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热量分摊法(热量分析法)

1、热计量如何计算2、供热计量通断时间面积法3、供暖是怎么算流量的?(3)热水供暖系统及其配置应能与所采用的热计量装置和热费分摊方法匹配,系统和用户散热器的供热量(用热量)应可控、可调。百度百科-热计量供热计量通断时间面积法《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在谈及通断时间面积法的《条文说明》部分,通断时间面积法应用的前提是每户须为一个独立的水平串联...

今天给各位分享热量分摊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热量分析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热计量如何计算

热计量可以由热量表计算,热量表实质上是一台热水热量积算仪,热水供暖系统的小时供热量可由下式计算,即:

Q=M(i2-i1)=ρV(i2-i1)

式中 Q—供热量,W;

i2,i1—供水和回水的焓,J/kg;

M—水的质量流量,kg/s/;

Ρ—水的密度,kg/m;

V—水的体积流量,m/s。

扩展资料

热计量的注意事项:

(1)室外供热管网有足够的供应能力,能保证用户对供热参数和流量的要求。

(2)设置热量计量系统、能实现用热量的计量(累计)和分配。

(3)热水供暖系统及其配置应能与所采用的热计量装置和热费分摊方法匹配,系统和用户散热器的供热量(用热量)应可控、可调。

(4) 供暖系统进行热计量改造时,应对系统的水力工况进行校核。当热力入口资用压差不能满足既有供暖系统要求时,应采取提高管网循环泵扬程或增设局部加压泵等补偿设施,以满足室内系统资用压差的需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计量

供热计量通断时间面积法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在谈及通断时间面积法的《条文说明》部分,详细论述了这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值得所有考虑采用这种方法的供热企业单位,尤其是研发、推广这种技术的企业、专家认真研究。

通断时间面积法应用的前提是每户须为一个独立的水平串联式系统;设备选型和设计负荷要良好匹配;不能改变散热末端设备容量,这意味着:整栋建筑内的各个住户必须采用原有的、统一规格的散热器,不允许个性化的装修改动; 户与户之间不能出现明显水力失调;特别是:户内散热末端不能分室或分区控温,以免改变户内环路的阻力。

通断时间面积法的不足还在于,它测量的不是供热系统给予房间的供热量,而是根据供暖的通断时间再分摊总热量,二者存在着差异;如散热器大小匹配不合理,或者散热器堵塞,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造成计量误差。

本人认为:通断时间面积法能够分摊热量,但是不能实现分室的温控;实际上是作为热用户的住户不能对不同的房间设置不同的温度,只能选取一个平均值。这是这种方法用于供热计量收费最致命的弱点。

众所周知:供热计量改革的目标以及实现的核心理念是“节能”。供热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使热转变为商品,从而在热供应者和热消费者之间建立明确的商品市场的关系;供热改革的重要的政策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热价和收费系统达到供热节能的目的。对于热用户而言,当热被根据该用户的热耗进行单独的计量、控制和计费时,节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行为。研究推广分户热计量技术,必须告知用户必要可行的节能行为,而不以牺牲用户的舒适度为代价。我们不应不分时段的让住户卧室、厨房和卫生间都只能设定同一个温度。因此:室内温控是住户按照量计费的必要前提条件,否则,在没有提供用户节能手段的时候就按照计量的热量收费,既令用户难以接受,又不能起到促进节能的作用。

4,把握供热计量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正确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收费的制度。新建建筑或者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 我国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提高居住建筑的能效和进行供热改革仍然是重要的政策目标。供热计量和基于热耗收费是达到上述两个目标的主要手段。我们研究和推广应用供热分户计量技术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供热计量改革是落实建筑节能任务的重点,是落实节能减排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计量收费的技术手段服务于“节能”的战略目标,才是正确的方向。

这里引用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2010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的一段,作为本文的结论:“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在正文中指明目前成熟的供热计量技术路线包括户用热量表和热分配计法。虽然在说明中提到了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两种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目前还没有配套的产品标准,在相关的产品标准出台前,只应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和实验,不应大规模推广应用。但由于相关部门缺乏对供热计量技术的引导和监督,目前不仅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还有不在规程内的温度法,各地也在应用。这些没有产品标准的计量方法的大规模应用势必为计量收费埋下了纠纷隐患”。 仇部长将“有些地方选用了不成熟的计量方法。一些没有产品标准的计量技术在工程中大规模应用,埋下了纠纷隐患。”作为“供热计量改革存在的五大障碍之一”的提法,发人深省;希望有关部门能认真思考。

通断时间面积法是以每户的供暖系统通水时间为依据,分摊建筑的总供量。

其具体做法是:对于分户水平连接的室内供暖系统,在各户的分支支路上安装室温通断控制阀,对该用户的循环水进行通断控制来实现该户的室温调节。同时在各户的代表房间里放置室温控制器,用于测量室内温度和供用户设定温度,并将这两个温度值传输给室温通断控制阀。室温通断控制阀根据实测室温与设定值之差,确定在一个控制周期内通断阀的开停比,并按照这一开停比控制通断调节阀的通断,以此调节送入室内热量,同时记录和统计各户通断控制阀的接通时间,按照各户的累计接通时间结合供暖面积分摊整栋建筑的热量。

图1:通断时间面积法采暖末端分户调节系统

采用通断时间面积分摊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采用的温度控制器和通断执行器等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2)通断执行器应安装在每户的入户管道上,温度控制器宜放置住户房间内不受日照和其它热源影响的位置。

3)通断执行器和中央处理器之间应实现网络连接控制。

4)通断时间面积分摊法的系统供货、安装、调试和后期服务应由专业公司统一实施,用户热计量计算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应有据可查、计算方法应清楚明了。

5)通断时间面积分摊法在操作实施前,应进行户间的水力平衡调节,消除系统的垂直失调和水平失调;在实施过程中,用户的散热器不可自行改动更换。

2,关于“通断时间面积分摊法” 的标准依据

在介绍、推广、宣传这一方法的一些文章、报告中,关于这一方法的标准依据都谈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 173-2009)。说法包括:《供热计量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了一种直接计量方式,四种分摊方法。通断时间面积法技术属于分摊方法”;“通断时间面积法是入选《规程》的一种热量分摊计量方式”;“《规程》规定的四种分户热计量方法中‥‥“通断时间面积法”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推广使用的方法”;“是《规程》推荐的方法”等等。

必须指出:上述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这些说法都不是《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的原意。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在正文“第6章. 分户热计量”中,,除“6.1 一般规定”外,只规定了“6.2 散热器热分配计法”和“6.3 户用热量表法”。指明目前成熟的供热计量技术路线还只是包括户用热量表和热分配计法。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只是在作为附件的《条文说明》中提到了“通断时间面积法” 这种方法;但是同时指出了这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此前只应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和实验,不宜大规模推广应用。

供暖是怎么算流量的?

计算公式:

G=0.86*Q/Δt

其中

1、G:流量单位L/h,Q:热负荷单位W,Δt:供回水温差单位℃,0.86:可以看做常数。

2、热负荷的计算:Q=供暖面积(㎡)*单位面积热指标(W/㎡)

例:

1、430kw=0.43MW,换算成热量为:368571大卡,圆整为370000大卡;

2、循环水量为:370000大卡/10度=37000公斤/小时(流量);

4、采暖管道的经济流速约为:2.5米/秒;

5、管道管径的计算:a、流量=管道截面积X水速X3600秒=面积X2。5米/秒X3600秒X1吨/立方米=37吨/小时;

6、面积=0.0041平方米;管道直径为:0.072米,合72毫米,圆整到DN80,可以选用:∮89的管道。

扩展资料:

国内外采用的计量原理基本是直接测定用户从供暖系统中用热量;测定用户散热设备的散热量;测定用户的热负荷三种。依据以上原理研究出了多种热计量方法:

1、热量表法

该方法需对入户系统的流量及供、回水温度进行测量,采用的仪表为热量表。该方法要求每户的供暖系统单独形成一个环路。该方法特点:原理上准确,但价格较贵,安装复杂,并且在小温差时,计量误差较大。目前,国内提倡使用。

2、分分摊法

该方法是利用散热器平均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值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散热器的散热量。该方法采用的仪表为热量分配表,常用的有蒸发式和电子式两种。该方法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一幢楼或一个单元作为一个热计量单位,在其热力入口处安装一块热分配表,就组成热量计量系统,热量表计量一幢楼或一个单元所有热用户的消耗总量,热分配表测量每个热用户每组散热器散发热量的比例。

每个采暖季节开始时,记录每块热分配表的初始数值;采暖季节结束后,记录每块热分配表的终数值。该方法特点是计量方便,价格低,如采用电子式热分配表进行传送后可在户外读值,且对原供暖系统的改动小。

热量分摊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热量分析法、热量分摊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