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接过了德国总统施坦因迈尔递给她的任期结束通知,正式告别了她在任16年的德国总理生涯。
这16年来,身为总理的默克尔一度成为了德国的精神象征。但是,在德国的法律中,德国总统才是代表国家的最高元首,为什么相比德国总理默克尔,德国总统在大众面前就显得如此低调?
这需要我们梳理德国自1871年统一后,总理和总统的量子纠缠史。在近代的德国得以统一之际,这个年轻的国家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任总理:俾斯麦。只是,当时的德国总理还有另一个称呼:普鲁士王国的首相。
那么,德国的总统究竟在哪里?19世纪的德国,仍然实行着君主制,所以在今天象征着国家形象的德国总统,在那个年代被德国的皇帝所替代。而德国的皇帝,在当时也有另外一个称呼:普鲁士国王。
德国的第一任总理和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任“总统”,之所以有这样的双重身份,是因为统一前的德国,是一个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碎了一地的国家,而诸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普鲁士,则扮演了中国历史上类似秦国的角色。因此,在德国统一后,普鲁士的官职头衔也就被德国当时的总理,和实际上的“总统”所保留。
但与今天德国总理、总统出镜率不同的是,德国首相和德国皇帝的出场率几乎一样高调,而德国的皇帝也拥有英王不可比拟的实权,能够直接任命和罢免德国首相。在统一德国的威廉皇帝病逝后,新继任的威廉二世,就因与俾斯麦政见不合,罢黜了这名老人。
这名年轻的德国皇帝在继任后不久,就尝到了不听老人言的苦头,也在后来促成了德国历史上内部政治权力的第一次变革。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主导这场战争的年轻皇帝威廉二世也被德国民众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共和制的德国。
共和制的德国,拥有了名副其实的德国总理和总统。1919年,因战后首都柏林的社会动荡,德国上下官员不得不在一座名叫魏玛的小城市制定宪法,这一部宪法规定了德国实行联邦制,采用共和政体,而政府则有总统、总理两大职务,但是总统拥有“强制执行国家法律”以及“武力恢复德国安宁”的权力,这也为另一个恶魔的觉醒埋下了伏笔。
1934年,希特勒将《魏玛宪法》中德国的“总统”和“总理”合二为一,自命为“元首”,德国乃至世界迎来了人类现代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段岁月。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人民吸取了集权制度的历史教训,于是在崭新的法律中规定:德国总统不直接领导德国政府,通过联邦议会选举出的德国总理承担主要的政务工作。而德国总统的职责,主要是签署国会通过、总理附属的法律文件,以及主持国家的礼仪活动。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总理一向高调出镜,而名义上位居国家高位的德国总统,则一直在大众面前保持着低调的姿态。
和德国类似的还有印度,在今天人们都知道印度的总理是莫迪,但总统究竟是谁却鲜为人知。这是因为,印度在英治时期,将英国没有实权的国王作为国家的最高元首。而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后,将国家元首作为吉祥物“供奉”起来的传统便也保留了下来。
但与德国不同的一点是,在宪法中,印度还是为印度总统保留了相当的权力:如印度总统是印度的海陆空三军统帅,拥有对外缔结和约和宣战的权力等等。
可这个时候,印度的法律就显现出了东方权术的魅力:虽然总统在纸面上有这么大的权力,但是权力总是要有人实行的。身为国家最高象征和拥有宣战权力的印度总统,是印度国会和各邦议员选出,而印度总理则是由多数党的领袖担任。
这样一来,印度总理的号令在印度上下通常一呼百应,而总统在实行权力时,总会毕恭毕敬地对总理说:“莫迪,这件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