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寒山喷史
NO.15 尼人为什么灭绝
文|寒山忆雪
图|寒山忆雪 辑|寒山忆雪
尼人在智人的挤压下,不断丧失领地,只能往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迁徙。他们最终没能像猩猩那样,残存于人迹罕至的森林,最根本的原因,是尼人基因中的一些缺陷。
现代人体内不到百分之五的尼人基因,与一些常见的疾病很有关联,比如帕金森、抑郁症、烟瘾、日晒导致皮肤损伤、新陈代谢较慢、易凝血导致心脏病中风、容易过敏、糖尿病,等等。
对于现代人类来说,这些特征的基因绝对算是「坏基因」,但在远古时期,有一些却算是好的基因。
比如日晒容易导致皮肤损伤,这个基因特征,是与欧洲中北部在末次冰期前温暖的气候有关。欧洲中北部在现在依然是日照并不强烈,尤其是阴雨雾天气居多的英伦三岛,以及冬季夜间超长的北欧地区。
日照很弱的中北欧地区(末次冰期内)
▼
在这种气候环境下,只有肤色变得更浅更白,才可以更容易让阳光照射来促成某些维生素的合成。深皮肤的尼人自然就被淘汰,而浅肤色的尼人成为主流。
但这种皮肤,如果到了气候偏干,日照强烈的地区,就会容易导致日晒型皮肤损伤,甚至容易癌变。
末次冰期来临后,欧亚大陆中北部常年被冰川覆盖,尼人不得不从中北欧迁徙到更宜居的南方,比如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亚平宁半岛(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希腊)、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等等。
末次冰期内欧洲气候带分布
▼
这些地方现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潮湿多雨。而在末次冰期,气温下降,气候变干,地中海气候区的冬季,降雨也有所减少。这就导致,尼人的避难地,日照比现在更加强烈,尼人的皮肤就更容易晒伤甚至致癌。
再比如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这个特征,也与远古尼人的生存环境相关。
末次冰期前的温暖期,欧亚大陆温暖湿润,森林与湿草原分布广泛,食草动物数量繁多。在这种气候环境下,尼人的主食是食草动物的肉类,他们的基因,自然也就更适合消化高蛋白的肉类。
而末次冰期来临后,欧亚大陆变得寒冷而干旱,动物数量减少,尼人的食谱不得不扩大到植物上来。比如智人在偏干旱的热带草原上常吃的各种淀粉类的块茎和果实,也被尼人纳入食谱。
这些食物的特点是高淀粉,也就是高糖,尼人的基因自然无法适应。长期吃高糖食物的结果是,尼人在末次冰期,就开始出现很多糖尿病人了。
此外,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尼人和丹人的基因里缺少ARH基因突变。这个基因突变可以让人对烟雾有抵抗力,使得现代智人里可以出现八九十岁的老烟民。
但是缺少这个基因突变的尼人,就很容易对烟雾过敏,并且容易癌变。
末次冰期来临后,气候偏干,森林大火或者草原大火变得频繁,燃烧产生的烟雾,很容易导致尼人的死亡。
不过森林大火产生的烟雾倒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尼人生活用火产生的烟雾。
温暖期肉类食物充足时,尼人不需要依赖火来加热肉类,就如同因纽特人可以吃生肉而不需要生火加热一样。尼人易过敏的体质,恰恰是习惯吃生肉形成的基因特征,易过敏就意味着更敏感的免疫机制,可以减少寄生虫的危害。
不过进入末次冰期,前文也解读过,肉类食物减少,尼人需要增加淀粉类的食物。生的淀粉是极难消化的,而且还对肠胃造成伤害,所以必须加热才能食用。
这就迫使尼人必须频繁的生火加热食物,也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烟雾,致病的概率几乎可以扩散到绝大部分尼人。
气候的剧变,让尼人皮肤容易晒伤,容易得皮肤癌,容易得糖尿病,容易因烟雾而病倒直至死亡。这对尼人来说,绝对是悲剧中的悲剧。
长此以往,就算没有智人的竞争,尼人的族群也会慢慢萎缩。
不过,如果没有智人竞争的话,起码尼人有充足的领地,来减缓人口衰亡的速度,给新的基因突变的出现提供机会。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智人加入竞争,尼人的人口迅速减少。从7万年前智人进入亚洲的边缘,到三四万年前左右,尼人已经基本从欧洲消失了,仅仅局限分布在西班牙南部的稀树草原上和北欧北部的冰川山谷中。
极少的人口,极少的族群,让尼人陷入了长期近亲繁衍的境地。人类学家从西班牙的尼人遗骸中提取基因发现,这些尼人的父亲和母亲,有的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有的是有血亲关系的叔侄女。
长期的近亲繁殖,不仅仅让旧有的有害基因得到强化,还因此出现了更多的新有害基因,甚至出现了生育退化的情况。
最终,尼人消失了。
同为尼人的亚洲分支——丹人,也消失了。
不过,他们曾经与智人混血过,把一些基因留在了智人的体内。也可以说,尼人没有消失,几十亿现代人类也是他们的旁系后代。
尼人和丹人最终消亡大约是3万年前左右的事情了,回到7万年前,刚刚在也门高原立足的智人移民们,又将开创什么样的历史呢?
下节继续。
-END-
看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寒山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