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自我评价的内容一般指(「每日社科」什么是“学问”)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到某人有学问,这两个字好像是评价一个人学识能力的标准,这两个字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治学之道和方法”学、问、思、辨。学即继以问也学问,学即继以问也。求知仅靠读书学习是不够的,辨析所学知识的益处何在,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去请教、去实践“与书本、与老师、与实践有无不同”在思考中领悟知识,才能真正将知识深化于心。如果不带着问...

“学问”二字,再平常不过,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到某人有学问,某人学问差,这两个字好像是评价一个人学识能力的标准,但细想起来,又好像不完全如此。因此,究竟什么是学问,引起我的好奇,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少有人去深究它的意思。现在把我对学问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供大家参考。

“学问”由“学”和“问”两个字并列组成,这两个字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治学之道和方法,在理解时应从“学”和“问”分别讲起。

非学无以广才

“学”的范围很宽泛,但在“学问”中当指学习。朱熹认为:“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学而知也。”人是会学习的动物,人们获得的所有知识大都来自学习。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诸葛亮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的确如此,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有差距,不在于先天智力水平的差异,而在于后天的学习。只有学习,才有学养,学养不深,哪儿来学问?学习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是从书本上学习,其次需要向师长学习,再者我们还应当从实践中学习。对此大家都深有体会,我就不再赘言。

学即继以问也

学问,“学”离不开“问”,“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求知仅靠读书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勤于思考,辨析所学知识的益处何在,有何缺陷,这就需要多问。正是通过“问”,才能提升人们对所学知识的辨识能力、反思能力和拓展能力,进而获得长足的进步,获得丰富的知识。“问”实际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技巧。

何为“问”?问何事?问何人?“问”就是反思,就是提问,就是请教。我认为在学习中,首先要问自己。这就是说,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去请教、去实践,首先要自己思考问题,反思所接受的信息或所接受的知识,究竟是什么意思?应怎么理解?与书本、与老师、与实践有无不同,有什么不同,为何会这样……学必思,思必问。独立思考,审慎追问。只有带着问题去学,在思考中领悟知识,才能真正将知识深化于心,才能真正进入知识的殿堂。格物致知,悟道觉理。

问自己后,才能请教他人,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如果不带着问题去学,即便博览群书,遍访名师,深入实践,我们所看到的知识也可能只是一闪而过,没有在大脑中形成印记,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最终变成人云亦云,难以获得真学问。对某事、某物存有疑问,表明我们已然思考,便会想方设法解决它,几经摸索得到一个答案,将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就会有成就感,也会激励我们再学、再思、再提高。

真正的学者不光是学富五车,更应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独立的见解。这样的观念不仅表现在读书上,更表现在写作上,比如我们在写一篇论文时,必须追问自己,这篇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方法是什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思考,如何论证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独立见解,论文才有生命力。

“问”的含义当然包括向他人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有善于问道于他人,才能博采众长,有效地提高自己。向他人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不耻下问。在这方面,古代先贤的佳话很多。孔子曾经向7岁的项橐请教,为我们树立了向他人学习的典范。刘开在《问说》中总结说,“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也就是说,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的修养和学业就足矣。向他人学习,不要限定范围,即便是自己的学生、下级、晚辈,只要他们相较自己有某一方面的长处,就应当不耻下问,虚心学习。

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相反,有任何问题都不屑于问他人的人,大多是刚愎自用、自负之人。其实,每个人都会因为不同的知识积累、价值取向、人生阅历,而对事物形成不同的看法,都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我们一定要抱有“求得一字便为师”的态度向他人学习。向他人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与他人讨论同一话题,也可以是提出问题请教他人,还可以是请他人评论自己的观点,等等。正是通过向他人学习,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我们自己的知识才会不断增长,逐步完善,渐至成熟。

学与问需相辅而行

“学问”一词包含了两种治学的方式方法。正如清代陈宏谋所说,“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刘开在《问说》中也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这些话都说明了“学”与“问”是治学的两大途径。若要求学问,则不仅要“学”还要“问”,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反思,善于发问,如此才能做好学问,才能有真学问,才能有大学问。

“学问”一词还包含了另一层含义,就是“学”与“问”必须相辅相成,“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相辅而行的意思就是说,要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求知治学之道,在于学而不止,在于问而不停,在于认真读书,在于教学相长,在于实事求是,在于勤于思考,在于不耻下问。只有把握好、实践好这一根本道理,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获得学问,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日益精进,获取广博的知识。

“学问”这个词不仅是对我们知识、学识的概括,同时还包含了求知的方法、思考的能力等意思,具有丰富的内涵。朱光潜先生在《谈学问》中说,“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说,意义至为深妙,比西文中相当的译词如learning,study,science诸字都好得多。”通过对“学问”一词及“学”“问”二字的意义探究,我领悟到了治学的基本方法和获取学问的真正途径。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利明)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