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湖北麻城是峰谷电价吗

三姑姐说她一个人生活非常简单,三姑姐喜欢喝玉米粥,都已经够三姑姐喝一个月了。三姑姐家里有打粉机,三姑姐偶尔也会买一些新鲜猪肉来吃,三姑姐都是拿来做家用。三姑姐一年买牛的收入,很少买水果吃,三姑姐还会领一些手工活来做,三姑姐很少买衣服鞋子,我和老公每个月给两老1500元的伙食费,家里每个月5、60元的电费是从我的工资卡扣出去的。...

湖北麻城是峰谷电价吗,在农村最低生活费要多少钱?

坐标桂西北某个偏远的石山区。

我三姑姐,今年62岁,一个人独居,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典型的空巢老人。

62岁的女人,如果有单位,已经退休得7年时间了,但三姑姐是个农民,按照他们的说法,只有进了棺材,才能算是正式的退休。

三姑姐这个年纪,在农村来说,还是主要劳动力呢!

三姑姐虽然有两个儿子,但这两个儿子都不成器,不但没有给母亲任何一分钱,还经常跟老母亲变相要钱。

三姑姐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就是每个月一百多元的养老金,和耕种那几块薄田。怎么还会有多余的钱给他们?让我觉得很纳闷。

有一天,我忍不住就问三姑姐,问她一个月的生活费要多少?三姑姐说她一个人生活非常简单,每个月的伙食费只要150元就够了。

我们在城里生活,一个月的水电费都不止150元呢!

三姑姐见我一脸疑惑,就跟我列出她的开支。

在农村,用的是山泉水,这一项是免费的。

三姑姐一个人在家,整天忙着干活,根本都没空坐下来看电视,家里的电视就成了一种摆设。三姑姐煮饭菜都是用柴火的,家里唯一用电比较多的就是冰箱,一个月15度,加上照明用电等,三姑姐一个月用的电费只有15元左右。

三姑姐喜欢喝玉米粥,几乎一日三餐都是喝玉米粥,很少煮米饭。15斤的玉米粉,都已经够三姑姐喝一个月了。一斤玉米1.2元,三姑姐家里有打粉机,她喝的玉米粥都是自己打粉的,一个月打粉一次。

玉米是自己种的 ,放的都是农家肥,玉米种子也是自己留的,此项忽略不计。

家里的蔬菜都是自己种植的,都是放农家肥,此项没有开支。

三姑姐一年喂养一只猪,养到过年才杀,吃不完的猪头,三姑姐就把她做成腊肉,每天她只煮半斤猪肉左右。

吃腻了腊肉,三姑姐偶尔也会买一些新鲜猪肉来吃,一个月花在买猪肉的钱也就是30元左右。

三姑姐每年都会种一亩的花生,这些花生晒干之后,三姑姐就拿去榨油,这些花生油够三姑姐吃上一整年了。

三姑姐养了几只母鸡,一只母鸡一天下一个蛋,三姑姐一天只吃一个水煮鸡蛋 ,剩下的都是给母鸡拿来孵小鸡。

三姑姐一个人在家,很少杀鸡,都是到过年才杀几只鸡,其余的鸡她都是拿到街上去卖,所得的钱,三姑姐都是拿来做家用。

三姑姐常年养着一头母牛。这头母年每年都产一头小母牛。三姑姐对这两头牛非常上心,每天都把它们喂得饱饱的。

在三姑姐精心照顾之下,小牛长得非常健壮,深得那些牛贩子的喜爱,每次都卖得一个好的价钱。

三姑姐一年买牛的收入, 最少得8000元。

卖牛所得的钱,随便够应付那些人情费了。

三姑姐用钱很节约,很少买水果吃,煮菜只是放姜酒油盐而已,别的什么配料都不放。

由于几个孙子都不在老家生活,三姑姐免去照顾孙辈们的烦恼。农闲时间,三姑姐还会领一些手工活来做,一天也得十几块钱呢。

三姑姐很少买衣服鞋子,她都是专门捡别人不穿的旧衣服鞋子来穿。

在农村,如果有劳动能力,而且人比较勤快,完全做到自给自足,根本花不了什么钱,一个月花200元绰绰有余。

我公公婆婆今年90岁,也是在老家生活,由于年事已高,没办法耕种田地,平时只能种一些青菜,养几只鸡鸭,没办法做到自给自足。

我和老公每个月给两老1500元的伙食费,家里每个月5、60元的电费是从我的工资卡扣出去的。

家里饮用的是自来水,不用付水费。

每隔半个月时间,我和老公还会买不少的东西回去给他们,一次起码花400元左右。

家里的人情费都是我们出的,就连公公婆婆生病住院都是我包完了。

两老每个月还有300多元的养老金,我们再给他们一个1500元的伙食费,他们是用不完的。

我不知道公公婆婆每年还剩多少钱,但我知道他们两老经常偷偷塞钱给我小姑子。

如果像我三姑姐一样,还能耕种田地,在农村做到自给自足,是花不了什么钱的。如果是丧失劳动力,没办法做到自给自足,一个月500元的生活费也够开支了。

现在滞留武汉没钱了怎么办?

根据现有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如果滞留武汉没钱了是因为工资问题可以直接去劳动局走法律程序。如果是其他原因,针对该次疫情国家大力补贴,医疗全免,生活保障可以申请。或者短期内可以通过花呗,借呗度过难关,还款期限,支付宝也很人性化。

但是,疫情结束,真的该认真反思,接下来怎么面对生活。花费一定要有规划,更需要努力工作,保证自己的卡里有一定的存款,来应对意外和明天。

最后祝你的生活早日踏上正轨!

怎么才能让自己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农家小院?

题主的诉求其实与现在很多城市中产的休闲需求一样,周末开着车,无论是一个人,还是和家人,到周边的乡村小院享受两天宁静的田园生活,都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一般,对于个人来说,在乡村自建房屋是一件破费周章的事,往往会涉及到土地性质、买材料、施工、周边环境选择、人际关系等问题。

其实,现在有很多政府主导的乡村扶贫项目,就是以城市中产的乡村旅游为市场,即解决了乡村三农问题,也让城市白领有了休闲场所。我们在海南、清远、安吉等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有很多共享营地,就是属于这种项目,特别是清远稻田野舍,在温泉之乡清远三坑镇,目前项目第二期刚刚对外开放。

这个项目的模式很简单,城市白领只需要购买基本的建筑费用,也就是一栋米墅产品,其他土地性质、搭建、排水供电、景观绿化等都不需要管,然后就能获得独门独院封闭式的乡村院落。

这里需要提一下,米墅房屋不是传统的混凝土建筑,材料是全铝合金,属于高科技应用产品,不仅外观时尚,而且居住体验非常好。最重要的是,米墅房屋极具性价比,都在城市白领的承受范围之内。

我们获得的这个乡村院落,主人随时可以回来入住,营地配套全部走原生态乡村体验路线,有池塘,荷花、稻田等。营地的许多客人非常喜欢在自己的院子种蔬菜,平时浇浇水,实实肥。

其次,房间空闲的时候,你也可以选择交给营地运营,可以获得价格不菲的经营收入。并且,公司还有保底政策与回购政策,即分红的保底,以及公司可随时高价回购米墅产品。

目前,清远稻田野舍第二期即将对外开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也欢迎同行交流项目经验。

你敢不敢晒晒自己的资产和收入水平?

89年的,差不多也快35岁了。工作城市武汉,是一家国有银行的网点负责人。就是六大国有银行,排名最后的那家。

我是校招直接进银行的,工作接近十年的时间。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银行岗位的工资收入。

收入情况

1 . 基本工资

我是校招进银行,一进来就是A类工,起点比一般的员工要稍微高那么一点点。又因为是网点负责人的岗位,所以无责任底薪有3500元。

这个已经是比较高的。像其它的岗位,像柜员和业务主管,基本工资只有2000-2500元左右。

理财经理和大堂经理,稍微高一点,在2500-3000元之间。

2 . 绩效考核

银行员工的收入,主要还是看绩效提成的工资。而绩效提成,又和一个网点的资源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像我现在工作的网点,资源还可以,每个月的考核任务,基本上都能完成。所以我能拿到的绩效,一般每个月都在1万以上。

如果是一些小网点,绩效工资可能一个月就只有三五千。

3 . 补贴

我是全日制本科,又是211大学,每个月有1000块钱的学历补贴。

如果是研究生,每月补贴1500块钱。博士生员工,每月补贴2000块钱。

但是,基层员工里面,是没有超出本科学历的。只有省分行的技术岗位,才有研究生和博士生。

另外,每个月还有餐补500块钱。

我工作的银行网点,是星级网点,每个月补贴500块钱。

我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底薪+绩效+补贴,总共在1.6万左右。

月薪1.6万,看起来不少,但不是到手的工资。每个月要扣五险一金。再把个税一扣,到手的钱差不多就在1.2万左右。

这个就是一个小网点负责人,每个月的真实收入。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月薪三五十万,年薪百万的。

而且,我工作的银行,基层员工是没有年终奖的。有一个季度奖,每个季度奖励3000块钱。

网上有很多人经常说,银行员工年终奖几十万。就是从来没有人说,具体是哪个银行。我要是知道,绝对想尽办法也要跳槽过去。

开销方面

月薪到手1.2万,在武汉不算低。因为武汉这边的平均工资,也才5000多一点而已。

但是,武汉的消费很高。而且我家里情况也比较特殊,我是一个人上班,要养一家三口。

每个月房贷3000块钱。

物业水电煤气通讯费,差不多1000块钱左右。

老婆在家全职带孩子,一个月开销5000左右。

我自己的开销,一个月2000块钱。

然后老婆灵活就业人员交社保,一个月1100块钱。

每个月的工资,基本上都是月光。想要存点钱下来,真的是太难了。

这些还是基本上的开销,每年给孩子大人买保险,小孩玩具城的会员,以及逢年过节的时候,给两家老人发的红包。

这些七七八八的加起来,也有两三万块钱。好在的时候,暂时还没把房贷转为公积金贷,每年年末把公积金里的钱取出来,正好可以够开销。

工作十年,银行卡余额超过五位数,就只有发工资的那一天。

资产

房子已经有了,目前市场价大约在150万左右。

但是,没用,因为不可能卖的。而且这房子的房贷,还剩下五十多万没有还,这资产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负的。

车子,也早就看好了,就是还没买。为啥没买?因为没钱。

唯一的正资产,就只剩下自己,以及老婆孩子了。

网上经常有人说,人到中年,至少应该有房有车,另加存款百万。否则的话,就属于失败的人。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那我就真的是失败的很彻底。

人到中年真的是太难了,处处要花钱,没钱真的是寸步难行。

人生不易,只能且行且珍惜。

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究竟有多冷?

对于北方大多数地区来讲,冬天是供暖气的日子。自从有了暖气以后,家里的老人几乎每一年都要感慨万分,摸着暖气管跟孩子们谈古,总会说起在他们年轻时的六七十年代,那会儿是真的冷破天际,家里困难的生生冻死的都有。

尤其对于那会儿的老人来说,漫长且寒冷的冬天更加难熬,往往能安然度过一个冬天,他们内心都觉得这一年肯定没问题。自己因为从小就是跟着奶奶长大,而奶奶人缘十分好,总爱跟院子里的老人打麻将和聊天,听的多了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事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到底有多冷?

首先六七十年代的冬天究竟有多冷,虽说没有具体温度作为对比,但根据全球变暖来分析的话,大约现在相比起当年来说会高出5°到10°左右。

——就拿西安举例,九十年代西安的冬天,大约自10月开始温度就会跌破10°,当11月节气来到立冬以后,早晚温度就会到5°到0°左右,全套过冬装备如大棉袄、毛衣毛裤和手套帽子就得都穿在身上了。

那么六七十年代只会更冷,可以说没下雪时,延绵不绝的冷空气属于“魔法攻击”,一旦天空飘起鹅毛大雪,那就成了“物理攻击”,不仅出门积雪能覆盖到小腿肚子,窗户上的冰溜子也足有几寸长。网络上对于东北的冬天一直有一个有趣的段子,那就是不能舔栏杆,舌头会粘在冰冻过的栏杆上。

六七十年代的关中地区也有这样的效果,院子里很多奶奶都说,当年的冬天,假如不带手套关铁门的话,手上的皮肤会有撕裂的疼痛感,若是握一会铁栏杆的话,手也能跟冻实了的栏杆粘在一块,硬往下撕就会生生拽下一层皮。

当年室内就是天然的冰箱,过冬屯的萝卜白菜随手往窗户根一放,一整个冬天都不会坏,大年三十还能用它们包白菜馅的饺子。小寒节气腌的咸菜,就放在厨房的台面上也不会长白毛,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太冷咸菜坛子冻成冰疙瘩了,那吃的时候就得用开水烫一下让其化开。

因为温度太低,想吃口热乎气的饭就需要赶时间,一般需要家人都围坐在桌前了,才能让炖菜上桌,不然一旦等一下人或者墨迹几下,那饭菜就凉透了。

吃完饭后,洗碗在冬天也是一个头疼事,家里有条件的会烧一锅开水,用它们跟凉水兑一下,不舍得蜂窝煤的家庭,若是用凉水洗碗的话,几乎人人手上都会起冻疮,并且会留下关节类疾病。

院子里很多奶奶手上的关节都是错位和肿大的,据她们所说就是当时用凉水洗碗和洗衣服“激”出病根了,不仅三五不时会又痒又痛,双手也很难完全舒展伸开了。

编年体影视作品《金婚》中也有讲述冬天的剧情,文丽和佟志生活在北京,能看到一到冬日,积雪就会把路面全部铺成雪白的,街道上由于人踩得多,雪就被施力踩成了灰突突的镜面,可以滑着走路了。

如何取暖?

那么在如此寒冷的六七十年代的冬天,城市里和农村都是怎么取暖的呢?城市一般有两种主流的取暖方式,一个是蜂窝煤炉子,另一个就是电褥子。

蜂窝煤炉子根据各家条件不同,所用的大小也不一,大一点的一般有半人高,呈一个正方形盒子造型,中间放着团成圆柱体的煤球,下方还有一个小门能打开放一些馒头或红薯去烤。

搁煤球使用的是火钳子,造型像放大数倍的剪刀,外行通常是把火钳子伸展到最大,夹住一整个煤球往炉子里放,经验充沛的则会用火钳子的两个尖,插到煤球的眼里,借一个巧劲把它放到炉子里。

前者的弊端在于,一整个夹起煤球很容易夹碎,毕竟内会的煤球团的也不是很结实,而后者的优势就是几乎不会让煤球破碎,小小一个差别能给家里省出不少取暖费。蜂窝煤炉子用处很多,它不仅可以做饭、烧水和烤红薯跟馒头片吃,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力也能让屋里十分温暖,基本上可以拉高室内温度十几度左右。

家里条件一般的就会用一个小腿高的圆形小蜂窝煤炉子,虽说同样可以烧水、做饭和烤馒头吃,但取暖效果比起大的来说就要差许多,一寸长一寸强的规律总是亘古不变的。

无论是大炉子还是小炉子,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需要一个管道接到门外来排一氧化碳,当时很多人觉得放一个管道漏风,会让屋里变冷不装,就出现了许多一家人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

除过炉子以外,电褥子也是当时取暖的方式之一,提前预热打开,晚上睡觉就没那么冷了。而农村的火炕,可以说将电褥子和蜂窝煤炉子做了一个结合,火炕一般一头通着灶台一头连着床,从而达到内边烧火做饭,炕上就热的烫屁股的效果。

火炕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几乎没有经济成本,燃烧的是捡来的麦杆,会过日子的家庭,通常在秋高气爽麦收以后,就开始未雨绸缪出发捡拾麦秆了,把捡来的麦秆捆成坨放在门前,只需每日拆开拿取要用的麦秆就可以取暖了。

而农村和城市还有一个相似的取暖方式,那就是会手工编织一些毛裤、毛衣等御寒物件,造型肯定没有现在的保暖衣美观,但自己小时候经常穿“奶奶牌毛裤”,保暖效果确实是没得说的,小孩子运动量大的话,还能热出一身的汗。

总结

综上所述,六七十年代的冬天比起当下来说确实要冷一些,体感就是关了暖气以后,温度再低上几度就差不多了。那会儿的城市家庭通常会采用蜂窝煤炉子和电褥子来取暖,农村则是用火炕,一日三餐在灶上做完饭,炕头都是暖洋洋的,所以冬天农活少时,一家人一般都坐在炕上聊天打发时间。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