的心里就会紊乱,容易乱发脾气,甚至变得乖戾。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捕捉儿童敏感期,家长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儿童为有能力的个体。儿童是天生具有学习能力,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儿童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须细心观察儿童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儿童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儿童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儿童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儿童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儿童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儿童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儿童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2~3岁有哪些敏感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3岁有哪些敏感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