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分摊分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分摊量怎么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关于重复保险的分摊原则的案例分析!
家庭财产保险室内财产损失的赔偿,无论全部损失还是部分损失,在分项目保险金额内,按实际损失赔付。
随着保险意识的增强,一些基础保险知识对于消费者而言已不再陌生。拿重复保险来说,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虽说重复保险并非绝对不可,但有些消费者不知,重复保险遵循一种“分摊原则”,即投保人向多个保险人重复保险时,索赔只能在保险人之间分摊,赔偿金额不得超过损失金额,目的就是防止被保险人因重复保险而获得额外利益。而且,重复保险分摊的方式一般有独立制和比例责任制两种。
所谓独立责任制,是按各保险人单独赔付时应承担的最高责任比例,来分摊损失赔偿责任的方法。其公式为:某保险人分摊的赔偿责任=(某保险人独立责任限额/所有保险人独立责任总额)×损失金额。
例如,某投保人对一批保险价值60万元的货物,分别向A、B两家保险公司投保货物运输保险,保险金额分别为40万元、6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若货物全部损失,损失金额60万元,两家保险公司的独立责任分别为40万元、60万元,则A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为60×40/(40+60)=24(万元);B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为60×60/(40+60)=36(万元)。两者赔偿之和正好等于损失金额60万元,符合补偿原则。若发生部分损失20万元,则两家保险公司的独立责任各为20万元,赔偿金额均为20×20/(20+20)=10(万元)。两者赔偿之和亦等于损失金额20万元,符合补偿原则。
所谓比例责任制,是指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依比例分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其公式为:某保险人分摊的赔偿责任=(某保险人承保的保险金额/所有保险人承担的保险金额)×损失金额。
沿用上例,某投保人对一批保险价值60万元的货物,分别向A、B两家保险公司投保货物运输保险,保险金额分别为40万元、6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若货物全部损失,损失金额60万元,则A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为60×40/(40+60)=24(万元);B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为60×60/(40+60)=36(万元)。两者赔偿之和正好等于损失金额60万元,符合补偿原则。若发生部分损失20万元,则A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为20×40/(40+60)=8(万元);B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为20×60/(40+60)=12(万元)。两者赔偿之和亦等于损失金额20万元,符合补偿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十六条明确了比例责任制方式的法律效力,该条款规定:“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保险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险企往往在保单上附加条款声明:如果该保单承保的保险标的在风险事故发生时有其他保险,则保险人的赔偿金额仅以其承保金额与总保险金额的比例为限。对此,消费者投保时都应了解清楚。
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
第一种,平均分摊法。把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中,它使费用的发生比较稳定、平均。平均费用分摊法是抵消利润、减轻纳税的最佳选择。
只需生产经营者不是短期经营而是长期从事某—一种经营活动,那么将一段时期内(如1年)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
就可以将这段时期获得的利润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这样就不会出现某个阶段利润额及纳税额过高的现象。
第二种,实际费用摊销法。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摊销,多则多摊,少则少摊,没有就不摊,任其自然,这样就达不到避税的目的。
第三种,不规则摊销法。根据经营者需要进行费用摊销,可能将一笔费用集中摊入某一产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产品中一分钱费用也不摊。这种方法最为灵活。
企业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当企业的经营不太稳定,造成利润每月差别很大时,该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利润高时多摊,利润低时少摊,从而有效地避税。
扩展资料:
企业在进行费用分摊时应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如何实现最小利润支付;
二是在费用摊入成本时如何使其实现最大摊入。
企业费用开支包括劳务费用开支、管理费用开支、福利费用开支、各项杂费开支等。其中,劳务和管理费用开支最为普通,也是企业费用开支中两项最主要的内容。
劳务费用开支和管理费用开支有多种标准,但最小最低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它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来决定的。
拿劳务费用开支来说,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中都有一个劳务使用最佳状态点。在这个最佳点上,劳动力和各种人员配备使企业利益最大而劳务费用最省。
因此,寻找发现这一最佳结合状态点是使用费用均摊法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费用分摊法
分摊 ,这个词如何分析?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分摊在中国的CMA管理会计中指的是首先要划分各部门和单位的属性,属于销售类、管理类、生产类、福利类或在建工程类等,然后根据各部门和单位实际发生的工资额分别计入相应的科目中,不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那样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费用状况,当然对当期效益影响不大。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土地成本如何分摊
法律分析:一、占地面积法1.直接按照不同产品对象楼座占地面积分摊,不考虑绿化道路分摊。高层应分摊土地成本000/8000×1亿元000万元墅应分摊土地成本000/8000×1亿元000万元2.先在各楼座及绿化道路等公用部份之间进行分摊,公用部份的土地成本再按建筑面积法分摊到各单独楼座。高层应分摊土地成本000/10000×1亿元+2000/10000×1亿元×20000/25000600万元墅应分摊土地成本000/10000×1亿元+2000/10000×1亿元×5000/25000400万元
二、建筑面积法高层应分摊土地成本20000/25000×1亿元000万元墅应分摊土地成000/25000×1亿元000万元计算结果:1.不考虑道路绿化直接按楼座占地面积分摊:高层分摊土地成本5000万元,别墅分摊土地成本5000万元。2.先按占地面积法再按建筑面积法分摊:高层分摊土地成本5600万元,别墅分摊土地成本4400万元。3.直接按照建筑面积分摊:高层分摊土地成本8000万元,别墅分摊土地成本2000万元。
结论:高层和别墅占地面积相同,但由于分摊方法不同,土地成本差异巨大。通过以上分析计算,可以看出在计算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时,由于成本分摊方法的不同,税前扣除千差万别!别墅和高层不同业态房产成本采用不同的分摊方法,对企业所得税来说,可能是时间性差异,也可能是永久性差异。但对土地增值税来说,一定是永久性差异。由于全国政策不统一,各地规定分摊方法不一致,这就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税务处理时与当地税务机关提前沟通,按照当地政策规定处理,避免增加税收风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八条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重复保险分摊原则案例分析,求高手解答!
本题应该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比例分摊的情况
A: 赔付30*60/(40+60)=18
应得20*60/(40+60)=12
B:
赔付30*40/(40+60)=12
应得20*40/(40+60)=8
一种是限额分摊的情况
A:
赔付30*30/(30+30)=15
应得20*30/(30+30)=10
B
赔付30*30/(30+30)=15
应得20*30/(30+30)=10
分摊分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分摊量怎么算、分摊分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