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懂一点心理学)

一直以来都是众多高校心理学使用的专业教科书,这毕竟是一本专业教材类的心理学书籍,即使是津巴多参与编撰的那本经典的偏大众化的《心理学与生活》,人们也越来越需要懂点专业心理学知识,通过正规专业渠道了解和学习一些专业而实用的心理学知识。从整体上系统地介绍心理学这一学科的情况、构成、研究方向、不同研究领域和视角等,比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作为一部标志性的心理学专业著作,《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可以说是一本十分有“份量”的重量级著作。

一是它的确非常厚实,全书共14章、80万字;二是它如今已经修订出版至第8版,一直以来都是众多高校心理学使用的专业教科书,成为心理学入门必读书目。

作者菲利普·津巴多博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从事心理学研究与教育已近50年,是国际心理学界大神级别的存在。他曾主持过斯坦福监狱实验等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并撰写了多本专业心理学著作和教材,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广泛阅读。

所以,当看到这本新版的《津巴多普通心理学》面世,我便知道自己绝对不能错过。

在跟一些书友交流时,大家会问到:这本书会不会很深奥看不懂?

对此我开始也有些疑问,它适合大众阅读吗?

这毕竟是一本专业教材类的心理学书籍,而我以前曾经阅读过的一些同类书籍,特别是国内高校的心理学教材,多少都会因为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概念而显得艰涩深奥、枯燥无趣。

即使是津巴多参与编撰的那本经典的偏大众化的《心理学与生活》,也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内容,阅读起来存在一定的门槛。

但是,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和需求度的提升,人们也越来越需要懂点专业心理学知识,既能避免被一些“毒鸡汤”忽悠,又能切实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诸多心理问题。

因此,我仍然建议大家可以尝试看一下这本书,通过正规专业渠道了解和学习一些专业而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这本书可以说是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导论,也就是一个领路人的角色——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整体上系统地介绍心理学这一学科的情况、构成、研究方向、不同研究领域和视角等,让人们对这个学科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找到入门的地方。

然后,可以再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继续深入学习,比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当我翻开这本厚厚的书,看完内容设置和编排架构等,我便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之前那个问题:这本心理学专业教材其实也很适合大众阅读。

全书共有14章,对心理学学科内容进行了重新修订,增加了心理学领域的新发展和新研究,案例方面也与时俱进,增加了当前社会上人们关注的问题,比如电子游戏、霸凌、幸福研究等。

在内容编排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记忆的方式,可以说是运用心理学知识来进行编排,帮助学习。

比如,每章设置有核心概念作为中心主题,围绕核心概念进行论述,并以关键问题引起读者关注和思考,引领我们深入理解该部分内容的重要问题和概念,强化记忆。

每章节后面还有一个“心理学很有用”的版块,将心理学与日常生活进行关联、解析和应用转化,一下子就将深奥的心理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拉近了距离,让心理学成为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也帮助我们养成一种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的思维方式。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非心理学专业学生或从业人员的普通人来说,为什么要看这本这么厚的心理学著作?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为什么要懂一点心理学?心理学对我们有什么实际用处?

第一章的内容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与人的心智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洞察。

心理学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十分久远。“心理学”一词就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对心灵的研究”。

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认识你自己”,这是一种个体对自我认知的心理需求,也是心理学重要议题之一。可以说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发源于哲学。

直到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标志着现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所以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到:“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对于不了解心理学的人来说,可能会误以为心理学就是做心理咨询,或是对人进行催眠,或是治疗精神疾病,诸如此类。

其实心理学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跟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懂得一点心理学虽然不能帮我们轻易猜到别人心里想什么,也不能帮我们控制人心,但却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成长、修炼情绪能力、优化人际关系、深入洞察人性、避免认知偏差、加强亲子教育……

比如,在“学习与人类后天发展”这一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环境是如何刺激人的反应,人的心理机制又是如何影响行为表现的。

像著名的巴普洛夫的狗,就是一种经典条件反射。通过对这个实验的应用,我们可以建立一种联结式学习,通过对外界刺激条件的设置,使个体的某种情绪或行为得到唤起或消退。

另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则可以利用奖励或惩罚的手段,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强化或负强化,由此使个体建立某种观念认知,形成某种行为习惯。比如在亲子教育中,如果孩子认真做作业,家长对他进行积极的表扬鼓励,就是强化了他的这种行为,推动他坚持下去。

在“毕生发展”这一章,则讲解了人一生的发育成长历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与需求,包括婴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一个“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也就是“毕生发展八阶段”,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八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要面对的挑战和发展任务,塑造个体的性格和品质,影响着一生的发展。

婴幼儿期是影响人的依恋关系的重要形成时期,养育者需要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注,帮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模式。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则面临着自我同一性的挑战,个体会对自我发展和社会角色定位进行探索与尝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些对广大父母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记忆”这一章,我们可以从脑科学、生理特性等方面了解到,记忆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分类和特点,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记忆力,更有效地学习和工作。

还有“动机与情绪”“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从应激到健康和幸福”等章节内容,围绕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细致的专业理论论述,同时也给出有科学根据的实际应用方法,让心理学能切实帮助我们进行改变和成长,拥有更好的生活和人生。

本书另外还配有两本轻便的“应用手册”和“学习手册”,将核心知识点进行精简梳理,方便我们记忆和理解。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专业的心理学著作?为什么要懂一点心理学?当你翻开这本书,我想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