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恐惧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保护机制吗(你为什么害怕与人亲近)

反而可能比常人看似更加高冷无情,除非对方先向你表示强烈而肯定的喜欢,潜意识总觉得自己会受到他人的批评或排斥,原因是自己缺乏个人吸引力或某些方面低人一等,到了爱情中却暴露出回避型人格的一面,几乎不会倾诉自己的真心,经常对某些抨击恋爱的短句表示赞同,一直保持自己内心中两人的地位是公平的,唯恐对方比自己爱得少——这其实是一种悲哀的自我保护,...

这张图,应该就是你的心声。

你的害怕,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此机制的引导下,你并不一定表现得很怂,反而可能比常人看似更加高冷无情,更加只可远观。

甚至连你自己都没发现本质,还一味认为是自己“不想,不会,懒于交际。”

这种人群最直接典型的例子,就是回避型人格了。

由美国精神学会编著的DSM-5标准中,对回避型人格的判断如下:

1、更喜欢做幕后工作,因为恐惧受到他人的拒绝、否定和排斥。

2、不愿与人打交道,除非对方先向你表示强烈而肯定的喜欢。

3、在亲密关系中,很难放开自己。更加害羞,并恐惧被对方开玩笑或戏弄。

4、在社交场合中,潜意识总觉得自己会受到他人的批评或排斥,所以格外小心行事,或者干脆不发言。

5、有能力不足感,很难扩展新的人际关系。

6、认为自己不善社交,原因是自己缺乏个人吸引力或某些方面低人一等。

除了这些,作为一名咨询师,我发现很多看似正常的普通人,到了爱情中却暴露出回避型人格的一面,具体表现:

1、 永远不主动,觉得主动就是“输了”,就是“一厢情愿”。任由思念,就不表达。

2、 抑制表达自己的感情,连亲昵的昵称都很少能说出口。

3、 当对方向自己表达热情,会浑身不自在。尽管潜意识中是开心的,但因为恐惧这种幸福的结束,宁可干脆不接受这种幸福。

4、 在外人面前,羞于秀恩爱。喜欢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冰冷无情的冷酷杀手,几乎不会倾诉自己的真心。如果有旁观者问起,他的回答一定是:“随便处处看,也没那么喜欢。”

5、 觉得爱上一个人是危险的,时刻警示自己不要陷入情潭。经常对某些抨击恋爱的短句表示赞同,比如:“不想恋爱,只想搞钱”、“谈恋爱就是浪费时间,单身才真香”。

6、 在恋爱中,一直保持自己内心中两人的地位是公平的,对方给一颗糖,他觉得不会给两颗,唯恐对方比自己爱得少——这其实是一种悲哀的自我保护,只是被太多人误解成小肚鸡肠。

7、 沟通能力弱,如果双方发生矛盾,会用回避来阻挡接下来发生的一切。

8、 难以相信恋人,也不敢让自己完全放松地依赖他们。随时随地都做好自己离开或对方离开的心理准备,以免到时太受伤。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在一项实验中,相较于其他人来说,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更多地回忆起让自己感到受挫的家庭氛围,以及更容易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和不为自己而骄傲。

这导致许多学者认为:回避型人格的形成,跟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有着极大关联。

这种关联可能来源于:

1、 习得性无助:经常不能在需要父母的第一时间收到父母的反馈,而是被冷漠敷衍或草草带过,从而产生“被拒绝”的心理,并将这种心理自我总结为:

“我的需求毫无用途,总归是要被拒绝的。”

2、 自卑感的形成:父母的贬低和训斥,也是造成孩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一大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我认知不断消极,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又会直接导致孩子在人际关系中不够自信,不善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从而用“回避”的方式搁置。

害怕的本质是自我保护,而自我保护的本质是一种若有若无的不自信。

你觉得自己实力不足,觉得外界的东西会伤害到你。

所以,通过这个角度,给你几个有用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

1、 消除自卑感

第一步,你要做的就是客观认识自己。

你优于别人的部分,曾被人喜欢过的部分,曾也在众人之中闪闪发亮的部分。

别视若无睹,客观地承认自己的优势,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劣势,并加以改进,也不要觉得自卑是一种不可逆的“不治之症”。心理学家认为,自卑者应该正确看待自卑,找到“自卑”的特征带给自己的优良品质,比如谦虚、共情能力强等,对消除自卑更有帮助。

此外,善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自信,引导自己从自卑的阴霾中走出来。

2、 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这一点对于回避型人格的人有些难,需要你主动去做。

改变曾经“放任自己”的交友逻辑,试图有意识地多接触人。起初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几天之内认识一个人,几天之内进行一次聚会娱乐等,通过这种“切香肠战术”,为自己累计小的成就。

3、 将“他人的评价”和“真实的自我”区分开

你之所以如此恐惧接触他人,是因为将自我认知和他人评价死死绑到了一起。

你认为:他人的拒绝=你没吸引力;他人的贬低=你实力不够;他人的排斥=你不受欢迎。

的确,他人对你的评价确实与你本身的优劣有所关联,但仅仅是关联——这种关联可以不存在,也可以不合理。

除了你自己和身边熟悉你的人,陌生人的评价仅仅是他作为路人,凭借着他局限的狭隘的认知,和他自己的人生观做出的片面评价,并不能代表你的个人价值。

当你区分开了这一点,很多难题其实就迎刃而解了。

害怕接近他人,本质永远来源于自己。

怕受伤,怕麻烦,怕得不到好结果… …一切的负面设想,为你设下心理防线。

但其实,世界永远新鲜,你所认为的“规律”,也只不过是你跟自己和解的一种方式。不如勇敢大胆地去感受,因为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人,能带给你多大惊喜。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