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入伏为什么这么热,以及入伏当天热是不是一直热下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三伏天为什么热?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首先这与太阳的角度有关。每年的夏天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上,北半球获得的阳光最多,太阳的光和热被大气层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小,到达地面的多。其次,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同时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地面辐射增温。其次,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阳光接近直射的日子,但由于夏至时,地表湿度较小,地面吸收的热量晚上会散发一大部分,所以并不是最热。而进入伏天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也就最热了。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
专家提醒说,在这酷暑高温的“三伏天”里,人们应注意多食用些防暑降温且清淡的食品,例如绿豆汤、冬瓜汤、绿茶、西瓜等。此外,在使用空调作为纳凉消暑的工具时,要注意正确使用,连续使用空调的时间不要过长,更不可整夜开着空调睡觉,温度也不要调得太低,否则很易患上“空调病”,这可比“炎热”更加痛苦。另外,为了防止暑气入心,导致上火。在“三伏天”里还要防焦戒躁,始终保持“遇事不怒”的气度。
入伏预警:三伏天何以这么热?
三伏天这么热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和热带高压还有太阳辐射
前段日子暴雨连连,或许会有小伙伴感慨今天夏天真凉快,殊不知打败我们的不是关于“夏天凉快”的天真,而是天真热——没错,我们即将进入2017的三伏天(敲黑板)!那么,“三伏”的说法缘何而来?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段时间如此炎热?我们又该如何在三伏天里笑着“活下去”?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三伏”是哪三伏?
“三伏”的说法由秦汉时盛行的五行学说延伸而来,主要指中原地区气候上一年中最闷热的一段时期,它是“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每到这时人们都会感慨“我与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
图片来源网络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头伏(初伏)入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开始,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进入“末伏”(三伏)。
那么,“庚日”又指的是什么呢?我国从古至今流行一种“干支纪日法”,即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因天干的数字有10个,因此每隔10天就有一个庚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这样,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
今年的的初伏从7月12日开始,中伏时间为7月22日至8月10日,末伏从8月11日始,预计到8月20日止,近四十天的伏期,真是显得这个夏天格外漫长!
三伏天形成原因
太阳:最大“主谋”
要说三伏天,大家肯定脑海里先浮现出炎炎烈日,不过这太阳也确实不能随便甩锅,三伏天还真跟它脱不了干系——
大家知道,我们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自转和公转,而且地球是侧着身子转的。正是得益于这种得天独厚的配置,地球上才有了昼夜和四季。太阳是地球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是由地球公转的不同位置来确定的。
动图:太阳一年直射地球示意(来源网络)
春、秋时太阳直射在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能最多,北半球为夏季;冬至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能最少,北半球为冬季;从本质上来讲,是太阳主宰了地球气候。所以夏秋之间,在北半球的我们自然是难逃太阳“手掌心”。
副热带高压:主要“帮凶”
除了太阳,还有另一个让三伏天格外炎热的“凶手”:副热带高压——
它出现在南北两半球副热带地区。在北半球,副热带高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缓慢向北移动。
副热带高压带示意图(来源网络)
被它笼罩的地区会受下沉气流的控制,天空中不能再积攒出很多云彩,格外晴朗,导致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急剧上升,气温也随之上升。然而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北边缘地区,一些偏南方向的气流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吹到我国大陆,为降雨提供水汽,地表湿度增大后,散发的热量会减少。这样,在吸热增多、散热减少的情况下,地表热量不断累积,出现一天比一天热的情况。
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这也是为什么夏至日虽然太阳高度角最高,却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的原因——积累的热量还未达到高峰。
全球变暖:难辞其咎!
酷热的天气总是让人脾气烦躁,有些人开始将矛头直指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温室效应。那么,古代人是不是就不会经历这样的高温天气了呢?历史气候研究表明,我国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说,当时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炎热异常;当年(1743年)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记录的实测温度是,7月20日—25日的气温值都高于40℃,7月25日竟然达到了惊人的44.4℃!那时候又没有电扇和空调,古人比咱们更加煎熬!当然,这种极端的天气事件很难说与全球变暖有直接关系。
古人会在冬天挖冰贮存以供夏日解暑(来源网络)
不过,现代都市中的柏油马路、水泥路以及各种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通过改变地表反射率,对地面增温作出“贡献”,这也是中心城区温度比郊区高,出现城市热岛的原因。由此可见,我们现在“享受”的高温,是自然气候和“人为加工”的共同产物。
“三伏”里哪“伏”最热?
具体到某一年或某一地区,最高温度是出现在头伏、二伏还是末伏,或是立秋末伏后会不回出现“秋老虎”等,其实要取决于当时的天气系统。通常我国大陆,主要是热在头伏和中伏,但东南沿海和岛屿地区大多是热在末伏;云南最热的时期是雨季前的5月,在入伏前二个月;到了我国南沙群岛地区,三伏反而是全年两个最凉季节之一。即使是通常热在中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末伏后的8月中下旬,偶尔也可出现被称为“秋老虎”的连续高温天气。
健康过“三伏”
虽说三伏天真的让我们热得够呛,但其实也是一个正常的气候现象,每年我们都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迎接它、应对它,趋利除害,尽可能减少它的不良影响:
? 高温天减少露天作业,加强防暑劳保措施;
? 冬病夏治,要去正规医疗机构;
预防中暑、不要贪凉;多吃苦瓜,少吃冷饮;民间还有所谓“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等说法,总之,只要积极和正确应对,我们都可以健康平安地度过三伏。
伏天为何如此炎热啊?
最热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详细》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为什么三伏天最热?在三伏天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三伏天最热主要是因为在此期间太阳辐射非常的强烈,而且空气温度也比较少,所以也被称作为一种气象灾害,也是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一段时间。在三伏天期间要注意最好不要吃一些生冷的东西,像很多人会吃冷饮,吃冰淇淋或者喝一些凉的汽水,这些都是会刺激到肠胃导致腹泻腹痛,所以可以喝一些温热的水。饮食上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有利于抵御紫外线帮助美白,平时外出的时候也要做好日常的防晒工作,不然很容易晒伤,还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
在三伏天期间最容易发生的事情就是会导致中暑,尤其是一些人,因为工作不得不在户外就非常容易出现中暑,而且中暑和个人体质营养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果过于疲惫的话,就非常容易在炎热的中午在气温最高的情况下出现晕倒的现象。所以要尽可能的保持室内通风,合理的安排出行,不要在特别热的情况下外出,如果外出的话要尽可能的往阴凉的地方靠近,同时也要多喝水。
三伏天的时候天气非常的炎热,在此情况下也很容易导致上火,很多人也会因此出现上火的现象,比如出现口腔溃疡或者升窗的情况,再加上因为炎热就会导致整个人的情绪也会比较暴躁,所以一定要注意做好下火的工作。饮食上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帮助补气去火的食物,比如苦瓜西红柿等等,还要了解到的是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帮助去吃的食物,比如薏米,红豆,绿豆等。
最后三伏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能够做的就是以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度过,日常可以选择在早晨9点之前和下午6点之后外出活动一下,让身体微微出汗。
关于入伏为什么这么热和入伏当天热是不是一直热下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