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什么干部(左都御史又是个什么官职)

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及左都御史构成了:似乎不如六部尚书大权在握”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六部尚书的职责仍未发生太大的变动,成为清政府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司掌国家...

明朝时期,除“三公三孤”这些无实权的象征性的官职以外,官职最高的当属“七卿”了。

所谓“七卿”,顾名思义就是来自七个部门的大夫: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及左都御史构成了“七卿”。他们分抓国家的各项政治工作,手中权势极大。也正是因为他们手里有着令人望之生畏的权力,所以这些人往往会受到统治者的过度关注。

尤其是左都御史,除了正常履行监察的职责外,平日里还要主动为文武百官起到表率作用。稍有差池,乌纱难保。《明史》有云:“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

从表面上看,左都御史的职权有点“不实在”,似乎不如六部尚书大权在握。毕竟,六部尚书分管的是各领域最要紧的工作,而左都御史抓的比较宽泛。然而,实际情况却大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左都御史就像是现在的纪委书记,但他分管的事务又比纪委书记更全面。

自隋唐以后,“六部尚书”的职权被确定下来。六部与尚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数个官署的统称。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直到清末,六部尚书的职责仍未发生太大的变动。到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这是六部之外增设新部之始。二十九年又增设商部,三十一年再增设学部及巡警部,六部之制逐渐变化。至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五月,责任内阁颁布官制,设立制诰、铨叙等局,吏部遂撤。六月,将礼部改为典礼院,成为清政府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

六部之制,遂告变革。

这里我们就“六部尚书”来具体说一下。

吏部尚书,司掌全国文官的调度、考核、任免、爵位。以现代的公职领导进行类比,相当于中央组织部长与人社部长的结合体。

礼部尚书,司掌国家的制度、祭祀、教育、官员选拔及外交活动。以现代的公职进行类比,相当于教育部长加文化部长加外交部长。

户部尚书分管全国的地皮、百姓的户籍、征收的赋税及同僚的工资,俗话说的“国库”便是户部库房。以现代的公职进行类比,相当于财政部长、税务局长、民政部长、海关署长加商务部长。

兵部尚书与吏部尚书的职责有相同之处,负责武将的选拔、士兵的军籍、军令的传达等事项。以现代的公职进行类比,相当于安全部长加国防部长。

刑部尚书的职责比较简单,审理案件、处理刑狱诉讼,都是刑部尚书的工作。以现代的公职进行类比,相当于公安部长、最高法院院长、司法部长加政法委书记。

工部尚书负责的是国内的官方工程、民夫的征募、农田的分配、水利及交通设施的兴建和维护。以现代的公职进行类比,相当于发改委书记、国土资源局长加城乡建设部长。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眼花缭乱?实际上,“六部尚书”与左都御史虽然并称为“七卿”,且每人分管的政务不同。但在官场上,“七卿”还是要分个三六九等的。

那么,“七卿”里哪些职官的地位更尊贵呢?

无疑是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

自隋唐以来,吏部尚书便被称作“天官”,朝中文官的任免都要经过吏部。至于礼部尚书大多是饱学之士,这类老学究入阁的机会比其他尚书更多。在此之下的便是左都御史了,他的地位虽接近吏部、礼部尚书,但却比其他四部尚书更高。

当然,“七卿”的地位虽有差距,但差距并不明显。倘若一定要分个高下,就得假设一个让七卿都撕破脸皮,在朝堂上相互倾轧的状况。若真到了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特殊局面,左都御史多半会成为最终胜利者。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左都御史所负责的事务,都有助于皇帝的集权统治。在明朝这个没有宰相制度的朝代,左都御史就是皇帝最信任的亲信。倘若左都御史与六部尚书敌对,结果完全在皇帝一念之间。深受皇帝信任的左都御史,往往有更多胜算。

六部尚书,均怕都御史的“科参”之权。能成为左都御史的,大多是像魏征一样,能在皇帝面前直言是非的家伙。之所以说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是六部中唯二能牵制左都御史的职官,是因为吏部拥有对都察院进行“京察”的权力,而礼部尚书又有德高望重的人情优势。

当然,“七卿”具体孰高孰低,仍需以个人能力作为衡量的标准。历朝历代都不乏擅长阴谋倒算的权谋家,这样的人不论处于何职,都很难吃亏。

参考资料:

【《明史·七卿年表》、《六部尚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