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在南邦成原例山河之永固;今朝北国敬严村社稷之遗风”。
上面这是一副很有气势的对联,其作者是19世纪末期的京族领袖苏光清,当时这位领袖受到鼓舞,欣然为漓尾岛的哈亭(“哈亭”为京族民族建筑,是祀祖、祭神和民间娱乐的公众场所)写了这副对联表达喜悦。
当时究竟发生了何事呢?公元1887年,中法两国划定了中越边界(彼时越南已经被法国殖民控制),当时确定了北仑河北面的“京族三岛”归属中国。对于划归中国的决定,京族人民欢欣鼓舞,他们欣然接受了从越南人变成中国人的事实。
京族哈亭
京族,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很少,不到三万,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巫头、万尾(漓尾)、山心三岛上,俗称“京族三岛”。如果只听名称,可能并不会注意到京族有什么特殊之处,不过实际上,“京族”就是“越族”,为越南主体民族。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京族就是越族,为何当年中越划界的时候,他们却对划归中国表示欢欣鼓舞呢?这就涉及一段特殊的历史。
先说说 “京族”这个名称的来历吧,这还颇有渊源:
越南北部地区自秦汉一带被中国纳入版图,被中国直接控制1000余年,至唐代当地已经彻底汉化,当地大部分居民和汉人已经没有区别,且均认为自己的汉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另一个民族。但当地毕竟属于边疆,有些偏僻地方的人还没有汉化。
中国京族属于海洋民族
五代十国乱世之时,越南当地势力趁机打败了南汉独立,但当时他们仍然认同自身属于“中国割据政权”,不过由于后继宋代不争气没有成功收复越南,而越南本身又无统一中华的实力,所以其才渐渐自成一国,并于公元1174年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国与国之间的宗藩关系”(这之前虽然越南仍然向宋朝进贡,但越南人认为宋朝属于正统,自身为割据,双方并不是“中国与外国”的关系;而宋朝则视越南为国土,属于暂时无法控制的藩镇)。
虽然正从中国分离,但越南人的民族认同一时仍然没有形成,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汉人而不是越人,属于汉人分离政权,于是住在京畿(河内)地方的人自称为“京人”;将清化、乂安一代还没彻底汉化的人称为寨人,将山区的少数民族称为蛮人(有意思的人,当地山地民族也认为京族为汉人,称呼其为“交人”(Keo),这个名称源自历史上的交趾郡)。一直到14、15世纪后,越南自身的民族认同才渐渐建立。近现代建国后,由于越南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将主体民族称为“越人”不合适,于是将“越族”改为“京族”,1958年,我国也将境内的越族改名为京族。
越南古籍中普遍称呼自己为“汉人”
也就是说,京族本来就是一个跨境民族,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也并不少见,我国境内很多民族都是这个情况,典型的便是朝鲜族,不过京族的情况比朝鲜族要复杂很多,朝鲜族多是当年不堪日本侵略者压迫,而移民到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后裔;而京族历史,则牵扯到中越两国上千年的和相互移民的历史:
11世纪之前,整个越南都是中国直属领土,当时越南地方(交趾)和内地自然有不少人文交流,没有任何隔阂。交趾地方的人到了内地定居了,那就成为了汉人;而内地人如果去交趾当官,之后定居此地,后来便成了越南人。
11世纪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越南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尽管此时他们仍然认同自身为中国人),之后越南和北宋冲突不断,边境地带有不少纠纷。
宋越战争
今天大家对“国界”这个概念习以为常,不过“详细划分国家边界”实际上是近现代民族国家的行为,其起源于西方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古代的东方,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详细勘界,也没有“领土概念”。
举个例子吧:明朝前期,东北地区大批女真部族,同时向明朝皇帝和朝鲜国王两国进贡,这领土算谁的?清朝雍正之前,整个贵州西部、台湾东部没有任何官方势力介入,清政府也根本不认为当地原住民(苗族和高山族)是自己管辖的居民,那么这算是疆土吗?雍正、乾隆年间开拓贵州西部的时候,朝廷普遍认为这是“开疆拓土”。
在当时,这些并不是问题,除非到了必须管理的时候( 比如康熙时期因朝鲜边民过境问题,中朝双方开始详细勘定中朝边境),一般情况朝廷并不会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这不会带来纠纷。
同时向明朝和朝鲜两国进贡的东北女真部族
但是到了晚清,由于要和西方列强打交道,所以中国也被迫要详细解决边境问题。由于国力不振加之在地理考证问题上不如西方国家精细,中国在边境划分上大多吃了一些亏(中缅、中俄等边境均如此),不过中越划界是例外:此处划界中国方面还是相对有效的保护了国家的主权,占了上风。
中越边境到底是什么情况?其实古代中越虽然有过边境纠纷,但从未详细勘探过边境,自10世纪越南分离出去后,中越边境就一直存在大量的模糊地带,中国从宋朝开始,这附近几乎就只有一些羁縻机构,任由当地部族自治,中国方面不在乎这些地方,但越南在乎,自独立开始便不断渗透,蚕食了这些羁縻机构,于是和历代中原王朝纠纷不断。
而“京族三岛”更例外,因为中越双方均不重视此处,越南刚分离出去的时候,这里虽然属于中国但实际是荒岛。这里完全没有人烟,越南李朝的时候蚕食了江平镇等地,“京族三岛”也连带属于越南控制,不过仍然是荒岛,中越均不争夺这里的主权。
一直到明朝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越南北部涂山等地的越南渔民打鱼时发现了该岛,才开始移居该岛进行渔业生产,由于中国并未对“京族三岛”进行实际性的管控,所以当地实际形成了“地方乡绅自治”的局面(越南政府似乎也没怎么管理过此处)。岛上的越南人与邻近地区的中国人交往的时候称呼中国人为“唐人”;而中国居民称他们为“安南人”。
京族三岛的越南渔民
由于他们与中国人有明显差异,所以最初这些移民仍然还残留有越南臣民意识,这从当地留下的“乡约”等文献能明显看出,明清两代“京族三岛”居民普遍普遍使用越南的年号。说明当时京族先民仍然认同自己为“越南人”,这种状态一直延续。
当时“京族三岛”在建制上是什么情况呢?这一开始理论上属于越南的永安州(即唐代时的陆州,原名潮阳镇,1023年越南李朝改叫永安州,治所在今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但后来被废)。这也是为何中国的地图上会出现“永安州”这么一个奇怪建制。
永安州问题很复杂,其原本是中越模糊地带,后越南独立后蚕食此处,丁朝、前黎朝以前为潮阳镇;李朝改为永安州;陈朝为海东路;明朝初期曾吞并越南20年,此处为为靖安州之地,隶新安府;越南独立后,后黎朝改称安邦镇。越南独立初期(1428年),由于明朝溃败,越南开始沿着边境蚕食,大大扩大了控制范围。之后越南国内内乱,莫朝受到明朝武力震慑上表请降,将安广(即安邦镇,越南黎中兴朝后,避英宗讳,改为安广,英宗名维邦)永安州的澌凛、金勒、古森、了葛、安良、罗浮诸峒等一片地方再还给中国然。然而,由于越南耍滑以及明朝官员的不负责任,之前蚕食的明朝疆域并没有完全归还。
这就导致今广西防城港地区所有的入海口和伸向海洋的半岛这些失地明朝并未进一步索取,于是这一片成为模糊地带。越南在这一“飞地”上置有蠔丫村、啼鸡村、松迳村(三村皆在今广西防城港与钦州湾所夹之半岛上)、永安州(治所在今广西防城区南,后虽被废,但原属钦州的江平、黄竹、白龙尾仍为安南占据)、江平村(今广西东兴市江平镇)、春兰社(今芒街东南)、万宁州(其外为罗浮、古森、河洲、澌凛诸处)。一直到明末趁着黎莫相争之际,广东地方官员才招抚收回部分地带。但仍旧造成了令后世很困扰的“飞地”问题。
不过京族三岛却基本上一直都是越南在控制。中方并没有太大异议,由于该地区基本都是越南移民居住,中国朝廷的存在感很低,中国长期以来也均认同这里归属越南(从现在中国出版的历史地图册也能看出)。
我国官定的历史地图集中,“京族三岛”在清前期是划在越南的
但是到清末,局势发生了相当严峻的变化,法国扩大对越南的侵略,并与清王朝发生冲突,中法战争爆发。此时京族人也卷入了抗法战争。
中法战争清朝打得比较好,并未战败,虽然仍然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权,但在之后与法国进行中越边境谈判之时,清朝却并未落下风。1885年中法签订了《中法新约》,随即开始了勘界工作。
当时中越边境可谓错综复杂,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均对法国有着强烈的抵制,1886年开始,法国军队频繁入侵越南与广东边境的争议地区,企图蚕食疆土。但受到京、壮、汉等族人民的顽强抵抗,以至于在中法谈判之时,清王朝占上风。法国侵略军只能无奈地于1887年撤出江平,承认“竹山使命(即把竹山、江平等中国地方划归法属越南的侵略计划)本身己被这火焰所吞嗦。”
中越勘界完成后,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朝立刻在今广西防城港市东兴镇竹山村设立界碑,即大清第一号界碑
这算是划分边境时很罕见的情况了:当时争议地区居住了相当的越南移民,但他们几乎均希望划分到中国境内而不希望归属越南。
当然,中国方面对于这些地方归属版图也是有名义证据的,上文已经提到,此处原本按照传统习惯线就属于中国,只不过被越南渗透。一直到道光年间廉郡、钦州等地的志图上皆已提及“中越界在古森河海口之东,江平、黄竹、白龙尾一带皆内地”,清朝官方在谈判时期已经指出:争议之地乃系中国领土,边局混乱之时,越人越界耕凿,以致华夷参错,地由民间自垦,民人就近纳税,或有越官征收,不应动摇天朝对此地之皇权。
法国方面也拿出了越南方的证据,比如越南广安省的纳税人名册;实际上这个地方属于中越传统模糊地带,各方杂处,很难说清究竟是谁的,毕竟中、越两国历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边界线。当时出现很多奇特的情况:广东钦州府与越南芒街接壤,很多钦州籍中国人会选择到芒街经商或耕种土地,却又送他们的子女到钦州府的书院学习,从而才能拿到资格参加中国的科举;但若是中举,却可以回越南做官。所以关于这一地区硬说归属,实在是一股糊涂账。比如江平镇,由于北方有山与其余陆地隔绝,早期比较容易由水路到达,最早移住此地者为越南的京族渔民。历史上也长期由越南实施实际管理,属于一种飞地。但中国政府历来保持了对此的名义主权。
粤越划界时的中越边境争议地区
由于越南原本就是中华文明圈的一员,中华文明认同感相当强烈。而此时越南已经被法国控制,所以京族人普遍希望归附中国以免受法国殖民统治。最终在谈判时清朝占了上风,以通商为代价争回了东兴、江平、白龙尾半岛的主权。 对此决定,生活在当地的中国人和越南人均极为欣喜,文章开头的对联,便是在此背景下做出的。
“广东界务,现经两国勘界大臣勘定边界之外,芒街以东及东北一带,所有商论未定之处均归中国管辖。至于海中各岛, 照两国勘界大臣所画红线,向南接画此线正过茶古社东边山头, 即以该线为界 (茶古社汉社东边山头, 即以该线为界 (茶古社汉文名万注,在芒街以南竹山西南) ,该线以东,海中各岛归中国,该线以西,海中九头山 (越名格多) 及各小岛归越南。”
京族三岛目前仍然属于江平镇
而京族三岛呢?这块从李朝时期开始被越南实际控制了800多年的传统越南“飞地”的领土主权也连带划归中国了,于是,中国就有了京族这么一个少数民族,“京族三岛”也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