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渤海利用峰谷海水淡化(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自然原因)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的自然原因:为土壤剖面中盐分向上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土壤剖面水盐垂直运动强烈,形成土壤季节性的返盐和脱盐。主要有古河道遗留下来的自然堤、河漫滩地、背河洼地、缓斜平地和滨海低平地等。区域内水盐受微地貌的影响而发生重新分配:河漫滩地受河水侧渗的淡化脱盐作用,土壤含盐量较低约为2.2g/kg;3.水文地质条件黄河三角洲地...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自然原因?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的自然原因:

1.气候因素

黄河三角洲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7.4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85.0mm,年蒸降比约为3.5:1。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为土壤剖面中盐分向上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量集中在汛期6-9月,约占年降雨量的75.5%,而其它季节干旱少雨。土壤剖面水盐垂直运动强烈,形成土壤季节性的返盐和脱盐。一年中土壤盐分季节变化的总体规律为: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季回升、冬季潜伏。

2.地形地貌

黄河三角洲总体地形平缓,受黄河不断泛滥改道影响,区域内微地貌类型发育较为完整,主要有古河道遗留下来的自然堤、河漫滩地、背河洼地、缓斜平地和滨海低平地等。区域内水盐受微地貌的影响而发生重新分配: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沉积物颗粒较粗,坡度较陡,有利于盐分的迁移,土壤含盐量均值约为3g/kg;河漫滩地受河水侧渗的淡化脱盐作用,土壤含盐量较低约为2.2g/kg;故道两侧的背河洼地,随着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粘土颗粒吸附元素的能力增强,其离子含量不断升高,土壤含盐量平均值达到13.6g/kg;缓平的低地及洼地是盐分聚集区,往往形成大面积中等或重度盐渍化土壤,含盐量平均值约为11.7g/kg;滨海滩涂地区受高矿化度地下水和海水入侵的影响,土壤含盐量可达到30g/kg以上。

3.水文地质条件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普遍埋深较浅(平均埋深为1.14m),且矿化度较高(含盐量平均值为14.3g/l)。在埋藏浅的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盐分极易通过毛管上升作用不断地向地表累积,形成土壤盐渍化。

4.海水入侵

黄河三角洲位于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水浸渍盐渍区渤海氯化物盐渍土片,属于现代积盐过程。土壤盐渍过程先于成土过程,是在盐渍淤泥的基础上逐渐成陆发育而成。陆地形成以后又受到海水经常性的淹没和侧向侵渍,在强烈的蒸发积盐作用下形成高矿化度的滨海盐渍土。

5.植被覆盖

黄河三角洲的各种盐生和耐盐植被具有降低土壤含盐量,改善土壤的功效。

渤海有几个湾?

渤海有三个主要海湾,北面有辽东湾,西面有渤海湾,南面有莱州湾。有些人把渤海与渤海湾混为一团,这是一种误解。渤海湾只是渤海的一个湾,它与辽东湾、莱州湾并称渤海三湾。

渤海,渤海是中国最北的近海,是中国的内海,同时也属于内水范畴。海岸线全长约3800公里。东西宽约346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8米。

北京缺水严重为什么没进行海水淡化?

主要原因是北京的海水资源不丰富,北京并不直接靠海。离得最近的渤海,其水质因受海水养殖,工业排放的影响并不是很好。

其次是海水淡化成本太高,不是解决饮用水缺乏的有效途径。而我国南方淡水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降水,不需要淡化,只需修引水渠道就一劳永逸解决。

中国可以大量海水淡化补充西部开发吗?

先说结论,靠海水淡化来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这些年,民间对东水西调的呼声越来越高,毕竟,西北地区土地广袤、日照充足,如若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等于再造一个中国。而且,学术界也在2010年提出过“海水化进新疆”的设想,这就是大家所听到的“引渤入疆”工程。

2010年11月5日,在“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部分专家提出了将渤海的海水通过海水淡化技术淡化为淡水,再通过水泵泵送至新疆的方案,用来解决新疆缺水问题、缓解新疆土地沙漠化。

但是,由于这一设想引起了全国的争议,工程成本、环境问题等多方面都未考量,因此被搁置一边、难以实行。

那么,为什么不能通过大量海水淡化来补充西部大开发呢?原因如下:

原因一:施工成本过高

我们来算这么一笔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最终抵达北京颐和园团城湖,输水总干渠长度为1277公里,大部分线路依靠自流,地势平坦,扬程不过百米(东线工程仅65米),即使是这样的有利地形条件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工程总投资达到了920亿元。该工程建设时间从2003年开工,2014年通水,耗时11年。

而反观“引渤入疆”,该设想从天津的渤海西北海岸引水,向西途径内蒙古自治区,最终抵达新疆罗布泊地区,设想通过东来的淡水消灭八大沙漠。

该工程的输水渠道总长度超过了5000米,远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1200米。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呈现三级阶梯分布,这也就意味着无法实现自流,需将水从海拔0米层层泵升至海拔1200米左右,泵水站需要的电量也是不菲。

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920亿元造价计算,引渤入疆工程的施工成本将达到数千亿元。

所以说,引渤入疆的施工时间、施工成本、泵水电费都远超南水北调工程。

原因二:海水淡化成本高

根据资料,我国已建和即将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累计淡化能力约为60万吨/日,淡化海水成本约为5元/吨。同样假设需要实现年调淡水量为1000亿吨,那么一年内仅淡化海水的成本就达到了5000亿元,这还没有算到设备费用。

显然,这相比于直接调用长江的淡水来说,算得上是天价了!

上天是海水淡化工程示意图。

原因三:盐碱化风险大

我们假设要调运1000亿吨淡水,那么从渤海抽取的海水总量要远超1000亿吨,我们把海水的含盐率计为3%,那这1000亿吨海水就将产生30亿吨的盐,那该如何处置这些盐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渤海湾附近城市的盐碱化灾害已十分严重。

原因四:改善气候的效果甚微

很多网友寄希望于通过“引水”来影响西北的气候,毕竟水多了就能让当地更加湿润。但这种设想基本是异想天开。、

我们知道,西北地区形成降水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西风带,二是高山冷凝系统,三是水汽供应。

咱们先说水汽供应,每年从渤海调运到新疆的几百吨淡水可谓是杯水车薪,这些水形成的蒸发量对于整个干旱的西北来说可以说微乎其微。因为新疆吐鲁番盆地地区是低于海拔的洼地,这里的蒸发量非常大,这个长约40公里的盆地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00多倍,水汽供应源在此地很难形成。

我们退一步讲,假设调来的水量可以充足到维持日常的蒸发量,那也只是满足了“水汽供应源”这一点。新疆缺少足够多的高山冷凝系统,水汽无法在所需的地带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就算有足够多的水汽它们也只会漂流到包头到兰州300MM降水线处。

所以,要依靠调来的水来改善气候,可以说这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罢了。

综上所述,依靠渤海区的海水淡化来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设想是“异想天开”罢了,这实在是一项劳民、伤财、伤害环境的工程。

对了,如果海水淡化可行的话,北京和天津地区距离渤海这么近,为什么不靠海水淡化来解决缺水问题呢?

如果海水淡化可行的话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从长江调水呢?

这些你是否想过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传递价值的小窝,欢迎关注~

海水可不可以大量淡化?

亲,几乎所有人类使用的淡水,都是通过海水淡化得来的!

只不过,这个过程是天然的而不是人为的。地球表面通过海洋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加热海水产生水蒸气,形成云,然后,云漂浮到陆地上空,遇到冷空气重新凝结为液态水或固态的雪,形成陆地上的湖泊河流冰川这样的淡水资源,这个过程就是最大量的海水淡化,对人类来说是完全免费的。

所以只要我们保护好环境,不打破这个循环,不去污染地球水体,那么淡水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是用之不竭的。

谈到题主想问的,其实应该是海水可不可以大量人工淡化?

其实也涉及到刚才所说的问题,只有在那些没有天然淡水资源,或者淡水运输成本太高的地方,同时离海洋又比较近的地方,才有必要使用海水淡化技术。

再加上人工淡化海水消耗能量,而淡化海水如果只用来饮用的话,其实往往还不如瓶装水水罐车之类的方便。而缺水地区需要的往往是大量用于工业农业的淡水。

根据2003统计,世界上已建成和已签约建设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厂,其生产能力达到日产淡水3600万吨。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淡化水大约养活世界5%的人口。海水淡化,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解决缺水问题,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选择,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目前海水淡化主要有蒸馏法和渗透法,蒸馏法包括太阳能、电能和燃油法,渗透包括电渗析、反渗析等,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方法,比如海水冻结法和化学淡化法等等。

其是未来最有希望的也许是生物技术,因为所有生物的细胞膜都是特别节能高效淡化器,可以控制各种盐离子的单项透过,如果我们能掌握这其中的秘密,也许就能发明出最好的海水淡化法,到那时更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必将实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