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将如何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已经将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40%以上,成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局面的重中之重,使用化石燃料这种高碳能源是产生这种生态环境灾难的主要原因。明确提出我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全国...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凸显。 19 世纪末,“温室效应”的概念被初次提出; 2015 年四份独立数据组合表明, 2014 年是有现代气象记录数据以来 135 年中最炎热的一年, 而北美东部地区已经成为全球少数温度较低的地方。

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多方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燃烧石化燃料,人类已经将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 40%以上。 2013 年 5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达到 400ppm(百万分之四百)。自此之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一直居高不下,很少低于 400ppm 的水平。因此,如何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局面的重中之重。

2009年05月1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也谈发展低碳经济》其中提到: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不断增加,使全球气侯变暖。使用化石燃料这种高碳能源是产生这种生态环境灾难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CO2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世界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长此下去,气候将更为反复无常,气象灾害范围更大、更频繁和更严重,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控制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侯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2015 年 9 月,发布《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明确提出我国计划于 2017 年启动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大举措。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的规章制度、可靠的交易系统和扎实的能力建设等来支撑。

碳市场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巨额资本,以碳交易市场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利用社会资本力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碳减排行动的实施。碳交易是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所提出的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即鼓励减排成本低的企业超额减排,将富余的碳排放配额通过交易的方式出售给减排成本高、无法达到碳排放要求的企业,从而帮助后者达到减排要求,同时降低社会碳排放的总成本。

中国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开启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积极摸索碳交易市场未来的发展机制与方向,同时借鉴欧盟碳交易成功经验,完善中国碳交易体系,加速碳减排进程,规划碳中和目标实现布局。能源生产端,光伏、水电、生物质能、氢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将迎来大发展,2030年前化石能源消费达峰,2040年后非化石能源占比过半,2060年化石能源基本全部退出,这就是能源生产端发展的趋势,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扩大,也必将带动这些行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如光伏电池的生产、风机的生产、生物质供热锅炉的生产等。

同时随着能源生产端的变革也会带来能源消费端的大发展,如新能源交通、航空航海、低碳建筑、居民生活等领域全面电动化和氢能化;工业用能等领域也将引起彻底性变革,如钢铁、有色、冶金、水泥、玻璃、煤化工等,这些行业的上下游也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中国将着眼于建设更高质量、更开放包容和具有凝聚力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系,形成更为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力为主要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共同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