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聊聊为什么很多情况下去除中间商是不合适的。
“短路经济”、“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就是去除中间环节”、“直连供需双方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有段时间的刷街广告“XX二手车直卖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些“流行语”提供了简单的逻辑标尺,成为很多产品经理做决策的依据。
仿佛只要能去掉中间商,商业及产品模式便坚不可摧,但看似正确的金句也可能隐藏着谬误。
下面就列出了一些中间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间商能连接不同时间的买方和卖方。因为买卖双方对交易效用的评估不同,卖方无法以较高的价格销售给未来某个时间的买方。但中间商可以通过在中间增加一次交易抹平时间带来的定价差异。
中间商能提供那些由“难以数字化的信息”所带来的信任。
这句话有点绕,但道理是深刻的:
中间商能提供更低成本的惩罚机制保障交易进行。
中间商更能对冲风险从而提升交易效率。
中间商因为多次交易之间的对冲,风险的承受能力更高,所以用来防范风险的成本更低。
于是,某些情境下会比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的市场更加高效。
中间商在交易过程中帮忙干一些不可或缺的脏活累活。
有些交易过程包含复杂的事项,不是买卖双方打款发货就OK的。
为了完成交易要处理一揽子事情才能让结果呈现的时候,买卖双方不想付出学习成本,就会让中间商来提供定制的系统化服务。
中间商可以让交易者兼得“道德利益”和金钱利益。
人类社会的一个文化习惯,即如果交易者太过于强调、追逐金钱利益时,会无法得到道德利益(好名声)。
如果卖方在交易中拼命吹捧自己的产品,人们会说他“自吹自擂”、“脸皮厚”。
如果卖方在交易中过高定价,事后人们会说他“利欲熏心”、“贪财”、“不厚道”。
如果买方面对有“道德瑕疵”的卖方,可能为了守卫内心的原则、怕被人们说“同流合污”而不愿意交易。
以上中间商在交易过程中的六种作用供大家思辨。也可以试着去发现总结更多的点。
这次对流行语的再讨论对产品经理的启发至少有两点:
第一,在使用“流行语”、“概念”指导产品设计的时候,多思考一下有没有更深刻、更底层一些的框架可以更可靠更安全。
比如“短路经济”说去掉中间人可以节约成本,那就要问仅仅节约成本的就是更好的吗?如果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效用,那就要计算一下差值才可以进行判断。
对整个交易系统的贡献评估,效用或者价值的增量p-成本的增量c0,我们才可以更确定引入改变是对系统有正向推力的。
第二,互联网并非一定是去中介的,在某些平台产品中被人为简化的“互联网思维”并不严谨。
“虽然互联网的出现使每个人的交易成本都有所下降,但专业中间商的交易成本下降得更快,以至其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基于中间商在交易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可以相信互联网技术会创造新的中间商。
所以如果发现你正在策划的产品是增加了中间商(环节),也不要慌,去仔细衡量增加的中间商对你所服务的交易系统创造的价值吧。
备注:本文参考了书籍Marina Krakovsky,《THE MIDDLEMAN ECONOMY》,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
作者:KUN,前腾讯产品经理,品牌数字化服务创业中,心生事物科技创始人,个人公众号:K星异客。
本文由 @KU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