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建康城是哪个朝代的都城(小区里来了一丘之“貉”)

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地进入人类视野:多只野生貉在武汉小区出没......当人类活动范围与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不断折叠,华盛顿的浣熊和日本的貉都因为过度依赖人类食物导致肥胖和皮肤病;奈良的小鹿吃太多人类食物也会导致健康问题和攻击性。动物的需求主要是食物、水源、繁殖地和藏身的地点,这些动物进城更多是一种主动的对于城市环境的适应和选择,前几年为啥...

王放 x 澎湃问吧

这两年来,不论是荒野还是城市,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地进入人类视野:2021年6月,北有东北虎“完达山一号”畅游东三省,南有12头亚洲象北上徒步云南;继在上海小区“落户”后,2022年7月,多只野生貉在武汉小区出没......

当人类活动范围与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不断折叠,我们应如何与它们和谐相处?澎湃问吧邀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放,一起聊聊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与共存。

野生动物进城记

@小猪嘿嘿:前几天去上海动物园玩,在游客行走的道路上遇到了两只小动物自由奔跑,请问这种现象多吗?

王放:上海动物园里面有连片的森林和绿地,也有健康的水体,那里面其实野生动物还挺多的。比如貉,最多的时候曾经有超过50只,都是土生土长的野生貉。这样的现象在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这一些大片的绿地都算常见。

@狼里个狼个狼个狼:进入城市内的野生动物,会不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人类社会?

王放:高度依赖。比如纽约中央公园的松鼠,吃大量的人类食物还导致高血脂;华盛顿的浣熊和日本的貉都因为过度依赖人类食物导致肥胖和皮肤病;奈良的小鹿吃太多人类食物也会导致健康问题和攻击性。它们在城市数量增加、食物获取容易,但是也因为依赖人类导致一系列问题。

@智慧鱼888:动物进城是他们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吗?

王放:不一定。很多动物是主动进城的。动物的需求主要是食物、水源、繁殖地和藏身的地点,对于少数城市物种来说,城市不仅能够提供这些基本需求,甚至可以比野外更加轻松地获得食物。这些动物进城更多是一种主动的对于城市环境的适应和选择,比如英国的赤狐、美洲的浣熊、中国和德国的野猪,上海和武汉的貉。

“上海林业”微信公号 图

@MagicWaltz:前几年为啥东北虎、大象这种大体积的野生动物会突然进城市?过去也会有这些案例吗?

王放:可以说说东北虎,去年发生的东北虎进村的确让人吃惊,但是如果看看咱们的邻居俄罗斯,会发现其实人虎冲突(包括最轻级别的目击和最高级别的伤人)每年会发生数百起,而印度的人和大型猫科动物冲突更是数量巨大。

从这样的对比看来,我国人和大型食肉动物的冲突整体是非常少的,但是确实有可能会出现增加的趋势,我想整体来讲有几个主要原因吧:1.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大部分被人占据;2.尚存的自然栖息地被公路、农田、居民点阻隔;3.野生动物需要迁移、扩散,也在逐渐适应人类活动。因此这样的新闻渐渐多了。

人与动物共存指南

@二桉:在日常生活中,蚊子和蟑螂这两种生物杀之不绝,烦不胜烦,人类是否有必要与这两种生物共存?要如何面对它们的滋扰?

王放:其实蚊子和苍蝇滋生、蟑螂泛滥、或者尺蠖等虫子爆发的城市环境,往往是生物多样性最差、城市生态系统出现显著问题的地方。想象一下,如果在一个绿地、水体规划得当的健康城市生态系统中,蝙蝠、蟾蜍、鹟、螳螂、家燕、蜻蜓和水虿......会有一大批生物作为捕食者,控制有害生物,生态系统反而因此更加健康。因此其实维护健康的生态系统,也可以减少有害生物的滋扰。

@小猪嘿嘿:疫情期间小区里出现了一只黄鼠狼,天天来等邻居喂食,几家人还为此大吵一架,有的认为扰民不应该喂食,有的说要关爱小动物,您怎么看?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态度?

王放: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投喂野生动物。人类的食物高糖、高盐、高油脂、高热量,整个过程中有不必要的细菌和病毒风险,而且会诱导动物改变行为,形成对人类的依赖,反而增加人兽冲突的可能,诱导攻击行为的形成。

@啊对对对dui:可以摸野生动物吗?

王放:别摸。攻击性、疫源疫病、人类的气味细菌和传染病、不必要的紧张或者依赖......各种各样的威胁下,不要主动触摸野生动物啊。

@智慧鱼888:进城的野生动物我该如何对待他们?要是伤人该怎么办?

王放:首先还是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迅速移除伤人个体。每一个案例都需要具体分析,比如搞清楚冲突发生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存在必然性,并且具体分析是否可避免,是否需要采取更快速的行动。伤人之后的处理也会因物种而异,比如版纳庄稼地周边的亚洲象伤人很难直接处理,更多是预警;但是杭州或者南京如果野猪伤人,就更可能会清除掉肇事野猪,这个还是有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

@澎湃网友UvYbqu:疫情之中动物们过得怎么样,听说很多流浪猫狗都饿瘦甚至饿死了?

王放:一些动物会因为人类活动少而受益,比如上海的凤头鹰因为公园没有游客繁殖的更自由了,滨江森林公园因为封城期间污染更少萤火虫更多了。但是还有一些依赖人类的动物,比如流浪猫狗或者貉,疫情期间会更艰难。

城市 or 野外?

@要月亮奔我而来:有些野生动物也是国家保护动物,对于这些保护动物,是把它们人工圈养比较好,还是放任它们自由生活更好?

王放:永远是就地保护,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更好。就是除非物种不能够正常维持、种群急剧下降、栖息地难以维系,否则都应该在野外就地保护优先。

@用户名户用:在城市中活动的野生动物是否可能成为危险病原体的携带者,并且将之传播给人类?如有此可能,应当如何管控城市野生动物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

王放: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所以持续的疫源疫病监测非常重要。实际上各个地方都有人从事野生动物的检疫,比如我们在上海,就刚刚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对野生动物进行了取样,发现目前不存在狂犬病等的风险。还有一些工作人员长期在崇明这些鸟类迁徙地进行取样,排除禽流感的风险。这些工作都是在背后长期默默推进的。

@Aquarius小瓶子:动物在城市中是不是会比在野外,生活得更好一些?不然所有生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过得差就不会留在城市中了吧?

王放:首先,不是所有动物都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活,只有那些食性广(什么都能吃)、栖息环境多样(哪里都能住)、不容易应激神经大条(什么都能忍)的物种,才能在城市中生活。因此尽管一些物种可能在城市中达到野外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密度,但是翻来覆去还是比较少的一个物种清单,比如赤狐、灰松鼠、浣熊、臭鼬、野猪、貉等,单子不长。对于环境要求高又敏感的物种,还是很难生活在城市里面的。

责任编辑:黄雅竹

校对:丁晓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