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始于哪一年(我国2035年前载人登月)

现在我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已经发射升空并进入环月轨道,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已经透露后续中国将陆续实施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将验证除宇航员生存以外的载人登月主要关键技术,而我国也必须突破过去阿波罗计划的模式。在月球建立航天员和机器人共同或交替值守的有人及无人长期基地,登月工程必须放在国家整体利益、航天技术发展的大背景来统筹考虑。美...

现在我国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已经发射升空并进入环月轨道,而在11月25日2020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上,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已经透露后续中国将陆续实施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同时还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那么我们这条探月路径,相比美国有什么特点呢?

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这次嫦娥五号任务,几乎可以算是一次无人微缩版的阿波罗载人登月,例如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个部分组成,发射总重量8.2吨,与45吨的阿波罗飞船四大功能舱一一对应。现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2019年发表的文章中也透露,“嫦娥 5 号”从月球采样返回的成功,将验证除宇航员生存以外的载人登月主要关键技术。

2019年是人类首次登月50周年,美国进行了重大的庆祝活动,我国国内也有报道。尽管美国赢得了载人登月的胜利,但经济代价是巨大的。虽然有专家统计阿波罗计划产生了大量的间接效益,但同样有很多人反对这样的观点。从特别是阿波罗计划本身是不可持续的,美国除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带回样本之外,没有在月球上建立任何基地,最后甚至连土星五号火箭都无法建造,造成人类登月中断将近半个世纪。

造成这种结果,固然和美苏争霸的“功利性”目的有关,也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但在人类登上月球这一举动上,大国争霸永远是第一原动力。因此特朗普在2017年提出美国重返月球,而时间节点就在2024年,明显就是有大国竞争的因素。但是再一次重复阿波罗计划,意义是有限的。美国必须在50年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在载人登月上有所突破。而我国也必须突破过去阿波罗计划的模式,进而发展出可持续的月球探索之路。

从目前来看,新的载人登月计划在技术上最大的突破,就是依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月球建立航天员和机器人共同或交替值守的有人及无人长期基地,为国家整体深空探测和利用来服务。从这个方面来看,美国设定2024年的目标,并不明智。登月工程必须放在国家整体利益、航天技术发展的大背景来统筹考虑,片面强调大国争霸,单纯追求登月或者重返月球,只会给载人登月长期的发展带来损害。

例如2020年4月,美国已经选出了3家三家公司来启动载人登月着陆器设计论证工作,并将在2021年初确定最有可能实现2024年登月的项目。而从这三家公司的设计来看,蓝色起源公司率领的国家队,最后获选的几率最大。而它的设计也最接近阿波罗飞船的设计。明显美国就是要利用最成熟稳妥的技术,实现2024年的重返月球目标。但是代价就是“星门”月球空间站根本赶不上,同时设计更为先进、风险更大的星舰方案也被搁置。这种单纯瞄准2024登月的计划,能否在拜登的政府存在就是一个未知数。

因为从目前的技术看,在月球建立长期基地,大量的机器人才可能是建设的主力,而航天员在月面施工建设基地,无论是安全性还是成本,都是不现实的。按照月球的环境来看,最合理的方案是将发射着陆器携带月面工作机器人着陆到月面,然后利用机器人完成月面载人居住舱、科学站、能源站和通讯站组件的部署,最后才是载人登月。这样航天员在登陆月球后,就能够有较为可靠的居住和工作空间,大大提升了在月面工作的环境。而即便宇航员返回地球或者轮换,月面基地仍然能自动运转并执行某些科学探测任务。

但是这种做法,显然就要拖后载人登月的进度,但这种拖后是合理的。美国目前2024年载人登月最大的失误,就是错失了美方在超重型火箭上的优势。例如spaceX公司研制的星舰登月计划,最大一次可以将100吨的人员和物资运上月球,而我国正在研制论证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最大也只能把15吨的人员和物资送到月球表面。而美国没有支持星舰登月计划,就是因为该公司的计划过于复杂,需要开展众多的高度复杂的发射和太空对接作业,根本就无法满足2024年登月的要求。但是如果美方放弃2024年重返月球华而不实的计划,转而长期支持星舰计划,那么在10-15年美国很可能就具备在月面建造大规模基地的能力。不过美国选举政治的特点和国内经济的运转,就意味着美国很难有长期支持月球探索项目的可能。

因此美国给我们的教训,就是要把登月和探索深空,作为一项长期稳定的政策坚持下去,而没有必要争一时长短。大国争霸并不意味着非要追赶节点,而且我国急需要在重型火箭以及可重复使用使用航天器上的追赶世界先进水平。11月25日,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在透露要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之外,还表示后续我国将重点发展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和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一步提高进入空间能力。

而手机中国网站更报道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节点,就是在通过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建设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然后2030年-2035年,我国将对其进行扩展,满足短期有人值守、长期自动运行的需求。最终,在2036年-2045年间,建成综合型的月球基地,实现人类长期驻留,并完成全面、大规模的科学探测、技术试验与月球资源开发利用。

这实际就意味着从2020年到2030年或2035年,我国将在10-15年的时间内遵循无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载人登月——短期有人/无人月球科研站的路线,实现月球的开发。而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在接近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在月球上建成综合型的月球基地。

在我国完成长征九号以及天地往返系统建设后,再加上已有的天宫空间站,我国就具备了向月球表面输送大规模物资的能力。即便赶不上spaceX公司星舰100吨的水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月球建立基地的能力。只要能将一批人工智能月面机器人送上月球,就可以开展一系列科研站和基地建造计划。例如简单些的可以组装薄膜充气结构的地面舱,而复杂的甚至可以在月面进行3D打印建造或者构建地下式舱室。甚至我们可以进一步降低机器人的复杂度,而由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远程遥控实施建造。然后逐步扩展月面基地的规模和功能。

相比之下,美国的2024年重返月球,完全是自己给自己下套,因为本来就没有人和它争第一。相反中国登月第二的位置,别国也很难来抢,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被美国的2024年重返月球计划带着走,只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来实施自己的计划,就会有跟上甚至反超对手的可能。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